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剖宫产术的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剖宫产术的护理体会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合并症,是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临床上终止妊娠的方式首选是剖宫产术。

在围术期,由于原发病以及妊娠对循环系统的
影响,易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并发症,直接威胁孕产妇的生命。

同时,孕妇的低氧状态致胎盘灌注不足,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增高[2]。

因而,妊娠合并心衰剖宫产手术的护理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值得去研究和探讨。

我院自2014 年1 月~ 2015 年5 月共收
住入院12 例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现将手术护理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12 例,年龄2l ~ 42 岁;孕期33 ~ 39 周;ASA I ~Ⅳ级;体重60 ~ 97 kg;先天
性心脏病5 例:房间隔缺损1 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1 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1 例,风湿
性心脏病2 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2 例;妊娠高血压性心脏病5 例。

术前均分别经强心、利尿、扩血管等降压、强心治疗。

12 例孕产妇均安全渡过孕产期并顺利分娩,孕产妇及围产期无1 例死亡。

2 护理配合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l 天阅读病历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及病情后,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状况,了解患者的心率、心输出量、运动耐量及发绀程度等,评估患者心脏功能分级,以及有无其他合并症,评定心功能Ⅲ级。

因患者伴有水肿,评估皮肤及血管情况,为浅静脉留置针预先选定留置地点。

2.1.2 评估患者心理。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孕妇通常心理负担较重,表现有焦虑恐慌情绪,鼓励产妇说出心中的顾虑,认真倾听其诉说,理解产妇的痛苦,耐心解答提出的问题,介绍
以往成功的病例及医院的先进医疗水平,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的担忧,给予安慰及鼓励[3],
以减轻其精神压力,消除顾虑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建立产妇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产妇安
全感。

2.1.3 物品准备:认真做好术前各项准备是保证手术能够顺利进行及防止并发症发生的
重要环节。

备好手术所用器械及新生儿平台车,准备好抢救物品和药物。

备两路负压吸引管
路及吸氧装置,并配备新生儿抢救器材如气管导管,喉镜,氧气管,呼吸气囊,一次性吸痰管,1ml 注射器等,并在术前对抢救仪器进行检测,保证运行良好。

2.2 手术护理
2.2.1 体位的要求:手术室接送病人的转运途中给患者取舒适的半坐位,床头抬高背靠
被褥,双腿下垂,安全带固定牢固,动作轻柔迅速,防止发生意外。

进入手术室至麻醉前同
样安置患者上半身抬高,双下肢下垂,约束带固定。

麻醉见效后变换体位,手术床左侧倾斜30° [4],同时床头部抬高约30 ~ 50°,以改变子宫右旋状态,减轻对下腔静脉的压迫,避免
回心血量大幅减低。

双下肢抬高20 ~ 30 cm 等同于心脏水平,膝关节屈曲使髂内静脉呈松
弛状态,从而有利于静脉回流。

胎儿娩出后,根据CVP、MAP 以及HR 的变化判断回心血量
以及容量变化对心功能的影响,从而调整体位。

2.2.2 输液的护理:有文献报道[5] 过量输液是诱发急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较大量输
液可使患者血容量剧增,造成心脏容量负荷进一步增加,诱发急性心力衰竭。

因此术中我们
严格控制输液滴速,术中补液量1000 毫升以内。

由于患者肢体水肿,静脉显露困难,确认
血管位置后再进行穿刺,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避免下肢静脉输液,且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
时间。

另外,因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存在较高的细菌感染几率,严重影响母婴的身体健康[6],
断脐后应用抗生素可以起到预防术后感染的作用,因此在胎儿娩出断脐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2.2.3 心脏的保护:术中持续面罩吸氧,氧流量3 ~ 4 L/min,以提高产妇动脉血氧分压
和胎儿脐静脉氧分压,增强氧储备量。

胎儿娩出后使用沙袋加压于孕妇胸腹处,减少回血量
急剧导致的心脏负荷增加,同时将体位改为头高脚低位至手术结束,防腹压骤减而诱发或加重心衰。

2.2.4 新生儿的护理:胎儿娩出后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协助医生进行使用负压吸引管
路吸出新生儿气管内羊水以保持气道通畅,观察新生儿皮肤、面色,新生儿娩出后哭声不畅,呼吸促,口周青紫自主呼吸弱,经过吸氧,吸除口腔分泌物,背部抚摸刺激,呼吸幅度小,急促,口周青紫改善不明显,协助麻醉师经口气管插管辅助呼吸,5 分钟后Apgar’s 评分7 分,由转运车送至监护病房。

