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声现象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声现象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一位在北京的剧场里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不太远的地方,另一位在上海的居民,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同一演出,上海与北京相距1460km,他们两人若想同时听到演奏声,北京观众必须坐在离演奏者()
A. 30m远
B. 17m远
C. 约1.655m远
D. 无法知道【答案】 C
【解析】【解答】北京春节联欢晚会现场观看演出的观众听到现场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这
种介质传播的,它需要传播的时间是:t1=;
上海的观众在自己家里电视机前看该联欢会的实况电视转播是通过光传播的,它的传播时间是:
t2===0.0049s;
当他们同时听到时,光和声音传播的时间相同;即:t2=t1=;
所以北京观众必须距离离演奏者S1=V1t2=340m/s×0.0049s=1.666m.
故选C.
【分析】在现场观看的观众听到演奏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而在电视机前观看节
目是通过光传播的,它们的传播速度不同,所用的时间相同;根据公式t=先求出所用的时间,再利用公式S=vt求出距离.
2.下面四句话中正确的是()
A.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医生使用的听诊器减小了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音调更高
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 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是高频率高能量,所以可以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故A正确;
B、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声更大,故B错误;
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C错误;
D、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
越大;(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3)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4)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3.如图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A厅“声音之韵”展区,“传声筒”这件展品,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
C. 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
D. 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不同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不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介质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故B正确;
C、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和空气传来的,故C不正确;
D、医生利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时,从身体到听诊器通过鼓片收集振动产生的声音,利用的是固体传声;然后通过橡皮管里空气传达到双耳听孔,利用的是气体传声.所以听诊器同时利用了固体和气体传声两种方式.传声筒的原理与此相同,也是利用的固体和空气传声,故D不正确.
故选B.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在介质中是以声波形式传播的.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站在加速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
B. 测量体温前,用力向下甩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惯性使它回到玻璃泡内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 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电梯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B、体温计在使用之前,需要先用力向下甩,里面的水银随着体温计一起向下运动,当体温
计停下时,水银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就回到玻璃泡内了,故B正确;
C、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去拨动同一音叉时,力大时音叉振动的振幅比力小时的振幅大,两次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
D、起跳后在空中运动时,做曲线运动,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在两个物体上;(2)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3)声音的特征是音色、音调和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4)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的改变;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声波
B. 声音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
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电磁波,故A错误;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故B错误;
C、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导航利用的是电磁波;(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6.生活中存在多种形式的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
B.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D. 手机在通话时既有声波又有电磁波【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错误;
B、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实际上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如电视信号,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如人通过说话交流,故C 错误;
D、手机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人用说话时发出声波,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声波是机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7.关于同学们听到的考试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哨声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B. 哨声是一种波
C. 哨声不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
D. 哨声不能传递能量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哨声是一种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故B正确;
C、声音碰到障碍物时就会发生反射,所以哨声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故C错误;
D、哨声即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3)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4)声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
8.考试时,少数同学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转圈,笔经常会掉在桌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发出声音时,只有桌子在振动
B. 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C. 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说明笔与手指间没有摩擦力
D. 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才会持续转圈,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发出声音时,笔和桌子都在振动,故A错误;
B、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合力为0,故B正确;
C、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是因为笔具有惯性,故C错误;
D、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受到了力的作用,笔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力是改变为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了合力为0;(3)任何物体都有惯性;(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9.关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说法正确的是()
A. “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 “不敢高声语”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
C. “恐惊天上人”表明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D. 说话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不敢高声语”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人说话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人耳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声源处.(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小徐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以上三项都是【答案】C
【解析】【解答】解: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11.对以下物理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甲图中,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乒乓球会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 乙图中,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大、压强大,于是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将乒乓球托起
C. 丙图中,从上面倒水,下面无瓶盖时乒乓球不能上浮,盖住瓶盖乒乓球能上浮,说明只要有大气压的存在就不能产生浮力
D. 丁图中,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时,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
【答案】 A
【解析】【解答】音叉发出声音时,乒乓球会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A符合题意;当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乒乓球下面的压强不变,乒乓球下面的压强大于上面的压强,于是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将乒乓球托起.B不符合题意;当有水从乒乓球与瓶颈之间的缝隙中流出,乒乓球下面的水向下流,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0,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不为0,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下,所以乒乓球不能上浮;盖住瓶盖时,乒乓球浸没水中,乒乓球受到浮力的作用(水对乒乓球产生了向上的压力差),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乒乓球将上浮,C不符合题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一定等于入射角,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F浮<G ,下沉;F浮>G ,上浮;F浮=G ,悬浮或漂浮.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12.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间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A.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D. 空气能够传声
【答案】 C
【解析】【解答】敲击右边音叉的时候,音叉因振动发声,声音由空气传到左边音叉,左边音叉由于振动把泡沫塑料球弹开,所以此实验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空气能够传声,但是不能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所以C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
13.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在研究电磁波和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时,按以下步骤做试验:将A手机悬挂在密封瓶内,如图所示,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可以看到A手机来电显示出B手机的号码,并且听到了A手机发出的响铃信号音。

