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堂】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3课件第17课 缓和与对抗的交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
缓和与对抗的交替
课前预习导学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了解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 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 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 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 示 学习本课内容后,你应能掌握 学习要点 1.尼克松主义。 2.星球大战计划。 3.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探究问题 1.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关系的特点。 2.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2)美国收缩在海外的力量,对苏联推行“缓和”政策。 (3)苏联把“缓和”摆在“外交政策的首位”,着重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4)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苏联,与勃列日涅夫举行会谈。 3.欧安会 (1)召开:1975 年,欧洲大多数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在赫尔辛 基举行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2)内容:签署 《赫尔辛基宣言》 ,确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领土 政治现实,规定促进经济贸易、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3)影响:东西欧之间的“冷战”对峙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当堂检测
1.促使尼克松调整美国全球战略的因素不包括( A.军备竞赛使财政负担沉重 B.越南战争产生的重大影响 C.美国霸主地位的严重动摇 D.美苏关系进入缓和高潮 解析:尼克松调整美国全球战略始于 1969 年,而美苏关系进入缓和高潮 的标志是 1972 年尼克松访苏,故 D 项符合题意。 答案:D )
(3)美国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当时美、苏两国有何影响? 提示: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给苏联经济造成沉重负担。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有关历史知识,分析“星球大战”计划提出 的历史背景。 提示: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苏联已在战略核武器方面赶上美国;里根 政府提出所谓的新 “遏制”战略,鼓吹“以抗击苏联扩张为中心,重振国威 ” 和“以实力求和平”。 (5)结合“星球大战”计划对美苏争霸结果的影响,谈谈它们对当前 中美关系有何启示? 提示:坚持和平崛起,不称霸;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抢抓科技的制高点, 努力发展高科技;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预习导引
一、美、苏缓和与欧安会的召开
1.背景: (1)20 世纪 60 年代末、70 年代初,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反对 霸权主义的呼声日益增强。 (2)美国和苏联的军备竞赛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美国的霸主地位 动摇。
2.缓和的表现: (1)美国提出被称为“尼克松主义”的新外交方针;苏联采取积极的 进攻战略。
二、苏联入侵阿富汗和对抗再现
1.苏联入侵阿富汗 (1)原因:1979 年,阿富汗发生政变,新上任的总统决定与苏联决裂。 (2)概况:1979 年 12 月,苏军突然袭击阿富汗,迅速占领喀布尔,几天 后基本占领了阿富汗全境。 (3)影响:国际上一致谴责苏联的侵略行为,美、 苏关系重新紧张起来。 2.对抗再现: (1)1980 年,美国提出“卡特主义”,重新强调实力和军事遏制。 (2)1981 年,美国提出“以实力求和平”的新遏制政策,对苏联施加压 力。 (3)结果:苏联开始转攻为守,继续强调缓和与合作,力求维持既得成 果。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1981 年秋,以美国前国防情报局局长格雷厄姆和美国氢 弹之父泰勒为首的数十名科学家向里根提出了《高边疆:国家生存的战 略》的研究报告,认为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技术可在 21 世纪建立确保 美国安全的战略防御系统,从而夺取对苏冷战的全面优势。“星球大战” 计划出笼后首先是加速国防科技发展、夺取军事优势。 (1)结合材料分析“星球大战计划”得以实施的最基本条件。 提示:第三次科技革命。
正确认识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1.紧张对抗与谋求缓和对话是美、苏争霸过程中的两个方面。紧 张对抗始终是主要方面,最能反映出霸权主义的本质;缓和对话是次要 方面。 2.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是美、苏维护自身利益的共同需要。 3.美、苏双方从紧张对抗到缓和对话的转变,体现出双方力量对比 发生重大变化。 4.美、苏由紧张对抗到缓和对话的转变与各种政治力量的发展壮 大密切相关。
四、“பைடு நூலகம்战”的结束