因转新生儿科继续治疗,故未进行母婴皮肤接触。

2.2.5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深静脉血栓是围生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是普通
人群的2 ~ 4 倍,剖宫产术后发病率更高 [7,8]。

术前的禁食禁水,术中的创伤失血,都会引
起血小板聚集释放凝血活酶,使血液容易淤滞,所以对其进行预防性干预较为重要。

术中注意观察下肢皮肤的颜色及温度,沿小腿自下而上轻捏小腿肌肉进行按摩,其步骤一般从远端
向近端,适当的进行内收或者屈伸运,降低静脉血流发生瘀滞的概率。

盖好棉被保暖,防止
血液流速减缓,注意有无小腿肿胀、肌力变化情况。

手术时间的延长可以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9],故术前备物要充分,洗手护士快速准确配合,避免延长手术时间。

2.2.6 皮肤护理:根据术前评估情况,患者皮肤多因为水肿变薄,抵抗力差,易受损伤。

选用棉质软布中单作为床单,保持干燥平整,搬动患者时动作轻柔,麻醉完成后在骶尾受压
部位放置凝胶垫,以减轻对受压部位的压迫。

术中关注局部皮肤受压情况,术毕因患者臀下大量羊水血迹浸透,予以温水擦洗后移动至转运床。

3 心得体会
妊娠合并心衰,病情发展迅速而凶险,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均可诱发心力衰竭,从而威胁母婴生命。

手术室护士积极有效的护理,对有效控制降低产妇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需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正确落实护理措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保障围术期安全。

3.1 积极处理,降低心衰对母婴的危害
做好围术期的各种护理工作是预防心力衰竭的关键,要求我们运用各种护理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心脏负担,防止母体和胎儿的低氧,从而顺利渡过手术期,保证母婴安全。


中根据麻醉和心功能情况置患者于合适的体位,重视病情及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倾听产妇主诉,观察产妇面色、口唇及水肿等情况,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和量,准确记录出入水量,配合医生做好产妇和新生儿的各种抢救准备,采用各种护理措施有效地保证了患者在围术期
护理的安全。

3.2 促进血流,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剖宫产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约为0.5‰~3.0‰ [10]。

妊娠期增大的子宫影响下肢静脉回流以及孕妇本身凝血和纤溶系统的生理改变,剖宫产手术导致体内凝血因子增加血液
粘稠度上升,加之术中的麻醉、制动及术后卧床不起等,这些高危因素极易导致下肢血运不畅,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如脱落血栓到达肺动脉,引起急性肺栓塞,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因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11,12]。

根据高丹丽等[13] 的危险因素
分析,术前准确评估产妇危险因素,术中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认真观察,精心护理,有利于降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是我们临床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 李芳,陆丽,朱启英.妊娠合并心脏病不同心功能状态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J].中
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11):1287— 1290.
[2]Konar H,Chaudhuri S.Pregnancy complicated by rnatemal heart diseasel:a renew of 281 women[J].J Obstet Gynaecol India, 2012,62(3):301-306.
[3] 谢肖霞,伍淑文,梁月英,等.心脏手术后难愈性创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
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8):39-40.
[4] 魏兰双,靳红绪,张同军,等.自制防坠床挡板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现
代护理杂志,2014,20(14):1735.
[5] 迟令珍,苗枫玲,朱百珍.自剖宫产术后并发急性左心衰竭8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国医刊,2013,48(10):81-82.
[6] 陶群英.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对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
染学杂志,2010,20(24):3988-3989.
[ 7 ] G i n s b e r g J S , B a t e s S M .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v e n o u s thromboembolism duringpregnancy[J].J Thromb Haemost,2003, 1(7):1435-1442.
[8]Barezyk A,Pierzehala W.Risk factors ofvenous thromboembolisml[ J].wiad Lek,2010,54(5 ∕ 6):311-324.
[9]Hemandez AJ,Almeida AM,FavaroE,et al.The influence of toumi-quet use and operative time on the incidenc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Clinics,2012,67(9):1053-1 057.
[10]James A H.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pregnancy[J].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9,29(3):326.
[11] Eikelboom J W,Karthikeyan G,Fagel N,et al.American association of orthopedic surgeons and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guidelines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preventionin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 differ: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for clinicians and patients?[J].Chest,2009, 135(2):513-520.
[12]William HG,Graham FP,John AH,et al.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The seventh ACCPC on ferencenn 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J] .Chest,2004: 126(3suppl):338.
[13] 高丹丽,杨小杰.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3):3581-35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