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CI来源期刊互联网全文获取分布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收稿日期:2022-05-27
CSSCI来源期刊互联网全文获取分布情况的调查分析
与启示
王昆鹏
(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四川南充 637000)
摘 要:文章采用网络调查法,对CSSCI来源期刊在商业数据库和开放获取渠道中全文获取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
调查显示,中国知网在商业数据库中拥有绝对优势、商业数据库之间排他性竞争明显、开放获取取得阶段性成功、开放获取与付费服务并行、商业数据库向开放获取靠拢。
分析指出,开放获取资源与中国知网收录数量比较接近,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建议高校和科研机构应摆脱对商业数据库的依赖,在文献资源服务中充分利用开放获取资源。
关键词:学术期刊;开放获取;中国知网;图书馆;期刊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136(2023)03-0017-06
Investigation,AnalysisandEnlightenmentoftheDistributionofInternetFull textAccessofCSSCISourceJournals
WANGKun peng
Abstract:Thispaperusesthenetworksurveymethodtoinvestigateandanalyzethedistributionoffull textaccessincommercialdatabasesandopenaccesschannelsforCSSCIsourcejournals ThesurveyshowsthatCNKIhasabsolute
advantagesincommercialdatabases
,theexclusivecompetitionbetweencommercialdatabasesisobvious,openac cesshasachievedphasedsuccess,openaccessandpaidservicesareparallel,andcommercialdatabasesareclose
toopenaccess TheanalysispointsoutthatthenumberofopenaccessresourcesisclosetothatofCNKI
,butitdoesnotplayitsduebenefits Itissuggestedthatuniversitiesandresearchinstitutionsshouldgetridofdependenceoncommercialdatabases,andmakefulluseofopenaccessresourcesinliteratureresourceservices Keywords:academicjournal;openaccess;CNKI;library;journaldatabase
0 引言
国内外学术期刊出版发行组织方式有所不同。
国外学术期刊出版机构基本是大型商业出版商或者是有实力的学术机构,集中化、规模化、市场化的特点显著,其学术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也主要由出版商或学术机构自主建设和经营,保持着独立性和自主性。
国内学术期刊出版机构非常分散,《中国科
技期刊发展蓝皮书(
2021)———开放科学环境下的学术出版专题》统计显示,平均每个主办单位主办1 58种科技期刊,平均每个出版单位出版1 16种科技期刊,其中95 49%的出版单位只出版1种期
刊[1]。
社科类学术期刊情况相同,中文社会科学引
文索引(以下简称:
CSSCI)(2021—2022)收录的812种期刊,分属于534个主办单位,平均每个主办
单位主办1
52种期刊。
分散化的经营模式让出版机构难以支付期刊数字化过程中的经济成本和提供技术保障。
因此,国内学术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是
以中间平台商集中建设数据库的方式开展[
2]。
授权数据库商完成学术期刊的互联网传播,大大减轻了出版机构的负担,让学术期刊快速完成了从传统纸质发行到互联网传播的转型。
但在这个过程中,数据库商完全控制了学术期刊的获取途径,使得高校和科研机构等主要订阅用户逐渐依赖商业数
●
据库,这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面对数据库商高昂的报价和每年巨大的价格涨幅,作为用户毫无议价能力,只能被动接受。
近年来,多家机构用户与中国知网之间爆发的矛盾都由价格引起。
高校和科研机构依赖商业数据库的症结通常被归结为资源垄断,数据库商通过“独家授权协议”,垄断了学术期刊的获取途径。
