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这个巨大的生物圈中,物质始终在不停地循环着。

物质循环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让我们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理解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并对相关知识
点进行总结。

一、碳循环
碳是生命的基础元素之一,在生物圈中有着重要的循环过程。

例题: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了 100 单位
的碳。

其中,30 单位的碳被草食动物吃掉,草食动物呼吸作用消耗了
10 单位的碳,其余 20 单位的碳用于生长和繁殖。

肉食动物吃掉了 10
单位的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呼吸作用消耗了 5 单位的碳。

那么,这个
生态系统中碳的输入和输出分别是多少?
解析:碳的输入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即 100 单位。

碳的输出
包括植物、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的呼吸作用,总共是 10 + 5 +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碳(假设为 20 单位)= 35 单位。

知识点总结:
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3、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4、碳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和燃烧等。

二、氮循环
氮是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生物分子的组成成分。

例题:一块农田中,农民施加了 50 千克的氮肥。

经过一个生长季后,农作物吸收了 20 千克的氮,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释放了 10 千克
的氮,通过雨水冲刷流失了 5 千克的氮。

那么,这块农田中氮的储量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解析:初始施加了 50 千克的氮肥,农作物吸收了 20 千克,微生物分解释放了 10 千克,雨水冲刷流失了 5 千克,所以氮的储量减少了 50 20 10 5 = 15 千克。

知识点总结:
1、氮循环包括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等过程。

2、固氮作用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或硝酸盐,可分为生物固氮和工业固氮。

3、氨化作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

4、硝化作用将氨转化为硝酸盐。

5、反硝化作用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返回大气。

三、水循环
水是生命之源,在生物圈中不断循环。

例题:一个小湖泊,每年有 1000 立方米的水流入,800 立方米的水蒸发,200 立方米的水通过地下渗透流出。

那么,这个湖泊的水量是如何变化的?
解析:流入量为 1000 立方米,蒸发和流出量总共为 800 + 200 =1000 立方米,所以湖泊的水量保持稳定。

知识点总结: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水
汽输送。

2、水循环使得水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分配和更新。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过度开采地下水影响地下径流等。

四、磷循环
磷是生物体内核酸、磷脂等的重要成分。

例题:一片森林中,土壤中原本含有 100 千克的磷。

树木每年吸收10 千克的磷,落叶腐烂后归还土壤 5 千克的磷。

经过若干年后,土壤
中磷的含量会怎样变化?
解析:每年树木吸收 10 千克,归还 5 千克,所以土壤中磷的含量
每年减少 5 千克。

知识点总结:
1、磷循环是一种不完全的循环,磷主要储存在岩石和土壤中。

2、磷通过风化等作用缓慢释放到生态系统中。

3、人类大量开采和使用磷肥,导致磷在水体中富集,可能引起水
体富营养化。

五、物质循环的特点
例题:在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某种物质的含量突然增加,经过
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这体现了物质循环的什么特点?
解析:这体现了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和自我调节性的特点。

知识点总结:
1、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即在整个生物圈中进行。

2、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不会消失。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维持物质循环的相对
稳定。

通过以上例题和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对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有了更
深入的理解。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它保证了生命活
动的正常进行和生态平衡的维持。

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物质循
环的影响,采取合理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物质循环的良性发展。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些内容,更好地掌握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这
一重要的生态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