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如图,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a、b满足|a+3|+(b﹣2)2=0.
(1)求A、B两点的对应的数a、b;
(2)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且x是方程2x+1= x﹣8的解.
①求线段BC的长;
②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BC?求出点P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解:∵|a+3|+(b﹣2)2=0,
∴a+3=0,b﹣2=0,
解得,a=﹣3,b=2,
即点A表示的数是﹣3,点B表示的数是2 。
(2)解:①2x+1= x﹣8
解得x=﹣6,
∴BC=2﹣(﹣6)=8
即线段BC的长为8;
②存在点P,使PA+PB=BC理由如下:
设点P的表示的数为m,
则|m﹣(﹣3)|+|m﹣2|=8,
∴|m+3|+|m﹣2|=8,
当m>2时,解得 m=3.5,
当﹣3<m<2时,无解
当x<﹣3时,解得m=﹣4.5,
即点P对应的数是3.5或﹣4.5
【解析】【分析】(1)根据绝对值及平方的非负性,几个非负数的和为零则这几个数都为零从而得出解方程组得出a,b的值,从而得出A,B两点表示的数;
(2)①解方程2x+1= x﹣8 ,得出x的值,从而得到C点的坐标,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得出BC的长度;②存在点P,使PA+PB=BC理由如下:设点P的表示的数为m,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出方程|m﹣(﹣3)|+|m﹣2|=8,然后分类讨论:当m>2时,解得m=3.5,当﹣3<m<2时,无解,当x<﹣3时,解得m=﹣4.5,即点P对应的数是3.5或﹣4.5 。
2.约定:上方相邻两数之和等于这两数下方箭头共同指向的数.
示例:如图1,即4+3=7,观察图2,求:
(1)用含x的式子分别表示m和n;
(2)当y=-7时,求n的值。
【答案】(1)解:根据约定的方法可得:
m=x+2x=3x;
n=2x+3;
(2)解:x+2x+2x+3=m+n=y
当y=-7时,5x+3=-7
解得x=-2.
∴n=2x+3=-4+3=-1
【解析】【分析】(1)根据约定:上方相邻两数之和等于这两数下方箭头共同指向的数,分别列式即可;
(2)根据约定可得m+n=y,代入上题的关系整理可得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出x, 代入n的表达式求值即可.
3.有两个大小完全一样长方形OABC和EFGH重合着放在一起,边OA、EF在数轴上,O 为数轴原点(如图1),长方形OABC的边长OA的长为6个坐标单位.
(1)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__.
(2)将长方形EFGH沿数轴所在直线水平移动.
①若移动后的长方形EFGH与长方形OABC重叠部分的面积恰好等于长方形OABC面积的一半时,则移动后点F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________.
②若长方形EFGH向左水平移动后,D为线段AF的中点,求当长方形EFGH移动距离x为何值时,D、E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时互为相反数?
【答案】(1)6
(2)①3或9
②如图所示:
据题意得出D所表示的数为,点E表示数为:,
当D、E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时互为相反数时:
则
解得:,
当移动x为4的时候D、E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时互为相反数.
【解析】【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得:
A表示数为的长,
故答案为:6.
( 2 )①当向左边移动的时候,刚好移到矩形长一半的时候,此时重叠面积为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此时为9,当向右边边移动的时候,刚好移到矩形长一半的时候,此时重叠面积为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此时为3;
故答案为:3或9.
【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看出结果;(2)①分为两种情况,分别向左或向右平移;②根据题意得出D所表示的数为,当D、E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时互为相反数时点E表示数为:,则,解出答案即可.
4.已知关于的方程的解也是关于的方程的解.(1)求、的值;
(2)若线段,在直线AB上取一点P,恰好使,点Q是PB的中点,求线段AQ的长.
【答案】(1)解:(m−14)=−2,
m−14=−6m=8,
∵关于m的方程的解也是关于x的方程的解.
