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光度分析法辅导PPT

合集下载

《分光光度计培训》ppt课件

《分光光度计培训》ppt课件

单色光辐射穿过被测物质溶液时,被该物质吸收的量与该物质 的浓度和液层的厚度〔光路长度〕成正比,其关系如下式:
A=-lg(I/I。)=-lgT=kLc
式中:A为吸光度;
I。为入射的单色光强度;
I为透射的单色光强度;
T为物质的透射率;
k为摩尔吸收系数; L为被分析物质的光程,即比色皿的边长 ;
拓展-任务原理

分类-按波长
1、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波长范围为400~760nm的可见光区; 2、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波长范围为200~400nm的紫外光区; 3、红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波长范围为大于760nm的红外光区; 4、荧光分光光度计:用于扫描液相荧光标志物所发出的荧光光 谱; 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光源发出被测的特征光谱辐射,被经 过原子化器后的样品蒸气中的待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经过测定 特征辐射被吸收的大小,来求出被测元素的含量。
市局面上普通运用的石英比色皿均为石英粉烧接的,可用公用 超声波清洗,比色皿清洗时毛面朝下。
清洁方法 1、比如测定溶液是酸,假设不干净,就用弱碱溶液洗,要是测 定溶液是碱,假设不干净,就用弱酸溶液洗,要是测定溶液是有机 物质,假设不干净,就用有机溶剂,比如酒精等溶液洗 2、选择比色皿洗涤液的原那么是去污效果好,不损坏比色皿, 同时又不影响测定 3、分析常用的铬酸洗液不宜用于 洗涤比色皿,这是由于带水 的比色皿在该洗液中有时会部分发热,致使比色皿胶接面裂开而损
分光光度计
2021年2月18日

目录
A
简介
B
722分光光度计
C
仪器缺点及处理
D
拓展

简介
分光光度法是经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优点或一定波 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展定性和定量分析。

分光光度法专业知识课件

分光光度法专业知识课件

E1’ molecular vibration E1’’ molecular rotation E0 Ground level
互补(色)光
complementary colors
第一节 分光光度法 基本原理
若溶液选择性地吸收了某种颜色旳光, 则溶液呈吸收光旳互补色。
二.物质旳吸收光谱
用不同波长旳单色光依次
① c 一定, A∝b Lambert ② b 一定, A∝c Beer
A =εbc
三、Lambert-Beer定律
A =bc
溶液厚度b, 单位:cm
浓度c,单位molL-1
摩尔吸光系数,单位Lmol -1cm-1
若用质量浓度替代c
A = ab
质量浓度 , 单位: gL-1
质量吸光系数a, 单位: Lg -1cm-1
常用参比溶液
成份 溶剂 显色剂
溶剂空白 √ ×
试样
×
其他 合用范 围
× 显色剂、试 样均无吸收
试剂空白 √ √ 试样空白 √ ×
×
√ 试样无吸收 显色剂有吸


√ 显色剂无吸 收,试样有
吸收
第四节
提升测量敏捷度和精确度旳措施 自学 要点看: 分光光度法旳误差起源 显色剂旳选择 测定条件旳选择
本章小结
As,在相同条件下测出试样溶液旳吸光度 Ax,则试样溶液浓度cs可按下式求得:
Ax /As= cx / cs cx = cs Ax /As
参比(空白)溶液 blank
I 参比溶液旳作用:扣除一切不起源于 目旳产物旳光吸收。
如:消除吸收池、溶剂、试剂、干扰物旳影响。
常用参比溶液:
①溶剂空白 ②试剂空白 ③试样空白

分光光度法ppt课件共84页

分光光度法ppt课件共84页

A= bc
的单位: L·mol-1·cm-1
当c的单位用g·100mL-1表示时,用
E
1% 1cm
表示,
A=
E
1 1
% cm
bc,
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1
% cm
叫做比消光系数
例 已知含Cd2+140gL-1的溶液,用双 硫腙比色测定镉,比色皿厚度为2cm, 在波长520nm处测得吸光度为0.220, 计算摩尔吸光系数。
离解、络合、缔合会破坏线性关系
应控制条件(酸度、浓度、介质等)
3. 稀溶液
浓度增大,分子之间作用增强
x104
亚甲蓝阳离子
单体 max= 660 nm 二聚体 max= 610 nm
(nm)
亚甲蓝阳离子水溶液的吸收光谱 a. 6.36×10-6 mol/L b. 1.27×10-4 mol/L c. 5.97×10-4 mol/L
0.1 10
200 380 760 nm
λ
电磁波谱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是由于它对不同 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吸收而引起的.用 白光照射某有色溶液,呈现出的是透射 光颜色.吸收的色光和透过光称为互补 色光.




