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风险防控的国有企业内控体系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财务风险防控的国有企业内控体系构建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国有企业在逐渐向市场化经营、股份制重组等方面转型,但内部风险、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也逐渐暴露。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内控体系对于国有企业防控财务风险、保障经营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风险预防
在市场经济下,面对行业竞争和多元化经营,国有企业存在内部风险,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风险管理,实现合规运营,并能够保障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保障资产安全
内控体系的建立可以加强资产管理和监督,及时检查企业内部流程,防止资产丢失、占用、损耗等,并及时制止不规范行为,从而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
3.提高管理效能
国有企业必须建立内部运作程序,增强内部信息传递协调,以更好地提高内部运作效率和管理效果,优化运作流程,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1.内控体系建设
国有企业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规范企业管理,建立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依据“规划—实施—运行—监督”的闭环模式,不断完善、加强内控体系的建设。
2.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审计建立在完整的较科技、完备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之上,监督并评价内部控制效果,并提供改进控制环境的方案。
3.财务风险管理
应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防控规章制度,从而有效地预防、管理和控制各类财务风险,并建立一套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的基础框架,对统计分类、信息全面与真实的财务数据进行严格监督,并制定相关的内部风险监控措施。
4.内控培训
为提高内部员工的内控意识,应建立一套内控知识体系,引领员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意义,培训员工了解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自主识别、检查、改进内部控制问题。
三、国有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步骤
1.内控手册编制
根据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相关要求,建立具体、系统的内部控制规程和程序,体现公司治理和财务风险管理要求,同时应确保公司各个部门内部流程和环节明确,互相关联。
2.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
制定风险预警指标,将风险的三个要素(风险发生概率、风险损失面积、损失程度)测算出来,对各个环节、各个业务线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制定详细可行的防范策略,以控制风险,规避风险损失。
3.内部控制的实施
在确定风险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实施建立内控制度,建立有效的企业制度、保障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调整和制定公司和各部门的管理程序和规章制度等,全面加强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实施。
4.内部监督和反馈
安排成立内控工作组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监督,对违反内部控制规定的行为及时跟进,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汇总内部风控情况,通报给公司管理层。
同时,加强激励和约束机制,牢牢把握内控的有效强度。
综上所述,建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防范风险、保护财产安全、提升管理效能及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有力工具。
因此,国有企业应积极行动,借助内部控制,统筹内外部资源整合,实现规范化和高效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