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题专项复习一
【中考物理】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第一轮专项复习—温档类计算专题(含解析)
![【中考物理】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第一轮专项复习—温档类计算专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02c0a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3.png)
【中考物理】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第一轮专项复习—温档类计算专题一、单选题1.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设计了一种电热饮水机电路,如图甲所示。
和均为电热丝,1R 2R 是自动控制开关,可实现“低温挡”“高温挡”之间的转换。
饮水机工作时功率随时间的关2S 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只闭合开关时,处于高温档B .高温挡的功率为220W 1S C .电阻的阻值为110ΩD .30min 内电路消耗的总电能是2R 46.610J 二、计算题2.电热饮水机是生活中常用电器,它有加热和保温两种功能,如表是该饮水机的铭牌,简化电路如图所示,S 0为温控开关,求:智能牌电热饮水机额定电压220V加热1100W 额定功率保温121W 频率50Hz(1)饮水机正常加热10min所消耗的电能;(2)当饮水机加热时R1的功率;(3)电路中R2的阻值。
3.小明家的豆浆机的简化电路如图所示,铬牌中部分参数如表所示。
豆浆机工作时加热器先加热,待水温达到64℃时温控开关闭合,电动机开始打磨且加热器继续加热,直到产出豆浆成品,电源开关自动断开。
小明用初温20℃、总质量为1kg的水和少量豆子制作豆浆。
[水和豆子的比热容取c=4.2×103J/(kg•℃)]豆浆机铭牌最大容积V/L2加热器功率P热/W880额定电压U/V220电动机功率P动/W120(1)求加热器单独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2)求温控开关闭合前水和豆子吸收的热量;(3)本次制作豆浆共计用了9min的时间,若在温控开关闭合前加热器正常工作生产的热量70%被水和豆子吸收,求本次制作豆浆共消耗的电能。
4.明家电热饮水机有加热和保温两种工作状态,它的简化电路图如图所示,R1和R2均为用来加热且阻值不变的电热丝,饮水机部分参数如表所示。
额定电压220V加热功率880W额定功率保温功率242W容量 2.5L(1)求该饮水机加热时的电流;(2)求电阻R2的阻值;(3)某一天,小明断开家中其它用电器,使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发现家中标着“3000r/(kW·h)”字样的电能表转盘在3min内转了120转,求此饮水机加热的实际功率。
初中物理专项复习-重力、弹力摩擦力
![初中物理专项复习-重力、弹力摩擦力](https://img.taocdn.com/s3/m/f05046d66f1aff00bed51e4a.png)
初中物理专项复习——重力、弹力、摩擦力思维导图: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力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力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力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念: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而具有的力力大小:与形变大小成______弹力方向:______于接触面作用点:接触面弹簧测力计及其用法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与_________方向相反作用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摩擦力静摩擦力分类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一.重力知识点1:重力定义由于______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大小方向作用点施力物体重力方向的应用重垂线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不一定在物体上)【练习1】如图所示,画出下列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知识点2:重力与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质量重力区别概念物体所含______的多少由于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符号量性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单位与地理位置的关系与位置无关公式测量工具联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G = m g ( g = ____________)【练习2】小明同学的质量为40____(选填“kg”,“g”或“mg”),则他的体重为___N。
【练习3】一物体所受重力为980 N,求该物体的质量是多少?【练习4】求10 L水所受的重力为多少?二.弹力1.弹性形变:物体由于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当撤去外力后,物体又_________,如弹簧、橡皮筋等,这样的形变叫_________。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专项复习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专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fe336eeba0d4a7302763a20.png)
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方案,试根据探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具有相同的速度,采取的措施是:;(2)小车在水平轨道上滑行时,受到的力一共有个,分别是.(3)表面最粗糙,小车在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远;(4)从这个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2.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
(1)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它前进得越远。
(2)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低的相同。
(3)推理:如果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永远做。
(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而总结归纳出来的。
3.境自远尘皆入咏,物含妙理总堪寻!——物理规律往往隐藏在众多表象的茫茫迷雾之中,而科学研(探)究就像穿透这迷雾的明灯,引导着探索者到达真理的彼岸。
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000年。
(2)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
如图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上述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
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正确的是()A.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B.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④→推论③D.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3)伽利略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伽利略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电学专项复习1
