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上册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高一政治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湖南省示范性高中宁乡十三中谭胜军【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三大产业的划分,知道国内生产总值、农业的基本含义,了解我国农业的现状,懂得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能联系实际说明发展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根据对影响农业基础地位巩固和农民增收的归因分析,推演促进农业发展和家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农民的积极情感,提高对目前“三农”政策的认识。
【重点难点】本框重点:农业的地位,发展农业生产、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途径和重要意义。
本框难点: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网络提纲】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三大产业的划分及其比重①三大产业的划分②三大产业的比重③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①农业的基本含义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3.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4.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之路①什么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②怎样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5.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要点阐释】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
在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农业就已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农业养活并发展了人类,没有农业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更不会有人类现代文明。
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
农业的基础地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农业是我国人民的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第二,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和一切非物质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三,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对农业的重要作用可从经济、社会和政治这三方面来总结:从经济角度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从社会角度看,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从政治角度看,农业又是国家自立的基础。
2.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首先,我国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比较低、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
高一政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高一政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们知道,一个企业,就其人员构成而言,除了有经营者外,还有众多的劳动者。
与引同时,无数的企业分属于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产业又构成了国民经济体系。
关于企业和经营者的知识我们已经在第三课学习过,而对于产业和劳动者的知识却很少。
例如:国民经济体系具体由哪些产业组成?各个产业的内涵、地位、作用以及各产业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又如:作为21世纪的劳动者,依法应享有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如何就业?如何订立劳动合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及建立的意义何在?我们作为未来的劳动者,应有必要的相关知识储备。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
讲授新课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板书)在具体了解了各个产业的知识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有关产业划分等问题。
(一)三大产业的划分、比重(板书)1、三大产业的划分(板书)三大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提问]人类社会三次社会大分工的时间和内容是什么呢?生:(回答略)师(总结):第一次,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第二次,手工业同农业的分离;第三次,商业的出现和发展。
其中,手工业是今天现代工业的前身。
经营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现代工业)代替了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逐渐发展到现代工业。
伴随着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来越细密,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在二战后发展为独立的产业部门——即第三产业。
由此可见,三大产业是按照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种行业的性质划分的。
在我国,1985年国家统计局参照国外三大产业的分类方法,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对三大产业划分如下:(见书第98页图)2、三大产业的比重(板书)(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板书)师:请同学们阅读p98第3段,填写下表。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同点计算时间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计算内容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不同点表现形式货币货币计算范围本国常住居民为标准国界限标准(在领土范围内)(2)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标,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板书)例如,据世界银行测算:1997年我国人均gDp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25%,高收入国家的3%,美国的2。
高一政治教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高一政治教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养浩然正气,成经纬之才,我们用勤奋、用智慧书写我们的壮丽人生。
下面是XX小编为您推荐高一政治教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一、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教材分析本框题既是第四课的教学重点,又是全本书的重点知识。
所涉及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科教结合,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不但在本框题中,而且在全课书中都是重中之重。
本框题在第四课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它既看到了本课书与第三课书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为本课书后面几个框题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关于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分类、比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发展状况可以通过它们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析出来。
通过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我们可以看到,三大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是本框题的第一个重点。
这部分内容从理论角度来看,道理浅显,并不难理解,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心存疑点。
例如有些学生认为国民经济三大产业之间有比例关系问题,在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中所有发达国家都是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高,以1996年为例,美国是72%,英国66%,日本60%,韩国51%,甚至连一些比较贫穷的国家其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也比我国高,越南是42%,蒙古是34%,而中国只有30%。
在人类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中国是否有必要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
还有的学生列举出新加坡的情况。
新加坡是亚洲的经济强国,1996年它的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比重依次是一产0,二产36%,三产64%。
新加坡没有农业,经济照样强大。
我国发展农业困难重重,尤其是加入WTO后,更是举步坎坷,因此中国政府有没有必要强调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农业等。
针对上述等问题,应该紧紧结合我国的国情讲解,从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从我国农业发展缓慢,制约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从我国正反两反面的经验看农业的基础地位。
高一政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辩证分 析
严峻形势
农业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 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具 体 表 现
①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均比较低,农 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 ②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 偏紧的状态。 ③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国情。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粮食是基础的 基础,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探究学 习 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高产、 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4、我国农业发展的出路
这是完成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最终实现农业 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靠政策(前提)
