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总体规划-灵璧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范本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璧县职业高级中学新校区项目建设
规划建议书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灵璧县职业高级中学新校区。
2、项目单位:灵璧县职业高级中学
3、项目位置:本项目位于灵璧县城西北部,政务新区西侧,钟灵大道北,凤山大道西侧,用地面积516。
7亩。
本次规划对新校区进行整体规划设计。
灵璧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学区南临建设路、东接新河路,南连居民生活区。
整个校区位于灵璧县新城区,是北部新区的核心区.其东北部就是建设中的钟馗文化园,西接灵璧至宿州快速通道,东临政务新区,且位于居民新区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利,发展潜力较大。
4、项目规模:本次规划是在灵璧县人民政府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发展空间较大。
规划用地516。
7亩,建筑面积16。
02万㎡,其中:一期建筑面积13.52万㎡,二期建筑面积2.5万㎡。
年均学历教育学生数7000名、非学历教育8000-10000人。
教职工456名,班级160个。
5、单位概况:灵璧县职业高级中学创建于1992年,2005年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是一所以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应用、会计、现代农艺技术为骨干专业的省
级重点职业学校。
学校现为省级农民工定点培训点、“阳光工程”培训单位、灵璧县就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训练基地,是灵璧县重点建设的职业学校.现有在校生6200余人,教职工389人。
学校占地面积50000.25㎡,建筑面积38306㎡,其中:教学楼13601㎡、餐宿楼13305㎡.现有计算机258台,图书2。
1万册。
有计算机维修室、网络实训室、电工电子技能室、电学实训室、会计模拟室等6个实习室和钳工、电工等2个实训车间,校内实训工位272个,由于缺少实训(习)楼及配套的实训(习)设备,学校在校外与安徽璧何田园科技公司、灵璧大诚名公司、苏州华硕电脑公司等公司建立校外实训基地10个。
学校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现在开设有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应用、会计、建筑工程施工、现代农艺技术、电子技术、旅游管理等专业,累计输送技能型人才1万多人。
近年来,学校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先后开展下岗人员转岗培训、再岗职工技能培训、“温暖工程”、“阳光工程"等引导式、转移就业培训,共培训3500余人技能型人才。
学校充分发挥省级重点学校的办学优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与苏州华硕电脑公司、关东辰美电子有限公司、江苏
动漫协会等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冠名教学。
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先后为九顶、娄庄、尤集、韦集等农职中学校教师上示范课800余节、举办技能讲座30余次,帮助培训“双师型”教师35人,其中:计算机应用18人、机电技术应用17人。
学校狠抓质量内涵建设,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形成了分层次教学、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冠名班教学等教学模式,“以教育创新促学校发展"、“特色立校、文化强校"等教学经验在全市交流推广。
“意识决定措施,思路决定出路,管理决定成败”、“巩固特色教育、形成办学优势、实现战略转型”等经验材料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特色学校”“宿州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是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为宿州市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规划编制依据和范围
1.1规划编制依据
1、灵璧县城市总体规划;
2、灵璧县北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3、教育部、住建部、国家发改委《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4、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5、灵璧县城市道路专项规划;
6、国家有关法规、规范。
1.2规划编制范围
1、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2、建设场地和建设条件;
3、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4、工程设计方案;
5、环保与节能
6、实施计划进度安排;
