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优选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第【1】篇〗
15 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认识“洪、毒、蛇”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难”等8个字和“洪水、经常”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按课文提示,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3.能借助字典理解词语意思;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按课后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题。

1.出示:“禹yǔ”的。

禹是古代一位英雄。

可是人们却称他为“大禹”。

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为什么吗?
2.是的,因为大禹为人们治理洪水,所以人们尊敬他,称他为“大禹”。

板书“大禹治水”。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4.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看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读课题解题。

1.读一读:我能自己把课文读得响亮、准确又熟练。

2.想一想,划一划:为什么要治水呢?在课文中用横线“——”划出要治水的原因。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

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

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导理解“泛滥”“牲畜”。

“泛滥”在课文中的意思洪水多得成了灾难。

“牲畜”是指人们养的牛、羊、马、鸡、鸭、鹅、猪、狗等动物。

2.想一想,可能有哪些“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呢?
毒蛇可能有眼镜蛇、银环蛇、竹叶青蛇、等等。

猛兽可能有老虎、狮子、狼、猎豹等等。

3.这“无数的灾难”是指: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还可能把人淹死了,所以,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因为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灾难,所以必须治好它。

这句话中的“它”是指洪水。

4.指导学生朗读划线的句子,然后点击“洪水泛滥,人们痛苦”的视频,加深理解。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导入:怎样治水才好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2.图文简介“鲧”:
鲧[gǔn]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中的人物,是大禹的父亲。

3.填一填:鲧治水的方法是筑坝挡水。

4.图文结合理解“筑坝挡水”,借助字典,理解“挡”的意思。

“筑坝挡水”:建筑堤坝,挡住洪水。

“挡”就是“拦阻”的意思。

5.你认为鲧“筑坝挡水”的方法能把洪水治理好吗?为什么?
(鲧“筑坝挡水”的方法没有把洪水治理好,因为九年过去了,洪水没有消退。


五、学习第3自然段。

1.导入:大禹治水容易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

2.你认为大禹治水容易吗?为什么?
(大禹治水不容易。

因为他为了治水,13年都在外面奔波,三次路过家门都不回家看看家里的亲人。

而且还要千千万万的人和他一起治水,才能把洪水治好。

所以大禹治水很艰辛,很不容易。


六、学习第4自然段。

1.导入:大禹又用什么方法治水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4自然
段。

2.理解“教训”:
“教训”的意思是总结失败的经验。

在课文中是指总结大禹父亲鲧筑坝挡水治理不了洪水的失败经验。

3.让同学们借助字典理解“疏导”的意思。

“疏”是去掉阻塞使通畅的意思,“疏导”在课文中是指挖开堵住洪水的地方,让洪水流走。

4.理解“疏通”。

“疏通”在课文中是指把河道清理挖开,让洪水能够顺利通过,流走。

“疏通”的近义词是“疏导”
5.理解“耕种”。

“耕种”是指耕地种庄稼。

6.让学生借助字典理解“驱赶”的意思。

“驱”是赶走的意思,在课文中是指把毒蛇猛兽赶走。

7.理解“恢复”。

“恢复”的意思是:回到原来的样子。

在课文中是指农民种植庄稼的生产活动回到了原来没有洪水时的样子。

8.理解“安居乐业”。

“安居乐业”的意思是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在课文中是指没有洪水了,老百姓又可以安定地生活和劳动了。

9.按照课文意思填一填:
大禹吸取了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了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流到大海里去了,终于把洪水治理成功了。

这是(聪明)的大禹。

10.你觉得大禹治水成功了吗?为什么?请用双横线“”划出来读一读。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

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

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11.指导朗读划线的句子。

七、教师小结表扬同学们聪明,学得好,奖励看全篇课文动画。

八、拓展练习。

1.说说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挡住——(拦住)疏导——(疏通)驱赶——(赶走)
2.完成课后第2题的练习:指导学生讲课文故事。

3.完成课后第3题的练习:读一读,记一记:
4、你知道人们现在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吗?出示:现代抗洪的视频介绍。

