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融情入理 灵性构思(写景状物文)(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融情入理灵性构思
——写景状物文的构思与创作
第一部分:融情入理
故事一:
长江流域里面生活着三种鱼,鲥鱼、刀鱼和河豚。
这三种鱼是当时长三角地带味美鲜嫩的佳肴。
三种鱼形状不同,吃法也不同,鲥鱼形状像鲤鱼,身子比鲤鱼要扁一些,其最美味的地方是它的鱼鳞,所以,烧时不能去鳞,去了,这道菜就没意义了,也就是说,鱼鳞是鲥鱼的“卖点”。
刀鱼形状像一把匕首,鱼肉极其鲜嫩,可是其刺多且细,所以,吃时要非常小心,不可吃快,不然很容易被刺卡着或刺到。
而河豚呢,是滚圆的形状,身上长的不是鱼鳞,而是带小刺的皮。
它的味道非常鲜美,可是具有毒性,一不小心就会吃死人。
渔民在捕这些鱼的时候是同一张网,渔民把渔网拦在水中,让鱼钻到网眼里。
鲥鱼被套在网眼中时,由于爱惜鱼鳞,死不后退,便被渔民捕获了。
而刀鱼呢,总结鲥鱼被捕经验,心想,这鲥鱼真笨,被套住时学会倒退不就行了吗?结果刀鱼在穿到网眼中时迅速后退,结果两边的鱼鳍被卡在了网上,其实,这个时候只要刀鱼继续努力向前就能穿网而去了,可它汲取鲥鱼经验,拼了命地后退,结果,精疲力竭时,只好束手待缚。
那么,最后那河豚呢,看到鲥鱼和刀鱼被捕,万般嘲笑它们,心想,这两个笨蛋,碰到网不要前进也不要后退,不就行了吗?于是,河豚在被卡在网眼中时,拼命鼓足自己,把自己鼓得圆圆地,然后当成是美美地睡觉,结果觉被睡成,便被渔民给抓了。
思考: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感悟与体会?
提示:在分析别人失败的原因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比分析,而不能只能盲目地跟从或改变,一个如果看不到自身缺陷或弱点的人,那么,一切经验的获得于他而言都是可怕地,因为这些盲目的经验会将他推向另一个致命的深渊。
所以,做人,处事,一定要先立足自己,再对比他人,总结成败得失。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记住:经验的宝贵及其之所以能发挥出蕴含的价值,是因为我们充分认识到了自身的缺陷与弱点。
正视弱点,扬长避短,那才是我们成长的人生。
故事二:
倘若现在你妈妈手里拿着100元纸币问你,她欲将这100元给你去买任意东西,你要不要?
现在她将100元握于手掌心,揉成一团,你还要不要?
现在她又将揉成一团的100元纸币,放于地上,踩了踩,你还要吗?
思考:你为什么一直会要?
提示:生活中的我们,会碰到无数的困难与挫折,而这些困难与挫折会把我们打得如同被揉成一团的纸币一般不成样子,憔悴不堪。
可是纸币没有贬值,我们也还是我们。
所以生命的价值就在于无论于怎样恶劣的条件下,我们都要保持一个独特的自我。
它并不依赖我们外表的华丽与可贵,也不仰仗我们所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的内在,内在对于目标的坚定。
如此,就没有突破不了的障碍。
对于写作也是同样的一个道理。
思考:一张小小的纸币可以升华到如此高的人生境界,那么生活中的那些自然风景、一些陌生的人与事、一曲老歌或一段旋律等呢?是否都有我们从其之中想要挖掘的“意境”呢?
那么,我们如果说,这张纸币是一张“激励心灵或温暖心灵的纸币”,可以嘛?
故事三:
互动: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你躺于草坪上休憩,享受着美好的一切。
突然一条丑陋无比的,身上脏乱不堪的狗出现于你的视线之中,并且这样还不够,它还摇摇尾巴,来到你身边,躺了下来,和你一起“沐浴阳光”。
请问,你会怎么做?