∴x=8,
将x=8,代入方程得:
解得:n=4,
故m=8,n=4;
(2)解:由(1)知:AB=8, =4,
①当点P在线段AB上时,如图所示:
∵AB=8, =4,
∴AP= ,BP= ,
∵点Q为PB的中点,
∴PQ=BQ= BP= ,
∴AQ=AP+PQ= + = ;
②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
∵AB=8, =4,
∴PB= ,
∵点Q为PB的中点,
∴PQ=BQ= ,
∴AQ=AB+BQ=8+ =
故AQ= 或 .
【解析】【分析】(1)先解求得m的值,然后把m的值代入方程,即可求出n的值;(2)分两种情况讨论:①点P在线段AB上,②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画出图形,根据线段的和差定义即可求解;
5.已知:如图所示,O为数轴的原点,A,B分别为数轴上的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
30,B点对应的数为100.
(1)A、B的中点C对应的数是________;
(2)若点D数轴上A、B之间的点,D到B的距离是D到A的距离的3倍,求D对应的数.(提示:数轴上右边的点对应的数减去左边对应的数等于这两点间的距离);
(3)若P点和Q点是数轴上的两个动点,当P点从B点出发,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运动时,Q点也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两点在数轴上的E点处相遇,那么E点对应的数是多少?
【答案】(1)35
(2)解:设点D对应的数是x,则由题意,
得100﹣x=3[x﹣(﹣30)]
解得,x=2.5
所以点D对应的数是2.5.
(3)解:设t秒后相遇,
由题意,4t+6t=130,
解得,t=13,
BE=100﹣6t=78,
100﹣78=22
答:E点对应的数是22.
【解析】【解答】解:(1)点A表示的数是﹣30,点B表示的数是100,
所以AB=100﹣(﹣30)=130
因为点C是AB的中点,
∴AC=BC==65
A、B的中点C对应的数是100﹣65=35.
故答案为:35.
【分析】(1)根据点A和点B的坐标,求出AB之间的距离,取其中点,找出C点对应的数字即可。
(2)根据题意,可以设点D对应的数为x,根据其与AB两点之间的距离关系,列出方程解出x的值,即可得到D点对应的坐标。
(3)根据题意设二者相遇的时间为t,根据二者运动的距离之和为线段AB的长度列出方程,解出t的值,即可得到E点对应的数。
6.2016年春节即将来临,甲、乙两单位准备组织退休职工到某风景区游玩.甲、乙两单位共102人,其中甲单位人数多于乙单位人数,且甲单位人数不够100人.经了解,该风景区的门票价格如下表:
数量(张)1﹣5051﹣100101张及以上
单价(元/张)60元50元40元
5500元.
(1)如果甲、乙两单位联合起来购买门票,那么比各自购买门票共可以节省多少钱?(2)甲、乙两单位各有多少名退休职工准备参加游玩?
(3)如果甲单位有12名退休职工因身体原因不能外出游玩,那么你有几种购买方案,通过比较,你该如何购买门票才能最省钱?
【答案】(1)解:如果甲、乙两单位联合起来购买门票需40×102=4080(元),
则比各自购买门票共可以节省:5500﹣4080=1420(元)
(2)解:设甲单位有退休职工x人,则乙单位有退休职工(102﹣x)人.
依题意得:50x+60×(102﹣x)=5500,
解得:x=62.
则乙单位人数为:102﹣x=40.
答:甲单位有62人,乙单位有40人
(3)解:方案一:各自购买门票需50×60+40×60=5400(元);
方案二:联合购买门票需(50+40)×50=4500(元);
方案三:联合购买101张门票需101×40=4040(元);
综上所述:因为5400>4500>4040.
故应该甲乙两单位联合起来选择按40元一次购买101张门票最省钱
【解析】【分析】(1)运用分别购票的费用和﹣联合购票的费用就可以得出结论;(2)设甲单位有退休职工x人,则乙单位有退休职工(102﹣x)人,根据“如果两单位分别单独购买门票,一共应付5500元”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3)有三种方案:方案一:各自购买门票;方案二:联合购买门票;方案三:联合购买101张门票.分别求出三种方案的付费,比较即可.