九、布置作业:
1.回家讲课文故事给爸爸妈妈听。

告诉爸爸妈妈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大禹。

2.请爸爸妈妈和自己一起读神话故事。

3.读熟第16课《朱德的扁担》。

十、板书设计:
治水原因洪水泛滥,人们痛苦
15 大禹治水治水办法疏通河道,疏导河水治水艰难
(神话故事)为民造福
治水结果洪水退了,恢复生产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第【2】篇〗
一、习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

(交流)
引读:结果——(出示句子)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这些问题。

(板书:伟大)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2、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

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
不行!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大禹也像你们一样,下决心治理洪水,他会怎么想呢?这个决心下得好!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
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图1:禹先做了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他是怎样察看的?指名读文。

出示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指名读。

水流我们都知道,地形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爬山,还得过河,辛苦吧?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了,你从哪里看出来?千山万水就是指他爬的山很……,过的河……数多数不清。

谁来读好这个词。

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

出示图2:禹又做了什么?指名读。

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如果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

你见过大山吗?让你去开山你敢么?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都被
禹战胜了。

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学到这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无畏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呢?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

师介绍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

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

他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方法是补养的。

你听了,觉得大禹又是一个()的英雄。

板书:智慧
6、再读这一小节。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

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1、教师讲述,谁能把他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谁愿意读一读。

3、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知道多少天?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但是还是没有回家?如果是你,当你一年、二年见不到你的父母,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三年见不到他的父亲,
他幼小的心灵又会怎么想?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会怎么回答他呢?指名学生角色表演。

4、小结: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

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5、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6、读到这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难?板书:无私。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过渡: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么样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自由读最后一小节)
2、出示: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3、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
4、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5、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6、是的,他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不仅我们这里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

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直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板书)!
7、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
8、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四、作业
在我国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15 大禹治水
无畏
大禹治水智慧(代代相传)
无私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第【3】篇〗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
会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学《大禹治水》一文,就是要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语言文字,品味语言的秘妙,感受文本形象,体会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从学生课外预习入手,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针对课题,引导质疑,为学文创设条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自主读文,独立识字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2.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吗?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学习。

3.在刚才小组学习中,还有那些字你们觉得容易读错和写错呢?根据学生的情况重点指导:“丘、禹、野”几个难检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妻、凿、雄的部首、写法;会通过词语辨别多音字“处”与“塞”
4.学会了生字,小组比赛读课文达到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读文,练习独立识字,再通过小
组互学,教师点拨,学会生字,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解决问题,理清层次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

2.上古时代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印在了人们心里。

对于这个故事,你们刚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记得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了大禹为什么要之水?那些地方写了大禹怎样治水的?那些地方又写了结果如何呢?引导学生学会默读,解决问题。

3.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文章的层次,第一部分(1)描写了洪水肆虐的危害;第二部分(2-4)主要写大禹率领民众治水的过程;第三部分(5)些治水的结果——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设计意图〕围绕问题,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字,通过默读思考、解决问题,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四、回归整体,朗读检测
1.请同学们分段读文,熟读课文。

2.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字词,学生交流、改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归整体,熟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读中培养语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学习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回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切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品味语言创设条件。

二、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1.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时间的隧道,走进这个远古时代的动人故事。

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能获得那些信息?一会儿要通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2.出示抢答题,检测学生自渎情况:
(1)从那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
(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什么关系?
(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

(4)鲧临死前对儿子禹说了一句什么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对应的文字。

〔设计意图〕
给学生时空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捕捉文本信息,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出示抢答题,既检测学生自渎情况,有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走进文字,自主学习
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禹治水和他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第二部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禹做法的词语,写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1)引导学生抓“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相机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从“常常、泡在、只好、才、仅仅、就、却”等词语体会大禹抛家舍业的奉献精神,相机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出示图画、配音乐)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

5.引导交流所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感情,学会通过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讨论探究,升华情感
1.孩子们,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大禹卓越的
战略眼光、超群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问题是思维的发端,引导学生围绕重要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请同学们自读补充的有关大禹治水的小故事。

2.读后交流体会。

〔设计意图〕
树立大语文观,打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板书设计〕
洪水肆虐
大禹治水{治水过程智慧超群无私奉献
洪水退却
〔设计意图〕
提炼文章的重点,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理解文章的内涵。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