提示:狗虽脏虽不起眼,可它却与我一般非常享受这午后的美好。
原本我是对它厌倦至极,却突然发现了它身上那“丑陋的美丽”——生活是公平的,即使再卑微再平凡之人,也有享受生活、热爱生命的权利,它拒绝不了你对生活的自信与热爱。
所以,要学会对于卑微的尊重。
卑微是生命另一种光芒的代名词,是吗?
三、互动小结:
在普通的景物事物名词前面加上生命、心灵、人生等定语。
比如“生命之草”、“心灵上的花朵”、“人生之叶”等。
这样,花朵明明是开在自然里的,怎么突然会绽放在心灵上呢,如此就这个思路,我们就可以融情入理了。
在普通的景物事物名词前面加上幸福、哭泣、虚荣、感动等情感修饰语。
比如“一块哭泣的黑板”、“一条幸福的牛仔裤”、“一把温暖心灵的小刀”,如此,是不是文章的感觉和气质就明显不一样了?
第二部分灵性构思
一、景物融情
1.问:一辆普通自行车有多重?
A.15克
B.15千克
C.15吨
D.无法秤量
答:B 正确。
请散开思维,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去想,选什么答案?D 为什么?
故事:一次一位老师也是出了同样的题目问同学们,同学们都选择了B,而有一位穿着破旧的同学执意要选D,同学们都嘲笑他。
后在老师的询问下同学们才知。
原来,这位同学的父亲就是一修车师傅,他生活、学习上所有开销都是父亲辛苦修车赚来的,所以,于他而言,小小的自行车就代表着情深似海的父爱,如此父爱能秤出重量吗?
提示:简单的自行车上升到爱的高度,这就是“炼意”。
每件物体都有其背后的故事或所寄寓的情感,这类状物文就不能用肉眼和简单感受到的情感来写,而是要充分挖掘和构思。
2.练习:一个苹果,你会如何“炼意”?
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犹太人都藏在一个防空洞内,外面战火烽飞,他们饥寒交迫,所有人中只有一个人手中拥有一个苹果。
他先象征性地咬了一口苹果,然后传给下一个人,一个接着传一个,最终一圈传下来,苹果还是完好无损,只是多出一些牙齿印。
如此,苹果就成了灾难中人们相依为命的深深情感的象征。
这个故事你感动吗?如果感动,你就要思考,你该如何从“被感动”转化为“制造感动”。
一个写作人的状态就好比海绵,对于任何有效的养料水分,有一点吸收一点,储藏起来。
再经过自己加工,变成自己独一无二的。
如果这个故事便是一篇文章,那么现在需要你给这篇文章加上一个结尾,你会怎么加?字数:50字左右。
温馨提示:战争,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剥夺我们的生命,乃至危及整个世界,可是,它却泯灭不了,人们那如苹果一般甘甜而又滋润的心灵。
有时候,和平,就是无数颗悲悯感恩的心凝聚于一起任地动山摇也岿然坚定的决心!
总结:苹果也好,自行车也罢,都是生活中的“物”。
本来是普通平凡的物件,却因为融入了至深的情感,却让我们难以忘怀,甚至是感动,回忆无限。
对吗?
二、景物入理
训练一:
如果你在一公园的湖畔旁边休憩,安静,悠闲。
当风起,湖面波光粼粼;风止时,湖面安静地像一面镜子。
这样一处细节,如果你想运用到写作里面,或根据此风景写篇文章,你会怎么写?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字数50字左右。
提示:湖面安静时,可以非常清晰地将湖边的景物倒映于水中;而风一吹,湖面波光粼粼,湖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也变得模糊起来。
这样一个过程,是不是,可以有什么人生启示?