白光

青蓝
绿

三、分子吸收光谱及其产生
吸收光谱
若用一连续辐射的电磁波照射某有色溶 液,测量每一波长下有色液对该波长的 吸收程度,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 光度 为纵坐标作图,得到一条曲线—— 吸收曲线,亦称吸收光谱。
B
电子能级
转动能级
振动能级
A
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示意图

分光光度技术 ppt课件

分光光度技术  ppt课件



ppt课件
27分光光度ຫໍສະໝຸດ 术的基本应用 定性鉴定
用紫外光谱鉴定化合物 使用分光光度计可以绘制吸收光谱曲线。方法是用各 种波长不同的单色光分别通过某一浓度的溶液,测定此溶 液对每一种单色光的吸光度,然后以波长为横座标,以吸 光度为纵座标绘制吸光度──波长曲线,此曲线即吸收光 谱曲线。 各种物质有它自己一定的吸收光谱曲线,因此用吸收光谱 曲线图可以进行物质种类的鉴定。

棱镜的特点是波长越短,色散程度越好,越向长波一侧越差。所以用 棱镜的分光光度计,其波长刻度在紫外区可达到 0.2nm ,而在长波段只 能达到5nm。
有的分光光系统是衍射光栅,即在石英或玻璃的表面上刻划许多平行线, 刻线处不透光,于是通过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较长的光波偏折的角度 15 ppt课件 大,较短的光波偏折的角度小,因而形成光谱。
ppt课件
16
基本结构简介----检测系统


有许多金属能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电流,光愈强电流愈大, 此即光电效应。 因光照射而产生的电流叫做光电流。 受光器有两种,一是光电池,二是光电管。光电池的组成 种类繁多,最常见的是硒光电池。光电池受光照射产生的 电流颇大,可直接用微电流计量出。但是,当连续照射一 段时间会产生疲劳现象而使光电流下降,要在暗中放置一 些时候才能恢复。因此使用时不宜长期照射,随用随关, 以防止光电池因疲劳而产生误差。

ppt课件
2
分光光度技术
基本原理
分光光度计 基本结构简介 分光光度技术的基本应用
分光光度法的误差
ppt课件
3
分光光度技术基本原理



一、光的基本知识 光是由光量子组成的,具有二重性,即不连续的微粒性和连续的 波动性。波长和频率是光的波动性的特征,可用下式表示: C λ = ─── V 式中λ为波长,具有相同的振动相位的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V为频率,即每秒钟振动次数。C为光速等于299770千米/秒。 光属于电磁波。 自然界中存在各种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分光光度法所使用的光谱范围 在 200nm-10μ(1μ= 1, 000nm )之间。其中200nm-400nm为紫外光 区,400nm-760nm为可见光区,760nm-10,000nm为红外光区。

分光光度分析法 PPT

分光光度分析法 PPT

2018/7/28
显色反应的要求
选择显色反应时,应考虑的因素
灵敏度高、选择性高、生成物稳定、所形成的有色化 合物与显色剂之间的差别要大。
2018/7/28
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1.显色剂用量
2.反应体系的酸度 3.显色时间与温度 4.溶剂
2018/7/28
共存离子干扰的消除
1、尽可能选用选择性高、灵敏度也高的试剂 2、控制酸度,使干扰离子不产生显色反应 3 、加入掩蔽剂 选择掩蔽剂的原则是:掩蔽剂不与待测组分反应;掩蔽 剂本身及掩蔽剂与干扰组分的反应产物不干扰待测组分的 测定。 4、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改变干扰离子的价态以消除干扰 5、选择适当的波长以消除干扰 6、萃取法消除干扰 7、选用其他能将被测组分与杂质分离的步骤,如:交换离 子、蒸馏等 8、利用参比溶液消除显色剂和某些有色共存离子的干扰 9、利用校正系数从测定结果中扣除干扰离子影响
3.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原因
标准曲线法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时发 现:标准曲线常发生弯曲(尤其当溶 液浓度较高时),这种现象称为对朗 伯—比耳定律的偏离
引起这种偏离的因素(两大类):
(1)物理性因素,即仪器的非理想 引起的;
(2)化学性因素。
2018/7/28
(1)物理性因素
a.难以获得真正的纯单色光
可见吸收光谱: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400750
nm ,主要用于有色物质的定量分析。
2018/7/28
一、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的特点
• (1)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一般物质可测到10-10----10-6 mol.L-1.适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 • (2)有一定的准确度 该方法相对误差为2%---5%。 • (3)操作简便,快速,选择性好,仪器设备简单。 • (4)应用广泛 可测定大多数无机物质及具有共轭 双键的有机化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有不同分子结构的各种物质,有对电磁
辐射显示选择吸收的特性。有色物质的溶 液对不同波长的入射光线有不同程度的选 择性吸收。分光光度法就是基于这种物质 对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建立起 来分析法,属于分子吸收光谱法。
在冶金分析上广为应用的是紫外-可见分
光光度致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多为:
a. 单色光不纯
b. 溶液本身引起的偏离
(1)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2) 介质不均匀性。
(3) 溶质的离解、缔合、互变异构及 化学变化。
4、表征光度法灵敏度的参数
a、摩尔吸光系数(
) —指当有色物质溶液浓度为
1 mol/L, 液层厚度为1 cm时的吸光度。 其单位为: L/(mol· cm)即 (mol/L)-1· cm-1 。 摩尔吸光系数是有色化合物的重要特性,也是鉴别 光度法灵敏度的重要标志。它与入射光的波长、溶 液的性质和温度、仪器的质量有关, 而与溶液的浓度 和液层的厚度无关。在一定条件下它是一常数, 可以 表明有色溶液对某一特定波长光的吸收能力。
分析测试人员所从事某项技术工作的能力考核
技术基础 书面 考核 仪器和操作 书面 考核 操作 考核 标准方法与应用 试验 结果 考核 数据处理 书面 考核
现场 考核
正确使用
正确结果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基础
前 言 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分光光度分析的基本理论 分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 分光光度法中主要显色剂类型及其应用 ※分光光度法的主要测定方式 分光光度计的仪器原理和结构 分光光度计的仪器安装和调试
分光光度分析的基本理论
1、分光光度分析的原理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能产生折射、
衍射、偏振和干涉等现象(光波)。同时具有微 粒性,能产生光电效应(光子)。—普朗克公式. 理论上,将具有某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由 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光称为复合光。人眼能产 生颜色感觉的光区称为可见光区,其波长范围 约为 380~760 nm。200~380 nm范围的光 称为近紫外光。