对于高校和科研机构来说,学术期刊是不可或缺的资源,停止订购会影响自身工作的开展。
数据库商正是抓住了用户的这种心理,制定了较高的年度价格涨幅,使得机构用户同数据库商之间的价格谈判举
步维艰[
3]。
随着国外开放获取的发展,国内中文学术期刊开放获取也进展迅速。
与国外开放获取是由订阅用户推动出版社由订阅到开放获取的经营模式转变不同,国内的开放获取更多的是由出版商自主开展或政府推动。
其中,中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免费开放全文获取的期刊数量不断增加,已形成了不小的规模。
但令人困惑的是,大量的学术期刊全文免费获取,却对商业数据库,特别是中国知网的市场地位没有构成丝毫影响。
高校和科研机构对于中文学术期刊的获取,依然深度依赖于商业数据库。
针对这一疑问,
本研究对C
SSCI(2021—2022)来源期刊互联网全文获取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梳理出商业数据库和开放获取途径的学术期刊资源分布,探究当前学术期刊互联网全文获取分布对高校和科研机构依赖商业数据库所构成的影响,以期为图书馆等文献资源服务机构在学术资源服务领域开展创新性服务带来启示。
1 调查对象和过程
1 1 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学术期刊互联网全文获取途径为调查对象。
互联网全文获取途径可以分为两种:商业数据库和开放获取途径。
商业数据库付费方式通常包括个人用户付费和机构用户统一付费。
本研究选取中国知网(以下简称: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万方)和维普资讯网(以下简称:维普)三家使用最普遍的商业数据库服务平台作为调查对象。
在开放获取方面,目前国内开放获取的发展状况与国际上不同,很多开放资源并非按照国际上的技术标准在实施,而是期刊自主或是在政府主导的计划内实施资源免费开放。
所以在选择开放获取途径调查对象时,只判断能否免费为用户提供全文下
载,不考虑是否需要用户注册等因素。
本研究选取
三个途径作为调查对象:《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
期刊数据库》(以下简称:
NSSD),维普开放获取期刊和部分期刊的自有网站。
开放获取途径中,
NSSD是由中国科学院承建的目前国内最大的公益性社会科学精品期刊数据库、最大的社会科学学术信息开
放获取平台,现已收录社科类学术期刊2
230种。
维普是目前三大商业数据库商中唯一主动推出开放获取服务的,已收录各类开放学术期刊1900多种,用户注册后可免费下载全文。
除了这两个开放获取资源平台外,期刊自有网站也是重要的开放获取途径,
李克伟等在2019年对CSSCI(2017—2018扩展版)收录的7
52种期刊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有41 82%的期刊在自有网站上开放全文免费下载[4]
,所以将期刊自有网站作为开放获取的重要途径之一纳入本研究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在国内科研学术活动中有广泛认可度的CSSCI来源期刊为调查样本。
在CSSCI最新版本目录中,CSSCI(2021—2022)来源期刊有585种,去
除《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2种报纸,实际有583种期刊,CSSCI(2021—2022)扩展版来源期刊有229种,最终调查的样本合计812种期刊。
1 2 调查过程
为了保持统一,本研究对是否提供全文下载进
行了限定:时滞不能超过1
2个月[5]
;全文下载链接必须是平台自身地址,不包括通过邮箱等其他方式进行原文传递或者链接到第三方网站的开放链接。
调查统计最终在2
022年3月完成。
对商业数据库的调查。
分别在知网、维普和万方上查询期刊目录,把查询到的目录与CSSCI来源期刊目录进行比对,获得每个平台收录CSSCI来源
期刊的目录。
然后,根据每个平台收录C
SSCI来源期刊的目录,分别检查其提供全文下载的情况,并统计这些期刊数量。
其中,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和维普开放获取期刊融合在一个平台,区别为是否需不需要付费下载全文。
因此,在统计维普全文期刊收录数量时,没有特别剔除开放获取期刊,而是一起计入了维普提供全文下载期刊的总数。
对开放获取途径的调查。
与调查商业数据库的
方法相同。
从N
SSD网站查询期刊目录,与CSSCI来源期刊目录比对,获取其收录CSSCI来源期刊的目录,根据目录检查提供全文下载情况,统计开放获取期刊的数量。
由于本研究不是为了详细调查学术期刊开放获取的现状,所以不对每种期刊重复调查
其开放获取的不同途径。
在完成对N
SSD调查后,
CSSCI来源期刊互联网全文获取分布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启示
●
没有全文收录的期刊,则通过搜索引擎查找期刊的自有网站,在自有网站上调查其开放获取情况;如果NSSD和自有网站均未提供全文下载,而在这两个途径以外提供了开放获取,则同样计入开放获取期刊数量。