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8、社会效益分析;
三、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1、在地域融合的背景下,研究学校应该以何种形态融于城市环境之中,特别是目前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城市面临超强度开发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需求的矛盾之中,如何在与环境相联系同时又避免干扰本次规划要着重研究的课题,规划提出了“在与周围相融合的同时,强调教育设施的独立性”。
2、规划的充分研究校园与城市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在充分考虑城市的扩张与校园发展的内在联系的可能性的同时,坚持自由,协调、统一,与环境共生的原则。
力求创造一个自然、和谐、亲切的氛围创造富有时代精神的个性化的现代化教育环境,力求创造一个同学们倍感亲切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同时努力使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具有某种
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做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体设施,我们则希望新的建筑能够加强学校适应未来社会变化的能力,使其能够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3、校园除了是提高文化教育的场所,同时也必须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更应该是创造人们创造性思维聚集的发展的摇篮,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校园规划的密集修编,特别希望通过灵璧县职业高级中学的规划,使校园建设成为发展地域文化的一个新的出发点。
在规划中力求建筑空间布局与校园文化共生。
从用地的选择、空间的划分、轴成的诱导、景观的配置到建筑群体的组合,均充分考虑到不同使用群体的需求.用不同手法,营造出学校独特的,深受师生喜爱的生活氛围,赋予校园空间特有的个性化色彩及场所意义.而深芷于这一场所中的精神内涵,便可使人们体会到学校存在的意义及其校园文化的所在。
4、合理划分功能分区并使之高效连接。
规划在尊重历史,创造未来的前提下,对整个校园空间进行布局,大体上分为入口空间、教学空间、运动空间、生活空间和实习(训)空间,并在教学区的中心部位设置主题广场.而对应主入口的图书馆和科技馆则把东西向轴线景观推向高潮。
5、在建筑空间形态亲和力和土地利用方面,充分利用现状建筑物进行整合,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顺应现状建筑降低环境负荷和建设成本,努力创造一个亲和自然的
校园环境。
四、规划原则
创造新颖而富有艺术活力、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的建筑群体,努力体现校园环境的高雅氛围和青春朝气,使校园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建筑形式新颖、景观别具匠心、环境出神入化.
五、总平面规划设计
本次规划总体布局大体贯穿着一个概念,即满足青少年成长的思想和身体两方面的需求。
因此,校园建筑空间相应地划分为两个部分,即象征思想文化教育和象征身体素质锻炼的两方面。
而这两个部分在空间形式上是分离的,但同时它们又有机结合的,共同组成以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完整的艺术空间。
而不是简单的实体围合空间。
在实际创作中,主要以院落空间为主题,通过创造复合空间,给人以多样化的空间感悟.通过院落空间的串并联,使得空间院落不显独立。
在灵璧县职业高级中学规划中,将校园分为四个空间群落:教学空间、生活空间、实习实训空间和运动空间。
由于本项目是新建项目,所以教学空间的设计要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生活空间要满足全日制、非全日制教育培训的要求,面积111790平方米,建筑层数六层,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活空间,同时考虑形成一个开放式的生活空间。
而运动空间
是为了顺应城市发展,使用地符合国家标准,形成一个设施完善的独立的运动的区域,同时必要时可对社区提供时段性运动空间.
六、空间形态的形成
本案通过认真研究灵璧县职业高级中学的发展现状,论证发展空间形态变化的时序,我们把整个校园用一轴、五区、一中心的空间组合进行规划,各建筑空间紧扣轴线安排。
首先,由南侧主入口形成的入口广场做为轴线前奏,并通过轴线向北延伸,形成南边向的空间序列,该轴在其中部与主教学区东西向轴线交汇形成节点。
节点由图书馆、艺术中心、会展中心形成与主入口的对景。
同时为了不影响南北向主轴的延伸的效果,并烘托三馆入口气氛,也为了减少三馆较大体量对主入口的压迫感。
单体设计中将图书馆入口做成转角,并在其屋面采用大型轻钢飘板与科学馆相连,使两者形成一整体.使人们在钟灵大道上通过入口就可感受到三馆的震憾气势。
采用底层架空一方面是为了解决空间渗透达到景观借鉴作用,同时也为师生提供一个可以避雨的公共交往空间,也满足了运动区教学区的空间联系。
水-—作为园林的灵魂在规划中也多次出现,首先保留原西入口内侧的水景景观,并对其水系进行合理改造,形成曲水流斛的空间意境.为人们提供一个静默的环境氛围,水体的运用也为师生提供了自由活动的水乡式生活情怀。
生活区,重新组合空间形成南部男生生活区.北部女生生活区,并形成相对独立的院落式空间.
