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设计推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件留于动模推出机构简单,否则要设计定模推出机构。
4
四、推出机构设计原则
5.尽量选在垂直壁厚的下方,可以获得较大的顶 出力。
6.每一副模具的顶杆直径最好是加工成直径相同 的,使加工容易。
5
四、推出机构设计原则
7.圆推杆的顶部不是平面时要防转。
8.把塑件推出模具10mm左右;如果脱模斜度较大 时可以顶出塑件深度的2/3就可以了。
5.推杆推出机构技术要求
推杆固定板:45钢,调质 限位钉:数目为3~6个,T8淬火达HRC55左右 推杆与复位杆:
一般用45、T8、T10A,较细长的杆用65Mn; 推杆工作段硬度达HRC54~58,固定端达HRC40~45 复位杆顶部淬火达HRC43~46 表面粗糙度达Ra1.6μ m左右 加工时应加长一些,在装配中配磨确定最后的长度。
推杆的形状及尺寸
推杆的固定及装配
推杆推出位置的选择
推杆的复位与导向
技术要求
推杆制造实例
25
七、推杆的设计及制造
1.推杆的形状及尺寸
圆形推杆:应用最广,有标准件可选用。 成型推杆:除推出塑件外还直接参与塑件成型。
26
七、推杆的设计及制造
1.推杆的形状及尺寸 常用推杆形状: 等截面圆形推杆、阶梯形推杆、组合结构推杆
不要让浇口对准顶杆端面,过高压力回损伤推杆30 。
七、推杆的设计及制造
3.推杆推出位置的选择 避开冷却通道的位置 一般可以允许顶杆侵入塑件不超过0.1mm,一 般不允许顶杆端面低于塑件成型表面。
只要不损伤塑件的外观,尽可能多设顶杆,减 少塑件的脱模接触应力。
推杆应在排气困难的位置,可兼起排 气的作用。
一、推出机构的动作原理
推出机构——把塑件及浇注系统从从型腔中或型 芯上脱出来的机构。
1
二、推出机构的组成及作用
推出机构组成:推出部件(推杆、拉料杆、复位杆、推杆固 定板、推杆垫板、限位钉)、推出导向部件(推杆导柱、推 杆导套)、复位部件(复位杆)。
2
三、推出机构分类
按驱动方式分:
手动推出机构 机动推出机构 液压推出机构 气动推出机构
22
六、脱模力的计算
2.影响脱模力的因素 型芯成型部分的表面积及其形状 收缩率及摩擦系数 塑件壁厚和包紧型芯的数量 型芯表面粗糙度 成型工艺:P注、t冷
23
六、脱模力的计算
3.脱模力分类
初始脱模力
相继脱模力
受力分析:
∑FX=0
F摩cosα -F脱-F正sinα =0
F脱= F摩cosα -F正sinα
按模具结构分:
简单推出机构 二级推出机构 双推出机构 带螺纹塑件的推出机构 浇注系统自动切断推出机构
3
四、推出机构设计原则
1.结构可靠
2.推出位置尽量选在塑件内侧,保证塑件外观良好 3.保证塑件推出时不变形不损坏
脱模力作用位置靠近型芯 脱模力应作用于塑件刚度及强度最大的部位 作用力面积尽可能大
4.尽量使塑件留于动模一侧
10
五、推出机构类型
1.简单推出机构
推件板推出机构
11
五、推出机构类型
1.简单推出机构
推块推出机构
12
五、推出机构类型
1.简单推出机构
联合推出机构
13
五、推出机构类型
2.二级推出机构 在动模实现先后两次推出动作,且这两次动作
在时间上有特定顺序的推出机构。
弹簧式二级推出机构
摆杆拉钩式二级推出机构
36
八、推管的设计及制造
适用范围:圆筒形塑件或推塑件上的圆孔凸台。 特点:动作均衡可靠、无推出痕迹、不适用于软塑料 或薄壁深筒形件的推出。
推管的设计
推管的制造
37
九、推件板的设计及制造
1.推件板的设计 为减少运动过程的摩擦,推件板与型芯间留有 间隙,且配合面带锥度。
38
九、推件板的设计及制造
1.推件板的设计
推件板与塑件接触部位要有一定的硬度与表面粗糙度, 对于大批量的高精度塑件成型,常将推件板设计成局部 镶嵌的组合结构
39
摆钩式双推板二级推出机构
三角滑板超前二级推出机构 14
五、推出机构类型
2.二级推出机构
弹簧式二级推出机构
15
五、推出机构类型
2.二级推出机构
摆杆拉钩式二级推出机构
16
五、推出机构类型
