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三小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说课稿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说课稿
一、说教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

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古诗教学的特点以及单元训练要求,拟定本学时的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古诗词地意思。

3、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地奇特景象,体会诗人地情感和诗句地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为:
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地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三、说教法学法。

本首古诗内容浅显易懂,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围绕学习重、难点,我将采取质疑、品读、赏析等方法,引领学生走近古诗的意境中去,悟诗情、明诗理.
四、说教学流程:
本堂课共设为五大环节。

第一大环节为激趣质疑,提炼诗眼。

通过读诗题,解诗题,而产生质疑:“醉”在这里仅仅是喝醉酒的意思吗?激发起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从而顺利进入初读课文的环节。

初读古诗这一环节主要解决的任务是“苏轼看到了哪些景物让他如此沉醉呢?”带领学生逐词逐句的推敲,并边推敲边朗读,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词句中,为了深化主题,还可以设计一个环节:什么样的云?什么样的雨?什么样的风?将诗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再读古诗,回归整体.用一个质疑、猜想引领、贯穿教学:大家猜猜,这场雨下了多长时间?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这个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以点带面,提纲挈领,让学生从文字的表面进入到文章的内心,领悟苏轼语言的精妙。

重读古诗,紧扣“醉”字,设问:假如苏轼是一名画家,他该会用怎样的色彩来描绘这场西湖的夏雨呢?把诗歌的场景转化为真实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真实再现,相信这首诗歌会在学生头脑中深深植根。

最后一个环节为总结拓展。

以苏轼的另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总结全文,再次齐声背诵全诗,完成教学目标,拓展为阅读,搜集《望湖楼醉书》另四首和西湖有关的诗,让学生积累语言.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紧扣“雨”和“醉”二字,突出体现雨之大、之急、之美,点诗眼“醉也"。

藏戏
第四单元生命
琥珀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4生字,认读8个生字,并做摘录笔记.
2、能用多种方法理解“澎湃、前俯后仰、飒飒、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能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教法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2、读、思、画、议、批注、交流。

学法
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二)初读质疑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思考:琥珀是什么?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琥珀有何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1)自己拿不准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词虚心向班上任何一位同学请教,答对者给小组加分,激励同学自学、上进的意识,增强小组荣誉感。

在同学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2)第3个思考题,小组议答,全班交流。

(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

本文所讲的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三)学生对照图片,练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四)教师范读,边听边想象琥珀形成、发现的过程,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五)学生复述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写了关于琥珀的哪些内容?哪方面内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内容是对琥珀的真实描绘?(生回答).
那么作者想象的依据是什么?要形成这样的琥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形成过程部分思考上述两个问题。

(l)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由一人执笔把小组意思记录下来,以便全班交流.)
(2)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过程中师相机引导板书。

(4)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第一,要有松树、柏树。

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

第二,炎热的夏天正晌午。

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

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
2.科学家又是怎样想象发现过程的?探究想象依据。

(1)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师生交流。

(2)角色朗读此部分。

(3)小结: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
(讨论后学生归纳:要想进行合理的想象,必须根据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


3.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
(l)默读思考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讨论后回答。

4.浏览全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三)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练读。

2.分角色朗读.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扩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和同学交流交流。

(六)布置作业
以《未来的××》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板书设计
琥珀
一万年前(化石、琥珀)
夏天,热辣辣(大地的松脂)
蜘蛛捕苍蝇
陆地下沉,海水上涨、淹没
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了苍蝇和蜘蛛——科学价值
习作一变形记
范文一:
一个瓶子的旅行
我是一个瓶子,我对未来感到迷茫。

为了寻找生活的意义,我开始了旅行.
这时,一只可爱的小狗迎面跑来.小狗累得气喘吁吁,却依然摇着尾巴努力地跟在主人身后跑来跑去.我不禁好奇地问:“小狗,小狗,你每天跟着你的主人跑来跑去,不累吗?"小狗说:“不累呀!看着主人因为我的陪伴,露出了快乐的笑容,没有什么比这更让我快乐的了,这就是我存在的意义。

