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形永磁合金Cu_80_Ni_13_Fe_7的研究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s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s](https://img.taocdn.com/s3/m/5887022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3.png)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ransitionMetal Compounds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磁性过渡金属是指原子核外层电子数量在 d 能级内的金属元素,包括钛、铬、铁、钴、镍、铜和锌等元素。
这些元素在化学结构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因为它们的电子结构使其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过渡金属化合物因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具有许多有趣的物理性质,如磁性、超导性、光学性质等。
本文将讨论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磁性。
1. 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磁性基础在一个原子中,外层电子数量与元素周期而变化。
在第四周期中,3d 能级在每个过渡金属原子中具有 5 个电子,这些电子呈高自旋态分布。
由于这些电子的无偏转自旋,它们产生一个总自旋倾向向上或向下,从而导致原子成为一个磁矩。
这种磁矩可以是单个原子的,也可以由相互作用的原子组成。
在金属中,自由电子同样具有磁矩,其磁性来自于它们自旋的无偏转效应。
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磁性是与其中金属电子的结构有关的。
由于 d 能级部分填充了外层电子,通过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和自旋轨道相互作用,产生了一种称为配位场效应的现象。
这个效应是来自于其周围的配位体分子与离子的电场,其结果是产生了半满和全满的 d 能级,以及将 d 能级分裂成两个不同的能级——高自旋和低自旋。
高自旋态和低自旋态对应于完全填充的、未填充的和部分填充的 d 能级。
在少数情况下,d 能级完全填满,没有可用的电子,系统的磁矩为0。
在大多数情况下,d 能级部分填满,高自旋态和低自旋态之间的相对能量大小确定了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磁性。
这种差异在组成相同的化合物中,由于不同配位体的影响而产生。
2. 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磁有序态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磁有序态通常指的是铁磁和亚铁磁(反铁磁)。
铁磁性是指在一组离子或原子之间存在磁矩的情况下,这些磁矩几乎是完全对齐的,从而使整个材料都成为磁性体。
具有铁磁性的材料包括铁、镍和钴等过渡金属元素。
反铁磁性是指具有磁性的材料,但其磁性多磁区域对齐,从而互相抵消磁场,减小磁性。
铝及铝合金材料论文
![铝及铝合金材料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79d3616c5da50e2524d7fd6.png)
2.1铝的简介铝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金属元素,地壳中铝占地壳总量的8.8%(重量),仅次于氧和硅。
铝通常以复杂的硅酸盐形态存在,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居金属首位。
据报道,地球上的某些石英矿脉中以及月球土壤中含有少量自然铝。
已知的含铝矿物有250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铝硅酸盐类。
相对于其他金属,铝的发现比较晚。
铝的发展历史至今也不过200年。
1825年丹麦化学家汉斯·奥斯特成功用钾从氯化铝中还原出铝:1906年德国A.维尔姆发明硬铝合金,20世纪初开始规模生产铝及铝合金,并应用于日常生活用品和交通运输等工业部门。
自从电解炼铝法问世以来,铝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大约以平均每10年增长1倍的规模发展。
2.1.1铝的原子结构铝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则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核外应有13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核外有3个电子层。
2.1.2铝材的性能①物理性能铝是一种轻金属,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
主要特性是轻,相对密度只有钢铁的1/3。
某些合金的机械强度甚至超过结构钢。
因此,铝合金具有很大的强度-重量比。
铝在低温下的强度特性引人注目,它的强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即使温度降低到-198℃铝并不变脆。
铝是一种优良的导电材料。
铝的导电能力虽然只有铜的60%~70%,但是按重量计算,铝能够更好地导电。
以传导等量电流而论,铝的导电截面积大约是铜的1.6倍,然而铝的重量只有铜的50%。
换言之,铝可节省用量。
况且铝的价格远低于铜。
故用铝代铜做导电材料可以节省投资费用。
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铝的热导率大约是不锈钢的10倍。
铝还具有良好的光和热的反射能力。
铝没有磁性它不会产生附加的磁场,在精密仪器中不会起干扰作用。
铝易于加工,可压成薄板或铝箔,或拉成铝线,挤压成各种异形的材料。
铝的电阻率,在温度50K以下时,低于高纯度的铜和银。
铝在1.2K以下成为超导体。
在100K以下,铝的电阻率对其纯度很敏感。
利用这种特性,可从室温下电阻率对液氦沸点时电阻率来测定铝的纯度。
FeCrNiCoCu纳米压痕性能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FeCrNiCoCu纳米压痕性能的分子动力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54ba42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6.png)
FeCrNiCoCu纳米压痕性能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陈风明;赵光霞
【期刊名称】《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年(卷),期】2024(41)3
【摘要】纳米压痕是研究金属特性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因此,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晶粒数、压痕半径和压痕速度对FeCrNiCoCu压痕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粒数从4增加到16,杨氏模量和硬度值逐渐减小,呈现反Hall-Petch现象;随着压头半径的增加,杨氏模量增大,硬度受接触面积的影响较大而减小,较大的压头半径有利于模型内部位错的产生和扩展;压入速度对杨氏模量和硬度的影响微弱,压入速度越快,位错密度越低,位错传播速度越慢.本工作以期为FeCrNiCoCu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总页数】7页(P78-84)
【作者】陈风明;赵光霞