提炼:我们应该要在纷繁妖娆的俗世中,时刻保持一颗宁静的内心,让心灵之湖变得晶莹澄澈,这样才能将周围的事物都看得清清楚楚,这样便不会随波逐流,不会迷失内心真实
而又坦然的自我。
这篇文章可先用优美的语言描写湖畔景色,注意详略得当,然后中间可穿插某一件小事或某一个人(不穿插也行,看行文安排),然后慢慢由景过渡到情,过渡于理,在结尾处用精美凝练的语言突出全文的“意”,如此,一篇简单的随笔文就诞生了。
训练二:
现在我们来看,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一株草、一朵花、一棵树、一双鞋子、一只钢笔、一个烤地瓜、一把小刀、
一个伤疤、一个湖面、一个苹果、一个香烟盒、一辆自行车、一艘纸船、一条狗……
思考:哪些景物的构思又引起了你的思考?试着写一写,50字。
温馨提示:几种景物的“意”:(“意”就是中心思想,包括道理和情感)
瀑布:虽获得人们的无限赞美,却别忘了,你是依着山泻的。
(喻成功不可忘本)
笋:探出灵巧的脑袋,打开春天的锁。
锯:成功的诀窍,在与能进能退。
浪花:没有礁石的挡路,也许,就没有你的诞生。
(困境是另一种成功)
柳丝:抽出一丝苦涩,便是一支童年的歌谣。
向日葵:永远追逐阳光的去处。
星星:看起来,你们是那样的亲密,实际隔着遥远的距离。
只有夜晚,你才能显露身形。
流星:用生命燃烧的一瞬,写下了闪亮的永恒。
枫叶:棱角分明,喻为个性,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
经受住霜的洗礼,把成熟之美留给人间。
是一滴血,倾诉着对秋天的厚爱。
你的美丽,只奉献给苍凉的秋季。
彩云:穿别人的衣服,往往也能得到他人的赞羡。
枯树:热情的春天,反而加速了你的腐烂。
你内里的每一寸,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落叶:生命的消逝;人生的沧桑。
于树,是四季变化的象征,于人,是成败得失的见证,是人们宝贵的财富。
你不是恨秋风吗?为何还要跟着秋风跑?
鞋带:脚说:“束缚也是一种爱”。
(可引申为父母对孩子的关切之爱)
露珠:普普通通的一滴,却把握着无限生机。
小草哭了,是因为思念太阳妈妈的温暖。
草尖上的梦,一碰就碎。
睁着寻找的眼睛,默默等待着黎明。
珊瑚:是浪涛沉思的结晶,是暗流凝固的雕塑。
鹅卵石:圆满完美的表面,却磨砺着海的宣言。
水的温柔,曲折的河道,造就了你的美丽。
桃子:娇嫩的青春,包裹着一颗皱巴巴的心。
台球:经不起打击,就去钻空子。
雪:冬天给春天的情书,上帝给人间的问候。
脚印:在人生的琴弦上,每个人都必须弹奏的音符。
……
这些都是自然界中的景物,却都蕴涵着无限的哲思,答案不是唯一的,就看你如何观察,如何把握,如何凝练。
试想,你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是有各种各样的景物的,而任何一样你都可以凝练意境,进行构思创作。
那么,作文还会没有素材吗?作文还有那么难吗?还一定要像挤牙膏一样,挤一下写一下吗?
放飞你的心灵吧,让生活多姿多彩!
提示:一株草,一朵花,一棵树,都可以写出那么多富有意境的文章,或融情,或入理,也就是说,当你用敏锐的心去看待周围的景物了,那么周围的这些景物都开始变得有灵性了,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成为写作凝练的主题,成为全文的情感线索。
我们看的是书,读的却是世界;沏的是茶,尝的却是生活;斟的是酒,品的却是艰辛;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车票,没有彩排。
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
所以,就如英国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所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从一粒沙里可以看出整个世界,一朵花就代表一个天堂。
其实,生活中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一叶都是具灵性的,充满意境的,就看我们是否具有观察心、悲悯心与感恩心。
其实,这就是佛家所说的,万物皆有灵性,就看我们是否用心对待,如果我们用生命去滋养,就会遇见生命所对应的信息。
写作,不是单纯地胡编乱造,也不是纯粹的文字组合,要的是你一颗真正圆融与豁达的心。
小结:懂得了以上这些,写景状物类的作文就非常轻松了,只要我们把“情”或“理”与其结合,让其散发光芒,文章就OK了。
三、温馨提示
写景状物类文章三要素:文美、意美、画面美!