![初中物理电学专项复习1](https://img.taocdn.com/s3/m/ce23b06a48d7c1c708a14556.png)
初中物理电学专项复习(一)一、电1.①电荷只有正、负两种。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正电荷;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负电荷。
②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③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摩擦起电:中性的物体所含正电荷与所含的负电荷(电子)的总量相等。
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某物体的电子可能转移到另一物体上,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
所以,摩擦起电是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
3.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依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4.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是常见的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塑料、玻璃、陶瓷等是常见的绝缘体。
【例1】用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则毛皮与玻璃棒()A.相互吸引B.相互排斥 C.无相互作用D.无法判断【例2】已知A球带正电,从图所示现象可知,B球带电,C 球可能带电,也可能 ( 填“带”或“不带”) 电。
【例3】经常使用的电风扇,扇叶往往会带有一些灰尘,请你分析原因是什么?【练习1】1. 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_______电,B与C一定能相互_______。
2. 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和头发摩擦时分别带上_______电荷,互相_______的缘故。
3.将两个吹足了气的气球在手上或衣服上摩擦几下,然后将悬线提起,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气球互相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4.下列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A.在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叭声B.用干净的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C.化纤衣服穿在身上特别爱吸附灰尘D.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5. 一般情况下,下列物体中容易导电的是()A.玻璃杯B.塑料尺C.铅笔芯D.橡胶轮胎二、电路1. 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流通的回路。
初三物理实验题练习题
![初三物理实验题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f90b80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4.png)
初三物理实验题练习题1. 题目:测量滑动摩擦因数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掌握测量滑动摩擦因数的方法与技巧。
实验器材:平面水平木板、滑动物体(如木块、塑料块等)、弹簧测力计、直尺等。
实验原理:滑动摩擦因数μ表示物体在滑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与其受力的比值。
实验步骤:1) 将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确保其不发生倾斜。
2) 将弹簧测力计的钩子固定在木板上,并调整好零位。
3) 将滑动物体平放在木板上,并用手指轻轻按住。
4) 慢慢施加水平拉力,直到滑动物体开始运动为止。
5) 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F,并记录下滑动物体的质量m。
6) 重复步骤3~5,但每次更改滑动物体的质量(如用不同重量的木块)。
数据处理与分析:1) 计算滑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f,即Ff = F - mg。
2) 计算滑动摩擦因数μ,即μ = Ff / F。
讨论与总结:1) 分析实验结果,探究不同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因数的差异。
2) 总结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并提出改进措施。
3) 思考滑动摩擦因数与物体表面特性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展开相关研究。
2. 题目: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掌握测量密度的方法与技巧。
实验器材:小石块、弹簧秤、量筒、容量瓶、水槽等。
实验原理:密度ρ表示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可用公式ρ = m / V表示,其中m 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体积。
实验步骤:1) 将小石块用弹簧秤测量其质量m,并记录下来。
2) 用量筒测量一定体积的水的体积V1。
3) 将小石块放入容量瓶中,记录容量瓶的初始体积V2。
4) 加入足够的水使容量瓶内液面上升,将水位调整到合适位置,并记录下最终体积V3。
5) 计算小石块的体积V,即V = V3 - V2。
6) 根据密度公式ρ = m / V,计算小石块的密度ρ。
数据处理与分析:1) 分析实验结果,探究小石块密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
2) 总结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并提出改进措施。
中考物理 专项复习 浮力
![中考物理 专项复习 浮力](https://img.taocdn.com/s3/m/1d52280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2.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专项复习:浮力题型一、浮力的方向1.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A.F 1 B.F 2 C.F 3D.F 42.一个装有水的烧杯静止在斜面上(水面没有画出),一个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在图中,画出:(1)烧杯中水面的大致位置;(2)乒乓球所受浮力的示意图题型二、浮力的方向3.(花都一模)如图所示,一烧杯里装了适量的水,则黑点处水产生的压强为_______Pa(ρ3kg/m3,g取10N/kg,);如图所示,某物块用细线(体积忽略不计)系在弹簧测水=1×10力计下,在空气中称时示数是10N,浸没在该烧杯的水中称时示数是6N,此时物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N;物体的体积为_____m3;物块继续下沉,则烧杯中的水的液面_________(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如果把烧杯里的水换成酒精(ρ酒精=0.8×103kg/m3),物块仍然浸没在里面,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该________6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小杰同学在成都游玩“海底世界”时,观察到鱼嘴里吐出的气泡上升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对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分析正确的是()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C.