【作者单位】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电气与信息学院;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分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13
【相关文献】
1.双层铜金属薄膜纳米压痕机械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2.基于分子动力学单晶硅的纳米压痕过程研究
3.纳米压痕过程温度影响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4.基于分子动力学
模拟的纳米压痕技术研究进展5.孔洞对FeCrNiCoCu高熵合金拉伸性能影响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u_Ni_Si合金在时效过程中析出与再结晶行为
![Cu_Ni_Si合金在时效过程中析出与再结晶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8c09283131126edb6f1a1001.png)
图 1 Cu N i Si 合金时效时间与电阻率变化关 系曲线 F ig 1 Variation of the Cu N i Si alloy resistivity with aged time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发现 , 经 0. 5h 时 效后的微观组织主要是 在位错缠结上的析出 物( 图 2 由于析出相与位错缠结在一起 , 因 此图中箭头所指析出物尺寸比 其真实尺寸偏大 ) , 并有析出与再 结晶过程协同发生而形 成的胞 状组织 , 这种 胞状组 织与铜 合金 中由不连续析出的产物 非常相 似 , 但 该转变 过程的 驱动力 部分 来自塑性变 形储存能 , 机理见图 3, 在此将其称为特殊 再结晶过 程。 以上两个过程的驱 动力主 要来自 于相变的 化学驱 动 , 时效 初期基体过饱和度最高 , 相变驱动力很大 , 而且存在大量位错及 大角度晶界作 为溶质 原子 的快速 扩展 通道 [ 7, 8] , 因 此析 出速 度 很快。经过初期的析出转变 , 大量优先形核的位置已被消耗 , 择
图 6 胞状组织中第二相的衍射斑点 F ig 6 SA ED pattern of t hinking precipitation inside cellular struc ture 而过饱和固溶体变 形后发 生特殊 再结晶过 程时 , 不仅 有再 结晶的驱动力 , 还存在析出过程的相变驱动力。设固溶体于 T 0 温度下固溶处理 , 此时固溶体的平衡浓度为 C 0 , T 1 是时效 处理 温度 , 该温度下固溶体的 平衡浓 度为 C 1。浓 度为 C 0 的 ∀ 固溶 体在 T 1 温度保温时 , 自由 能差所引起的相变驱动力 P C 可 表示
而产生出来 , 在晶界迁移扫 过的变形 基体内 会留下 相间的 低位 错密度、 平衡浓度的固溶 体和第 二相。因此 造成相 变的驱 动力 也可以推动晶界的 迁移 , 从而促 进特殊 再结晶 的进行。而 单纯 的再结晶过程由于驱动 力较小 , 将需 要较长 的孕育 期后才 能发 生 , 关于这一点可通过对两 种再结晶 过程的 晶界移 动的驱 动力 的大小加以说明。 当晶界迁移可造成 自由能 下降时 , 晶界 会承受 某种促 进其 迁移的驱动力。变形组织结构中主要以 位错形式残留的储存能 是初次再结晶的驱动力 , 通 常未变形 状态金 属内的 位错密 度约 为 1010 / m 2 , 而高变形状态金 属内的 位错密度 为 1016 / m 2。 也就 是说 , 当晶界在再结晶过程中扫过变形晶体内第一区域时 , 该区 域的位 错密度 将会从 10 16/ m2 降至 1010 / m 2 , 用 !1 代 表变 形金 属的位错密度 , !2 代表 再结 晶后金 属的 位错密 度 , E 表示 位错 能量 , 则再结晶时晶界迁移力 P d 表示为 : 1 1 dG = ! b2 ! b2 = Pd= 2 1 2 2 dV 由于 !1 !2, 因此 Pd= 1 ! 2 1
13__镍冶金
![13__镍冶金](https://img.taocdn.com/s3/m/9d1c1e5e19e8b8f67d1cb955.png)
3Fe3O4 + FeS + 5SiO2 = 5(2FeO·SiO2) + SO2
2FeO + SiO2 = 2FeO·SiO2
CaO + SiO2 = CaO·SiO2
MgO + SiO2 = MgO·SiO2
►电流在熔池中的流动有两个途径:
► 在硫化矿中都伴生有黄铜矿、 少量钴的硫化 物及铂族金属。脉石中存在大量镁的化合物, 难熔。现代产量的70%产自硫化镍矿。镍精 矿的品位为4~8%。
► 氧化矿中镍约占总储量的60~70%,主要有 硅镍矿、蛇纹石和红土矿。
► 硫化矿主要集中在一些北部国家,加拿大、 前苏联、中国;氧化矿主要沿南北回归线分布, 特别集中于两个地带,即新卡里多尼亚、印度 尼西亚、菲律宾一带和古巴、多米尼加一带。
0.5Fe2SiO3 + 4CO + SO3 = FeS + 0.5SiO2 + 4CO2
3NiO + 2FeS + Fe = Ni3S2 + 3FeO
3NiSiO3 + 2FeS + Fe =Ni3S2 + 1.5Fe2SiO4 + 1.5SiO2
NiO + Fe = FeO + Ni
2NiSiO3 + 2F = 2Ni + Fe2SiO4 + SiO2
7.1.5 镍的提取方法
►镍矿的特点: 品位低、成分复杂、伴生脉 石多、难熔。
► 镍的产品: 纯镍类:电镍、镍丸、镍粉; 非纯镍类:烧结氧化镍、镍铁。
► 炼镍方法分为火法和湿法两大类。
7.2 氧化镍矿的火法冶金
从铜钴合金及含钴废料中提取钴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从铜钴合金及含钴废料中提取钴的研究现状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f44b5177a417866fb84a8e6d.png)
从铜钴合金及含钴废料中提取钴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我来说两句】2010-12-4 10:20:48 中国选矿技术网浏览106 次收藏【摘要】:分析了钴资源与钴市场现状,提出了综合处理铜钴合金及含钴废料的必要性,介绍了从铜钴合金和含钴废料中浸出铜、钴及回收钴的方法,指出传统的火法工艺不能处理铜含量高的物料,而采用一般的酸法工艺,钴浸出率不高(只能达到95%左右);利用液膜法和微生物浸出法,钴的浸出率最高只能达到96%,而如果采用氧化剂加低酸(酸浓度小于2mol/L)浸出,则可大大提高浸出速度和浸出率。
世界钴资源比较丰富,2005年世界钴储量为700万t,储量基础为1300万t。
世界钴储量集中分布于刚果(金)、澳大利亚、古巴、赞比亚、新喀里多尼亚、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储量总和约占世界总储量的95%以上。
我国钴资源贫乏,钴品位平均仅0.02%,个别高的为0.05%~0.而刚果(金)和赞比亚的铜钴矿,钴品位为0.1%~0.5%,高的达到2%~3%。
由于钴矿品位偏低,矿石组成复杂,所以回收工艺比较复杂,生产成本高,钴回收率低口]。
近年来,我国镍、铜、钴的消费大幅增长,但受矿产资源条件制约,我国铜、钴矿石的生产增长缓慢,铜、钴矿产品进口量逐步上升,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铜钴合金是目前刚果(金)钴铜矿石深加工产品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我国今后从非洲进口的主要钴原料之一,因此,研究从铜钴合金或含钴废料中回收钴、铜有着重要意义。
一、从含钴废料及铜钴合金中提取钴的方法钴废料种类很多,主要有废高温合金、废硬质合金、废磁性合金、废可伐合金、废催化剂和废二次电池材料等。
钴废料成分比较复杂,一般含有铜、锌、锰、镍、镉等有价金属。
铜钴合金有2种,一种是在铜冶炼过程中经转炉吹炼得到的转炉渣再经电炉还原熔炼水淬而得到的合金,其中含Cu、Co、Fe、Mn、Si等元(目前,作为钴原料的铜钴合金大量从刚果(金)、赞比亚、扎伊尔输入),另一种是熔炼氧化钴矿和8%,钴精矿的富铜产品。
TiNiMo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_形状记忆效应与力学性能研究
![TiNiMo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_形状记忆效应与力学性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ec3520ae87101f69e319591.png)