2 调查结果与分析2 1 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分别统计了知网、万方、维普、NSSD和其他(如自有网站等)五种途径获取CSSCI来源期刊全文的期刊数量及在样本中的占比,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途径获取CSSCI(2021—2022)来源期刊全文的情况统计获取途径性质
获取途径收录期刊数量
(种)在样本中占比(%)商业数据库
知网
812100万方42952 8维普
39548 6开放获取
NSSD68884 7其他
34
4 2
其中,维普开放获取期刊与NSSD重复度高,且
期刊自有网站是不完全调查,所以均没有单列,而是与NSSD数据综合去重后计入“其他”途径。
2 2 结果分析2 2 1 知网在商业数据库中拥有绝对优势(1)全文收录的期刊最全。
知网全文收录了选作样本的812种CSSCI来源期刊,收录率达到了100%。
100%的收录率保证了用户的一站查全,这是信息检索平台最理想的状态。
如果不考虑经济成本,这种便捷会给用户带来非常好的使用体验,很容易产生用户黏性。
同时,用户没有了从其他途径获取全文的需求,这有效降低了其他平台的能见度和使用量,挤压其他平台的市场空间。
(2)全文收录的期刊最多。
知网全文收录了全部样本期刊,数量最多,且与另外两个商业数据库收录的数量拉开了较大差距。
万方收录了样本总量的52 8%,维普收录了样本总量的48 6%,都只有知网的一半左右。
收录期刊数量上的巨大差距,使得万方和维普两个商业数据库平台在市场上很难与知网竞争。
(3)大量期刊独家收录。
知网还有大量期刊是独家收录的。
对调查的三家商业数据库全文收录的期刊进行统计,发现有352种期刊只有在知网中才
能获取全文,占样本总量的4
3 3%。
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如果用户习惯于从商业数据库中获取文
献,那么知网拥有这么多的独家期刊,有着让用户没有办法选择替代品的绝对优势。
在CSSCI来源期刊的全文收录方面,知网拥有最全、最多和大量独家期刊的优势,垄断了大量学术
期刊资源。
在使用过程中,用户最直观的体验就是很多论文在万方和维普上找不到,但所有论文都能在知网上找到,这种由资源垄断带来的竞争优势和用户体验,是知网在学术期刊网络服务方面维持一家独大的重要原因。
2 2 2 商业数据库间的排他性竞争明显
从2008年开始,国内数据库商对学术出版资源的争夺开始出现,通过与出版机构签订“独家授权
协议”,引入排他性条款,达到垄断资源的目的[3]。
调查发现,在和期刊出版方合作上,知网与另外两家商业数据库之间的排他性竞争非常明显。
知网正是通过这种竞争,拉开了与万方和维普间资源数量的差距,构筑了商业竞争的“护城河”。
知网在其期刊导航页面上对收录的期刊做了不同性质的分类标识。
这次调查的812种期刊中,在知网平台上标识“独家授权期刊”的有98种,这98种期刊被万方或维普收录的只有1种;在知网平台
上标识“个刊发行”的有187种,这187种期刊被万方收录的有6种,被维普收录的有3种;在知网平台
上没有标识“独家授权期刊”或“个刊发行”的有527种,其中万方收录的有420种,维普收录的有392种。
详见表2。
表2 知网不同合作类型的期刊在万方、维普中的收录情况合作类型知网数量(种)万方数量(种)
维普数量(种)
个刊发行18763独家授权期刊
9810其他
527
420
392
可以看到,万方和维普的“独家授权期刊”和
“个刊发行”两种合作类型的期刊明显低于“其他”合作类型的期刊,这种巨大差距说明知网的这两种合作模式在事实上对其他商业平台造成了很强的排他影响,应该也是知网收录数量远超其他商业平台的重要因素。
由于知网对资源具有强大的掌控能力,做到了CSSCI来源期刊100%的全文收录,万方和维普已经没有开展排他性竞争的空间。
万方和维普两者收录期刊中重叠的数量有360种,分别占万方期刊总量
的8
4 3%,维普全文期刊总量的91 1%。
●
2 2 3 开放获取取得阶段性成功
在商业数据库之外,社科类核心期刊开放获取一直在快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突破。
从调查结果
看,
NSSD、维普开放获取期刊和期刊自有网站三种开放获取途径可以在互联网上提供C
SSCI来源期刊中88 9%期刊的免费全文下载,这个数量不仅超过了万方和维普的收录量,也非常接近知网的收录量。
2012年,陈铭等对CSSCI(2012—2013)来源期刊的
调查显示,其中13 6%的期刊可开放获取[6]
;2015年,陈雨杏等对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的调
查显示,其中6
2 48%的期刊可开放获取[7]
;2019年,李克伟等对CSSCI(2017—2018)来源期刊的调
查显示,其中7
9%的期刊可开放获取[4]。
经过十年的发展,CSSCI来源期刊开放获取已经从原来的13 6%增加到88 9%,逐渐接近全面开放获取的水平。