坚持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基本经营制度,稳定 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 方针。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能够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的支农 惠农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 础
讲课人: 马秀镯
温故知 新
三大产业的具体内容?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农业
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
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各自发挥着重要作 用。其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自主学 1、农业及其分类 习 农业:农业是指人们利用生物的生长机能,采取 人工培养和养殖的办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分类:(按农业生产经营范围区分) 粮食作物种植 狭义农业: 种植业 经济作物种植 广义农业: 力发展乡镇企业
自主学 习
乡镇企业包括农村中镇、乡、村举办的集体企业,各 类型的合作 企业,个体企业及股份合作制企业等企业。
地位、作用: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推动农村 经济快速增长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乡镇企业肩负着农业现代化的重任。肩负着转移农村 剩余劳力的重任。肩负着实现农民小康的重任。 我国农民的三个伟大创造: 家庭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
高一政治三大产业知识点梳理
高一政治三大产业知识点梳理通过学习政治三大产业的知识点了解三大产业的划分,同学们要注意做好高一政治这部分的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政治三大产业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政治三大产业知识点一、农业:GDP: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GNP: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农业的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1.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1)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2)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3)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2.由我国农业现状决定:(1)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2)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3)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3.由建国以来我国历史经验证明:农业发展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就快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1.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2.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途径:1.含义:粗放向集约转变2.核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3.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1)靠政策(2)靠科技:靠科技:a教育,提高全体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b农业、科技、教育结合,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才能推动农业现代化(3)靠投入:资金投入和物质投入,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共同投入(4)靠产业化经营::a措施: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b目标:把农业生产改造为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社会大生产c重要性: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保证(5)靠产业结构调整二、工业:分类:1.重工业:生产资料2.轻工业:消费资料地位:国民经济的主导表现在: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作用:1.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和装备(2)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3)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4)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5)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重要性:1.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这个国家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2.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工业三、第三产业:层次:1.流通部门2.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3.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4.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发展条件:1.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2.社会分工细化和专业化程度提高3.一二产业产率高,就业人口比重下降,为第三产业提供劳动力4.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变化,提供市场5.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作用:1.方便消费者,提高人民生活质量2.促进一二产业3.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重要性: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1.第三产业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趋势2.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发展第三产业的必要性:1.由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2.由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决定:原因:(1)一二产业产率低,劳动力束缚(2)认识上重视工业,轻视流通、服务行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1.有效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2.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3.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第三产业的途径、措施:1.发展现代服务业2.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3.面向居民消费,促进服务业的市场化和社会化4.明显增加服务业增加值明显增加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四、三大产业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1.第一产业为二三产业奠定基础2.一二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条件3.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一二产业进步政治三大产业练习题1.在庞大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存在着许多部门和行业,我们可将它们归结为三大产业。
高一政治教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说教材教材地位从教材体系看,第三课讲“企业和经营者”,从微观的层次描述了国民经济的细胞,第四课讲“产业和劳动者”,则要从宏观的层次上剖析国民经济的“经脉”,而本框又是第四课的开篇之作,起到很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看,经济结构调整和新产业格局形成是关键性问题,而结构调整的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和农业上,所以学习好本框内容可以得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刻体悟。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三大产业、农业和乡镇企业的有关知识;通过对我国农业的地位、现状的认识,加强学生对农业的忧患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首位的观念;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农业问题的有效办法。
知识和技能目标: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三大产业、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农业、"两高一优"、乡镇企业。
方法和过程目标:通过指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归纳、观察、发现问题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我国农业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生自学,对粮食等农产品供给仍然偏紧的事实进行形象、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结合上面的理解,加上学生离农村生活较远,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我把本框的重点确定为让学生体认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引发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强烈愿望,难点确立为对如何走高产、优质、高效道路有一定的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构思(一)教学设计根据本框教材理论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发展为本的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展开教学,辅之录像、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二)学法设计引导自学,提出疑问。
课前组织学生进行预习,自行归纳出本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并提出疑问。
这一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质疑能力,及抓住重点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一)诗句导入新课:曹操有两句名诗:“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高一政治教案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
4.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1.产业的划分
2.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3.农业的含义、地位、作用以及我国农业的现状
4.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主要措施
二、预习导读
1.三大产业的划分:我国根据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行各业的性质,第一产业是;第二产业是;第三产业是。