接着将密封瓶内的空气抽出,如果这时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你认为可能出现的情况时()
A. 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看不到B手机的号码
B. 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能看到B手机的号码
C. 能听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看不到B手机的号码
D. 能听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能看到B手机的号码
【答案】B
【解析】【解答】将A手机悬挂在密封瓶内,将密封瓶内的空气抽出,因为真空不能传声,如果这时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但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可以看到A手机来电显示出B手机的号码,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因为真空不能传声,如果这时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但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可以看到A手机来电显示出B手机的号码.
14.一歌手在柳江河上的明珠大舞台演唱,小明在距离舞台170米远的地方,当小明听到歌声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了多久?(当时气温为15℃)()
A. 0.5秒
B. 1秒
C. 2秒
D. 4秒【答案】A
【解析】【解答】解: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传播170m距离所
需的时间为t= = =0.5s,故A正确.
故选A.
【分析】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的距离,根据公式t= 可求所需时间.
15.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A. 音调低,响度大
B. 音调低,响度小
C. 音调高,响度大
D. 音调高,响度小
【答案】 A
【解析】【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解答】因为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所以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这里的“轻声伴唱”是指声音小;因为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说男低音比女高音响度大.
故选A.
16.月球表面周围没有空气、没有磁场、对物体的引力仅为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在月球车上能做到的是()
A. 用超声波测定速度
B. 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C. 利用风能发电
D. 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答案】D
【解析】【解答】A、因为月球的表面是真空,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故不能用超声波测定速度;A不符合题意;
B、月球上没有磁场,指南针不能使用;B不符合题意;
C、因为月球的表面是真空,没有空气,不能形成风故不能利用风能发电;C不符合题意;
D、月球上的物体也受到月球的吸引力,即月球上物体的重力,可以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指南针靠磁场的作用指示南北,空气的流动形成风,月球有引力,可以测质量.
17.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
A. 一声
B. 最多2声
C. 3声
D. 4声【答案】 C
【解析】【解答】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甲在有水的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引起水管振动发出声音.声音沿三个途径传播,一是在空气中,一是在水中,一是铁管中,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铁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水中,最慢的是在空气中,所以,最先听到的一声是沿铁管传播来的,第二声是从水中传播来的,第三声是从空气中传播来的,故选C。

【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18.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m/s”,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我来也。

”此时发生的情况是()
A. 和正常时一样
B.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也来我”
C. 小李什么也听不到
D.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我来也”
【答案】B
【解析】【解答】由于声速小于小华追小李的速度,在小华追小李的过程中,他会听到自己的声音,但先听到的是后发出的声音,后听到的是先发出的声音,因此他听到的声音是“也来我”;小华追上小李后,小李停止前进,声音传到小李位置处,小李可以听到小华的声音,是“也来我”,故B符合,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人步行的速度约是1.1m/s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0.1m/s,运动相同的的路程,人步行需要的时间小于声音的传播时间,进行分析即可。

1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 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发声的物体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可以在声音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20.“又进球啦!”足球场上传来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这里的“震耳欲聋”形容的是声音()
A. 响度大
B. 音调高
C. 音色好
D. 传播快【答案】A
【解析】【解答】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很大,与其他选项内容无关,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
21.关于声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1500 m/s
B. 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其音调太高
C. 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D. 超声波在空气中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
B、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较大,故B错误;
C、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播能量;如利用B超对孕妇做常规检查,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
D、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声音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2)噪声的分类有两种:①从物理角度考虑:物体做不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是噪声;②从生活角度考虑: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都是噪声;(3)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4)在同一介质中超声波和次声波传播的速度相同.
2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B. 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 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色来控制电路的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人们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击碎体内的结石,故A错误;
B、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进行减弱的,故B正确;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响度来控制电路的,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声音;(2)减弱噪声可以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接收处进行.(3)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声控开关是控制声音的响度的.
23.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说悄悄话时,声带是不振动的
B. 超声波能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C. 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悄悄话时,声带也在振动,故A错误;
B、利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正确;
C、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是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3)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4)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24.下列四句谚语、俗语中对应的物理知识不正确的是()
A. “孤掌难鸣”﹣﹣﹣﹣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B. “隔墙有耳”﹣﹣﹣﹣固体能传声
C. “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火焰的温度
D. “秤砣虽小压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故A的说法不正确;
B、声音的传播靠介质,“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故B的说法正确;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火焰的温度;故C的说法正确;
D、“秤砣虽小压千斤”是利用了杠杆的平衡条件;故D的说法正确;
故选A.
【分析】(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其中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3)金属都属于晶体,晶体都有熔点;(4)杠杆平衡条件是:F1L1=F2L2.
25.我们播放音响欣赏美妙的音乐,在此过程中()
A. 只有音箱在振动
B. 只有音箱周围的空气在振动
C. 音箱和它周围的空气都在振动
D. 音箱和它周围的空气都没振动
【答案】C
【解析】【解答】音箱发声时,音箱在振动,但声音在向外传播时,周围的空气也是振动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传播过程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6.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 高速公路旁边的隔音扳是从阻断噪声传播的方面来控制噪声的
C. 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
D. 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答案】 A
【解析】【解答】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340m/s,A符合题意;
B.高速公路旁的隔音板阻断了噪声的传播,B不符合题意;
C.声纹锁利用音色辨别发声体,才能打开,C不符合题意;
D.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工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