浮力变大,压强变小D.浮力变大,压强变大甲 乙图95.在防控疫情“停课不停学”期间,小明同学在家做实验,他把一枚鸡蛋放在一个透明玻璃杯中,加入清水后发现鸡蛋沉在杯底(如图7甲):他向水里加盐并搅拌最后鸡蛋漂浮(如图7乙),下列关于甲乙两种状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鸡蛋排开液体的质量甲小于乙B .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甲小于乙C .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力甲大于乙D .乙图中鸡蛋受到的浮力大于鸡蛋的重力6.小强做鸡蛋在盐水中悬浮的实验时,先配制了半杯浓盐水并将鸡蛋放入杯中,静止时如图9 甲所示,然后逐渐向杯中添加清水,直至鸡蛋悬浮在水中如图乙所示.在逐渐向杯中添加清水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鸡蛋受到的浮力不变B .盐水的密度变大C .盐水对烧杯底的压强逐渐变小D .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变小7.将同一鸡蛋分别浸入两杯密度不同的液体中,鸡蛋在甲杯中沉底,在乙杯中悬浮,如图所示.与乙杯比较( )A .甲杯液体密度大,鸡蛋所受浮力大B .甲杯液体密度大,鸡蛋所受浮力小C .甲杯液体密度小,鸡蛋所受浮力大D .甲杯液体密度小,鸡蛋所受浮力小8.两个相同的溢水杯分别都装满水和甲液体,放进球状和碗状两个不同的物体后,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承接它们排出的水和甲液体.两物体静止时,小明观察到:一沉底,一漂浮(如图12、13所示),两个电子天平的示数相同.图12 图13(1)判断:(均选填“<”、“=”、“>”)球状物所受的浮力_________碗状所受的浮力:ρ水______ρ甲液体.(2)在两个溢水杯中放足量的盐,杯中液体的密度都增大.文杰观察到两物体仍然处于原来的状态.由此可以判断:球状物所受的浮力__________.碗状物所受的浮力___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9.将形状、体积相同的四个球分别浸在煤油和水中,图为各物体静止时的情况,由图可知,这四个物体中受到浮力最小的是__________,重力最小的是__________.10.(2021·广东·模拟预测)将一密度比水小的木块,系好绳子后放入甲图容器中,并把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的中央。
(完整)初中物理行程问题专项复习
![(完整)初中物理行程问题专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7366eb1ee06eff9aff80773.png)
行程问题专项习题(一)相遇1.甲、乙两人在相距1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小时48分相遇,如果甲比乙早出发40分钟,那么在乙出发1小时30分时两人相遇,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2. A、B两地相距15千米. 甲每小时走5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几小时后两人相遇?3.A、B两地相距10千米.甲每小时走5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 两地相向而行,甲先出发1小时后乙再出发,几小时后两人相遇?4.甲乙两人从相距32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先行1小时后,乙骑自行车出发2小时后与甲相遇,问乙骑自行车每小时走多少千米?5.某汽车和电动车从相距29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汽车的速度比电动车速度的6倍还多15千米,半小时后相遇。
求两车的速度。
(二)追击 1.休息日我和妈妈从家里出发一同去外婆家,我们走了1小时后,爸爸发现带给外婆的礼品忘在家里,便立刻带上礼品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去追,如果我和妈妈每小时行2千米,从家里到外婆家需要1小时45分钟,问爸爸能在我和妈妈到外婆家之前追上我们吗?2.某中学学生步行去某地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每小时行走4千米. 出发30分钟后,学校派一名通信员骑自行车以12千米/时的速度追赶队伍,问通信员用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3.某中学学生步行去某地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每小时4千米. 出发30分钟后,队长派一名通信员以8千米/时原路的速度返回学校取重要信件,然后以12千米/时的速度追赶队伍,问通信讯员拿到信件后用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4.甲乙两人练习短距离赛跑,甲每秒跑7.5米,乙每秒跑7米,如果乙先跑1秒种,甲经过几秒钟可以追上乙?5.敌我相距14千米,得知敌军于1小时前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逃跑,现在我军以每小时7千米的速度追击敌军,问需几小时可以追上?6.甲、乙两站相距245千米,一列慢车由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50千米;同时,一列快车由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70千米;两车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的后面,经过几小时快车可以追上慢车? (三)水流 1. 一艘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水流速度是3千米每小时,顺水航行需要2小时,逆水航行需要3小时,求两码头的之间的距离?2.一轮船航行于两个码头之间,逆水需10小时,顺水需6小时。
期末复习 专项1 作图专项课件 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期末复习 专项1 作图专项课件 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b7b5ae8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b.png)
八年级下册 HK
期末提分专项
专项1 作图专项
阶段强化专项训练
1.[202X广东中考]如图所示,书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请在 点画出书受
到的重力 和支持力 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
【解析】 书受到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而平衡,故这两个
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线段长度要相等.
中画出:
(1)在 点施加的最小动力 1 .
(2)开瓶器受到的阻力 2 .
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16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1)在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一定的情况下,动力臂最长,最省
力,由图知 最长,所以 为最长动力臂,过 点与 垂直向上作垂
线就得到动力 1 的方向.
从小球的重心沿竖直向上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略长的线段表示浮力,沿竖
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略短的线段表示拉力,并分别标出 浮 和 拉 .
1
2
3
4
5
6
7
8
16
9
10
11
12
13
14
15
11.如图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拉力 作用下,从水中竖直向上做
匀速直线运动, 1 时刻金属块上表面开始露出水面, 2 时刻金属块下表
压力,压力垂直作用在容器侧壁或底上,因为 点的深度小于 点的深度,
所以根据 = h 可知, 点受到的压强小于 点受到的压强,又因为
= , 、 两处面积等同,
所以, 点受到的压力小于 点受到的压力.
