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四个新要求-范文word版 (3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四个新要求
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四个新要求
如何按照国家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
教法,取得顶期的教学效果,对初中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能力要求。
一、整体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
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
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
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
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
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
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这表明新课标体系已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由过去的以学科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
作为初中教师必须认真
学习,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
学课程体系,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
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
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只有教师
尽快适应新课标,并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
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
我国初中数学教材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有了很大变化,一本教材统天下的局面
已不复存在,不同版本多样化的教材应运而生。
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只是
奠基性的,它明确了每个学段的目标,至于每个年级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没有做具体规定。
与过去《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增
有删,学习要求方面有升有降,结构组合方面有分有合,表现形式方面有显有隐。
新增了蕴涵着全新教育理念的“课题学习”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综合运
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代数方面,“统计与概率”一章,华东师大版本数
学教材从7年级就开始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即“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统计
图等。
新增了概率的内容。
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及估算与近似计算能力,删去
繁杂的计算。
淡化笔算,重视计算器的运用,加强实践与综合应用。
几何方面
也增加了三视图、展开图,图形的平移、旋转等。
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了。
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体现,是学生藉此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线索和教师赖
以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新课程为教材的多样化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良
好的契机。
华东师大出版社的版本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展开最基本的、丰
富多彩的数学内容。
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实际操作,以试一试、做一做、讨论的
形式编写。
相当一部分的例题、习题较旧教材更贴近实际生活,更注重培养学
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由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重大调
整和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很强的开发能力。
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全面
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
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
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可对教
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
累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具有自学能力。
讲授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
代化手段、几何图形等,带领学生走向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好课程标准加强
的内容和新增内容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新教材
的灵活性,给予一个好的教师得以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老师课前的准备
过程与课上施教过程都是教师对教材开发的过程。
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灵
活的运用教材。
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选用教材、资料,特别是分析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的体现。
三、探究性、创造性的指导能力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整个初中数学教学都是在进行初步的
探究性、创造性教学活动。
特别是新增“课题学习”这一内容,更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
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本的课题学习里“面积与代数恒等式”,是让学生通过长方形、正方形拼成
面积来推出公式:(a十b)2=a2十2ab+b2,一改过去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计算得到结论的方法,接着利用长方形纸片再由特殊推出一般性(a十2b)
(2a一b)=2a2十3ab-2b2。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技能。
能够设计实施最佳数学活动方案。
对所要探究课题按新课程全面准确地加以理解,对学生思想、学习能力状况做出科学分析,特别是了解和发现其创造潜能
并加以挖掘。
综观近年来各省的中考试题,探索性试题占了一定比例,最后一
道大题基本都是综合性的探索类型的试题,也不乏类比、归纳等探索性的小试题,这类问题常有思维多向和结论不唯一的特征,对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要求
均较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是实现新课标的必然要求,是怎样教、怎么学的一种导向在数学活动的探索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
又要因材施教,及时给予指导。
从创新层面看,探索性教学不仅需要师生具有
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想像力和机敏性,而且有赖于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
充分展示,实践告诉我们,初中阶段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启发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