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疾病 猪魏氏梭菌病 的知识和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的疾病猪魏氏梭菌病的知识和防治
一、概述:
猪魏氏梭菌病又叫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猪魏氏梭菌病猪魏氏梭菌病,俗称仔猪红痢。

该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传染病,各年龄段猪不分性别,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极高,是严重危害养猪养猪业的重要疾病。

二、病原:
本菌可发生多种外毒素及酶类。

依据魏氏梭菌所合成分泌的主要毒素,可以将其分为A,B,C,D,E型,其中A型可能感染到人,形成气肿疽,死亡率不一,
B、C、D型特别与动物的肠道感染关联亲密。

三、流行病学:
本病多数在秋末冬初尤其在气候变化异常,阴雨潮湿的条件下流行且本病不分年龄性别品种均可发病。

在仔猪和种猪中发生率高于育肥猪,仔猪可暴发流行,常整窝发病,病死率20%—70%,种猪和育肥猪呈零星散发,中猪和成猪常突然发病,病程极短,如救治不及时很快死亡,也有不见任何先兆症状突然死亡。

本病常见于1—3日仔猪,1周龄以上仔猪发病率要减少,育肥猪、成年猪多发于90—180日龄,很多病例来不及治疗而死亡,且猪场一旦发生本病不易清除。

四、临床症状:
发病前都有大便秘结现象。

发病时见腹部浑圆如鼓,猪腹痛难忍而起卧不安,摇头、摆尾,趴开后肢作排粪尿姿势,但未排出粪尿,呼吸急促,口吐白沫。

如发病于晚间,晚餐时会把料吃得干干净净,早晨见死在栏里。

尸体僵硬,腹胀隆起,口鼻流白沫。

五、诊断鉴别:
组织抹片镜检镜检可见到一种革兰氏染色呈阳性、两端钝圆、短杆状直杆菌,单个存在或排列成链状。

美蓝染色可见蓝色、两端钝圆、短杆状或直杆状细菌,单个存在或排成链状。

分离培养结果接种病料的培养基厌氧培养48h后,可见在血液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有细菌生长。

菌落形态为灰色,圆形突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半透明,
并且出现α、β双溶血环;需氧培养未见细菌生长;在液体培养基中厌气培养呈均匀浑浊,并有气泡产生。

药敏试验结果对青霉素类药物和硫霉素等高度敏感;对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等中度敏感;对链霉素卡那霉素黏杆菌素等有耐药性。

六、病理变化:
解剖病死猪,见胃膨胀,充满气体和很多粥状物,大约8~9小时吃的饲料还未排空。

胃粘膜脱落,胃壁薄,胃底有出血斑;小肠黏膜出血,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大肠内多圆形硬粪。

肾弥满针尖样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肝肝肿大,质地脆易碎,病程长者呈土黄色;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肿大2—3倍,甚至肿大破裂,周边也有出血点。

肾淤血,有的有白斑;肺肺充血,出血,气管环充血,且气管或支气管中常带有白色或红色泡沫,有些病例生前咯血。

七、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预防:抗生素只对产气荚膜梭菌本身起作用,对其释放的毒素无任何作用,采用有效合理的预防措施的意义大于治疗。

(1)本病发生与环境卫生有直接关系,故猪舍粪便及时清理,栏舍定期消毒。

(2)合理配置日粮,保证饲料原材料质量,禁用霉变饲料或突然更换饲料。

配置育肥猪日粮时可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消除亚临床霉菌毒素对机体的抑制,增加猪只抵抗力。

配置母猪日粮时选用部分低能、粗纤维含量高的原料、青绿饲料等促进猪只胃肠蠕动。

(3)猪场若常爆发此病,可在冬春季节,在饲料中添加甲硝唑200克/吨,连喂3-5天。

可起到较好预防效果。

(4)疫苗免疫:对怀孕母猪用魏氏梭菌福尔马林氢氧化铝类毒素,在临产前一个月肌肉注射5ml,两周后再注射8ml,使母猪产生免疫,仔猪出生后吮吸母猪初乳可获得被动免疫。

仔猪必要时20日龄可加免一次。

治疗:平时注意观察猪群,及早发现患病猪,及时进行抢救。

(1)用30毫克胃复安注射液肌注(促进胃肠道运动,提高胃肠道及食管括约肌张力和收缩度),防止胀气加剧,可静脉注射甲硝唑杀灭魏氏梭菌。

(怀孕母猪慎用,易导致平滑肌收缩而发生流产)。

(2)在发病时用特异性魏氏梭菌高免血清配合氟苯尼考、庆大霉素或配合林可霉素+地塞米松+复合VB肌注。

同时猪舍人工盐20克,也可肠内推入松节油(治疗气胀并促进血液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