总结(写景思路):
审题→确定中心思想(炼意)→选材与观察结合(多方位、多角度、综合想象)→确定文章结构(安排好开头、中间和结尾)
开头(开门见山式、故设悬念式、说明性的语言开头等)。
中间(要有对景物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能突出中心思想,综合运用拟人、比喻、排比、象征、对比等修辞与表现手法。
注意写景的顺序安排)。
结尾(画龙点睛、深化主旨)。
当然,如果是考场作文,就无法再出去观察景物,一切景物的特征,得靠平时生活中的观察和阅读进行累积,所以,观察与阅读,非常重要,得从小就养成这种习惯。
让自己做到生活着,阅读着,观察着,幸福着……
第三部分:佳作欣赏
佳作一:
人生之雨
文/陈晓辉
①宽阔的柏油路一直慵懒地向前延伸着,(把柏油路拟人化,似乎拥有人的情绪:慵懒)路上行人少得可怜,偶有几个人横穿马路,也显得步履匆匆,生怕被这无情的阳光晒得干疼。
路边的梧桐树像叹息时光逝去的老人,垂头丧气。
(拟人、比喻的运用,梧桐树和老人作比喻,还会垂头丧气)流着唾液的老猫在树底下发了疯地哀叫,似在控诉这烦闷而又炎热的天气。
(生动优美语言开头,吸引读者,这也是“雨前”的景象,为与“雨后”景象的对比埋下伏笔。
)
②连续的高温天气,让一切的景致都失去了原本应该拥有的活力与色彩。
(这一句话,为之后“雨”的力量作铺垫。
)
③不知道过了多久,仿佛是在打了个盹的恍惚间,老天像翻了脸的老人,阴沉可怕。
天空被乌云笼罩着,雷声不断由远而近的传来,并没有任何虚张声势的意思。
风也跟着嘶吼起来,呼呼而过,却又似海潮,时强时弱。
雨珠先是很轻很小地往地上落,怕惊扰了沉睡着的大地。
等地面开始有些潮湿了,雨滴便像赶集儿,争先恐后地落,接连不断,间或着闪电。
路边的桐树身不由己地随着风向使劲摆动,连哭泣喊冤的时间都没有。
树下的老猫也已在不经意间没了踪影。
(这是对“雨来时”的细节描写,综合运用拟人、比喻、象征等手法,有视觉、听觉、触觉等,这处细节描写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有联系,所以很重要。
)
④雨渐渐停了,阳光透过乌云重新投向大地,天空又开始明亮起来。
居民们也纷纷打开紧闭的窗户,走到家门口,惊讶地见到眼前的新景象:微风徐徐,清爽凉快;梧桐树随风摇摆着枝桠,一色的叶片在枝桠上翩翩起舞,晶莹剔透的雨珠在叶面上打滚,一不小心便会滴到干净的地面上;小孩子们在树底下追闹着玩耍,欢呼着,兴奋无比。
这雨后的一切景致都如刚出浴的美人,清新脱俗,焕然一新。
(这是“雨后”新景象的细节描写,也综合运用了拟人、比喻、象征等手法,文字清新、观察细腻。
这处细节描写与中心思想的表明有很大的联系,也很重要。
)
⑤原本在人们眼中的无精打采的景物,却在雨后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雨前”景象与“雨后”景象作对比总结,相互呼应,从而顺其自然地得出最后段结尾处的中心主题。
)
⑥那么,我们的人生是不是也应该时刻准备着去接受那样一场暴风雨的洗礼呢?等雨停了,前进过程中那苦难的疤痕也就不见了,而是多了坚韧与不屈;等雨停了,原本浑浊困惑的人生道路也就豁然开朗了。
(景与情,景与人生相互联系,点名主旨,深化主题,加深文章立意深度。
)
佳作二:
心田上的蝴蝶兰
文/陈晓辉
喜欢那株蝴蝶兰,一见倾心。
每次经过那家盆景店,我都会静足于那株蝴蝶兰旁边,满心欢喜地观望好久。
蝴蝶兰是兰花的一种,历来,兰花因它清新飘逸的幽香、刚柔相济的叶丛与端庄素雅的风韵,被人推崇与钟爱。
而蝴蝶兰更因其花色艳美,气清质秀,被人们誉为“洋兰皇后”。
我所喜欢的这株蝴蝶兰是紫色的花朵,有的含苞待放,如婴儿微微握紧的肥硕的小手;有的却整朵盛放,优美的摆姿,大方地接受外界的欣赏与赞美;也有的,盛放一半,欲遮还羞。
它们有五瓣、六瓣,大小不一,姿态各异,高高低低地生于花枝上,静止着,却如蝴蝶一般,摇摇欲飞,兀自开放。