开放获取在数量上取得突破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知网对资源垄断的局面。
如果扣除开放获取的
期刊,那么知网独家收录的期刊会从3
52种大幅降低至7
0种,只占样本总数的8 6%。
由于中文学术期刊本身的分散化经营,实现互联网开放获取会面临成本增加、技术力量不足等诸多困难。
最为便捷可行的办法是由国家级、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主导,在资金和技术充分保障的前提
下建设开放资源的统一发现平台[
8]。
中国社会科学院承建的NSSD正是这种办法下的产物。
在本研究调查的812种期刊样本中,NSSD收录了688种开
放获取期刊,占比8
4 7%。
由此可见,政府的支持是开放获取强大的推动力量,政府政策更容易对开
放获取产生积极的影响,加快开放获取的进程[9]。
从建设的角度看社科类核心期刊的开放获取,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效,数量上更接近全面开放水平,且在政府主导下建设了集中平台。
但是从使用的角度看,却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商业数据库依然占据着主流位置,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商业数据库的依赖丝毫没有减轻。
究其原因,在用户使用学术期刊资源过程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
1)用户在获取学术资源时习惯使用商业数据库。
刘锦宏等在2021年的调查中发现,我国高校学生对开放获取学术资源知晓率和使用率较低,分别
只有21 03%和13 36%[10]。
商业数据库仍是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等获取学术期刊全文的主要渠道。
而知网依靠自身相对于其他商业数据库巨大的领先优势,成了用户不二的选择,不仅拥有最多的用
户,也依靠优势不断挤压其他商业数据库的空间,使
其他商业数据库能见度越来越低。
用户这种习惯还反过来影响文献资源订购部门的决策,他们不会不考虑用户的习惯而贸然改变订购方案。
这种长期养成的使用单一平台的习惯,对整个学术期刊服务商业活动过程的影响至关重要,逐渐形成了图书馆依托商业数据库为用户提供学术期刊服务的局面。
(2)服务机构缺乏对开放获取资源的重视。
陈莉在2020年的调查中指出,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已经认识到开放获取资源的必要性,但是对其
重视程度不够[
11]。
许多高校图书馆的网页上虽然有开放获取资源的链接,但经常介绍不准确,导航隐蔽不易被发现,甚至有链接常年不更新导致失效等问题。
同时,图书馆还缺乏对开放获取资源的宣传推荐。
商业数据库在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过程中,为了提高产品的使用效果,一般都会面向用户做定期的推广讲座和组织活动。
而开放获取资源没有商业利益,缺乏推广的驱动力和主体责任者,缺乏向用户进行广泛、深入的推荐,导致“酒香也怕巷子深”。
很多用户对于开放获取资源不仅鲜少使用,甚至还存在开放获取资源量少、资源内容质量不高、免费的东西不好用等刻板印象。
这些因素导致了开放获取资源在文献资源服务中很难发挥应有的效益。
所以,虽然开放获取资源的规模数量已可以与商业数据库匹敌,但只能算是阶段性成功。
后续除了继续扩大开放获取规模以外,还需要高校图书馆和科研机构在引导用户习惯和宣传推广方面积极努力,提高开放获取资源的能见度和使用量,降低对商业数据库的依赖,发挥开放获取资源的巨大潜力。
2 2 4 开放获取与付费服务并行
商业数据库之间存在着激烈的排他性竞争,但在商业数据库和开放获取之间并没有这种互相排斥的迹象,而是互不干扰地各自发展。
在知网数据库中,“独家授权期刊”和“个刊发行”合作模式的期
刊,大部分都有开放获取的途径,如表3所示。
“
独家授权期刊”和“个刊发行”的期刊虽然开放获取的比例略低,但最少的“个刊发行”开放获取比例也达
到了7
7 5%。
由此可见,和商业数据库的合作对学术期刊是否开放获取影响不大,学术期刊出版机构有足够的自主权。
期刊开放获取可分为立即开放和
延迟开放[
12]
,延迟开放是指免费开放相对于商业数据库有一定的时滞。
本研究没有针对期刊开放的延时情况做调查统计,所以没能获得商业数据库对学术期刊免费开放的延时情况是否构成影响。
CSSCI来源期刊互联网全文获取分布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启示
●
表3 知网不同合作类型期刊可开放获取情况统计合作类型知网数量(种)其中可开放获取的数量(种)
占比(%)个刊发行18714577 5独家授权期刊
988788 8其他
527
489
92 8
另外一个方面,期刊的免费开放对商业数据库
的付费服务也没产生影响。
调查中的722种全文免费开放的期刊,在知网中全部需要付费下载,万方和维普全文收录期刊的大部分也同样是付费下载。