校园东侧邻近规划中的城市干道,我们在规划中设置了可以对外开放的集中体育运动区,包括标准400M田径场、看台、篮球场和羽毛球场等,同时它也是城市空间向教学空间的过渡空间。
七、单体设计:
由于本次规划仅局限于平面布局和用地规划的层面上,并未对单体建筑设计提出细致要求。
因而规划中对单体建筑没有做过多的分析。
但是我们认为单体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合节地的原则.目前,许多校园特别是农村镇区内的中小学由于历史的原因,周边用于扩张的土地和空间过于狭小,所以对校园内的土地更应该慎重使用,建议建设双面内廊式建筑物,不主张建低层建筑以节约土地的目的,同时也可降低建设成本.
2、尽可能地成组建设,形成聚集院落组团式建筑群体.而对于灵璧县职业高级中学的单体建筑而言尽可能地在使用规范建筑标准前提下,与周边建筑物和城市景观环境相协调。
1、主教学楼:集合教学、教研于一体并适当提高层数,以提升其主体地位。
建议设置教室、合班教室、教研室、物
理实验室、语音教室、化学实验室、计算机房、电教制作室、史地教室、生物实验室等基础课教学室。
2、图书馆:设置书库、学习阅览室、目录厅、教师阅览室、电子图书阅览室、视听室、广播室等.
3、科技馆:建议与行政办公合建,其功能用房可由学校视时代发展而定。
4、宿舍楼:每间6人,设集中卫生间,下部架空层做自行车库。
5、实训楼:按照实习(训)设备要求,尽量扩大建筑空间,减少建筑高度,同时在用电、水方面提高要求。
八、立面设计
本规划各单体建筑追求整体协调,在立面设计上首先强调各单体的统一性,形体处理上则相互联系,通过连廊架构等构件的穿抽组合,使各单体建筑相互组合成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立面强调个性化,适当地强调立面的丰实,在立面处理上采用虚实对比手法,强调垂直体量以形成显著地标。
立面采用色调明快的外装材料,体现灵璧县职业高级中学的开放形象,强调视觉的开放感觉。
九、规划设计
本规划中,校园南、东侧临城市主干道钟灵大道、凤山大道,退让5米,西侧、北侧后退3米.后退距离均作为隔离绿化带。
十、消防设计
1、本规划中各建筑单体为二级耐火等级.
2、各主要建筑物四周设有消防车道或长边与消防车道相邻。
3、各建筑物间距满足消防防火间距要求。
十一、交通规划
在传统的校园布局中,为了解决中心教学区的交通问题,机动车道往往深入校园中心,在实际使用中不仅仅导致人车混流,造成交通恶化,还破坏了校园中心区的整体感。
本规划将教学空间与生活空间相分离,使步行成为教学空间和生活空间的主要交通方式。
外围车辆一般限制在校外,特殊情况可进至科学馆门前广场。
校内道路主要以步行或自行车为主,不仅加强了中心区的整体性,提高了环境质量,也使步行系统和车行系统有机结合,共同构筑安全、通畅的校园交通流线体系。
整个校园设四个入口,主入口开向南侧的钟灵大道,是整个校园主要人流疏散入口,次入口开向东侧的凤山大道,主要是运动区的出入口,而后勤入口则根据餐厅的需要开向建设路,一般不做为人流出入作用,仅做为后勤供应使用。
实习(训)区、产业园开设一个入口.
校园内的主要道路宽度为12米,其中主车道7米,两侧各2。
5米人行道路,其余道路以4-5米为宜,并可兼做消
防车道路。
机动车辆主要以外来车辆为主,机动车停车场设置在科学馆前。
在生活区内设置自行车库,师生以自行车、电动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将新宿舍底层架空作为自行车库。
1、中心广场右端还设有一座高耸的钟塔,这种体现了人类不朽智慧的创造精神的计时工具,在广场中心显得格外独特,并有极大的吸引力。
入口广场以绿色草坪及铺装硬地为主、辅以盆栽花木。
矩形地面围合而成,起到外部城市空间向校园内部自然过渡的功能,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和形象。
2、教学区庭院,以曲水草地为主题,局部设置乔木点缀,给学生构筑一个静态的休息、交流、学习的场所。
在各功能分区之间以及教学单元和生活单元之间设置的大面积绿地,使学生无论是早锻炼、晚自习、上教室、去图书馆、实习都能够穿行于绿地和景观带之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绿地的存在,避免了在传统的校园布局中,将景观、绿地仅仅作为观赏的对象。
3、主题广场
主题广场是由五幢教学楼围合的半开放广场,它既是南北轴线交汇的中心又是整体校园的核心部分,其地面以规则的石板铺成,中心配置主题雕塑,两侧以高大乔木布置成树阵衬托着主题广场的重要地位.