7.定义:若一个关于x的方程的解为,则称此方程为“中点方程”.如:的解为,而;的解为,而 .
(1)若,有符合要求的“中点方程”吗?若有,请求出该方程的解;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2)若关于x的方程是“中点方程”,求代数式的值.
【答案】(1)解:没有符合要求的“奇异方程”,理由如下:
把代入原方程解得:x= ,
若为“中点方程”,则x= ,
∵≠ ,
∴不符合“中点方程”定义,故不存在
(2)解:∵,
∴(2a-b)x+b=0.
∵关于x的方程是“中点方程”,
∴x= =a.
把x=a代入原方程得:,
∴ =
【解析】【分析】(1)把代入原方程解得:x= ,若为“中点方程”,则x= ,由于b≠b-2,根据“中点方程”定义即可求解;(2)根据“中点方程”定义得到, = ,整体代入即可.
8.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有点A,B,D,C,其中AB=2,BD=3,DC=1,如图所示,设点A,B,D,C所对应数的和是p.
(1)若以B为原点.写出点A,D,C所对应的数,并计算p的值;
(2)①若原点O在图中数轴上点C的右边,且CO=x,p=﹣71,求x.
②此时,若数轴上存在一点E,使得AE=2CE,求点E所对应的数(直接写出答案)。
【答案】(1)解:∵B为原点,AB=2,则A点对应的数为-2;BD=3,则D点对应的数为3;DC=1,则C点对应的数为3+1=4,则P=-2+3+4=5.
(2)解:①∵CO=x, 则C点表示的数为x, D点表示的数为x-1, B点表示的数为x-1-3=x-4, A点表示的数为x-4-2=x-6,
∴p=x+x-1+x-4+x-6=-71,
移项得4x=60,
解得x=15.
②由上题知:A表示的数为15-6=9, C点表示的数为15,
设E点表示的数为x, ∵AE=2CE,
1)当E在AC之间时,
∴x-9=2(15-x),
解得x=13;
2)当E在C的右边时,
x-9=2(x-15),
解得x=21.
【解析】【分析】(1)因为B为原点,根据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分别求出点A,D,C 所对应的数,然后再求这三个数之和即可.
(2)①由原点O在数轴上点C的右边,且CO=x,得出C表示的数为x, 再根据其他几个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把各点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根据p=-71列式求出x即可.
②先确定A、C所表示的数,设E点表示的数为x,再根据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结合AE=2CE列式,分情况求出E点坐标即可.
9.已知a是最大的负整数,b、c满足(b-3)2+|c+4|=0,且a、b、c分别是点A、B、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
(1)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__,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__,点C表示的数为________;(2)若动点P从C出发沿数轴正方向运动,点P的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度,运动几秒后,点P到点B为5个单位长度?
(3)在数轴上找一点M,使点M到A、B、C三点的距离之和等于13,请写出所有点M 对应的数,并写出求解过程.
【答案】(1)-1;3;-4
(2)解:设点P运动t秒时到点B为5个单位长度,分以下两种情况:
①点P在点B左边距离点B5个单位,则有:
2t+5=3-(-4)解得t=1
②点P在点B右边距离点B5个单位,则有:
2t-5=3-(-4)解得t=6
故当点P运动1秒或6秒后,点P到点B为5个单位长度
(3)解:点B与点C之间的任何一点时到A、B、C三点的距离之和都小于13,
因此点M的位置只有以下两种情况,设点M所表示的数为m,则:
①点M在点C左边时,可得:
-4-m-1-m+3-m=13 解得m=-5
②点M在点B右边时,可得:
m+4+m+1+m-3=13,解得m=
故点M对应的数为-5或.
【解析】【解答】解:(1)∵a是最大的负整数∴a=-1
∵(b-3)2≥0,|c+4|≥0,而(b-3)2+|c+4|=0
∴b=3,c=-4
故答案为:-1;3;-4.