2020-2021中考物理复习《滑轮组的省力问题》专项综合练习及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物理复习《滑轮组的省力问题》专项综合练习及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91191af121dd36a22d825e.png)
一、初中物理滑轮组的省力问题1.小明在实验室内尝试用四种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如图所示,其中所用动力最小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设物体重力为G,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A图中为斜面,由功的原理可得F1×4m=G×2m解得F1=0.5G;B图中为滑轮组,通过动滑轮绳子段数n=3,所以F2=13 G;C图中为动滑轮,动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则F3=2G;D图中是杠杆,设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则有F4×4cosα=G×1×cosα解得F4=14 G。
由此可知动力最小的是D。
故选D。
2.工人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建材上楼,每次运送量不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建材重力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滑轮和绳的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
则:(1)若某次运送建材的质量为40kg,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
动滑轮的重力是_______N。
(2)若工人在1min内将建材匀速竖直向上提升12m,作用在绳上的拉力为500N时,拉力的功率是_______W,运送建材的重力是_______N,此时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
【答案】50% 400 200 600 60%. 【解析】 【分析】 【详解】(1)[1]建材质量为40kg ,其重力为=40kg 10N/kg=400N G mg =⨯由图乙得,当建材重力为400N 时,滑轮组机械效率为50%。
[2]此时机械效率400===50%400+G G G G η+动动解得G 动=400N 。
(2)[3]滑轮组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有两段,则该滑轮组可以省一半的力,建材向上提升了12m ,则绳子段移动的距离为24m ,拉力功率500N 24m ==200W 60sW Fs P t t ⨯== [4]滑轮组省一半的力,所以+=2G G F 动材解得=600N G 材。
2020-2021备战中考物理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项综合练习附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物理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项综合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88f285e2bd960591c67708.png)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明同学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0cmB.图乙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有4个位置上的蜡烛可以在光屏上成像C.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从图甲可以看到,凸透镜所在的位置是30.0cm刻度,而光屏所在的位置是40.0cm刻度,而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f==40.0cm-30.0cm10.0cm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A错误;B.一倍焦距以外是实像,以内是虚像,因为甲乙丙在焦点外,所以成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B错误;C.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的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的相同,大小不变,但是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像是完好的,只是亮度变暗,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C正确;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这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距会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从图乙可以看到,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这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D错误。
故选C。
2.近视的人,戴上近视眼镜,从适当的角度仔细观察镜面,可以看到放大了的自己的眼睛、睫毛和汗毛孔等,这是()A.凹透镜成的像B.凸透镜成的像C.凹面镜成的像D.凸面镜成的像【答案】C【解析】【详解】AB .眼睛和睫毛都在镜子的同侧,所以看到的像应该是面镜形成的,凸透镜和凹透镜都不符合题意.C .凹透镜由于中间薄,边缘厚,在眼睛一侧镜面相当于一个凹面镜,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符合题意.D .凸面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不符合题意.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 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了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B .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大C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D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 45 cm 刻度线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答案】C【解析】【详解】A .从图中可以看到,蜡烛物距20cm u =,像距30cm v =,可知u v <,而照相机的是u v >,A 错误;B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像是逐渐变小的,B 错误;C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C 正确;D .由题意可知10cm f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45 cm 刻度线处,此时5cm u =,u f <,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适当移动光屏是不能得到清晰的像,D 错误.4.某同学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不同位置,依次得到倒立的放大的像和倒立的缩小的像,测得像距分别为26厘米和16厘米,则该透镜的焦距f 为( )A .6厘米<f<10厘米B .8厘米<f<13厘米C .13厘米<f<16厘米D .16厘米<f<26厘米【答案】B【解析】【详解】 根据题意,当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像时,像位于二倍焦距以外,即12v f >,代入数据得:26cm 2f >解得:13cm f <当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时,像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8cm 13cm f <<,代入数据得:16cm 2f f <<解得:8cm 16cm f <<所以8cm 13cm f <<故选B 。
