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智慧水利建设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形势下智慧水利建设的现状及未
来发展
摘要:当今时代,我国科技不断向前发展。
智慧水利建设作为新阶段水利现
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施路径之一,已成为快速提升水资源效能及水旱灾害
防御能力、改善水环境及水生态现状的强力抓手和必然选择,而其扎实推进则需
要综合利用各类先进的空间信息技术。
智慧水利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具
有管理层级多、业务范围广、技术要求高等特点。
基于此,本文首先研究了新形
势下智慧水利建设现状,其次分析了未来发展策略,旨在促进智慧水利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智慧水利;现状;未来发展
引言
“十四五”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
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水利发展亦进入新发展
阶段,而新阶段水利工作的主题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要求“构建智慧水利体系”,水利部党组明确智慧水利是水利高质量发展的
显著标志,智慧水利建设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六条实施路径之一。
1新形势下智慧水利建设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水资源管理系统都是将防汛抗旱工程和水利信息化技术作为
拉动智慧水利建设的两大抓手,也在数据管理上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就拿宝塔区试点县项目来说,作为“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
重要手段,它是以打造现代化、智慧化水利为目标,按照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的设计思想,构建服务于整个南泥湾工程区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公用平台,依托“水
利一张图”,建立南泥湾“智慧河湖一张图”,充分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数据
库、大数据、可视化及智能化等新一代网络技术,实现采集管控自动化、业务管
理高效化、支持决策可视化、河湖管理智慧化,稳步推进南泥湾地区智慧管理信
息化建设工作。
宝塔区试点县项目的建设过程,诚然是得益于我国水利信息化建
设过程中多种智慧手段的支持,从水利设计到新一代网络技术,再到智慧化管理和
信息化建设工作,无不体现出在统一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机制下,我国对水利项目投
入的资金管理和对水利技术的创新应用。
从目前水利工程项目的整体情况来看,
我国智慧水利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两点问题:第一,深度感知欠缺。
在人口相
对较少的地区水文气象、水土保持监测覆盖面小,遥感等技术应用不够广泛,仍以
单一测点为主,势必存在测不到、测不全等问题;而从事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工作
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把握不够精专,开发出的水利产品开放性不够,各个系统独立运行,难以统一,造成部分资源浪费;第二,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机制。
缺乏
专业的人才梯队和技术支持,又没有庞大而有效的管理系统,导致水利信息化建设
过程中许多员工对信息化技术不重视、应用不够。
2新形势下智慧水利未来发展策略
2.1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完善涵盖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运营的智慧水利网络安全主动防御体系,实现网络安全威胁防御、发现和处置能力全面提升。
建立由制度、规范、流程和
规程构成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标准体系;完善基础安全技术和统一安全服务,建
立威胁感知预警系统,构建流域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提升监测预警能力;构建
集中安全管理控制平台和应急决策指挥系统,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强化水利关键
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推动水利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工程实施。
建设网
络安全运营机制,形成闭环安全运营体系,有效对安全威胁事件进行综合研判和
及时处置并对运营体系进行不断优化。
建设完善的密码体系,开展重要业务系统
加密保护改造,加强水利行业重要数据安全防护。
2.2建立智慧水利保障体系
智慧水利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水利业务智慧应用体系、水利大脑体系
以及水利感知体系与水利互联体系间、体系内各层间均需具有统一标准的接口规
范。
智慧水利建设涉及具体的业务需求部门、信息化建设部门、设计咨询单位以
及实施单位,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高效协同,构建智慧水利保障体系,从标准规范、体制机制两个方面进行统筹谋划。
完善标准规范体系需要依据智慧水利总体框架
和技术特点,制定智慧水利的标准体系。
标准规范体系主要包括智慧水利技术标
准和智慧水利评价标准。
智慧水利技术标准根据智慧水利建设的需要建设,覆盖
智慧水利建设全生命周期、全技术层级。
智慧水利评价标准主要从智慧水利的建设、应用、维护等多个角度出发,按照技术提升、业务价值、使用效果、用户体
验等维度形成智慧水利的检验与评价标准。
健全体制机制主要根据智慧水利建设
总体要求及框架体系,针对水利感知网、水利信息网、水利大脑、智慧应用、网
络安全等建设内容,在现有信息化管理制度基础上优化完善,制定适应于智慧水
利建设、应用、推广、维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2.3强化智慧应用体系
智慧应用包括水资源、水灾害、水生态、水环境、水工程、水监督、水行政
和水公共服务等。
在水利大脑的支撑下,面向水利业务和水利监督领域,基于天
空地多元立体的智能感知,全面融合信息资源,聚焦水资源、水灾害、水生态、
水环境,全面掌握江河湖泊库综合信息,动态监测评估河湖生态状况,实现水旱
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与调配以及病险水库、河湖长制、水利工程运行等业务的
智慧化,基于水利大脑的支撑,以预报为基础、预警为手段、预演为反馈、预案
为机制、知识为驱动,推动政府监管精细化、江河调度协同化、工程运行自动化、应急处置实时化,大幅提升水利管理智能化水平。
2.4合理应用区块链技术
智慧水利体系建设是推动水利走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依托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3S等前沿科技,构建
天地空对涉水全要素动态感知体系,建设高速泛在的水利信息网络,加强计算和
存储能力建设,集成水利大数据中心,搭建智慧应用云平台,形成较为完善的信
息化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水利综合管理能力。
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以及智能合约等特性,既可以实现水利系统内部各信息
平台的纵向集成,也可以实现与各相关业务部门的横向集成,突破信息孤岛制约,
建立数据流通机制,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提升水利业务智慧化管理水平,推动智慧水利体系建设走向全社会领域的共建共享。
2.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关键技术研究
加强水利网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程建设、科学研究等人才队伍水平,推进网络安全和业务系统运行维护人才的保障措施,创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加强数字孪生、BIM+GIS、智能遥感等关键技术在智慧水利的研究与应用。
结语
总之,现阶段国内智慧水利建设基础薄弱,当前迫切需要抓住新时期发展契机,举全行业之力推动智慧水利建设,补齐信息化短板,提升流域水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参考文献
[1]水利部.《水利网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水信息〔2019〕171号)[R].2019.
[2]水利部.《水利部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智慧水利的指导意见和智慧水利总体方案的通知》(水信息〔2019〕220号)[R].2019.
[3]水利部.《“十四五”水利网信建设实施方案》(网信办函〔2020〕124号)[R].2020.
[4]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国函〔2013〕38号)[R].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