这种开放获取和付费服务并行的状况说明,国内学术期刊互联网传播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
这种现象与目前国外学术期刊开放获取发展状况有很大不同,也违背了开放获取的初衷,很大程度上减低了开放获取的实际效益。
中文学术期刊出版机构在选择互联网传播合作对象时,并不完全是基于商业因素,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知网作为学术期刊互联网服务的垄断龙头,毫无疑问是学术资源最大的流量入口,只有被知网收录,才能获取流量,提高期刊的可见度和影响力。
知网收录也经常被用作学术论文评价的标准之一,许多单位、行业在职称评审、考核评奖等环节简单地把知网收录作为科研认定的标准条件。
所以,很多期刊出版机构即便没有经济效益的考量,也不得不和知网合作。
于是就出现了现在这种一边选择免费全文开放,一边允许知网付费下载的矛盾现象。
学术期刊的开放获取和付费服务并行的现象实质上是所谓的“双重浸入”。
“双重浸入”指作为知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科学研究人员,以及相关的大学图书馆和政府等其他科研资助者,需要为期刊出版支付双重费用,简而言之,就是同一群人既要支付
期刊文章处理费,也要支付期刊订阅费[13]。
与国外
“双重浸入”的获利方主要是期刊出版机构有所不同,国内的现状是期刊出版机构获得了文章处理费,
而商业数据库获取了不合理的数字期刊订阅费。
所以,如何限制商业数据库利用本已开放获取的期刊进行不合理收费,是国内学术期刊开放获取发展中应该思考应对的问题。
2 2 5 商业数据库向开放获取靠拢
并不是所有的商业数据库都完全不受开放获取的影响,万方和维普已开始向开放获取靠拢,其中维普更为积极。
在调查中发现,万方有少部分期刊提供的全文下载链接标注着“免费下载”,这可能是根据期刊出版方的要求选择开放免费下载。
但网站上
并没有具体标注哪些期刊是开放获取的,更没有为
开放获取做专门的栏目或专题。
调查中没有统计万方中可以免费下载的期刊数量。
维普则是主动开启了多渠道的开放获取服务,在平台上做了“期刊开放
获取”专题导航,提供1
901种开放获取期刊,所有开放获取期刊的封面做了显著的“OPENACCESS”标
识。
在本次调查的8
12种期刊中,有120种收录在“期刊开放获取”导航页面上,占比1
4 8%。
除了“期刊开放获取”导航,维普对部分没有收录在“期刊开放获取”中,但被收录在NSSD中的期刊,主动做了链接,
将全文下载跳转至N
SSD下载页面,用户同样可以免费下载。
商业数据库目前提供开放获取的期刊数量还很
有限,与N
SSD比相距甚远。
但传统商业数据库主动提供开放获取服务,对于中文学术资源的开放获取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信号。
商业数据库在资源服务上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信息组织揭示经验,如果能找到合适的途径,把商业数据库的信息组织揭示能力与开放获取资源整合利用,构建替代平台,会是打破高校和科研机构对知网依赖的一种便捷路径。
3 结论与启示
3 1 结论
通过对C
SSCI来源期刊在商业数据库和开放获取途径中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高校和科研机构不能摆脱对知网的依赖有两个重要原因:①用户习惯通过商业数据库获取学术期刊资源,而知网在商业数据库中保持着绝对优势地位,并且通过排他性竞争有效地挤压了其他商业数据库的市场空间,让其他商业数据库很难与之竞争。
②开放获取期刊在数量上已经打破了知网对期刊资源的垄断局面,但由于用户习惯和资源服务缺乏等原因,导致其不能获得足够的流量入口,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
所以,高校和科研机构对知网的依赖已经不能简单归咎于资源垄断,现阶段更主要的原因是图书馆等文献资源服务机构在学术文献资源服务中没能充分利用开放获取资源,依然习惯性通过商业数据库为用户提供服务。
3 2 对文献资源服务工作的启示
(1)在文献资源服务中把开放获取资源定位在
主要位置。
曹娟在2
017年的研究中总结道:开放获取期刊被认为可以用来弥补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图书馆所承受的经费压力[
14]。
这个总结准确地描述了作为文献资源服务机构的图书馆长期以来对开放资源的态度与定位,
●
一直把开放获取资源放在次要补充的位置,甚至是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
研究结果表明,开放获取资源在数量上已成规模,图书馆等文献资源服务机构应该改变传统认知,重新调整开放获取资源在文献资源服务中的定位,把开放获取资源置于与商业数据库同样的位置,而不仅仅是次要补充的位置。
毕竟仅仅依靠市场竞争,很难打破高校和科研机构依赖知网的困局。
(
2)与商业数据库共同推动开放获取资源服务。
面对开放获取,三家商业数据库商基于自身利益采取了不同的做法:知网无视开放获取,坚持无差别收费;万方消极应对,根据期刊出版机构的意愿确定是否免费下载,不主动标识和推广;维普积极介入,从多种角度提供开放获取服务。