2021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项复习——电压与电阻实验专题
![2021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项复习——电压与电阻实验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f456329e58fafab068dc023d.png)
2021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项复习——电压与电阻实验专题考点一: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1.(2021绥化模拟)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图乙所示是电压表测量灯泡L1两端的电压的实物连接图,请你尝试只改动一根导线就能实现电压表测量AC两端电压,在需要改动的导线上打“ד,并画出正确的连线。
实验中应选择规格(相同/不同)的小灯泡。
若连接电路前,他发现电压表指针如图丙所示,接下来他要对电压表进行的操作是。
(2)在测L1两端电压时,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原因可能是(填出一种即可)。
(3)该同学分别测出AB、BC、AC间的电压并记录在如表格中,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该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4)为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实验中,不断拆接电路更换灯泡很麻烦,其实只需要将电路中的一个灯泡换为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2. (2021郑州外国语中学模拟)小刚和小丽用图所示的器材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用三节干电池串联做电源,两只小灯泡的规格不同。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验电路_______。
要求:L1和L2串联,电压表测量两灯串联后的总电压。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
实验时,灯L1和灯L2的规格应___________。
(填“相同”或“不相同”)(3)小刚用电压表测量L l两端的电压时,直接选用0~3V的量程,小丽说这样不行,规范的操作方法应该是___________。
(4)他们在测量L2两端的电压时,两灯突然熄灭,电压表示数变为0。
小刚用电压表检测L1两端的电压,示数为电源电压,由此判断出L1处的故障是_________;L2是短路还是正常的?小丽在原电路中又添加了一个电学器材,就检验出了结果,她的方法可能是___________。
(5)他们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得出了下表所示的一组数据。
2022初中物理组卷实验探究题
![2022初中物理组卷实验探究题](https://img.taocdn.com/s3/m/eee8529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0.png)
第一篇范文:2022年中考物理重点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一、光学实验1.小明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1)应选择______________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理由是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__.(2)如果在像B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______承接到像B(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像;(3)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3cm,那么像向(靠近或远离)镜面的方向移动 cm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图乙是小明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
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丙中的_____(填序号)。
(5)实验中要求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蜡烛B是为了比较 ______________关系;小明用一把直尺放在蜡烛A和蜡烛B 之间,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____________关系;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题17-1图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 cm。
(2)晓红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你认为她这种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3)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移动。
初中物理专项复习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专项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fce78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0.png)
初中物理专项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力的三要素?A. 大小B. 方向C. 作用点D. 速度2.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A. 299,792,458米/秒B. 299,792,458千米/秒C. 299,792,458光年/秒D. 299,792,458千米/光年3. 下列哪个现象不属于光的折射?A. 彩虹B. 透镜成像C. 影子D. 镜面反射4.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与电压U和电流I的关系是:A. R = U / IB. R = U * IC. R = I / UD. R = U + I5. 物体的动能与其什么因素有关?A. 质量B. 速度C. 质量与速度D. 形状二、填空题6.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____,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7. 电流的单位是____,电压的单位是____。
8. 物体的浮沉条件是: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将____;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将____。
9. 根据功的公式,功等于力乘以____。
10. 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____有关。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什么是惯性,并举例说明。
12. 描述一下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区别。
四、计算题13. 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求物体的动能。
14. 如果一个电阻为10Ω的电路中通过的电流为0.5A,求该电路的电压。
五、实验题15. 描述如何使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力。