2.二级推出机构
摆钩双推板二级推出机构
17
五、推出机构类型
4.定模推出机构
18
五、推出机构类型
5.螺纹塑件推出机构
F摩=f·F正
F正=pA
F—摩擦系数(0.15~1.0)
P—因塑件收缩对型芯产生的单位正压力(12~20MPa)
A—塑件包紧型芯的侧面积(mm2)
F脱= pA(f·cosα -sinα )
24
七、推杆的设计及制造
适用范围:脱模阻力小的简单塑件 特点:简单、灵活,但与塑件接触面积小,易将塑件顶 变形或损坏。
31
七、推杆的设计及制造
4.推杆的复位与导向
复位杆复位:借助模具闭合动作使推出机构复位的杆 件,复位时其顶面与分型面平齐。
32
七、推杆的设计及制造
4.推杆的复位与导向
33
七、推杆的设计及制造
4.推杆的复位与导向
弹簧复位
34
七、推杆的设计及制造
4.推杆的复位与导向
推出导向
35
七、推杆的设计及制造
27
七、推杆的设计及制造
1.推杆的形状及尺寸
推杆的直径:根据压杆稳定公式与强度公式校核,一般 取φ 1.25~12mm 锥面推杆:注射成型时无间隙、推出时无摩推杆的固定及装配
推杆的固定形式
29
七、推杆的设计及制造
3.推杆推出位置的选择 推杆应设在塑件不易变形、阻力大的地方,如 凸台、加强筋、靠近型芯处等。 不要刮伤型芯
6
五、推出机构类型
简单推出机构 双推出机构
二级推出机构 定模推出机构
螺纹塑件推出机构
浇注系统凝料自动切断推出机构
7
五、推出机构类型
1.简单推出机构
推杆推出机构
推管推出机构
推件板推出机构
推块推出机构
联合推出机构
8
五、推出机构类型
1.简单推出机构
推杆推出
9
五、推出机构类型
1.简单推出机构
推管推出
手动脱螺纹机构
模内手动脱螺纹机构
齿轮齿条脱螺纹机构
直角式注射机脱螺纹机构
推杆轴承旋转式脱出机构
19
五、推出机构类型
5.螺纹塑件推出机构
手动脱螺纹机构
20
五、推出机构类型
5.螺纹塑件推出机构
齿轮齿条脱螺纹机构
21
六、脱模力的计算
1.定义 脱模力—指将塑件从型芯上脱出时所需克服的阻力。
成型收缩的包紧力 不带通孔的壳体类塑件的大气压力 机构运动的摩擦力 塑件对模具的粘附力
4
四、推出机构设计原则
5.尽量选在垂直壁厚的下方,可以获得较大的顶 出力。
6.每一副模具的顶杆直径最好是加工成直径相同 的,使加工容易。
5
四、推出机构设计原则
7.圆推杆的顶部不是平面时要防转。
8.把塑件推出模具10mm左右;如果脱模斜度较大 时可以顶出塑件深度的2/3就可以了。
5.推杆推出机构技术要求
推杆固定板:45钢,调质 限位钉:数目为3~6个,T8淬火达HRC55左右 推杆与复位杆:
一般用45、T8、T10A,较细长的杆用65Mn; 推杆工作段硬度达HRC54~58,固定端达HRC40~45 复位杆顶部淬火达HRC43~46 表面粗糙度达Ra1.6μ m左右 加工时应加长一些,在装配中配磨确定最后的长度。
推杆的形状及尺寸
推杆的固定及装配
推杆推出位置的选择
推杆的复位与导向
技术要求
推杆制造实例
25
七、推杆的设计及制造
1.推杆的形状及尺寸
圆形推杆:应用最广,有标准件可选用。 成型推杆:除推出塑件外还直接参与塑件成型。
26
七、推杆的设计及制造
1.推杆的形状及尺寸 常用推杆形状: 等截面圆形推杆、阶梯形推杆、组合结构推杆
不要让浇口对准顶杆端面,过高压力回损伤推杆30 。
七、推杆的设计及制造
3.推杆推出位置的选择 避开冷却通道的位置 一般可以允许顶杆侵入塑件不超过0.1mm,一 般不允许顶杆端面低于塑件成型表面。
只要不损伤塑件的外观,尽可能多设顶杆,减 少塑件的脱模接触应力。
推杆应在排气困难的位置,可兼起排 气的作用。
一、推出机构的动作原理
推出机构——把塑件及浇注系统从从型腔中或型 芯上脱出来的机构。
1
二、推出机构的组成及作用
推出机构组成:推出部件(推杆、拉料杆、复位杆、推杆固 定板、推杆垫板、限位钉)、推出导向部件(推杆导柱、推 杆导套)、复位部件(复位杆)。
2
三、推出机构分类
按驱动方式分:
手动推出机构 机动推出机构 液压推出机构 气动推出机构
22
六、脱模力的计算