2.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以为准)。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以
为准)。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都是。
3.农业的地位,作用(运用)
第一、;第二:第三:
第四:
总之从经济角度看,农业是,
4.我国农业的现状:(理解)
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较脆弱,我国农业发展速度仍相对滞后。
表现:首先,;其次;最后,。
2020-2021年高一政治上册三大产业及经济结构调整
2019-2020年高一政治上册三大产业及经济结构调整教学目标:1.理解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了解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向。
2.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学会联系地、全面地、发展地看待问题;在识记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转换的能力,对知识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树立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培养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教学重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之路;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调整和提高工业素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向。
教学难点:三大产业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例证法,对比法,教学过程一、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1.农业的地位与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农业生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剩余农产品的不断增加,是社会其他一切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共同基础。
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是由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不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下降而改变。
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和要求的。
2.牢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意义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没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就没有稳固的基础和良好的环境,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业现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3.辨证看待我国的农业发展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农业和农民问题并取得了辉煌成就。
高一政治学习提纲:三大产业(1)
1、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
(1)按照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种行业的性质,可将它们归结为三大产业: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3)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
(4)面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严峻形势,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5)乡镇企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工业的主导作用主要变现为:工业是过密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2)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工业;
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2)在我国,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第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第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高一政治上册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导入新课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第三、四课的知识联系示意图:这是第四课标题、节标题、框标题框架结构图下面我们就从“三大产业〞入手,具体学习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1、三大产业的划分2、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4、如何发展农业教学重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教学难点:如何发展农业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教学过程一、三大产业的划分、比重、相互关系1、三大产业的划分划分依据:是按照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种行业的性质划分的。
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第二产业:工业〔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建筑业〔1〕流通服务部门第三产业〔2〕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四个层次〕〔3〕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4〕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2、三大产业的比重〔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2〕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指标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3、三大产业的相互关系〔1〕第一、二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只有第一、二产业发展了,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产品,才可能有人财物去发展第三产业。
同时,当第一、二产业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也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2〕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和带动第一、二产业的进步没有商业、金融、保险以及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相应发展,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也会受到极大限制。
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第一、二产业的发展程度,又在某种意义上制约着第一、二产业的发展。
因此,处理好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逐步形成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合理结构,才能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一、二、三产业都有很大发展。
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一、二、三产业关系还不协调。
今后必须大力强调第一产业,调整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重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难点: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比较脆弱;素质要求:1、知识方面:识记:⑴三大产业的划分;⑵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理解:发展乡镇企业的意义;运用:用我国经济发展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阅读归纳的能力,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正确认识农业、农村、农民在国民经济发展与国家稳定富强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解决办法】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
以这个问题,按照教材的逻辑,可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首先,从共性角度,从理论上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农业为什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次,从修改角度,联系我国的具体国情,明确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第三,结合对我国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分析,进一步说明要高度重视农业。
理解这一重点,还需要批驳两种有一定代表性的错误观点。
其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因此高度重视农业已无必要。
[其二:现在是市场经济,“有钱就有粮,无粮也不慌”,“可以到国外去解决粮食问题。
”对第一个观点,要明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性的经济规律。
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剩余劳动产品的不断增加,是社会其他一切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共同基础。
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是由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不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下降而改变。
通俗地讲,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有饭吃,而只有农业才能解决吃饭问题。
只有吃饭问题解决了,人们才能从事其他工作。
从这一点来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例外的,也没有一个时代是可以例外的,任何时候,都要高度重视农业,而不能有丝毫放松。
对第二个观点,台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其一,粮食是战略物资,不同于一般商品。
高一政治上册三大产业(1)
三大产业及经济结构调整教学目标:1.理解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了解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向。
2.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学会联系地、全面地、发展地看待问题;在识记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转换的能力,对知识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树立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培养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教学重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之路;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调整和提高工业素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向。