欣赏着它的时候,总会让我想起与蝴蝶有关的故事与古诗句来。
如梁祝化蝶双双飞舞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李商隐《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杜甫的“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靖蜒款款飞”;谢眺的“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等等。
如此,这株蝴蝶兰就不只是一株简单的兰花,在我眼中,它是各种情感的象征与表达。
而我,也爱之愈深了。
店主是位老人,年近七旬,膝下无子,独自一人经营着这家盆景店。
开这家盆景店,花了老人大半的积蓄,可他却怪异地很。
每次有人向他买花,他总会先和他们交流,再决定卖不卖花。
他不会把盆景卖给那些买去拿它们来装饰房屋的阔老板们,也不会卖给没时间照料它们的人们。
老人的做法,自然有人赞同,却也引来多数人的痛骂。
而他对这些骂声,只是笑笑,用他的话来说:我种花、养花、卖花,只为花,为缘分,为心灵上的享受,不为钱。
起初,我也很不理解老人的做法。
后来,我将这株蝴蝶兰买回家,开始与它朝夕相处,时间久了,我才发现,这宛如蝴蝶的兰花,不经意间,已经在我的心灵上开始盛放,牢牢地占据着一角,挥之不去了。
而原本我那颗为生活到处忙碌、奔波的几近荒凉的心,却因为这些娇艳的蝴蝶们的飞舞,重新焕发出光彩,生活也不再只是紧张与枯燥,整个心房被那姹紫嫣红的美包容着,暖暖的,暖暖的。
静视心灵的那一刻,我为老人的坚持而感动。
生活中,除了名、利之外,总还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愫,可以让你为之倾迷、追逐或持之以恒地喜欢下去,如蝴蝶兰的花香,清新、淡然,却历久弥香。
(摘自《都市文萃》杂志,2010年2期)
温馨提示:
写景状物类随笔文,写作思路:
1.引出景物
如:喜欢那株蝴蝶兰,一见倾心。
2.介绍景物特点
如:蝴蝶兰是兰花的一种,历来,兰花因它清新飘逸的幽香、刚柔相济的叶丛与端庄素雅的风韵,被人推崇与钟爱。
而蝴蝶兰更因其花色艳美,气清质秀,被人们誉为“洋兰皇后”。
我所喜欢的这株蝴蝶兰是紫色的花朵,有的含苞待放,如婴儿微微握紧的肥硕的小手;有的却整朵盛放,优美的摆姿,大方地接受外界的欣赏与赞美;也有的,盛放一半,欲遮还羞。
它们有五瓣、六瓣,大小不一,姿态各异,高高低低地生于花枝上,静止着,却如蝴蝶一般,摇摇欲飞,兀自开放。
3.融入景物诗词或古典故事
如:欣赏着它的时候,总会让我想起与蝴蝶有关的故事与古诗句来。
如梁祝化蝶双双飞舞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李商隐《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杜甫的“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靖蜒款款飞”;谢眺的“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等等。
如此,这株蝴蝶兰就不只是一株简单的兰花,在我眼中,它是各种情感的象征与表达。
而我,也爱之愈深了。
4.叙述有关于景物的故事,故事感人,细腻。
如:店主是位老人,年近七旬,膝下无子,独自一人经营着这家盆景店。
开这家盆景店,花了老人大半的积蓄,可他却怪异地很。
每次有人向他买花,他总会先和他们交流,再决定卖不卖花。
他不会把盆景卖给那些买去拿它们来装饰房屋的阔老板们,也不会卖给没时间照料它们的人们。
老人的做法,自然有人赞同,却也引来多数人的痛骂。
而他对这些骂声,只是笑笑,用他的话来说:我种花、养花、卖花,只为花,为缘分,为心灵上的享受,不为钱。