2.影响脱模力的因素 型芯成型部分的表面积及其形状 收缩率及摩擦系数 塑件壁厚和包紧型芯的数量 型芯表面粗糙度 成型工艺:P注、t冷
23
六、脱模力的计算
3.脱模力分类
初始脱模力
相继脱模力
受力分析:
∑FX=0
F摩cosα -F脱-F正sinα =0
F脱= F摩cosα -F正sinα
按模具结构分:
简单推出机构 二级推出机构 双推出机构 带螺纹塑件的推出机构 浇注系统自动切断推出机构
3
四、推出机构设计原则
1.结构可靠
2.推出位置尽量选在塑件内侧,保证塑件外观良好 3.保证塑件推出时不变形不损坏
脱模力作用位置靠近型芯 脱模力应作用于塑件刚度及强度最大的部位 作用力面积尽可能大
4.尽量使塑件留于动模一侧
10
五、推出机构类型
1.简单推出机构
推件板推出机构
11
五、推出机构类型
1.简单推出机构
推块推出机构
12
五、推出机构类型
1.简单推出机构
联合推出机构
13
五、推出机构类型
2.二级推出机构 在动模实现先后两次推出动作,且这两次动作
在时间上有特定顺序的推出机构。
弹簧式二级推出机构
摆杆拉钩式二级推出机构
36
八、推管的设计及制造
适用范围:圆筒形塑件或推塑件上的圆孔凸台。 特点:动作均衡可靠、无推出痕迹、不适用于软塑料 或薄壁深筒形件的推出。
推管的设计
推管的制造
37
九、推件板的设计及制造
1.推件板的设计 为减少运动过程的摩擦,推件板与型芯间留有 间隙,且配合面带锥度。
38
九、推件板的设计及制造
1.推件板的设计
推件板与塑件接触部位要有一定的硬度与表面粗糙度, 对于大批量的高精度塑件成型,常将推件板设计成局部 镶嵌的组合结构
39
摆钩式双推板二级推出机构
三角滑板超前二级推出机构 14
五、推出机构类型
2.二级推出机构
弹簧式二级推出机构
15
五、推出机构类型
2.二级推出机构
摆杆拉钩式二级推出机构
16
五、推出机构类型
2.二级推出机构
摆钩双推板二级推出机构
17
五、推出机构类型
4.定模推出机构
18
五、推出机构类型
5.螺纹塑件推出机构
F摩=f·F正
F正=pA
F—摩擦系数(0.15~1.0)
P—因塑件收缩对型芯产生的单位正压力(12~20MPa)
A—塑件包紧型芯的侧面积(mm2)
F脱= pA(f·cosα -sinα )
24
七、推杆的设计及制造
适用范围:脱模阻力小的简单塑件 特点:简单、灵活,但与塑件接触面积小,易将塑件顶 变形或损坏。
31
七、推杆的设计及制造
4.推杆的复位与导向
复位杆复位:借助模具闭合动作使推出机构复位的杆 件,复位时其顶面与分型面平齐。
32
七、推杆的设计及制造
4.推杆的复位与导向
33
七、推杆的设计及制造
4.推杆的复位与导向
弹簧复位
34
七、推杆的设计及制造
4.推杆的复位与导向
推出导向
35
七、推杆的设计及制造
27
七、推杆的设计及制造
1.推杆的形状及尺寸
推杆的直径:根据压杆稳定公式与强度公式校核,一般 取φ 1.25~12mm 锥面推杆:注射成型时无间隙、推出时无摩推杆的固定及装配
推杆的固定形式
29
七、推杆的设计及制造
3.推杆推出位置的选择 推杆应设在塑件不易变形、阻力大的地方,如 凸台、加强筋、靠近型芯处等。 不要刮伤型芯
6
五、推出机构类型
简单推出机构 双推出机构
二级推出机构 定模推出机构
螺纹塑件推出机构
浇注系统凝料自动切断推出机构
7
五、推出机构类型
1.简单推出机构
推杆推出机构
推管推出机构
推件板推出机构
推块推出机构
联合推出机构
8
五、推出机构类型
1.简单推出机构
推杆推出
9
五、推出机构类型
1.简单推出机构
推管推出
手动脱螺纹机构
模内手动脱螺纹机构
齿轮齿条脱螺纹机构
直角式注射机脱螺纹机构
推杆轴承旋转式脱出机构
19
五、推出机构类型
5.螺纹塑件推出机构
手动脱螺纹机构
20
五、推出机构类型
5.螺纹塑件推出机构
齿轮齿条脱螺纹机构
21
六、脱模力的计算
1.定义 脱模力—指将塑件从型芯上脱出时所需克服的阻力。
成型收缩的包紧力 不带通孔的壳体类塑件的大气压力 机构运动的摩擦力 塑件对模具的粘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