教学难点:三大产业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例证法,对比法,教学过程一、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1.农业的地位与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农业生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剩余农产品的不断增加,是社会其他一切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共同基础。
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是由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不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下降而改变。
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和要求的。
2.牢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意义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没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就没有稳固的基础和良好的环境,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业现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3.辨证看待我国的农业发展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农业和农民问题并取得了辉煌成就。
高一政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政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学习重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其中农业问题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本课热点问题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问题和产业结构问题。
这是我国当前经济改革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学习难点:农业解决措施;支柱产业及其作用;新型工业化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三大产业划分的基本情况;懂得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指标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重要作用。
学习指导:1. 关于三大产业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明确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又要理清三者的地位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l)第一、二、三产业之间是密切联系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而第三产业以第一、二产业发展为基础,反过来又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三大产业都有很大发展。
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第一、二、三产业关系不协调。
今后必须大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3)对于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不能误解为先后发展关系。
也不能只重视其中之一,而不顾其他产业。
2. 关于农业的地位以及“三高”农业是现实中的重点与热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在学习中应注意:(1)熟练掌握有关农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农业的含义、地位、作用、目的)以及目前的现状,发展农业的措施。
(2)注意与其他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如与市场经济的知识结合起来。
面对入世对农业的挑战进行理论分析,理解我国发展农业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有关政策,2003年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以及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农村、农民问题,并能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筑构知识网络体系,并系统地把握。
高一政治上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底教学目的知识:识记三大产业的划分,国民消费总值和国内消费总值的含义;用我国经济开展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底,也是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根底;明确加快开展我国农业的措施。
才能:培养学生阅读归纳的才能,全面分析问题的才能和社会理论的才能。
觉悟:让学生正确认识“三农〞在国民经济开展与国家稳定富强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引导学生树立立志为农业的开展做出自己应有的奉献的理想。
教学重点①粮食是根底的根底:②开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关键是农业科学技术。
教学难点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谈话法图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CAI课件。
学生活动设计1.课堂活动:阅读——答疑——讨论。
2.课外活动:有条件的可以走访农村,理解“三农〞情况。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我国农业开展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对策。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提问:第三课的课题是什么?根据学生答复的情况指出:我们在读书时要读题,第三课的课题是企业和经营者,而所有的企业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归类为三大产业。
并且企业除了经营者外还有劳动者,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多媒体显示)第一节、三大产业(多媒体显示)教师提问:各种行业是按什么标准划分为三大产业的呢?学生阅读教材第98页第1段,并记住三大产业分类的标准。
教师提问: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如何来表示的?教师简单地讲解GNP和GDP的区别和联络后展示课件:国民消费总值和国内消费总值的区别和联络展示课件让学生答复;以下各业属于什么产业?为什么?商业采掘业教育事业文化播送业渔业金融业种植业居民效劳业建筑业旅游业制造业国家机关学生答复后教师过渡:农业是第一产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底(多媒体显示)教师提问:提到农业,同学们马上就会想到农业是做什么的?学生答复后教师归纳:假设一提到农业,同学们就想到种田,那说明我们对农业的理解还有失偏颇。
高一政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 人教
① 农业的含义:人们利用动植物的生长机能,采取人工培养和养殖的办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② 分类:﹝按生产经 营的范围分﹞
狭义农业:种植业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广义农业: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
4、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 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①原因:农产品相对过剩 ,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②意义:有利于解决当前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③措施:
(2004 天津)26.国家把支持粮食主产区进行粮食转化和加工作为增加种植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这项措施表明增加农民收入必须 A.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B.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C.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D.组织富余劳力进城务工
③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状况,通常通过其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来表示。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①各自含义:
GNP: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 终产品的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GDP: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 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 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
B
5、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农业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具体表现在:
①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
②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
③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高一政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教案教学目标:①识记:三大产业的划分,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基本含义,科教兴农的典型事例。
②运用:用我国经济发展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的基础。
③树立“重农”、“爱农”、“兴农”的思想和志向。
教学过程:思想政治课教和学的任务,不是为了记住课本中的一些知识,而是为了获得基本观点和阅读、思考的方法。
今天,我们将借助于高一《思想政治》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内容,在这方面作一探索。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P98-106)从这个标题可以看出,我们这节课着重要了解“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首先,从范围来看,“国民经济”的范围要大于“农业”,国民经济除了农业以外还有其他行业。
这就要解决“国民经济究竟包括那些行业或产业”、“农业究竟是什么样的行业或产业”等问题。
其次,农业虽然不是国民经济的全部,但却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这就要解决“农业究竟是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何保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等问题。
先解决“国民经济究竟包括那些行业或产业”问题。