4、水景绿化
新校区的校园环境要向园林方向发展。
寓诗而雅,以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审美范畴的多样化园式空间,创造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体现丰富的文脉特色。
园林与建筑互为背景,互相渗透,共同构建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景观空间。
本规划中对原校园内的绿化进行整合,并适当充实小品景观即可。
新校园要从保护自然生活环境的角度出发,依托原有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利用好原有水系、巧妙构思、精心设计、营造别具特色的校园自然景观,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
十二、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344468.39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60240。
1平方米
教学楼:28416。
6平方米、实验楼5553.6平方米
实训楼:14627.25平方米(预留实训楼14772。
75平方米)
培训楼:14675.3平方米(预留产学研一体楼10265.5平方米)
学生公寓及其他生活用房:39067.8平方米
学生餐厅:9398.4平方米
图书馆:18457.9平方米
运动区:5005平方米,400米田径场一个,看台1109平
方米、篮球场16个,排球场6个、羽毛球场12个。
建筑密度:13.16%
容积率:0。
5601
绿化率:45.1%(不包括运动绿化)
停车位:97个
结构部分
一、概况
本工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主教学楼六层、实训楼三层、图书馆七层、学生宿舍五层、食堂四层、综合楼6层。
二、设计依据
本工程设计主要按下列规范进行设计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06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08版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
三、结构方案
1、基础方案
根据各个单项工程的层数,平面形状及内在的功能布置,同时考虑到拟建工程的地理位置,上述各单项工程的基础拟采用桩基础,具体桩基形式待完整的地质勘察报告提供后确定。
2、抗震设计
根据GB50011—2001附录A,本场地地震基本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按GB50011-2001规范,本工程建筑类别为丙类的多层建筑,应作地震作用计算,各工程的构造要求均应按规范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3、上部结构方案
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布置,在各分项工程中均为框架结构,楼面全现浇。
4、结构材料
砼基础垫层部分采用C15,其余为C25,各单位建筑为砖混结构时墙体采用承重粘土多孔砖,框架结构时墙体采用蒸压加气砼砌块。
给排水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室内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97版)
4、《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GBJ140-90
二、给水设计
1、水源
拟以建设北路市政给水管网引入,引入管为DN200水管采用消防和生活合用。
2、用水量
最大日用水量约880m3/d
3、给水系统
各建筑单体根据其高度分成二种供水方式,五层及以下各建筑单体(图书馆、食堂、科技馆、宿舍楼)采用管网直接供水方式,各用水点均接至校园内给水管网;五层以上(主教学楼)采用恒压变频供水装置供水。
三、消防设计
1、本工程主要设置为消火栓系统,除主教学楼外每一幢建筑单体高度均<24M,其用水量分别为:
教学、实验楼: 15L/S
实训楼: 10L/S
食堂: 15L/S
图书馆: 10L/S
综合楼: 10L/S
学生宿舍: 10L/S
主教学楼: 20L/S
室外消防用水按最大一幢单体考虑为:20L/S
2、系统
教学楼、实验楼、科技馆、图书馆、食堂、学生宿舍等建筑单体均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其消火栓布置保证同层任何部位均有2股水枪充实水柱到达,且充实水柱不小于10米。
3、室外消防
根据消防要求,本工程室外消防用水为20L/S,故在生
活和消防合用管上设有室外消火栓。
4、药物灭火
每幢建筑单体均配有恰当数量的磷酸铵盐粉灭火器.
四、热水系统
1、学生宿舍均设有热水供应系统。
2、学生热水定额:50L/S.日(60℃热水)
五、排水设计
1、体制:室内管线污、废分流;室外管线雨、污分流;
2、日排水量:约620m3/d
3、暴雨强度公式参蚌埠市暴雨强度公式
4、系统
(1)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食堂厨房废水经室外隔油池处理,两种构筑物处理完的水与其他生活废水一道排入建设北路市政污水管网预留口.
