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第一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18 萧山杨梅(第1课时)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萧山杨梅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萧山杨梅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作者看着杨梅就想起自己小学时代的一位金老师,金老师非常注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把学生引导一个新奇的天地,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的事.多么令人尊敬的老师啊,多么真挚的师生之情啊!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
会认“杭、咖、啡、籍、遨、兼”等6个生字,会写“杭、咖、啡、阅、籍、兼、蝉、初、库、沧”等10个生字。
掌握“杭州、咖啡、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作者资料、书籍《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讲授法等。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时间:第11周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
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二、质疑解难
1.简单介绍本文主人公—-袁鹰.
他成长为作家,和他酷爱文学,从小大量阅读课外书有密切关系.
介绍“萧山杨梅”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1)组词:籍()() 初()()
阅()()兼()()
(2)理解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三、浏览课文,观看插图,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1、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
2、整理图书吃杨梅。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记忆字形:
“遨”:敖+走之旁
“兼”:笔画记忆
“初":衣补旁
3。
指导写字:
“籍”:上下结构,左下“耒”,右下“昔"
“兼”:笔顺是先写两竖再写撇捺。
“初"注意部首
“沧”最后两笔是横折勾,竖弯勾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五、作业: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2。
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装饰、率领、觅食、和谐、倘若”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走进乡下人家,想象乡下人家的生活画面。
3。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文字想画面,感受田园风光的独特美好,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掌.
2.大家都听过这首歌吧,今天我们就踏上乡间小路,哼着乡间小曲,嗅着乡间花香,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文,扫清字词障碍。
(可借助工具书,与同桌、教师讨论交流来完成)
2。
把课文读通顺,找出概括乡下人家生活的一个自然段.
3。
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
4。
默读课文,看看其他几个自然段,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之处?用最简洁的语言给每个自然段加个小标题.
(1)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间再互相讨论。
(2)让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3)教师选择最合适的小标题板书:
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冒春笋竹林鸡觅食河中鸭嬉戏
门前吃晚饭瓜架秋虫鸣月下人入梦
三、小结
课后,请大家继续读课文,下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继续去欣赏那乡下人家美丽的图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想象画面,品读感悟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美丽的乡村画面,再次感受乡村的独特、迷人之处。
2。
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谈谈自己读后的所感所悟,组内同学纠正、补充。
3.分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作者热爱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拟人的表达方法。
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1.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2.采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下人家美丽的生活环境。
(1)课件出示句子,品读色彩之美:
课件出示三: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绿绿的叶。
①引导学生抓住“青的、红的、绿绿的”等词语,展开想象,感受瓜果色彩的明丽。
②指导朗读,学生之间互相评读,读出这一份色彩之美。
③师:你的朗读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瓜架下,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别有风趣的装饰,看到了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课件出示句子,感受对比之妙:
课件出示一: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可爱多了.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通过城市和乡下的对比,写出了乡下人家独特的房前装饰,衬托出农家小屋的别致亲切、质朴自然。
师:这就是对比的妙处,今后在写作中学会运用对比手法,你的文章也会更生动。
(3)课件出示句子,感受拟人之美:
课件出示二: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从土里探出头来。
小结:“探"字用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受到嫩笋的长势迅速,如同一个淘气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三、回顾全文,总体感知
1。
多媒体播放朗诵课文.
2.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思考问题:
(1)课文是按怎样的空间和时间顺序描写的?
(2)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板书]
2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空间(1~4)屋前:种瓜、养花
屋后:种竹、养鸡、养鸭别致生动
时间(5~6)夏天:傍晚门前吃晚饭
秋天:夜晚听歌入梦乡自然和谐
总结:(7)总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房前屋后漾祥和瓜田篱下溢浓情
[教学反思]
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进行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我在教学中,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
这样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20.古诗两首
一、辨字组词.
撑()艇()萍( )侧( )
掌()挺( ) 苹( ) 测()
二、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X”。
1.《池上》《小儿垂钓》的作者都是唐代人。
( )
2。
《池上》《小儿垂钓》这两首诗都刻画出了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的形象。
( )
3. “怕得鱼惊不应人”中的“应”读音为“yīng”。
()
4. “偷采白莲回”中“偷"字很传神,写出小儿的天真可爱。
( )
三、先解释带点的词,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解: 一道:
诗句意思:
2.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遥:应:
诗句意思:
四、给下列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释义,将序号填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 鲜为人知()
A。
新鲜 B。
鲜美 C。
鲜明D。
少
2。
漫山遍野( )
A.水满外溢B。
到处都是 C. 不受约束D。
广阔
3. 微不足道( )
A。
细小,轻微B。
计量单位C。
精深奥妙D。
衰落。
4.无所不晓( )
A. 天亮时分B。
知道C。
使人知道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
《池上》是____代诗人_____写的。
这首诗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把小孩_______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你由这首诗想到的描写荷花的诗句是“—-————————,—-————-———”。
2。
《小儿垂钓》是___代诗人____写的。
诗的前两句写________,后两句写________,全诗平易自然,准确生动地刻画出小孩______的神态。
3. 《池上》《小儿垂钓》这两首诗都刻画了_____的形象,表现了童心的_______。
六、想象《小儿垂钓》这首诗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薛谭学唱歌
古时候,有一个叫秦青的人,他是著名的歌唱家,收了许多徒弟.其中一个叫薛谭的,聪明好学,进步也快,秦青很喜欢这个徒弟,准备把他所有的演唱技巧都教给他。
一天晚上,秦青正要睡觉,忽然薛谭敲门走了进来说:“老师,我已经掌握唱歌的全部技巧,所以我想明天告辞回乡了.我现在来,是来谢谢恩师对我的教诲的。
"秦青很惊讶,他知道,自己并没把全部本领教给薛谭,他怎么说都学会了呢?