1.东欧剧变 东欧各国纷纷进行改革,大多放弃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1990 年 两个德国以东德并入西德的方式最终实现统一。 2.苏联解体 (1)背景: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效果,苏联经济继续下滑; 苏联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国家的政策方向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过程:推行西方式的多党制→八一九事件→苏共中央自动解散 →各加盟共和国共产党停止活动→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3)影响:长达近半个世纪的两极“冷战”格局结束。
预习交流
上图漫画反映的是苏联入侵阿富汗。为什么这个事件被称为超级 大国的“滑铁卢”? 提示:苏联入侵阿富汗,使其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孤立。 阿富汗人民的 反抗运动,使苏军陷入了难以自拔的泥潭。苏联入侵阿富汗 10 年,不但 没有达到侵略目的,反而耗费了大量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致使苏联经济 被美国拖垮,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因此苏联入侵阿富汗被称为超级大国 的“滑铁卢”。
材料二
“星球大战”计划的另一目的是激化竞争,将苏联拖入更高
层次的军备竞赛,最终将其拖垮。经过多年的“冷战”和美、苏大规模的 军备竞赛,苏联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但是,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 出笼后,苏联被迫大幅度增加军费。 材料三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科技界一批很有潜力的技术尚 未得到充分开发,为加速高科技的产业化进程,并以此作为新的发展动 力,推动处于“滞胀”中的美国摆脱困境……实践证明,“星球大战”计划 在美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如航天、能源和计算机等领域的应用极大 地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好转。 (2)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分析美国进行“星球大战计划”还有哪些目 的? 提示:推动美国经济发展,拖垮苏联经济。
三、“第二次缓和”
1.背景: (1)长期的争霸和军备竞赛,严重影响苏联的经济发展。 (2)戈尔巴乔夫大幅度调整对外政策,提出一整套“新思维”理论。 2.表现: (1)苏联收缩力量,不干涉东欧,寻求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全面缓和。 (2)美国放松与苏联的对抗,两国领导人频繁会晤,就两国之间的关 系等问题进行谈判。 3.标志: 1987 年,里根与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签署《消除中程导弹条约》。
缓和与对抗的交替
课前预习导学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了解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 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 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 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 示 学习本课内容后,你应能掌握 学习要点 1.尼克松主义。 2.星球大战计划。 3.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探究问题 1.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关系的特点。 2.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2)美国收缩在海外的力量,对苏联推行“缓和”政策。 (3)苏联把“缓和”摆在“外交政策的首位”,着重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4)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苏联,与勃列日涅夫举行会谈。 3.欧安会 (1)召开:1975 年,欧洲大多数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在赫尔辛 基举行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2)内容:签署 《赫尔辛基宣言》 ,确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领土 政治现实,规定促进经济贸易、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3)影响:东西欧之间的“冷战”对峙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当堂检测
1.促使尼克松调整美国全球战略的因素不包括( A.军备竞赛使财政负担沉重 B.越南战争产生的重大影响 C.美国霸主地位的严重动摇 D.美苏关系进入缓和高潮 解析:尼克松调整美国全球战略始于 1969 年,而美苏关系进入缓和高潮 的标志是 1972 年尼克松访苏,故 D 项符合题意。 答案:D )