起初,我也很不理解老人的做法。
后来,我将这株蝴蝶兰买回家,开始与它朝夕相处,时间久了,我才发现,这宛如蝴蝶的兰花,不经意间,已经在我的心灵上开始盛放,牢牢地占据着一角,挥之不去了。
而原本我那颗为生活到处忙碌、奔波的几近荒凉的心,却因为这些娇艳的蝴蝶们的飞舞,重新焕发出光彩,生活也不再只是紧张与枯燥,整个心房被那姹紫嫣红的美包容着,暖暖的,暖暖的。
5.结尾感悟,凝练主题
生活中,除了名、利之外,总还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愫,可以让你为之倾迷、追逐或持之以恒地喜欢下去,如蝴蝶兰的花香,清新、淡然,却历久弥香。
第四部分:妙笔生花
亲爱的同学们,春雨淅沥,夏雨阵阵,秋雨缠绵,如果让你练一练,写一篇写景文“雨”,你会如何构思呢?放开你的思维,动动笔吧。
学生自评:
A.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
B.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
C.富有文采,富有创意。
☆☆☆
D.书写规范,整洁美观。
☆☆☆小组互评:
A.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
B.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
C.富有文采,富有创意。
☆☆☆
D.书写规范,整洁美观。
☆☆☆教师评语:
家长评语:
第五部分:经典诵读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译文:
孔子说:“(如果)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
选择善者的优点来学习,不善者的缺点(作为借鉴)来改正自己的缺点。
”
第六部分:拓展阅读
温暖心灵的烤地瓜
文/陈晓辉
每次下班路过那条小街,我总能看到一位在街角卖烤地瓜的少年,少年十二、三岁左右,皮肤黝黑,衣着简单,身上系一条灰色围巾,永远都是笑着面对顾客。
起初,我并没有注意到这不起眼的少年,可是,时间长了,我观察到一个问题:少年卖烤地瓜并不像其他商贩那样卖力吆喝,他只是笑,浅浅的像一轮弯月似的笑。
而他的生意却是络绎不绝,甚至有时会排起长队。
人们买不多,花一、两元钱买个地瓜坐少年旁边边吃边和他聊天,聊得开心了,少年也会咧着牙笑。
有些老顾客远远地看见他,便同他打招呼,意思是给他们留几个烤地瓜。
我觉得好奇,一次下班后,我特地跑到少年那里,买了两个烤地瓜,心想着给母亲也带一个,因为生意那么好,地瓜肯定好吃。
出人意料,烤地瓜的味道一般,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种极味,还是少年旁边摊位上卖的公婆饼好吃。
偶然一次,我问一个顾客:为什么他的烤地瓜并不是非常好吃,可生意那么好?从这位顾客嘴里我知道了少年背后的故事:他是一位孤儿,是一位老大伯从小收养了他,原本这烤地瓜是那位老大伯卖的,也是靠卖烤地瓜的收入把少年艰辛地抚养长大。
可是前段时间,老大伯中了风,行动不便,所以就由少年出来卖了。
他的故事渐渐被附近的居民知道,于是,买他烤的地瓜的人也就多了起来,这似乎成了一种习惯。
从那之后,每次下班我也都会去少年那买烤地瓜,看着身边和我一样买烤地瓜的人们,品尝着它的味道,再看看少年脸上那纯真的笑,我心里总是会被感动填满,这是生活中最真实、最平凡的感动。
我知道,少年终究是幸福的。
朋友致电于我,说近期想在威海路696号办一次个人摄影展,问我有没有好的生活素材与主题,我沉默了会,肯定地回答他:
“有,主题便是:善心——生命里一道永恒的风景线”。
挂掉电话,我的眼睛有些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