收稿日期:2003210231;修订日期:2004205218基金项目:总装预研资助项目文章编号:100026893(2004)0620611204Ti NiMo 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形状记忆效应与力学性能研究丁 振,刘福顺,李 岩,徐惠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Study on Phase T ransformation B ehaviors ,Sha pe Memory E ffects and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NiMo Shape Memory AlloysDIN G Zhen ,L IU Fu 2shun ,L I Yan ,XU Hui 2bin(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Astronautics ,Beijing 100083,China )摘 要:研究了TiNiMo 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特性、形状记忆效应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iNiMo 合金存在一个R 相变,Mo 的加入降低了TiNi 合金的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Ms ),Ti 50Ni 48.5Mo 1.5和Ti 50Ni 48Mo 2.0合金的Ms 分别达到了-85℃,-103℃,这两种合金分别在8.51%和8.26%的预应变下获得了8.06%和7.71%的形状记忆效应。
Ti 50Ni 48Mo 2.0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589MPa 和799MPa ,比Ti 50Ni 48Fe 2.0的相应强度分别高73%和31%,同时Ti 50Ni 48.5Mo 1.5的力学性能也较为优异,因而TiNiMo 合金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新型的记忆合金接头材料。
关键词:TiNiMo 合金;相变特性;形状记忆效应;力学性能;管接头中图分类号:V252;TG 139+16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Phase transformation behaviors ,shape memory effect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NiMo shape memo 2ry alloys are investigated.It is found that a R phase transformation exists in TiNiMo alloy ,and the adition of Mo will lower the martensite start (Ms )temperature of TiNi alloy ,and that the Ms temperatures of Ti 50Ni 48.5,Mo 1.5and Ti 50Ni 48Mo 2.0alloys are -85℃and -103℃,respectively.The two alloys will gain 8106%and 7.71%shape memory effects under 8.51%and 8.26%pre 2strain ,respectively.The yield strength and breaking strength of Ti 50Ni 48Mo 2.0alloy ,measured to be 589MPa and 799MPa ,are 73%higher and 31%higher than the corres ponding strengths of Ti 50Ni 48Fe 2.0,respectively.Furthermore ,Ti 50Ni 48.5Mo 1.5alloy also exhibits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Therefore TiNiMo alloys are very potential when used as new joint materialsK ey w ords :TiNiMo alloy ;phase transformation behavior ;shape memory effect ;mechanical property ;pipe joint TiNi 基形状记忆合金具有优异的记忆特性和超弹性、良好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生物相容性以及高阻尼特性,因而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用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1]。
Fe_(78)Si_9B_(13)非晶合金及Fe_(78)Si_9B_(13)Ni层状复合材料的变形行为
![Fe_(78)Si_9B_(13)非晶合金及Fe_(78)Si_9B_(13)Ni层状复合材料的变形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1e56482a804d2b160b4ec0f1.png)
Fe_(78)Si_9B_(13)非晶合金及Fe_(78)Si_9B_(13)/Ni层状复合材料的变形行为Fe<sub>78</sub>Si<sub>9</sub>B<sub>13</sub>非晶合金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种新型亚稳态软磁材料,它以优异的磁性能和低廉的成本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这种材料具有高磁导率、高饱和磁通、低矫顽力、低铁损、频散特性好等优点,被公认为是目前综合性能最好的软磁材料。
在这以后的二三十年的时间里,Fe<sub>78</sub>Si<sub>9</sub>B<sub>13</sub>非晶合金的氧化行为、晶化行为对磁性性能的影响、晶化产物及其微观组织、晶化致脆的原因以及高温粘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探讨。
然而Fe<sub>78</sub>Si<sub>9</sub>B<sub>13</sub>非晶合金的室温断裂行为、高温变形行为以及提高其室温塑性的研究很少。
非晶合金在室温变形过程中主要通过高度局域化并软化的剪切带来承担塑性应变,这导致非晶材料的脆性断裂,从而严重制约了它们作为高强度工程材料的广泛应用。
所以,改善非晶合金的塑性和韧性是非晶合金研究与开发的热点,本文通过制备Fe<sub>78</sub>Si<sub>9</sub>B<sub>13</sub>/Ni层状复合材料来提高Fe<sub>78</sub>Si<sub>9</sub>B<sub>13</sub>非晶合金的塑性。
对Fe<sub>78</sub>Si<sub>9</sub>B<sub>13</sub>非晶合金带在远低于其晶化温度(Tx=540℃)范围内的弯曲应力松弛成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应力松弛的温度、时间以及预退火对松弛行为的影响,应力松弛规律可以依据自由体积模型来解释。
钕铁硼永磁材料的性能及研究进展
![钕铁硼永磁材料的性能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a569462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3.png)