【分析】(1)由题目中的条件可直接得出点A对应的数,根据平方与绝对值的非负性可得出B与C对应的数;(2)由点P到点B为5个单位长度,可两种情况,点P在点B左边及点P在点B右边,分别列方程即可求得;(3)分情况讨论,当点M在点C左边及当点M在点B右边,分别列方程可求得;而当点M在点C及点B之间时错误.
10.已知关于m的方程 (m-16)=-5的解也是关于x的方程2 (x-3)-n=3的解.(1)求m、n的值;
(2)已知线段AB=m,在射线AB上取一点P,恰好使=n,点Q为线段PB的中点,求AQ的长.
【答案】(1)解:,
,
,
关于m的方程的解也是关于x的方程的解.,
将,代入方程得:
,
解得:,
故
(2)解:由知:,
当点P在线段AB上时,如图所示:
,
,
点Q为PB的中点,
,
;
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
,
,
点Q为PB的中点,
,
.
故或
【解析】【分析】(1)解方程 (m-16)=-5 求出m的值,根据关于m的方程 (m-16)=-5的解也是关于x的方程2 (x-3)-n=3的解得出x=m=6,从而将x=6代入方程
即可算出n的值;
(2)由知:,当点P在线段AB上时,如图所示:即可求出
AP,BP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出,最后根据即可算出答案;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首先算出PB的长,根据线段
中点的定义得出,根据即可算出答案,综上所述即可得出答案。
11.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当t=3时,OP=________
(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8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R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P?
(3)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8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R运动多少秒时PR相距2个单位长度?
【答案】(1)18
(2)解:设点R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P,则OC=6x,BC=8x,∵BC-OC=OB,∴8x-6x=4,解得:x=2,∴点R运动2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P
(3)解:设点R运动x秒时,PR=2.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当点R在点P的左侧时,8x=4+6x-2即x=1;另一种情况是当点R在点P的右侧时,8x=4+6x+2即x=3.
【解析】【解答】(1)解:OB=AB-OA=10-6=4,所以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是-4,OP=3×6=18
【分析】(1)先求出OB的长,即得点B表示的数;利用路程=速度×时间,可求出OP的长.
(2)设点R运动x秒时,可得OC=6x,BC=8x,由BC-OC=OB列出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
(3)设点R运动x秒时,PR=2.分两种情况:①当点R在点P的左侧时,②当点R在点P的右侧时,分别求出x的值即可.
12.已知|a+4|+(b﹣2)2=0,数轴上A、B两点所对应的数分别是a和b
(1)填空:a=________,b=________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C,C点在A点的右侧,且点C到A点的距离是点C到B点的距离的2倍?若存在,请求出点C表示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点P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从A点出发向左运动,同时点Q以3个单位每秒的速度从B点出发向右运动,点M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从原点O点出发向左运动.若N为PQ 的中点,当PQ=16时,求MN的长.
【答案】(1)﹣4;2
(2)解:设C点表示的数为x,根据题意得,
①当点C在A、B之间时,有
c+4=2(2﹣c),
解得,c=0;
②当点C在B的右侧时,有
c+4=2(c﹣2),
解得,c=8.
故点C表示的数为0或8
(3)解: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根据题意得,
2t+3t+AB=16,即2t+3t+6=16,
解得,t=2,
∴运动2秒后,各点表示的数分别为:
P:﹣4﹣2×2=﹣8,Q:2+3×2=8,M:0﹣4×2=﹣8,N:(-8+8)÷2=0,
∴MN=0﹣(﹣8)=8.
【解析】【解答】(1)解:由题意得,a+4=0,b﹣2=0,
解得,a=﹣4,b=2,
故答案为:﹣4;2
【分析】(1)根据“几个非负数和为0,则这几个数都为0”可列方程求解;
(2)由题意分两种情况:点C在A、B之间和点C在B的右侧.可列方程求解;
(3)设运动时间为t秒,根据PQ=16可列关于t的方程求得t,于是可求得运动后的M、N点表示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