(2)雨水:屋面及道路雨水有组织收集后,往东排入运石河道.
六、管材
室内给水管:钢塑管
室内消防管:镀锌钢管
室外给水、消防管:采用球墨铸铁管。
室内排水管:upvc排水管
室外排水管:室外puc-u双壁波纹管
电气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学校总平面图.
2、国家及地方各种有关的设计规范、标准
二、设计范围
1、供电设计
2、电力设计
3、照明设计
4、建筑物防雷保护
三、供电设计
1、供电等级
本工程由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科技馆、宿舍楼、食堂等组成,用电负荷均为三级。
2、供电电源及电压
本工程采用单电源供电、供电电压为10KV,电源从市区高压电网引来.
3、供电系统
本工程设室内变电所一座,内设630KVA变压器二台,变压器低压侧单母线分段,设母联开关,正常时,变压器独立运行,当其中一台变压器故障或检修时,切除部分非重要负
荷后,合上母联开关,由另一台变压器供电。
4、负荷计算
A、科技馆:按40W/㎡估算,为219KW
B、实习(训)楼:按50W/㎡估算,为176KW
C、教学楼:按40W/㎡估算,为580KW
D、食堂:按40W/㎡估算,为160KW
E、图书馆:按30W/㎡估算,为93KW
F:综合楼:按40W/㎡估算,为505KW
G、学生宿舍:按15W/㎡估算,为330KW
H、锅炉房(预设):150KW
合计安装负荷为2213KW,取需要系数为0。
35。
则计算负荷为775KW,补偿后功率因数为0。
9,而视在功率为861KVA.变电所设630KVA变压器二台,负载率为80%。
4、变电所设备选择
高压开关柜选用KYN—10型,变压器选用二台630KVA油浸式节能变压器,低压柜选用GGD型。
5、计量
计量设在变电所内,进行高压总计量。
6、功率因数补偿
在变压器低压因线上集中补偿,选用带自动控制的低压静电电容器屏,平均功率因数达0.9以上。
四、电力设计
1、电源电压和配电系统:低压380/220V电源引自低压配电屏各出线回路,配电系统以放射式为主.
2、导线选择及敷设,在室内,电缆电线均穿管暗敷或在线槽内敷设.
3、保护接地采用TN—C系统
五、电气照明设计
1、室内照明采用荧光灯为主的光源照明,走道、楼梯间、厕所等公共场所采用白炽灯为光源照明,设计照度国家有关设计规范。
2、事故照明的设置:变电所设继续工作用的事故照明,主要通道、疏散楼梯设疏散用的事故照明,疏散通道、楼梯主要出入口设疏散指示标志灯,事故照明灯具均用自带隔镍电源的应急灯。
六、建筑物防雷保护
1、本工程大部分建筑按三类防雷建筑物设防.
2、接地网利用建筑物基础内主钢筋焊接连通而成,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共用,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弱电设计
一、设计依据
国家及地方各种有关的设计规范、标准
二、设计范围
1、综合布线系统
2、电视监控系统
3、有线电视系统
4、校园广播系统
三、综合布线系统
本工程计算机网络布线,电话布线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
各单体水平布线采用五类双纹线,楼内垂直干线采用五类UTP电缆,各单体至设在实验楼内的信息中心的干线为:数据线采用光缆,语音线采用五类UTP电缆。
设置标准为:每个学生宿舍、各办公室、休息室设置一个语音点,各办公室、教室设置多个数据点,计算机教室、语音阅览室每个位置设置数据点。
四、电视监控系统
电视监控主控室设置在综合楼内,每个教室后部墙上设摄像机,校园内设多个摄像机。
五、有线电视系统
在普通教育、办公室、食堂餐厅等设有线电视插座,电视信号引自综合楼的主控室,采用分配分支器形式分配至各幢。
六、校园广播系统
校园广播系统采用定压传输方式,广播室设在综合楼,
在普通教室、实验室等设置3W壁挂小音箱,在室外草坪设置5W室外音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