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日坛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每题2分 共22分)
1、选出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憎(zēng)))孙先生多,总统府被毁不能,万分可惜。

A.准绳 功夫 面世 制订 B.准绳 工夫 面世 制定
C.准则 工夫 面市 制定 D.准则 功夫 面市 制订
4、选出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 )
A.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在《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文中以诙谐风趣的语言,详细地描述了蚂蚁、蜜蜂等各种小生物群居性活动和创造性活动,作者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让人读来意兴盎然。

B.获得“超级女声”冠军,使她一夜间成为红遍全国炙手可热的明星。

C.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借重于丰富的事例和详细的分析,告诫文学创作者和文学爱好者在语言文字运用上要有谨严的精神。

真可谓处心积虑、语重心长。

D.别里科夫的卧室很小,活像一个箱子。

到了晚上,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地发抖,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外部条件上看,相当多的中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是由于学校和家庭对他们施加了过大压力的因素造成的。

B.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C.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的愿望。

D.西安市卫生局出台的《医务人员十条禁令》,无疑给医生了“紧箍咒”,约束了其在上班期间的行为
6.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

B、钱钟书,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和学者,《窗》是他的一篇散文,选自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他的小说作品是《围城》,学术作品有《管锥编》《谈艺录》等。

C、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万卡》《变色龙》等。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富有幽默感。

D、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小说善于运用象征、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揭示现代人面临的困境,《变形记》是他的重要作品。

7.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就是仇恨。

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

,或者不妨说它说明了人们的赞同——。

谁戴桂冠谁就招打,这是一条规律,咒骂的低劣正衬出欢呼的高尚。

①崇敬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
②有利害矛盾产生的强烈冲突
③崇拜正好表现了人们的心悦诚服
④仇恨与辱骂正好表现人们的反对
⑤后人视反对者的叫骂为一种赞美之辞
⑥反对者的叫骂往往会被后人视为一种赞美之辞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B.木直中绳 中:合乎
C.金就砺则利 就:靠近
D.声非加疾也 疾:快速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A.两个“于”相同,两个“而”不同
B.两个“于”不同,两个“而”相同
C.两个“于”不同,两个“而”不同
D.两个“于”相同,两个“而”相同
10.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而后乃今将图南 B.不过数仞而下
C.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D.顺流而东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8分)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

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

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

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

诸将谓汉日:“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

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

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

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

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

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

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

遣轻骑烧成都市桥。

帝戒汉日:“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

若不敢来。

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

”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

帝闻大惊。

让汉日:“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诏书未到。

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

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

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日:“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日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逼近
?C.汉乃勃然裹创而起 创:伤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考虑
1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
公乃敢上璧
B、 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C、 今日封侯之秋。

诸君勉之
彭泽去家百里……故便求之
D、 大敌在前而公伤卧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4、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2分)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 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

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

?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

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

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
备了他们。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2分))
(2)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3分)
三.默写
17、依据课文,填写上下句。

每题1分,共10分。

①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③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④实迷途其未远, 。

