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危险因素分
析》篇一
一、引言
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够降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然而,术后支架内再狭窄(Restenosis)的发生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二、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近五年内在本院接受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共收集了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手术操作(手术时间、支架类型等)、术后用药(抗血小板、降脂药等)等临床信息。

对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

三、结果
1. 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在30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共有56例,占18.7%。

2. 危险因素分析
(1)患者因素:年龄大于75岁、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是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其中,糖尿病患者发生再狭窄的机率较高,可能与血糖控制不佳有关。

(2)手术操作因素:手术时间过长、支架类型选择不当等也是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其中,手术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血管内膜受到损伤,增加再狭窄的风险。

而支架类型选择不当可能导致支架放置位置不准确或支架扩张不充分,也是导致再狭窄的原因之一。

(3)术后用药因素:未规律使用抗血小板和降脂药物的患者,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也较高。

这些药物对于预防血管再次狭窄具有重要作用。

四、讨论
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患者的基础疾病、手术操作及术后用药等因素均可能影响再狭窄的发生。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确保手术操作的精确性。

同时,术后应规律使用抗血小板和降脂药物,以降低再狭窄的风险。

对于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糖尿病相关的血管并发症。

对于年龄较大或伴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等,以降低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此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可能为预防和治疗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提供新的选择。

因此,医生应密切关注相关研究进展,及时将新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

五、结论
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与患者的基础疾病、手术操作及术后用药等因素密切相关。

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

同时,应密切关注相关研究进展,及时更新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