设问:国民经济究竟包括那些行业或产业?请大家说说。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分工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其实又何止“三千六百行”?行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是总的趋势。
为了把握和研究的方便,经济学界把众多的行业划分为几个大的产业。
因此,行业问题就转化为产业问题。
我们通常所说的产业1结构,第一层次就是指三大产业结构;我们国家现在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一层次也是三大产业结构的调整。
按照目前世界各国比较流行的划分方法,一般把各种产业按照它们产生的先后次序划分为三次产业,又叫三大产业。
设问:什么是三大产业?三大产业的比重如何衡量?第一产业:农业;划分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
1.三大产业国民生产总值:含义、基准比重的表示方法关系(内涵、外延)、重要性。
人教版高一政治上册三大产业教案
三大产业【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二、命题落点: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例1。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的发展道路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例2。
3.产业结构的调整,例3。
【典例精析】例1.科学研究发现,有一种微生物能清除土壤和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
某大学掌握了克隆该微生物的核心技术,建立了国际上首条高效降解菌剂生产线,并投入批量生产。
经过在全国三百多万亩农田上试用,效果显著。
这表明科技创新有利于①农业可持续发展②农村产业结构优化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④提高居民消费质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D 当前特别关注的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在①④中体现了。
一项新技术不一定都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不选③,改变了过去那种单纯追求产品数量的指导思想,开始追求生活质量。
例2. 2003 年我国钢材、水泥、原煤消耗分别占世界总消耗的30%、40%、31%,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是()A.大力发展能源工业,提高原油和煤炭的产量B.改善投资环境,保障安全生产C.拓宽能源进口渠道,缓解能源压力D.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解析:D 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是解决我国能源消耗高、利用率低的问题,所以选择D项。
A、C项是解决能源短缺的两个措施,但不是根本措施,也不符合题意,所以不选;B项与题干无关。
例 3.近年来,沿海某市的产业比重顺序已从过去的第二、第三、第一产业调整为第三、第二、第一产业。
这主要体现了()A.城镇化进程的加快B.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C.城乡一体化的完成D.农业基础地位的加强解析:B 材料明确体现了该市的产业结构的变化,故只有B与题意相符。
【常见误区】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二者不能混同,前者是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后者是从所有制性质的角度而言的。
二者的具体表现也不相同,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表现为: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供能源和原材料,为满足人民生活提供各种消费品,是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第三、四课的知识联系示意图:
这是第四课标题、节标题、框标题框架结构图
下面我们就从“三大产业”入手,具体学习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1、三大产业的划分
2、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4、如何发展农业
教学重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教学难点:如何发展农业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
教学过程
一、三大产业的划分、比重、相互关系
1、三大产业的划分
划分依据:是按照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种行业的性质划分的。
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建筑业
(1)流通服务部门
第三产业(2)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
(四个层次)(3)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4)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2、三大产业的比重
(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2)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指标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
3、三大产业的相互关系
(1)第一、二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只有第一、二产业发展了,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产品,才可能有人财物去发展第三产业。
同时,当第一、二产业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也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2)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和带动第一、二产业的进步
没有商业、金融、保险以及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相应发展,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也会受到极大限制。
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第一、二产业的发展程度,又在某种意义上制约着第一、二产业的发展。
因此,处理好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逐步形成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合理结构,才能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一、二、三产业都有很大发展。
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一、二、三产业关系还不协调。
今后必须大力强调第一产业,调整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下面,我们分别就三个产业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的基本含义
(1)什么是农业?
(2)农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农业:
广义农业: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2)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3)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3、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1)存在问题——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①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均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
②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
③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三农”的关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
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更加重视三农问题,自觉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
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4、我国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历史表明,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快,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就快,反之亦然。
因此,我们应始终抓住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放松,始终把农业生产抓得很紧很紧。
综上所述(2、3、4),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
5、发展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农科教结合,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1)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含义
(2)如何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我国农民的三个伟大创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
6、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1)乡镇企业的含义
(2)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①
②
③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和农民。
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小康社会就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要加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投入,加快卫星城和中心镇建设,在保障农民利益前提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村城镇化。
”
所谓“城镇化”,又称“非农化”。
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人口由乡村转向城市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围绕着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一个问题是三大产业的划分、比重及关系。
由此我们了解了我国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指农业、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第一、二产业以外所有行业的总称;三大产业是按照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行精兵性质划分的;三大产业水平和劳务成果可通过它们在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反映出来;GNP和GDP有异有同。
第二个问题是探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由此我们明确了农业的基本含义: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具体体现(其中包括我国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发展我国农业必须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以及乡镇企业在我国农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支柱地位。
从而加深了我们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