六、答案1. D2. B3. C4. A5. C6. 惯性定律7. 安培(A),伏特(V)8. 上浮,下沉9. 位移10. 质量11. 惯性是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例如,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斜,这是因为乘客的身体具有惯性,试图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12. 光的反射是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返回的现象。
折射则是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中考物理实验复习
![中考物理实验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102f20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dd.png)
中考物理实验复习篇一: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复习及训练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复习及针对训练【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平面镜成像。
2.凸透镜成像规律。
3.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密度。
4.阿基米德原理。
5.伏安法测电阻。
6.动能、重力势能的有关因素。
7.滑轮组机械效率。
8.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9.焦耳定律实验。
一、实验探究内容及考查点1.课本实验探究2.课本外实验探究基本都与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所关联,需要读懂实验探究的目的和实验操作的意图,这种题型综合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但难度不大。
二、实验探究题的解答技巧1.阅读题目,弄清题目探究的内容; 2.思考实验所需的器材、研究方法和结论;3.思考特殊器材的使用方法和作用(一般指测量型器材);4.电学实验探究题中的故障问题(开路:可能只有电压表有示数;短路:部分器材有示数)。
【呈现形式】以上考点常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针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实验基本操作和注意点会详细考察,要求学生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数据的分析和实验结论的得出。
初中物理实验的七种思想:1、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或实际问题中,常有多个因素在变化,造成规律不易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
如气体的性质,压强、体积和温度通常是同时变化的,我们可以分别控制一个状态参量不变,寻找另外两个参量的关系,最后再进行统一。
欧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都是用这种方法研究的。
2、等效替代法某些物理量不直观或不易测量,可以用较直观、较易测量而且又有等效效果的量代替,从而简化问题。
如大气压强由于大气层面不确定、大气密度是变化的,不易直接测量,可用水银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强相等来研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实验也利用了等效思想。
3、累积法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减小误差。
如测量均匀细金属丝直径时,可以采用密绕多匝的方法。
初中物理热学专项复习1
![初中物理热学专项复习1](https://img.taocdn.com/s3/m/44b77a2ba5e9856a56126091.png)
初中物理热学专项复习1一、温度计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常用温度计是利用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摄氏温度(t):是把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100等分,每一等分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用表示。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里面装的液体是。
温度计是根据原理制成,使用温度计时应注意:1、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分清它的分度值和零刻度;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被测液体中,不接触,待温度计示数后再读数;2、数时不要从液体中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变为叫做熔化,要热;从变为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热。
晶体都有一定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分别叫做、。
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
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二是熔化过程中要继续热、但温度,同样凝固时要热,但温度。
三、汽化和液化物质从变为叫做汽化,汽化时要热。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和。
蒸发:(1)是在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温度下发生。
(2)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热,液体本身温度降低(蒸发致冷)(3)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沸腾:(1)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2)沸腾的条件是:液体的温度达到,必须继续热,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3)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种液体沸点与压强有关。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时降低,气压时升高。
物质从变化为叫液化,液化时要热。
液化的两种方法是:(例:)、(例:)四、升华和凝华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热;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热。
【例1】说出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霜(2)、潮湿的天气,自来水管出汗(3)、夏天,冰箱中拿出冰棍冒出白烟,(4)、冰棍化了(5)、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6)、露水(7)、雾(8)、衣厨中的卫生球变小(9)、沸水上方有白汽(10)、人工降雨"干冰"的变化(11)、水变成冰(12)、窗上冰花(13)舞台上的人造雾(14)用干冰人工降雨(15)冰冻衣服变干(16)卫生球变小(17)灯泡变黑【例2】火箭点火发射时,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上,发射台就会被烧毁、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
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 专项检测卷(一)(附参考答案)
![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 专项检测卷(一)(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6fc0bf050876323012124c.png)