(3)美国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当时美、苏两国有何影响? 提示: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给苏联经济造成沉重负担。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有关历史知识,分析“星球大战”计划提出 的历史背景。 提示: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苏联已在战略核武器方面赶上美国;里根 政府提出所谓的新 “遏制”战略,鼓吹“以抗击苏联扩张为中心,重振国威 ” 和“以实力求和平”。 (5)结合“星球大战”计划对美苏争霸结果的影响,谈谈它们对当前 中美关系有何启示? 提示:坚持和平崛起,不称霸;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抢抓科技的制高点, 努力发展高科技;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预习导引
一、美、苏缓和与欧安会的召开
1.背景: (1)20 世纪 60 年代末、70 年代初,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反对 霸权主义的呼声日益增强。 (2)美国和苏联的军备竞赛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美国的霸主地位 动摇。
2.缓和的表现: (1)美国提出被称为“尼克松主义”的新外交方针;苏联采取积极的 进攻战略。
二、苏联入侵阿富汗和对抗再现
1.苏联入侵阿富汗 (1)原因:1979 年,阿富汗发生政变,新上任的总统决定与苏联决裂。 (2)概况:1979 年 12 月,苏军突然袭击阿富汗,迅速占领喀布尔,几天 后基本占领了阿富汗全境。 (3)影响:国际上一致谴责苏联的侵略行为,美、 苏关系重新紧张起来。 2.对抗再现: (1)1980 年,美国提出“卡特主义”,重新强调实力和军事遏制。 (2)1981 年,美国提出“以实力求和平”的新遏制政策,对苏联施加压 力。 (3)结果:苏联开始转攻为守,继续强调缓和与合作,力求维持既得成 果。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1981 年秋,以美国前国防情报局局长格雷厄姆和美国氢 弹之父泰勒为首的数十名科学家向里根提出了《高边疆:国家生存的战 略》的研究报告,认为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技术可在 21 世纪建立确保 美国安全的战略防御系统,从而夺取对苏冷战的全面优势。“星球大战” 计划出笼后首先是加速国防科技发展、夺取军事优势。 (1)结合材料分析“星球大战计划”得以实施的最基本条件。 提示:第三次科技革命。
正确认识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1.紧张对抗与谋求缓和对话是美、苏争霸过程中的两个方面。紧 张对抗始终是主要方面,最能反映出霸权主义的本质;缓和对话是次要 方面。 2.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是美、苏维护自身利益的共同需要。 3.美、苏双方从紧张对抗到缓和对话的转变,体现出双方力量对比 发生重大变化。 4.美、苏由紧张对抗到缓和对话的转变与各种政治力量的发展壮 大密切相关。
四、“பைடு நூலகம்战”的结束
1.东欧剧变 东欧各国纷纷进行改革,大多放弃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1990 年 两个德国以东德并入西德的方式最终实现统一。 2.苏联解体 (1)背景: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效果,苏联经济继续下滑; 苏联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国家的政策方向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过程:推行西方式的多党制→八一九事件→苏共中央自动解散 →各加盟共和国共产党停止活动→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3)影响:长达近半个世纪的两极“冷战”格局结束。
预习交流
上图漫画反映的是苏联入侵阿富汗。为什么这个事件被称为超级 大国的“滑铁卢”? 提示:苏联入侵阿富汗,使其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孤立。 阿富汗人民的 反抗运动,使苏军陷入了难以自拔的泥潭。苏联入侵阿富汗 10 年,不但 没有达到侵略目的,反而耗费了大量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致使苏联经济 被美国拖垮,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因此苏联入侵阿富汗被称为超级大国 的“滑铁卢”。
材料二
“星球大战”计划的另一目的是激化竞争,将苏联拖入更高
层次的军备竞赛,最终将其拖垮。经过多年的“冷战”和美、苏大规模的 军备竞赛,苏联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但是,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 出笼后,苏联被迫大幅度增加军费。 材料三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科技界一批很有潜力的技术尚 未得到充分开发,为加速高科技的产业化进程,并以此作为新的发展动 力,推动处于“滞胀”中的美国摆脱困境……实践证明,“星球大战”计划 在美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如航天、能源和计算机等领域的应用极大 地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好转。 (2)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分析美国进行“星球大战计划”还有哪些目 的? 提示:推动美国经济发展,拖垮苏联经济。
三、“第二次缓和”
1.背景: (1)长期的争霸和军备竞赛,严重影响苏联的经济发展。 (2)戈尔巴乔夫大幅度调整对外政策,提出一整套“新思维”理论。 2.表现: (1)苏联收缩力量,不干涉东欧,寻求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全面缓和。 (2)美国放松与苏联的对抗,两国领导人频繁会晤,就两国之间的关 系等问题进行谈判。 3.标志: 1987 年,里根与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签署《消除中程导弹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