图书馆等文献资源服务机构应推动与开放获取资源平台或有意愿的商业数据库一起构建公益性学术资源服务平台,利用商业数据库的技术和经验,对开放获取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做好信息揭示、发现等基础工作。
(
3)积极引导用户通过开放获取途径获取学术期刊资源。
开放获取资源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少流量入口,并且用户习惯使用商业数据库获取学术资源。
所以,图书馆等文献资源服务机构应该积极主动引导用户使用开放获取资源,为开放获取资源提供便捷的流量入口。
图书馆等文献资源服务机构还应当承担起开放获取资源宣传推广的责任,提升开放获取资源的可见度。
在文献资源服务过程中,积极寻求对商业数据库的替代,追踪研究开放获取资源成熟度,如有资源达到可替代商业数据库的程度,应主动退订商业数据库中的相应资源,缓解对商业数据库依赖的问题。
4 结语
开放获取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摆脱对商业数据库依赖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目前,在用户体验上开放获取资源与商业数据库还有巨大差距,需要努力提高开放获取资源的可用性,缩小与商业数据库的差距,才能发挥其效益,完成对商业数据库的逐步替代。
这个过程有大量工作要完成,需要一个主体责任者负责推动,作为文献资源服务主体机构的图书馆应承担起这个角色,积极探索利用开放获取资源为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等提供优质服
务的途径,尽快实现中文学术期刊资源由付费订阅
到开放获取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
开放科学环境下的学术出版专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2.
[2]徐佳宁.中外学术期刊数据库特点及其差异[J].图书馆
杂志,2011,30(1):40-42,46.
[3]李明理.学术信息资源数据库商“独家授权策略”的垄断
性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2):71-74,137.[4]李克伟,乐丽娜,张耀坤.我国学术期刊进入了开放存取
时代吗?:基于CSCD及CSSCI来源期刊的调查[J].图书馆研究,2019,49(6):71-77.
[5]刘糎颖,姚长青,潘云涛.中文社会科学期刊开放获取现
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9):1100-1105.
[6]陈铭,叶继元.中文文科期刊开放存取现况的统计与分
析: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为例[J].图书情报知识,2013(3):28-35.
[7]陈雨杏,黄丽红.国内哲学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开放存取的
现状调查:基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年)》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6,46(4):118-124.[8]丁遒劲,张藤予.我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出版路径探析
[J].中国出版,2020(20):8-13.
[9]初景利.开放获取的发展与推动因素[J].图书馆论坛,
2006(6):238-242.
[10]刘锦宏,刘淼淼,宋明珍.我国高校学生开放获取学术
资源使用现状研究[
J].出版科学,2022,30(2):75-81.[11]陈莉.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服务现状实
例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1(3):34-39.[12]李麟,张晓林.传统出版社的开放出版政策[J].图书情
报工作,2013,57(1):26-31.
[13]朱鸿军,李?.学术期刊数据库的深层困境与商业模式
革新:由知网诉讼案看“双重浸入”问题[J].现代出版,2022(1):81-91.
[14]曹娟.国内开放存取期刊研究述评[J].图书馆工作与
研究,2017(2):29-38.作者简介:
王昆鹏(1979—),男,硕士,副研究馆员,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技术服务部主任。
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化、数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