”当小狗把这句话说完,我就把一个词语印在了瓶盖上——陪伴。

到了晚上,我滚到了碧绿的田野上,正准备在月光的照耀下入眠时,突然,听见一阵阵“嗡嗡”声,我忍不住想去探个究竟。

顺着声音,我发现一群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我忍不住上前问道:“嘿,小蜜蜂,你不累吗?这么晚还在采蜜。

”“作为蜜蜂大家族的一员,每只蜜蜂都有自己的职责,而我也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罢了。

”小蜜蜂说完,转身又继续采蜜去了。

“职责"这个词又印在了我的身上,我的心也变得沉甸甸的了。

第二天,我继续朝前滚着,突然看见了一枚钉子,我问:“钉子大哥,你马上就要被钉在墙上了,可你还是挺直了身板,你不害怕吗?”钉子大哥骄傲地说:“我们钉子非常坚韧,从被铸造出来时起,就不知道如何弯曲.所以不管身处何种环境,我都会挺直自己的腰板,笔直地面对人生!"“坚韧”这个词又印在了我的心中。

此刻,我虽然只是一个瓶子,但是我却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我又启程了,去寻找新的生活。

名师点评:开门见山,交代“我”的身份与旅行的目的。

通过小狗的话点明了“陪伴"的价值。

对话描写生动、形象,符合角色的特征。

“沉甸甸”体现了“我”对“职责"的认知是深刻的,感受到了它的分量,结尾与开头相呼应,习作浑然一体.
范文二:
小溪的快乐之旅
“叮咚-—叮咚——”是谁在唱着清脆悦耳的歌谣呢?哈哈!当然是我啦!我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正在向远方快乐地流淌。

我的身体里还住着许多朋友呢!有小鱼儿、小虾、小蟹.哦!还有海草和鹅卵石!每天早晨,我都会用歌声唤醒它们;夜里,它们又会在我的歌声中安然入睡.它们在我的怀抱里快乐地生活着。

我唱着欢快的歌谣,缓缓流向远方。

途中,我遇到了我的小伙伴。

它们问道:“嘿!你要去哪里啊?"我回答说:“我要去小河里!”它们说:“我们也是!一
起吧!”“好啊!”我们一边唱着歌,一边流向远方.
我们到了小河后,继续唱着歌,流向远方.路上,我们遇到了小草。

小草摇晃着身子,向我们打招呼:“小河小河!你们要到哪里去啊?”我们齐声回答:“我
们要去大江里啊!”我们向小草告别,继续流向远方。

越来越多的小河加入,我们汇成了大江,歌谣唱得更欢快了!我们从一架横跨江面的大桥下流过,站在桥上的人们惊喜地说:“快看啊!这条大江真是气势磅礴啊!”我们微笑着喊道:“我们要去大海啦!"“哗啦——哗啦——”我们的歌谣唱得越来越欢快啦!
我们终于来到大海啦!大海里有好多我们的同伴啊!我开心极了!我和同伴们一起举办了一场演奏会,那声音真是雄浑!你听到了吗?
来到了大海,我依然很喜欢唱歌呢!你听——“哗——哗——哗——"
名师点评:行文流畅是本文的最大特色.小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条小溪,一天天壮大,最后投入大海的怀抱.小作者着重描写了小溪一路上唱着欢快的歌谣,
表现了小溪不畏困难、乐观开朗的性格特点,让读者也不禁深受鼓舞。

17景阳冈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2.体会武松豪放、倔犟、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体会打虎场面的精彩。

3。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4。

弄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弄清喝酒与打虎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体会武松豪放、倔犟、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感受打虎场面的精彩.
教学难点
体会武松的性格,弄清喝酒与打虎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武松打虎的录像、武松打虎的相关资料、《好汉歌》。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歌曲《好汉歌》,说说你在哪里听到过这首歌?
2.你对《水浒传》有多少了解?一百零八个好汉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3.打虎英雄是谁?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二、补充时代背景和作者
《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

《水浒传》是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

武松绰号行者。

三、初读课文
1。

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习生字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把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共同解决.
请勿自误:不要害了自己。

误,耽误,妨害。

印信:印章。

榜文:古代指文告,类似于现在的布告。

筛:斟。

筛酒,即斟酒、倒酒。

4.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再读课文
1.布置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武松打虎的?
(2)根据这个顺序应该怎样给文章分段?
(3)给文章列出小标题。

2.交流自学情况(略).
五、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熟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