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专项检测卷(一)1.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B.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戴上耳罩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2.下列事例中属于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阳光从东方射过来了B.雷声从东方传过来了C.云朵从东方跑过来了D.花香从东方飘过来了3.对于下列四幅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到人耳的B.乙图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是为了研究响度与材料的关系C.丙图中,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D.丁图中,听众能根据音调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4.为了同学们顺利进行中考,考务工作非常细致,用物理知识解释相关做法,正确的是()A.用广播下达指令,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调节广播音量,是调节音调的高低C.用广播下达指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禁止喧哗,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5.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文字词句与物理知识相符合的是()A.“锦鳞游泳”,看到水里的鱼是实像B.“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C.“浮光跃金”,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折射现象D.“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月亮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6.图中正确表示像与物关系的是()A.B.C.D.7.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B.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放大的实像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小8.学完光学后,小明对知识做了如下梳理,其中连线正确的是()A.B.C.D.9.一些枪械的瞄准器上装有夜视仪,这利用的是。
平时我们用的防晒伞,是为了防止对人体的危害。
10.我们敲击不同的琴键时,发出的声音不同,主要是因为不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钢琴的同一个键时,听起来声音也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不同。
中考物理复习《机械效率的计算》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机械效率的计算》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ae7e6b3968011ca30091fd.png)
一、初中物理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问题1.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在同一平面上均以0.2m/s 的速度匀速拉动不同物体。
根据测量结果画出了该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体受到摩擦力大小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若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当物体向右运动0.3m ,绳子自由端移动__________m ;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时,拉力F b 的功率是__________W 。
【答案】0.9 50 【解析】 【分析】 【详解】[1]有丙图可知,绳子股数3n =,物体向右运动0.3m ,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30.3m=0.9m s ns ==⨯绳物[2]由丁图,当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100N 时,滑轮组机械效率为50%,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100N=50%()(100N+)W fs f W fs G s f G G η====++有用物总物动物动动则100N G =动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时,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物体受到摩擦力的大小1111111=60%()(+100N)W f s f f W f s G s f G f η====++有用1物1总物1动物1动则1150N f =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由图知绳子股数3n =,拉力F b 为()b 111250150N+100N =N 33)3(F f G =+=动物体运动速度0.2m/s 不变,则绳端移动速度30.2m/s=0.6m/s v nv ==⨯绳物则拉力F b 的功率,由W FsP Fvtt===则b250N0.6m/s=50W3P F v==⨯绳2.起重机械在四川汶川的救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图所示,吊臂上的滑轮组,可用410NF=的拉力将重为2.4×104 N的吊板提起,如果吊板被匀速提高10 m,则拉力F做功____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
【答案】3×105 80%【解析】【分析】【详解】[1]由题图知: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共有三段,则拉力F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升高的距离h 之间的关系为3s h=;拉力F做功是4510N310m310JW Fs==⨯⨯=⨯总[2]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452.410N10m 2.410JW Gh==⨯⨯=⨯有用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552.410J100%100%80%310JWWη⨯=⨯=⨯=⨯有总3.如图所示,重300N的物体在10s内水平均速移动了1.5m,若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60N,绳端所用的拉力F的功率为12W,则绳端所用的拉力为_____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
2021年中考物理内能比热容实验专项复习
![2021年中考物理内能比热容实验专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4ce5034195f312b3069a5b0.png)
2021年中考物理内能比热容实验专项复习1.图甲是小明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装置图。
(1)实验中通过烧杯中的水对试管加热,目的是______。
(2)每隔1min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状态,作出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在BC段内能______(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3)比较图乙中AB段与CD段可知:物质AB段的比热容和CD段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
2.如图所示,把一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架上,管中装一些酒精,然后用软木塞塞紧。