钕铁硼永磁材料的性能及研究进展胡文艳【摘要】钕铁硼磁体被称为第3代稀土永磁材料,烧结钕铁硼磁体是目前综合磁性能最高的永磁材料.概述了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介绍了钕铁硼磁体的性能及先进制备工艺,指出了目前国内钕铁硼磁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As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rare earth permanent magnet material, the sintered NdFeB magnets possess the best integrated magnetic properties by now.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fields of the NdFeB magnets are reviewed. The property and advanced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of NdFeB magnets are introduced. The pres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NdFeB magnet research in China and its research direction are pointed out.【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12(035)002【总页数】3页(P151-152,155)【关键词】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磁性能;制备工艺【作者】胡文艳【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国家863计划强辐射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9-340 引言永磁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功能材料,它的基本功能是提供稳定持久的磁通量,不需要消耗电能,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之一。
同时永磁材料使器械和设备结构简单,制造成本和维修保养成本降低[1]。
因此,永磁材料的应用面越来越广,应用量越来越大。
永磁材料的用途
![永磁材料的用途](https://img.taocdn.com/s3/m/f6ee2a1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b.png)
永磁材料的用途
一、引言
永磁材料是一类具有磁性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磁化强度和较强的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
二、永磁材料的分类
1.金属永磁材料:包括钕铁硼、钴铁、铝镍钴等;
2.合成永磁材料:包括铁氧体、钡铁氧体等。
三、永磁材料的用途
1.电机领域
(1)直流电机:使用永磁材料可以提高电机效率;
(2)交流电机:使用永磁同步电机可以提高转速和功率密度。
2.传感器领域
(1)霍尔传感器:使用永磁材料可以提高灵敏度和稳定性;
(2)温度传感器:使用铜镍锰合金和铝镍钴合金制成的永磁体,可用于制作温度传感器。
3.音频领域
(1)扬声器:使用永磁铜锌合金可以提高灵敏度和音质;
(2)耳机:使用钕铁硼或钴铝合金可以提高音质和音量。
4.医疗领域
(1)磁共振成像(MRI):使用永磁材料可以产生强大的磁场,用于成像;
(2)治疗器:使用永磁材料可以制造小型的治疗器,如针灸治疗器等。
5.其他领域
(1)电子锁:使用永磁铁氧体可以制作电子锁;
(2)玩具:很多玩具中都使用了永磁材料,如陀螺、拼图等。
四、永磁材料的优点
1.高稳定性:永久性的磁性能够保持很长时间;
2.高效率:在电机和发电机中使用时,能够提高效率;
3.小尺寸:由于其高稳定性和高效率,可以制造出小型化的设备。
五、永磁材料的缺点
1.价格昂贵:由于其稀有元素含量较高,价格较贵;
2.易碎性:某些永磁材料易碎,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
六、结论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相信永磁材料的应用前景会越来越广阔。
从世界永磁材料的发展历史看未来钕铁硼(ndfeb)稀土永磁的广泛应用
![从世界永磁材料的发展历史看未来钕铁硼(ndfeb)稀土永磁的广泛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458846ec77da26924c5b074.png)
从世界永磁材料的发展历史过程,看未来钕铁硼(NdFeB)稀土永磁的广泛应用。
世界永磁材料的发展经历了如下过程:40年代末出现了AlNiCo永磁,50年代诞生了铁氧体永磁,60年代研制出了第一代稀土永磁SmCo5,70年代开发成功第二代稀土永磁SmCo17,1983年, 日本住友特殊金属公司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各自研制成功钕铁硼(NdFeB)永磁,笫三代稀土永磁材料。
研制成功最新一代“永磁王”—NdFeB。
钕铁硼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磁性强的特点,是迄今为止性能价格比最佳的磁体。
常用各种永磁材料解释:具有宽磁滞回线、高矫顽力、高剩磁,一经磁化即能保持恒定磁性的材料。
又称硬磁材料。
实用中,永磁材料工作于深度磁饱和及充磁后磁滞回线的第二象限退磁部分。
常用的永磁材料分为铝镍钴系永磁合金、铁铬钴系永磁合金、永磁铁氧体、稀土永磁材料和复合永磁材料。
①铝镍钴系永磁合金。
以铁、镍、铝元素为主要成分,还含有铜、钴、钛等元素。
具有高剩磁和低温度系数,磁性稳定。
分铸造合金和粉末烧结合金两种。
20世纪30~60年代应用较多,现多用于仪表工业中制造磁电系仪表、流量计、微特电机、继电器等。
②铁铬钴系永磁合金。
以铁、铬、钴元素为主要成分,还含有钼和少量的钛、硅元素。
其加工性能好,可进行冷热塑性变形,磁性类似于铝镍钴系永磁合金,并可通过塑性变形和热处理提高磁性能。
用于制造各种截面小、形状复杂的小型磁体元件。
③永磁铁氧体。
主要有钡铁氧体和锶铁氧体,其电阻率高、矫顽力大,能有效地应用在大气隙磁路中,特别适于作小型发电机和电动机的永磁体。
永磁铁氧体不含贵金属镍、钴等,原材料来源丰富,工艺简单,成本低,可代替铝镍钴永磁体制造磁分离器、磁推轴承、扬声器、微波器件等。
但其最大磁能积较低,温度稳定性差,质地较脆、易碎,不耐冲击振动,不宜作测量仪表及有精密要求的磁性器件。
④稀土永磁材料。
主要是稀土钴永磁材料和钕铁硼永磁材料。
前者是稀土元素铈、镨、镧、钕等和钴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其磁能积可达碳钢的150倍、铝镍钴永磁材料的3~5倍,永磁铁氧体的8~10倍,温度系数低,磁性稳定,矫顽力高达800千安/米。
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强韧化研究
![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强韧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7f01284b9d528ea81c779b9.png)
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强韧化研究3朱 凤1,吴根华1,赵 杰2(1.安庆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安徽安庆246003;2.