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分光光度法是采用分光器(棱镜或光栅)获得纯度较 高的单色光,是基于物质对单色光的选择性吸收来 测定物质组分的分析方法。

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和稳定性较好、 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所需仪器简单价廉等特点: (1) 灵敏度高,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其浓度下限 为10-5~10-6 mol/L,测定下限可达10-3%~10-4% 。

(2) 准确度和稳定性较好,尽管准确度不及滴定
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但精密测量, 相对误差可 在1~2%, 适合低含量成分测定。 (3) 操作简便快速,该法主要包括试样的溶解, 被测组分的显色和吸光度的测量三部分,一般可 不经分离直接测定。 (4) 适应范围广,不仅能测定微量组分,也能测 定含量较高的组分,例如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或 光度滴定法等 。 (5) 所需仪器简单价廉,所采用的分光光度计是 各实验室广泛使用的仪器。
这个关系式仅适用于单色光及均匀非散射 朗伯-比尔定律—是由表示液层厚度和光吸
收关系的朗伯定律(A=lgI0/I=K1l) 及表示溶 液浓度与光吸收关系的比尔定律(A=lgI0/I =K2c) 合并而得。
分光光度分析是建立在朗伯-比尔定律关系式
上,此时吸光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但也有发生偏离情况,必须引起注意。 在吸光光度分析中, 导致偏离朗伯-比尔定律 的原因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物理和化学两 个方面。 属于物理原因的主要是入射光的单色性不纯 所造成的; 属于化学方面的主要是由于溶液本身化学变 化所造成的。

灵敏的光度法的摩尔吸光系数 的值通常在104~105

b、质量吸光系数(a)—是指吸光物质浓度为
1 g/L时,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光程为1cm 时的吸光度, 其单位为L/(g· cm)即 (g/L)-1· cm-1。 质量吸光系数越大,反应灵敏度越高。 a与 的关系为:
2、物质的颜色和光的选择性吸收
普朗克公式
光子的能量E决定于光的频率:
E=h· =h· c/
式中:E为光子能量,J;h为普朗克常数(6.626×10-34J· s)
分子吸收光谱形成中所吸收的能量与电磁
辐射的频率成正比,符合普朗克条件: E=E2-E1=h =h· c/
式中,为辐射频率;c为光速;为波长。
I0 A lg K c l I
式中:I0 为单色光通过待测溶液前的强度; I 为单色光通过待测溶液后的强度; K 为吸光系数, 为一常数。其数值与 溶液的性质及入射光波长有关; c 为待测物质的浓度;l 为待测溶液的厚度
上式:
称作朗伯-比尔定律,它是分光光度 分析的定量基础。 的液体、固体和气体。
因此,由于分子内部电子能级变化而产生 的光谱位于紫外区或可见区及红外区内。
3、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有色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该溶液的液层
厚度、浓度以及入射光的强度等因素有关。
朗伯-比尔定律—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如果保持入射光的强度不变,则光吸收程度(A)与 液层厚度及溶液的浓度有关。其定量关系式为:
当分子吸收了外来辐射能之后,它的能量变
化E,为其振动能变化(E振)、转动能变化 (E转)、电子运动能量变化(△E电子)的总和, 即:
E=E振 + E转 + E电子
其中:E电子最大,一般在1~10 eV。 若设E电子为5 eV,相应的吸收光谱中被吸收光波的 波长应该是:=hc/E电子=2.48×10-5cm=248nm
前 言
自然界中很多物质都是有颜色的,它是因其对不同 颜色的光的吸收或反射所产生。很多化合物在溶液 中也常常具有不同的颜色,而且即使本身没有颜色 也会因其与某些试剂发生反应而显现颜色。同时这 些颜色的深浅与物质的浓度有关,因此人们便利用 比较颜色深浅来测定物质的含量。这就是古老的比 色分析法。 最初采用目视比色,接着出现了光度计,采用了光 电比色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物质选择 性吸收不同波长光的深入研究,出现了各种类型、 性能优越的分光光度计和高灵敏显色体系,发展成 为目前广为应用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