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0课 小小建筑师|沪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标题: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0课小小建筑师|沪教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基本构成元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 通过欣赏建筑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建筑创作。
4.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作品。
二、教学内容:
1. 了解建筑的基本构成元素,如:屋顶、墙壁、门窗等。
2. 欣赏不同风格的建筑作品,分析其特点。
3. 学习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建筑创作。
4. 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了解建筑的基本构成元素,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建筑创作。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建筑图片、建筑模型、教学课件等。
2. 学生准备: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建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建筑。
”
教师继续提问:“那你们知道建筑由哪些部分组成吗?”
学生回答:“屋顶、墙壁、门窗等。
”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小小建筑师,用我们的双手创造出美丽的建筑。
”
2. 新课内容(15分钟)
(1)教师展示不同风格的建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
(2)教师讲解建筑的基本构成元素,如:屋顶、墙壁、门窗等。
(3)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建筑创作。
3. 学生实践(15分钟)
(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建筑风格进行创作。
(2)学生运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动手制作建筑模型。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
(1)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创作思路。
(2)其他学生评价作品,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3)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建筑的基本构成元素和创作方法。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课后作业:
1.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身边的建筑,了解其特点。
2. 尝试运用所学知识,为家庭制作一个小型建筑模型。
七、板书设计:
1. 屋顶、墙壁、门窗
2. 建筑风格特点
3. 创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欣赏建筑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建筑的基本构成元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在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制作建筑模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作品展示环节,学生互相评价,提高了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高课堂效果。
丰富内容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学生实践”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建筑创作,这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考验,也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的重要环节。
1. 分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每组选择一种建筑风格。
在分组时,教师应注意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以便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同时,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组内工作。
2. 材料选择:学生可使用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材料进行创作。
在材料选择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
3. 创作过程: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进度,确保每组学生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
4. 创作要求:学生在创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建筑结构合理,符合基本构成元素。
(2)作品具有创意,体现个人特点。
(3)色彩搭配和谐,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4)作品完整,无破损、污迹等。
5. 作品展示与评价: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创作思路。
其他学生评价作品,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6.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身边的建筑,了解其特点。
尝试运用所学知识,为家庭制作一个小型建筑模型。
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将在实践中掌握建筑的基本构成元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本次课程中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