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语文小升初2024年试卷与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湖北省黄冈市语文小升初试卷与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积累(本大题有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拮据(jū)憎恶(zèng)摩挲(suō)戛然而止(gá)
B. 矜持(jīn)炽热(zhì)镌刻(juān)恪尽职守(kè)
C. 蓦然(mù)锃亮(zèng)诘难(jié)强聒不舍(qiǎng)
D. 骈进(pián)嗤笑(chī)恣睢(suī)万籁俱寂(lài)
答案:D
解析:A项,“憎恶”的“恶”应读“wù”,“戛然而止”的“戛”应读“jiá”;B 项,“炽热”的“炽”应读“chì”;C项,“蓦然”的“蓦”应读“mò”。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精彩纷呈,球迷们常常坐观成败,享受足球带来的
欢乐。
B. 2018年5月12日,川航机长刘传健在万米高空,面对突发的飞行险情,临危
不惧,凭借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确保了机上119名乘客生命安全。
C. 湖北黄冈的东坡赤壁风景区内,古木参天,石壁如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让人心旷神怡。
D. 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科技领域的丰硕成果,中国桥、中国路、
中国车、中国港……中国人的创造力和奋斗精神让人叹为观止。
答案:A
解析:A项,“坐观成败”指冷眼旁观别人的成功或失败,含贬义,与语境不符;B 项,“临危不惧”指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符合语境;C项,“心旷神怡”指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符合语境;D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符合语境。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 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蔗,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柑橘。
C. 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D. 近日,有关部门发出紧急通知,严禁一切猎捕、出售、收购、食用野生鸟类的行为。
答案:D
解析:A项,搭配不当,“事件”与“批评教育”不搭配,应删去“批评教育和”;B项,分类不当,“梨树和柑橘”都是“果树”,应删去“果树、”;C项,语序不当,应将“讨论”和“听取”互换位置。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屏息(bǐng)屏障(píng)悄然(qiǎo)悄然无声(qiāo)
B. 便宜(pián)方便(biàn)匀称(chèn)称心如意(chèn)
C. 差错(chā)差错(chāi)模样(mú)模棱两可(mú)
D. 湖泊(pō)血泊(pō)纤维(xiān)纤尘不染(qiàn)
答案:B
解析:A项,“悄然无声”中的“悄”应读“qiǎo”,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而“悄然”单独使用时,可读“qiāo”,形容忧愁的样子,也可作“悄寂”,寂静无声,因此A项错误;B项,读音均正确,故B项正确;C项,“差错”中的“差”应读“ch ā”,表示错误、过失,也可作“差别”解,而“差错”的“差”作“派遣去做事”解时,才读“chāi”,如“差遣”,故C项错误;D项,“血泊”中的“泊”应读“p ō”,表示大片的水,也可作“湖泊”解,而“泊”作“停船靠岸”解时,才读“b ó”,如“停泊”,因此D项错误。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B.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C.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D. 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是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关键。
答案:A
解析:B项,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故B项错误;C项,否定词使用不当,“防止”已经包含否定的意思,应去掉“不”,故C项错误;D项,两面对一面,前面有“能否”两面词,而后面只有“是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关键”一面词,应去掉“能否”,故D项错误;A项,没有语病,故A项正确。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部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藤野先生》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B.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古代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书中塑造了宋江、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杨志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
形象。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朝廷乐歌,“雅”是各地的民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D. 《傅雷家书》是傅雷、朱梅馥、傅聪写给儿子的书信集,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和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答案:A
解析:B项,《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和罗贯中,并非只有施耐庵一人,故B项错误;C项,《诗经》中的“风”是各地的民歌,而非朝廷乐歌,“雅”是朝廷乐歌,主要是周王朝的京畿乐歌,而非各地的民歌,故C项错误;D项,《傅雷家书》是傅雷、朱梅馥、傅聪写给傅聪的书信集,而非写给儿子的书信集,因为傅聪是傅雷的儿子,故D项错误;A项,表述正确,故A项正确。
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g)黄晕(yùn)贮蓄(zhù)抖擞(shǒu)
B.看护(kān)着落(zháo)澄清(chéng)应和(hè)
C.薄雪(bó)粗犷(guǎng)高邈(miǎo)宽敞(chǎng)
D.窠巢(kē)静谧(mì)水藻(zhǎo)咄咄逼人(duō)
答案:C
解析:A项,“抖擞”的“擞”应读“sǒu”;B项,“着落”的“着”应读“zhuó”;D项,“水藻”的“藻”应读“zǎo”。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B.通过哈桑的悲惨遭遇,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罪恶。
C.市科技馆作为重大科普基础设施,已经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我市文明城市
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
急。
答案:C
解析:A项,语序不当,“圆梦、筑梦、追梦”应改为“追梦、筑梦、圆梦”;B项,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D项,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B.什么呀!''赵本山说:你竟敢这样问我?’’
C.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D.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的下一个热点会
是什么?