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024)摘 要:对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强韧化研究进行了介绍,包括晶粒细化法、合金化法、复合化法、以及提高制备工艺等,并指出了NiAl金属间化合物强韧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NiAl金属间化合物;强韧化;合金化;复合化中图分类号:TB331 文献标志码:AR esearch on Strengthening and Toughening of NiAl Inter2metallic CompoundsZHU Feng1,WU G enhua1,ZHAO Jie2(1.Department of Chemistry,Anqing Teacher’s College,Anqing246003,China;2.Schoo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Dalian Universty of Technology,Dalian116024,China)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room temperature brittleness and the high temperature strength of NiAl inter2metallic have become the researching focuses.This paper introduced some researching results of NiAl inter2metallic about strengthe2 ning and toughening such as grain refinement,alloying,fabricating composites,and improving fabricating techniques etc. Furthermore,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researching trends were also pointed out.K ey w ords:NiAl inter2metallic compound,Strengthening and toughening,Alloying,Composite NiAl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具有低密度(为Ni基高温合金的2/3)、高熔点(1638℃)、高热导率(76 W/m・K)以及优异的抗氧化性能成为下一代高温结构材料的有力竞争者。
近几年我国磁选设备的研制和应用
![近几年我国磁选设备的研制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829453b5a8102d276a22f52.png)
计 、制 造带 来新 的挑 战 。 北 京 矿 冶 研 究 总 院 18 研 制 出 C 11 9 9年 T 4 6型
图 2 永磁 干式磁 选机 结构 图
F g2 S r cu e s e c f d y p r n n g ei i . t tr k th o r e ma e t ma n t u c
Ke wo d : ma n t e aao ;s p ro d cig y r s g ei sp rtr u ec n u t ;ma n t e u i c t n c n g ei ;p r ai t i f o
近几年 ,我国磁选设备研制和应用都取得较大 进展 ,超大型 、重载荷 、高场强永磁磁滚筒用于大 型铁 矿 山采场 矿石 预选 和排 岩 系统 回收废石 中的磁 铁矿 .提高了资源利用水平 。新型粗颗粒筒式预选 设备 的研制 ,结合碎磨新 工艺 ,在一段磨矿 之前 抛 出大量合 格尾矿 ,实现 “ 多碎少磨 ” ,节能 降
j
图 1 C 12 大型 永磁磁 滚 筒结 构 图 T 6 7超
F g 1 S r cu e s e c f C 6 7 u p r l r e i. t t r k t h o T1 2 s p e - a g u
p r ne ma n t le e ma nt g e i pu ly c
De eo m e ta d App ia i n o me tcM a n tcS p r to ui me t c n a s v lp n n l to fDo si g e e a a n Eq p n si Re e tYe r c i i n
《2024年钴合金纳米管-线的制备及其磁性能的研究》范文
![《2024年钴合金纳米管-线的制备及其磁性能的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2636c0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4.png)
《钴合金纳米管-线的制备及其磁性能的研究》篇一钴合金纳米管-线的制备及其磁性能的研究一、引言钴合金以其卓越的磁学性质,特别是其高饱和磁化强度和低矫顽力,成为了纳米材料研究领域中的热门研究对象。
纳米尺度的钴合金,特别是钴合金纳米管/线,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磁性能,在磁存储介质、传感器、电磁波吸收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研究钴合金纳米管/线的制备方法及其磁性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钴合金纳米管/线的制备钴合金纳米管/线的制备主要采用化学合成法。
具体步骤如下:1. 材料选择与预处理:选用高纯度的钴盐和合金元素盐作为原料,通过热处理或化学清洗等方法去除杂质。
2. 溶液配制:将预处理后的原料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
3. 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使钴盐和合金元素盐在溶液中发生共沉淀或共析反应,形成钴合金的前驱体。
4. 纳米管/线形成:通过模板法、气相沉积法等方法,使前驱体在特定的空间结构中发生相变和析出,形成钴合金纳米管/线。
三、磁性能研究钴合金纳米管/线的磁性能研究主要采用磁性测量技术。
具体包括:1. 磁化曲线测量:测量钴合金纳米管/线在不同温度下的磁化曲线,了解其饱和磁化强度、矫顽力等基本磁性能参数。
2. 磁滞回线分析:通过分析磁滞回线,了解钴合金纳米管/线的磁化过程、剩磁状态及磁畴结构等。
3. 磁导率测试:测试钴合金纳米管/线在不同频率下的磁导率,了解其电磁性能。
四、结果与讨论经过制备和磁性能研究,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制备得到的钴合金纳米管/线具有较高的纯度和良好的结晶性,管/线结构清晰可见。
2. 钴合金纳米管/线具有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和较低的矫顽力,表现出优异的磁性能。
3. 通过对磁滞回线和磁导率的分析,发现钴合金纳米管/线的磁化过程具有明显的超顺磁性特征,且在不同温度和频率下的电磁性能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五、结论本文研究了钴合金纳米管/线的制备方法及其磁性能。
永磁材料和永磁电机_闵琳
![永磁材料和永磁电机_闵琳](https://img.taocdn.com/s3/m/fa4a679771fe910ef12df83d.png)
微电机专题永磁材料和永磁电机闵 琳1 权 利2莫会成1(1、西安微电机研究所 西安 7100772、总装备部军用电子元器件合同办公室 北京 100036)摘要世界上第一台电机就是由永磁材料建立磁场的永磁电机,但由于当时永磁材料的性能不良而被电励磁取代。
永磁材料的发展带动了永磁电机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出现的铝镍钴永磁材料及50年代出现的铁氧体材料使永磁电机开始发展,并逐渐在工农业生产、军事及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
从6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的出现及性能的不断提高和完善,特别是价格不断降低,使永磁材料在电机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该文介绍了永磁材料的主要性能和永磁电机的设计特点及永磁材料的测磁等。
关键词:永磁电机 永磁材料 设计 性能Permanent-magnet Material and Permanent-magnet MotorMin lin Qu li Mo huicheng(1、Xi’an Micromotor Research Institute xi’an710077China2、Office for Military electronic components Contract of the General Armament Department, Beijing, 100036)Abstract Mainly introduc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ermanent-magnet material and the primary factors in design of permanent-magnet motor, as well as the attention matters in magnetize and measure magnetism of permanent-magnet material.Keywords: Permanent-magnet material PM motor Design.1电机常用永磁材料的主要性能1.1电机中常用的永磁材料电机中常用的永磁材料包括烧结磁体和粘结磁体,主要种类有铝镍钴、铁氧体、钐钴及钕铁硼等。