用皮条缠绕在金属管上,迅速来回拉动皮条,过一会儿会看到软木塞被顶开。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来回拉动皮条,使金属管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2)酒精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3)酒精蒸气将木塞顶开的过程,酒精蒸气的内能__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转化为木塞的___________能(选填“机械”或“内”)。
(4)酒精蒸气将木塞顶开时,金属管口出现的“白气”是___________现象(选填“汽化”或“液化”)。
3.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初温相同的食用油和水,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1)除了使用计时工具和天平外,此实验还需要测量工具_____。
(2)实验时,表中食用油的质量是_____g。
(3)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4)实验表明,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4.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1)此实验中,用___________来表示水或沙子吸收热量的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实验题专项复习一
一、教学任务分析: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
学业考实验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规律的归纳以及实验方法的运用。
初中物理共有学生实验15个(附表一),是初中物理中要求学习水平相对较高的实验。
学生虽都体验过该类实验操作,但从近阶段复习反馈来看,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各环节还不够深入,对实验题的综合分析归纳能力有待提高。
实验题专项复习旨在通过知识的梳理、情景的分析归纳以及实验的再现来改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错误理解,验证在复习中碰到的不能较好理解的实验现象,从而提高学生解实验题的综合能力。
作为学业考实验复习,我们将该专项复习分2课时,侧重复习:用天平测质量、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第1课时);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测小灯泡的电功率、数据表格类(第2课)。
表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知识点的梳理和实验过程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实验分析思维能力。
(2)让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各实验的实验目的、步骤、各种器材的用途、记录和处理数据的方法;能够感知到要求观察的现象或事物变化,并能根据现象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产生联想,分析并找出其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实验过程和现象的分析、验证,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处理、分析以及实验结论的归纳。
难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归纳。
四、教学资源:
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训练习题。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用天平测质量、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通过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梳理、实验过程的评价、实验规律的验证、实验现象的分析来巩固所学知识,再通过习题的训练,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来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增强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主要流程:
课堂训练:
1、请写出视频中学生在使用天平过程中的错误之处。
(1) ; (2) ; (3) ; (4) ; (5) ; (6) ;
2、请观察下图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的记录,归纳得出:
(1) ; (2) ;
3、在下图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处时,应将光屏移到 刻度处(选填“大于70厘米、“60厘米~ 70厘米”或“50厘米~ 60厘米)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所成的像的特点是 像;若将点燃的蜡烛移到45厘米刻度处时,应该在 (选填“蜡烛”或“光屏”)的一侧观察像。
. .
. . .
.
课后训练:
1. 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 图1所示,其中错误的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在“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先把杠杆支在支架上,通过调节_______ __________,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 。
如图2(A )所示,要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的 向 调。
如图2(B )所示,当左侧钩码处于图中A 位置时,应将右侧的 向__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 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2) 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 1=5牛,L 1=20厘米,F 2=2.5牛和L 2=40厘米。
该同学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得出探究结论? 。
(能/不能)理由是 。
4.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玻璃板的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 ,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放一
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 ,当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____________蜡烛这一侧观察(选填“A ”或“B ”)。
在得到像的位置后,应该用__________分别测量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然后归纳得出结论。
5. 在图3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______________,并将光屏向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
6.如图4所示,凸透镜焦距为15厘米,将光屏放在光具座的80厘米刻度处,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应在________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能在光屏上成像。
(选填“30-45”、“小于30”或“大于45”)。
你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移动光屏可以找到______次清晰的像。
图 1 图2 (A ) (B )
图3
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