答案:A
解析:B项,说''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C项,省略号和等’‘不能连用,应删去省略号;D项,``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的下一个热点会是什么’’虽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是一个陈述句,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二、阅读理解(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5分,共30分)
第一题
阅读文章:
《春天的脚步》
春天,悄悄地来了。
它不像冬天那样寒冷刺骨,也不像夏天那样炎热难耐,更不像秋天那样落叶纷飞。
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发现,小草已经从土里探出头来,嫩绿嫩绿的,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
远处,一片片桃花、樱花竞相开放,粉的、白的,交织在一起,美不胜收。
偶尔,一阵微风吹过,花瓣轻轻飘落,如同下了一场花瓣雨,让人心旷神怡。
小溪边的柳树也抽出了新芽,长长的柳枝随风摆动,好像在跳着欢快的舞蹈。
溪水清澈见底,几只鸭子在水中嬉戏,不时发出“嘎嘎”的叫声,为这宁静的春天增添了几分生机。
田野里,农民伯伯们正忙着播种,他们挥汗如雨,但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因为他们知道,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只有现在辛勤耕耘,到了秋天才会有丰收的喜悦。
题目:
1、文章中描述了春天的哪些特点?
答案:
1、文章中描述了春天的温暖、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特点。
具体表现在小草探头、花朵竞相开放、柳树抽新芽、溪水清澈、鸭子嬉戏以及农民伯伯的辛勤耕耘等场景。
2、文章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美丽?
答案:
2、文章通过小草的嫩绿、桃花和樱花的竞相开放、花瓣雨的飘落、柳树的新芽和摆动、清澈的溪水和嬉戏的鸭子等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美丽。
3、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答案:
3、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作者认为春天不仅带来了美丽的景色,更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动力,鼓励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希望,勇往直前。
第二题
文章:
在湖北省黄冈市的一个小镇上,有一所历史悠久的小学,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长与梦想。
春天,校园里樱花盛开,粉白相间,如同孩子们纯真的笑脸;秋天,金黄的银杏叶铺满小径,每一步都踏出了岁月的回响。
小明就是这所学校即将毕业的学生之一,他热爱语文,尤其喜欢阅读那些充满智慧与情感的文章。
临近小升初,小明更加珍惜在学校的每一刻,他常常在课后独自坐在校园的老槐树下,手捧一本《唐诗三百首》,轻声吟诵。
在他的心中,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故事,每一句词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他最喜欢的是李白的《静夜思》,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诗句,总能勾起他对家乡无尽的思念。
小明知道,小升初不仅是对知识的检验,更是对未来学习生活的准备。
他努力学习,不仅为了取得好成绩,更为了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他相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
题目:
1、文章描述了小明所在的学校哪两个季节的景色?这些景色分别有什么特点?答案:
文章描述了小明所在的学校在春天和秋天的景色。
春天的景色特点是樱花盛开,粉白相间,如同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秋天的景色则是金黄的银杏叶铺满小径,每一步都踏出了岁月的回响,显得宁静而深远。
2、小明为什么喜欢阅读《唐诗三百首》?这对他有什么意义?
答案:
小明喜欢阅读《唐诗三百首》是因为他认为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故事,每一句词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这不仅能丰富他的知识,还能陶冶他的情操,提升他的文学素养。
对他而言,阅读《唐诗三百首》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成长。
3、小明对小升初有怎样的态度?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
答案:
小明对小升初持有认真、珍惜且充满信心的态度。
他努力学习,不仅为了取得好成绩,更为了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他相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
这种态度源于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也体现了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写作题(34分)
题目:《最难忘的一课》
要求:
1.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450字。
2.内容需具体,情感真挚,语句通顺。
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
最难忘的一课
在我的小学时光里,有许多难忘的记忆,但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六年级时的一堂语文课。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语文老师走进教室,手中拿着一本厚厚的书,脸上带着不同寻常的严肃。
她站在讲台上,目光扫过全班同学,然后缓缓开口:“今天,我们不学课本上的内容,我要给大家上一堂特别的课。
”
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只见老师打开书,翻开一页,开始讲述起书中的一个故事。
那是一个关于坚持与梦想的故事,主人公在面对重重困难时,始终不放弃自己的梦想,最终取得了成功。
随着老师的讲述,我仿佛被带入了那个故事中,与主人公一同经历着挫折与喜悦。
老师的声音时而低沉,时而激昂,每一个字都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弦。
当我听到主人公在绝望中仍坚持奋斗时,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课后,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人生就像这个故事一样,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但只要我们心怀梦想,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迎来属于自己的成功。
”
那一刻,我深深地被触动了。
我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分数和名次,更是为了培养我们的品格和意志。
这堂课让我学会了坚持与梦想的重要性,成为了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课。
解析:
这篇作文紧扣题目要求,以“最难忘的一课”为主题,通过描述一堂特别的语文课,展现了作者对坚持与梦想深刻的理解。
文章结构清晰,先描述课堂的场景和氛围,再引出故事的内容,最后通过老师的总结点明主题。
在语言表达上,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如老师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使得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如“眼眶不禁湿润了”等,增强了文章的情感色彩。
此外,文章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普通的语文课与这堂特别的课进行对比,
突出了这堂课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同时,文章结尾的点题也恰到好处,既总结了全文的主旨,又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这篇作文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情感真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符合题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