Cu-Ni合金的研究现状
![Cu-Ni合金的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e458dfe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c.png)
Cu-Ni合金的研究现状戴志强;李运刚;齐艳飞;刘建涛【摘要】综述了Cu-Ni合金的研究现状,着重分析了镀液成分及工艺条件对电沉积铜镍合金镀层质量的影响情况,并介绍了铜镍合金的各种性能,最后指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及研究意义.【期刊名称】《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年(卷),期】2015(044)002【总页数】5页(P136-140)【关键词】铜镍合金;电沉积;性能【作者】戴志强;李运刚;齐艳飞;刘建涛【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河北唐山063009;唐山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河北唐山063009;河北联合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河北唐山063009;唐山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河北唐山063009;唐山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河北唐山063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F125Cu-Ni合金又称普通白铜,固态下铜和镍可以无限固溶,所以室温下铜镍合金的组织为α单项固溶体。
Cu-Ni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较好的强度和优良的塑性,高耐腐蚀性及高延展性,并且色泽美观,具有深冲性能,在装饰工艺品、电器、船舶仪表零件、化工机械零件和医疗器械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1]。
同时,铜镍合金也是重要的电阻及热电偶合金。
Cu-Ni合金还具有良好的耐海水腐蚀和抗海洋生物附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造船、电力工业、海洋工程中、船舶的海水管路系统以及冷凝器等[2-3]。
由于镍白铜耐人工汗液、盐雾等介质的腐蚀性及塑性加工性能很强,在造币加工性能方面也占有一定的优势[4]。
所以,铜镍合金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综述了铜镍合金的制备方法并着重介绍了水溶液电沉积铜镍合金的影响因素及铜镍合金性能的检测方式,并推测了铜镍合金的未来发展趋势。
(1)电弧熔炼和机械合金化曹中秋等[5]采用电弧熔炼和机械合金化法分别制备了晶粒尺寸相差较大、镍含量较高的 Cu-50Ni和Cu-70Ni(原子分数)合金,电弧熔炼Cu-Ni合金是在氩气保护下,非自耗电弧炉反复熔炼纯金属原料,再经真空退火(24h)消除应力,获得的晶粒尺寸50µm~100µm。
永磁合金的发展历程
![永磁合金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c7cfed1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61.png)
永磁合金的发展历程
永磁合金是一种金属材料,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较强的脆性和优异的磁性。
它是一种新型的磁性材料,最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史令人惊叹,成为各个领域的最热门的材料之一。
永磁合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在当时,永磁合金被认为是一种用于制造磁铁和其它磁性物质的新材料,其中有许多合金由不锈钢、硅钢、淬火钢和钒钢等材料构成。
虽然这些合金已被广泛用于制造磁铁,但其磁性能力却不够强大,且稳定性也不够高。
20世纪50年代,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永磁合金,它由活性合金和覆盖物组成,这种新型的永磁合金具有更高的磁阻率、更强的磁性能力和更高的稳定性。
这种材料可以使磁铁的体积变小,功率更高,从而大大提高磁性材料的性能。
此外,由于永磁合金的磁阻率比其他金属合金要高,它也能显著降低磁铁的热损失。
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人员对永磁合金材料的不断改进和改善,永磁合金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例如,由于它具有良好的磁阻率和稳定性,永磁合金现在可以用于制造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和其它电子设备。
此外,永磁合金也广泛用于制造发光二极管(LED),因其低色温和高可靠性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永磁合金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它的出现改变了工业界对磁性材料的认识。
它已经成为各行各业非常重要的材料之一,为发电、电脑、航空航天等行业中的技术和科学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随着永磁合金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它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为人类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变形永磁合金Cu 80Ni 13Fe 7的研究刘亚东 张 辉 滕 蛟 王立锦 于广华 朱逢吾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摘 要 研制了一种新成分的Cu 80Ni 13Fe 7合金,其加工性能优于传统Cu 60Ni 20Fe 20合金,并成功轧制成012mm 厚的薄带.系统研究了回火温度与回火时间对该合金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uNiFe 合金只有经过适当的回火处理才能得到较好的磁学性能.在635℃回火1h 后,矫顽力H c可达到5412kA ・m -1,剩磁感应B r 为0119T ,矩形比S 为0179.磁性测量表明,在635℃回火1h 后样品平行于轧制方向和垂直于轧制方向的矫顽力H c 差别较大,而在其他回火条件下的差别都比较小.新研制的Cu 80Ni 13Fe 7合金可作为磁栅尺的备选材料.关键词 永磁合金;磁学性能;回火处理;磁栅尺分类号 TM 274;O 482154收稿日期:20050919 修回日期:20060419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No.2003AA325010)作者简介:刘亚东(1980—),男,硕士研究生;于广华(1966—),男,教授,博士 磁栅尺是数控机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位移传感器,对于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非常重要.磁栅尺主要是由磁栅和磁头组成[1].磁栅通常为一磁性薄带,上面录有等间距的磁信号.工作时,磁头相对于磁栅移动,并把磁栅上的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过电路处理将信号放大,实现对位置或位移的测量.