⑤ ,审容膝之易安。

⑥聊乘化以归尽, ?
⑦ ,泉涓涓而始流。

⑧怒而飞, 。

⑨背负青天, ,而后乃今将图南。

⑩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电 影
⑴钱,钱,都是钱把乡情扯薄了。

何山老爹喝着闷酒,忿忿地想。

⑵儿子何旺下晌勾来个放电影的,破天荒愣把银幕挂在自家院中,涎着脸子拿村子的喇叭喊:“村民们,今晚请到何旺院里看最新香港武打片儿《猎狐》,大人三块,小孩一块。

”这声音像一股冷风,吹寒了靠山屯村民的心。

村民们那鄙薄的目光,让何山老爹不寒而栗。

⑶“你给我拔啦,甭遭人恨!”何山老爹指着银幕声嘶力竭地喊,脑瓜门儿上青筋蹦起老高。

⑷“咋遭人恨,眼下搞市场经济,租片儿雇人放映,收费理所应当,俺这是开辟山村文化市场!”儿子噎得老子直翻白眼儿。

⑸为挡住院外的视线,何旺在院里拜了四方,银幕从东墙挪到西墙,那儿有棵老槐树好做遮挡。

放映前,为招引观众,何旺爬上院外东头的一棵老榆树,把一只硕大的音箱卡在了树杈上。

⑹老槐树的枝子把一勾新月挑出云彩缝。

何山老爹醉意朦胧地走出堂屋。

院中仅有的七八个村童仰着小脑瓜看电影。

老爹很凄凉,为了何旺的刻薄,他无颜见村中父老,披了件黑衣趁夜色走上街。

⑺村街上极冷清,眼下村领导都在抓经济,很难顾得上给乡亲们放场电影了。

村民们万人空巷挤在街筒子看电影的情形早已风儿一样在老爹记忆中飘散。

老爹惆怅地望着失落的乡村。

⑻蓦然,老爹惊讶地抬头环视四周,四孔板垛、小拱桥、东河堤、西边小学屋顶埋伏着无数观影的乡亲。

在老头看来,村民的目光恰似万箭穿心般地俯射向何宅。

最让何山老爹刺痛心肺的是十几棵小树上,猴一般落着十几个村娃。

他的心头一颤,不能让何家子孙把村娃逼得上树,这更坏了何家祖传的厚道!
⑼“娃儿,下吧,院里去看。


⑽“俺不,你家何旺把门儿,俺没钱,不栽他手里!”
⑾“爷给你一块不就进去啦?”
⑿于是,一个黑影便猴似地溜下树来,奔向何家。

两个、三个……七个、八个……,何山老爹换了二十块零钱,口干舌燥,醉醺醺地把“猴”们一个一个地劝下树来,奔向何宅。

⒀最后,何山老爹发现东头那棵老榆树上还有个黑影儿,他便一步三摇地朝榆树扑过去。

他醉得很深。

⒁“娃儿,下吧,下吧,院里去瞅。


⒂树上无声。

⒃“爷给你一块不就进去啦。


⒄树上仍无声。

何山老爹想,这准是村上的哑娃。

⒅“不下,爷就摇啦!”
⒆树上的黑影团缩在树冠里,固执地不肯动弹。

何山老爹醉得很深,他想把哑娃吓下树来,就摇了树,不下,还摇……忽然,一只硕大的音箱从树杈上落下,重重地砸在何山老爹的头上……
⒇弥留之际,何山老爹断断续续地说:“哑娃摔了没,电影,让他进院瞅……电影……”
18.下列对作品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品开头写人物“喝着闷酒”,后文又不断强化他的“醉意”。

酒,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B.第五段中的“音箱”,为情节发展到高潮部分作了铺垫,它使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C.作品通过村娃与老爹的对话,塑造了一群猴一般狡猾顽劣的孩子形象,自然有趣且生动传神。

D.“老槐树的枝子把一勾新月挑出云彩缝”一句,既有生动的画面感,又交待了时间的推移。

E.小说通过传统的乡村民风对现代电影的抵触,说明文化艺术产品走进农村还需要一个接受过程。

19.阅读第⑺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5分)
①根据文意,说说在何山老爹眼中,乡村缘何“失落”。

(2分)
②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一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3分)
20.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何山老爹这一人物形象。

(6分)
21.在改革的背景下,该村不同的人对“电影”有着不同的表现。

请分别概括村干部、何旺、村民的表现,并针对其中某一类人的表现谈谈你的看法。

不少于200字。

(10分)
五.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经常说“沉默是金”,仔细想想,“沉默”的内含极其丰富,其寓意也发人深省。

比如,对于思想者而言
,“沉默”可能是胸中正酝酿着真知;对于无聊者来说,“沉默”可能意味着脑中一片空白。

失败者说,“沉默”是卧薪尝胆;成功者说,“沉默”是谦逊淡泊。

还有人说,自省者“沉默”,奋进者亦“沉默”。

而有时,“沉默”是一种支持,“沉默”亦是一种纵容……
那么,你对“沉默”有怎样的理解呢?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1.D
2.C
一面派人人城安抚五姓。

五姓人大喜,相继归降。

建武五年(29年)春,农民军率五万余人夜攻吴汉军营,军中惊乱,吴汉却坚卧不动,一会儿营中便安静下来。

吴汉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军。

建武十二年(36年)春,吴汉挥师直攻广都(今成都市南),迅速攻克,并派轻骑兵烧毁成都市桥,光武帝下诏告诫吴汉:“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

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吴汉接连获胜,并未听从光武帝的告戒,竟乘胜自率步骑兵二万余人进逼成都。

于江水北岸扎营,派副将刘尚率兵万余人屯驻于江水南岸。

光武帝得知吴汉如此部署兵力,大惊,下诏书责备:“比□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勃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然诏书未到,谢丰、袁吉率兵十余万人进攻吴汉。

又派将率兵万余人袭劫刘尚营寨,企图使汉军不得相救。

吴汉率军与敌大战一天,兵
五、(25分)
18.(本题4分,一项2分)C、E[C项中“猴一般狡猾顽劣”定位不确,文中的村娃是何山老爹疼爱的对象而非作者讽刺、批评的对象;E项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正确,村民抵触、不接受的不是电影,而是金钱把乡情扯薄了。

]
19.(5分)
①要点一:乡村文化生活的匮乏。

要点二:群聚观影记忆的飘散。

要点三:搞市场经济,钱把乡情扯薄了。

要点四:为了赚钱不怕遭人恨,何旺的做法令老人感到郁闷。

[评分标准:本小题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一点1分。

]
②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补充说明眼下村民看不上电影的原因;开启下文,“望着”这一动作为下文写何山老爹“环视四周”发现人们埋伏观影进而“资助”孩子们引线。

[评分标准:本小题3分。

“承上启下”1分,“上下”承启的内容,各1分。

]
20.要点:①面对村中父老,要面子;②看重乡情,胜于金钱;③尽力助人,维护着祖传的厚道;④疼爱孩子,慈祥善良;⑤关心村人文化生活,有悲悯之心[评分标准:本题6分。

“要面子”“重乡情”“为人厚道”“爱孩子”“有悲悯之心”5个要点,答出一点给2分(上述关键词1分,结合作品1分),答出任意3点,即给6分。

]
21.[评分标准:本题10分。

文内3分,三个要点各1分;延伸,个人观点明确、分析充分5分;语言表达,2分。

] 人物表现概括示例:村领导都在抓经济,很难顾得上给乡亲们放场电影了。

年轻人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开辟山村文化市场。

村民渴望看电影,却鄙薄何旺收费。

22.作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