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六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第六册《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解平均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计算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解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平均数的概念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1.课件:准备相应的课件,以呈现数学概念和计算过程。
2.教具:准备计算器、小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3.材料:准备适合学生年龄组的练习题和实际应用题。
教学过程
导入
首先,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本节课的主题:“你们曾经听说过什么是平均数吗?
可以举例说明一下。
”引导学生回顾平均数的概念,并与他们的日常经验联系起来。
知识讲解
1.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是一个数学概念,表示一组数的平均水平。
它可以用来表示总和的平均值。
2.讲解求解平均数的方法:将一组数相加,然后除以这组数的个数即可得到平均数。
实例讲解
通过实际例子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例子1:小明在一周内一共跑了5次步,分别是2公里、3公里、4公里、5
公里和6公里。
那么,小明这周的平均每次步数是多少?
解答:首先将小明一周内的步数相加,得到2+3+4+5+6=20。
然后,将总步数20除以5次,即可得到平均数,20÷5=4。
所以,小明这周的平均每次步数是4公里。
例子2:某班级共有30名学生,他们语文成绩的平均数是86分。
现在,有
一个新同学加入了这个班级,他的语文成绩是92分。
那么,加入新同学后,整个
班级的语文成绩平均数是多少?
解答:首先,计算班级原来语文成绩的总和,即86×30=2580。
然后,加上新
同学的成绩92,得到2580+92=2672。
最后,将总成绩2672除以新的班级人数31,即可得到新的平均数,2672÷31≈86.19。
所以,加入新同学后,整个班级的语文成绩平均数是约86.19分。
练习活动
1.团队合作练习: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例子,要求计算出相应的平均数,并向全班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
2.单人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以个人的方式完成。
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选择适当的难度和数量。
拓展应用
提供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将平均数的概念与实际问题相联系,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子1:某家具店在一周内销售了15件家具,每件的价格分别是3000元、3200元、2800元、3500元、4000元、4200元、2900元、3100元、3300元、3800元、2700元、3600元、3900元、2800元和3400元。
请计算家具店这周
销售家具的平均价格。
例子2:小明每天放学后都会花30分钟练习书法,他记录了7天的练习时间分别是35分钟、20分钟、40分钟、25分钟、30分钟、30分钟、35分钟。
请计算小明这周练习书法的平均时间。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他们学会了通过将一组数相加,然后除以这组数的个数来求解平均数。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中,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平均数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计算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提倡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不断练习和拓展应用,学生将能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