对于磁栅尺,矫顽力通常要求在32~56kA ・m -1之间,长度要求为几米到几十米.国外采用可变形永磁合金制造出符合要求的磁栅尺用磁带材料.可变形永磁合金具有非常好的加工性能,容易加工成尺寸小、精度高的永磁元件(如丝、带和其他复杂形状);同时,可变形永磁合金还具有很好的磁学性能.这使得它在传感器、仪器仪表等领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常用的可变形永磁合金有FeCoCr 和CuNiFe.它们都是通过失稳分解(spinodal decomposition )来获得永磁性能的.但是,FeCoCr 由于含有昂贵元素Co ,而且其热处理工艺较为复杂,使得其成本较高.传统的铜镍铁合金成分[2]为Cu 60%,Fe 20%,Ni 20%(质量分数).其基本的磁学性能为矫顽力H c =36~40kA ・m -1,剩磁B r =0150~0155T.国内20世纪80年代曾研究过铜镍铁永磁合金,其基本磁学性能为B r =014~016T ,H c =312~614kA ・m -1,矫顽力很低,不能应用.实际应用表明,传统的Cu 60Ni 20Fe 20合金在使用过程中,其磁性能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造成仪器工作性能降低.国外的研究表明通过工艺调整可解决上述问题[3].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合金成分,成功制备出了综合性能优良的CuNiFe 合金.图1 012mm 厚的Cu 80Ni 13Fe 7合金薄带Fig.1 Cu 80Ni 13Fe 7alloy ribbon with a thickness of 012mm1 实验将80%Cu ,13%Ni ,7%Fe (纯度都超过9919%)经真空熔炼,浇铸成铜镍铁合金棒.棒材在真空炉中进行均匀化处理:炉温1050℃,保温5h ,油淬.然后轧成厚度012mm 的薄带(如图1所示).在高真空(优于10-4Pa )下回火,回火温度为600,620,635,650,675℃,回火时间为1,2,3h.样品的磁滞回线用VSM 测试.通过公式B =μ0(H +M )将M -H 曲线转换成B -H 曲线后得到合金的矫顽力H c ,矩形比S 由M -H 曲线第28卷第12期2006年12月北京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 of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B eijingV ol.28N o.12Dec.2006得到.2 结果与讨论图2是不同回火时间下矫顽力H c 随回火温度的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回火温度低于635℃,回火1h 或2h 后,随着回火温度增加,H c 逐渐变大;而对回火3h 的试样,回火温度对H c 的影响不明显.当回火温度超过635℃时,H c开始减小.在635℃回火1h 的H c 最高,达到了5412kA ・m -1.对于同一回火温度,如600℃时,随着回火时间的增加,H c 是逐渐变大的;而在650和675℃时,则是逐渐减小.在回火温度为620和635℃时,回火时间影响不明显.从图2来看,回火温度为635℃,回火时间1h 可以得到较高的H c.图2 不同回火时间下矫顽力H c 随回火温度的变化曲线Fig.2 Curves of H c to tempering temperature at different tem 2pering time从图3可以看出:当回火温度低于635℃,回火时间对B r 的影响不明显.回火温度超过635℃,不同回火时间下B r 都开始减小,而且回火时间越长,B r 下降的越快.在635℃回火1h 后,B r 达到最大值为0119T.图3 不同回火时间下B r 随回火温度的变化曲线Fig.3 Curves of B r to tempering temperature at different tem 2pering time图4给出不同回火时间下矩形比S 随回火温度的变化曲线.从图上可看出,在635℃回火1h 样品的矩形比最高,达到了0179.该回火时间下,不同的回火温度对矩形比的影响较大.对于2和3h 的回火,在回火温度低于635℃时,回火时间对矩形比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当回火温度超过635℃时,矩形比则都开始减小,而且回火时间越长,S 下降得越快.图4 不同回火时间下矩形比S 随回火温度的变化曲线Fig.4 Curves of S to tempering temperature at different tem 2pering time图2~4表明,Cu 80Ni 13Fe 7合金只有经过适当的回火处理才能得到较好的磁学性能,其他成分的CuNiFe 合金也有类似的结果[2,4].可以从CuNiFe 合金相变过程中微结构的变化来解释以上实验结果.CuNiFe 合金经过高温淬火后得到过饱和的单相固溶体,回火后发生失稳分解(spinodal de 2composition )形成一个富NiFe 的铁磁性相和一个富Cu 相,铁磁性相分散在富Cu 相基体中[2].因此,CuNiFe 合金的磁性能和失稳分解后微结构有关.磁滞回线的测量表明,富Cu 相为非磁性相,因此不存在铁磁相和弱铁磁相的耦合作用.而且铁磁相的磁晶各向异性比较小,其矫顽力主要来源于磁性相的形状各向异性[2].在失稳分解初期,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或回火时间的延长,合金中磁性相和非磁性相的成分会不断变化,最后达到平衡值.在回火温度较低或回火时间较短时,失稳分解进行得不完全,磁性相的成分未达到平衡值,其磁性能较差.随着回火温度或回火时间增加,失稳分解完全进行,合金中两相的成分都达到了平衡值[2,5].如果磁性颗粒尺寸比较合适,则合金的磁性相将保持单畴态,磁化过程主要是磁矩的一致转动,此时合金的H c 最大.但是当回火温度或时间进一步增加,磁性颗粒长大,超过单畴的临界尺寸,这时会导致有效磁各向异性下降,而・2311・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2006年第12期且其磁化过程也发生改变,会出现磁矩的非一致转动如涡旋式(curling mode )和曲折式(buckling mode )转动.它们决定的矫顽力和颗粒的直径有关,并且总小于一致转动决定的矫顽力[2,4,6].图5为回火温度及时间分别为635℃,1h 和675℃,3h 样品平行于轧制方向和垂直于轧制方向的磁滞回线.由图5(a )可知,在635℃回火1h ,垂直于轧向和平行于轧向的H c 相差较大,而在675℃回火3h 的两个方向的H c 均较小,且差别很小(见图5(b )).电镜观察表明[2,4],CuNiFe 合金中磁性相为扁长的椭球颗粒,且长轴沿轧向,在形状各向异性决定的矫顽力的情况下,矫顽力和该椭球颗粒长短轴方向的退磁因子Na ,Nb 有关.由图5中的磁滞回线来看,轧向是CuNiFe 合金的易轴方向(即和长轴平行方向),垂直于轧向为难轴方向(即和短轴平行向).图5(a )中合金表现出较强的形状各向异性(Na 和Nb 差别大),而图5(b )中的形状各向异性较弱(Na 和Nb 差别小).这说明合金中颗粒的形状和尺寸受不同回火工艺的影响.在适当温度下回火时,为降低其界面能,磁性颗粒会长大,且细长的椭球形磁性颗粒有向球形转变的趋势.因此,经较高温度(675℃)和较长时间(3h )回火后,一方面合金中磁性颗粒平均尺寸增加较快,导致H c 降低;另一方面,其长轴与短轴比变小,导致易轴方向和难轴方向的H c 的差别变小.图5 Cu 80Ni 13Fe 7合金经不同回火处理后的磁滞回线Fig.5 H ysteresis loop of Cu 80Ni 13Fe 7after different tempering treatments3 结论研制出一种新的Cu 80Ni 13Fe 7合金,其加工性能优于传统Cu 60Ni 20Fe 20合金,并成功轧制成012mm 厚的薄带.在635℃回火1h 后,H c 可达5412kA ・m -1,B r 为0119T ,矩形比为0179.该合金可作为磁栅尺的备选材料.参 考 文 献[1] 杨广,刘芳,李德勇.磁栅尺的结构、特点及应用.