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印共赏——邓石如篆刻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佳印共赏——邓石如篆刻作品赏析
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石如,又名顽伯,号完白山人,又号完白、古浣子、游笈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等,安徽怀宁人。

有人把他归为皖派,更多的人因为推崇他在篆刻史上杰出的贡献,而尊为“邓派”。

邓石如幼年时家境贫寒,一生社会地位低下,他自已说:“我少时末尝读书,艰危困苦,无所不尝,年十三四,心窃窃喜书,年二十,祖父携至寿州,便已能训蒙今垂老矣,江湖游食,人不以识字人相待。

”这样一位读书不多的“一介布衣”,成长为伟大的艺术家,全靠艰定不移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锻炼。

他十七岁后,就开始以书刻自给。

三十岁后,通过友人介绍,陆续认识了南京梅缪三兄弟等友人,遍观梅家收藏的金石善本,凡名碑名帖总要临摹百遍以上,为此起早贪黑,朝夕不辍为以后的篆刻艺术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基础。

所以,当时人评他的四体书法为清代第一人。

邓石如时代,正值皖、浙两派称霸印坛之时,但他绝不满足于前人印家所取得的成果,而以自已雄厚和书法为基础,做到“书从印出,印从书出”,打破了汉印中隶化篆刻的传统程式,首创在篆刻中采用小篆和碑额的文字,拓宽了篆刻取资范围,在篆刻上形成了自已刚健婀娜的风格,巍然崛起于当时的印坛,可说与皖、浙两派形成鼎足之势。

邓石如的雄风一直影响到同时期的包世臣、吴让之、赵之谦、吴咨、胡澍徐三庚等人。

在篆刻艺术发展史上,邓石如是一位杰出的大家。

可惜他原石流传极少存世有《完白山人篆刻偶成》、《完白山人印谱》、《邓石如印存》等。

(图一)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图二)意与古会
(图三)我书意造本无法
邓石如,安徽怀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号完白山人。

他以书法为基础,在篆刻中做到了“书从印出,印从书出”,打破了汉印中隶化篆刻的传统程式,首创在篆刻中采用小篆和碑额,拓宽了篆刻取资范围,在篆刻上形成了古朴秀逸、刚健婀娜的风格。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图一)是邓石如的代表作之一。

他在书法理论上曾提出“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美学观念,这方印可以说是这种观念的生动体现。

“流、断”二字繁写增其密度,以密衬疏。

“江”字与“岸、千、尺”三字相呼应,笔势开张,大片宽地又正好与“断”字相呼应,加上“流、有、声”之繁密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

“意与古会”(图二)一印,可见邓石如纯熟的刀法和篆隶功法,笔墨的酣畅力透纸背,刚健和婀娜统一得至善至美。

全印四字三密一疏,很有特色。

“我书意造本无法”(图三)是一方细白文印。

邓石如把宋元圆和朱文的刻法,发展到细白文的刻法,印中文字的方圆曲折,完全视印之形式随机搭配而出。

这种白文的线条,最能体现出他书法的笔情墨趣和以刀当笔的金石风味。

[摘自《东方烟草报》]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句出苏轼《后赤壁赋》,是邓石如的代表作之一。

艺术构思最忌平均呆板,他在书法理论上曾提出的“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美学观念,这方印可以说是这种观念的生动体现。

“流、断”二字繁写增其密度,以密衬疏。

“江”字与“岸、千、尺”三字相呼应,笔势开张,大片宽地又正好与“断”字相呼应,加上流、有、声”之繁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的用刀既不同于皖派,也不同于浙派,而是使刀如笔,宛转流畅,刻出了他刚健婀娜的风格。

“我书意造本无法”一印,在细白文刻法上,可说前无古人,戛戛独造他把宋元圆朱文的刻法,发展到这种细白文的刻法,印中文字的方圆曲折,完全视印之形式随机搭配而出,而这种白文的线条,最能体现出他书法的笔情墨趣和以刀当笔的金石风味。

“淫读古文,日闻异言”,风格同上印,虽然刀法上不及上印挺劲,但章法上却是苦心经营。

全印八个字分三行,疏其中行而密其左右,是这方印的特色。

“家在四灵山水间”全印七字,一如其书。

此印的章法正好与上印相反中间密而左右两边疏,紧密处不使人感到窒息,疏处则绰绰有余。

绘画大师黄宾虹受此影响,在他画论中也有“疏可走马,密可透风”的说法。

“意与古会”一印,使邓石如纯熟的刀法和篆隶功法得到了尽情的发挥能潇洒的运刀,如见游刃恢恢,顷刻立就。

而笔墨的酣畅真可力透纸背,刚健和婀就是这样统一得至善至美。

全印四字三密一疏,也很有特色。

“笔歌墨舞”、“疁城一日长”二印不同于一般工整的白文印,由于已经将书法笔意融化在刀法里,所以横画、直画不是一根平板的没有生命力的线条,全印洋溢着一种雄浑劲健的气息。

“灵石山长”一印,对角疏密呼应,朱白相映,全印笔酣墨饱,充满着圆浑、朴茂之感。

一方印往往有一个基调,相比下来,“春涯”加栏的白文印,由于转折间略见的功力。

艺术大师丰子恺曾说,篆刻艺术是“经营于方寸之内,而赏鉴乎毫发之细,审其疏密,辨其妍媸”。

所以“书画同源,而书实深于画,金石又深于书”。

因此,“非有精微之艺术修养,不足与语也”。

这些精辟的见解对我们理邓石如的艺术当有很深的意义。

“鹤邻尚褧莱石兄弟图书”,是作者的作品中不多见的多字印之一,“鹤”字也有释作“宦”字的。

无论四字成行或双字成行,安排得无不顾盼有情、疏密有致。

细审笔画及每根条线的头、尾以及转折处无不浑厚朴掘,其并笔处尤为绝妙,也可见到作者刀法的娴熟,这给后来的吴熙载影响颇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