传感器世界,1999,18:53[2] Biedermann E ,Kneller E.G efuge und magnetische eigen 2schaften von dauermagnetlegierungen wahrend der isothermen ausscheidungshartung.Z Metsllkd ,1956,47:289[3] Hatoyama G M ,Ohkubo H ,K ikuchi S.Problems in magneticrecording on relatively thick media.IEEE T rans Magn ,1972,8:577[4] K ikuchi S ,Ito S.Properties of hard magnetic Cu -Ni -Fe al 2loys.IEEE T rans Magn ,1972,8:344[5] Butler E P ,Thomas G.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spinodallydecomposed Cu-Ni -Fe alloys.Acta Metall ,1970,18:347[6] Frei E H ,Shtrikman S ,Treves D.Critical size and nucleationfield of ideal ferromagnetic particles.Phys R ev ,1957,106:446Research on a ductile permanent magnet alloy Cu 80Ni 13Fe 7L IU Y adong ,ZHA N G Hui ,T EN G Jiao ,W A N G L iji n ,Y U Guanghua ,ZHU Fengw u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hoo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ChinaABSTRACT A new Cu 80Ni 13Fe 7alloy was obtained and rolled into thin tape with a thickness of 012mm successfully.The machining property proved to be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Cu 60Ni 20Fe 20alloy.The ef 2・3311・V ol.28N o.12刘亚东等:可变形永磁合金Cu 80Ni 13Fe 7的研究fects of temper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on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alloy were studied.Better mag 2netic property of the alloy could be got only under proper tempering condition.After tempered at 635℃for 1h ,the coercivity H c ,the remnant induction B r and the squareness S of the alloy reached 5412kA ・m -1,0119T and 0179,respectively.Magnetic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coercivity between parallel and perpendicular to the rolling direction for the alloy tempered at 635℃for 1h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ose under other tempering condition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lloy is a candidate for magnetic scales.KE Y WOR DS permanent magnet alloy ;magnetic properties ;tempering ;magnetic scaleOptimization for the structure of BF hearth bottom and the arrangement of ther 2mal couplesZHA O Hongbo ,CHEN G S husenMetallurgical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Schoo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ChinaABSTRACT The hearth of “heat transfer method ”and the ceramic cup synthetic hearth bottom of “heart isolation method ”are two most popular designs for blast furnace (BF ).Although there are successful real examples ,some disadvantages ,for instance large heat loss and high cost ,still exist for these designs.Ac 2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heat transfer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o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the hearth bot 2tom ,it is elucidated that all brick layers at the hearth bottom may not be considered as the only reason why different structures exhibited differen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although total heat resistance is the same ,and then based on the effect of hot metal and cold water on different tem perature distribution ranges ,the concepts of “heat resistance ”and “cooling enhancement ”are put forth.Based on this ,the disadvantages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the two types of hearth bottoms were illustrated.On the basis of these analyses ,a novel structure for BF hearth bottom designing that can easily form “self 2pro 2tecting ”slag layer stably ,called “the method of gradient brick layout that has an optimum combination of cooling enhancement and heat resistance ”was proposed ;it can not only prolong the hearth bottom longevity but also reduce the cost and heat loss.Also ,the optimum arrangement of thermal couples in hearth bottom was suggested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erosion prediction carried out by the author.KE Y WOR DS blast furnace ;hearth bottom ;longevity design ;erosion[摘自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2006,13(5):497]・4311・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