秦青沉思片刻,并未挽留,只是说:“你既然已决定回家,那么,明天我为你送行
吧!”
第二天秦青在大道边上摆了酒宴他说弟子回乡为师高兴让我为你唱一首歌吧然后他唱起了古人送别的歌那歌声慷慨悲壮萦绕于林间水畔那歌声高亢激昂响彻天空歌声妙到了极点.
薛谭听着听着,渐渐渐愧付羞红了脸,急忙跪在老师的身边,扣头不止。
老师也十分诚恳地说:“学无止境,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啊! "薛谭不住地点头,把老师的话记在了心中。
从此,薛谭在秦青的身边刻苦学习,继续深造。
三年过去了,从没提起回家的事。
一
天,老师对他说:“我的歌唱技艺你已经全部掌握了,不过,你还要边唱边学,学无止境啊!"
1. 请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 在描写老师的歌声时,用了几个优美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并选择一个造句吗?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薛谭学唱歌学了不久,就想,后来听了老师唱的歌,歌声________,听着听着他很慚愧,就___________,后来终于掌握了全部歌唱技巧。
4。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短文为什么对老师的歌声作了详细的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提示
一、支撑手掌小艇挺立浮萍苹果侧身测试
二、1。
√ 2. √ 3。
× 4。
√
三、1。
知道,懂得指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孩子)不懂得藏匿踪迹,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
2。
远远地应答过路的行人要向他打听道路,小孩远远地就招招手,意思是让过路人靠
近一些,因为怕吓跑鱼儿,他不敢马上回答。
四、1. D 2. B 3。
A 4。
B
五、1. 唐白居易小娃偷采白莲天真无邪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 唐胡令能小孩学钓鱼的姿势路人借问,小孩招手不应的动作神态天真专注
3。
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纯真乡村生活的情趣
六、略。
七、1。
,。
:“ , ,!”,,;,,。
2。
慷慨悲壮萦绕高亢激昂响彻天空
3. 告辞回乡妙到了极点决定留下来继续深造
4. 学无止境。
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学习。
5。
因为老师的歌声是使薛谭领悟“学无止境"真理的根本原因,所以短文对老师的歌声作了详细的描写。
16 海上日出
登泰山观日出(节选)
泰山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
今年春节期间,我有幸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到达对松亭时,天已微明。
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四周竟是一片云海。
我终于到达了日观峰,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东眺望着无际的群山,只见山峰之间白雾茫茫.大约过了七八分钟,东方天际出现了鱼肚白,是那么柔和,又是那么光洁。
它不断地扩大,仿佛要淹没群山似的。
它的底部则微露着淡红色,四周的云也发白了……
一会儿,那淡红色加深了,范围越来越大,把邻近的云也照得发亮。
这时,东方的天空发红了,在重重叠叠的峰峦的最东端,红得最浓、最艳,好像燃烧着的大火正在蔓延扩大。
就在一刹那间,那红绸帷幕似的天边拉开了一角,出现了太阳的一条弧形的边,并且努力地上升着,变成一个半圆形,放着强烈的光,把周围的红绸帷幕撕得粉碎。
我的眼睛被这强光刺激着,微微感到疼痛,可我仍然盯住它,就像怕它跑掉似的。
那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
“啊!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游览胜.地( ) ①胜任;②制服;③名胜古迹。
(2)依稀可辨.()①辩论;②区分、辨别;③治理。
2。
照样子,写词语。
白雾茫茫(ABCC式): 、
重重叠叠(AABB式):、
3。
读画线句子,“我”的喊声里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呢?
4. 找到关于云海的句子读一读,再想一想:云海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出它的这些特点?
5.太阳出来了,美丽的云海还会有哪些壮丽的景象?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
1. (1)③(2)②
2。
示例:白雪皑皑微波粼粼浩浩荡荡郁郁葱葱
3。
“我”的喊声里包含着喜悦和自豪的情感。
4。
云海的特点是壮美。
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云海的千变万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5。
示例: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盛开的雪莲花飘落在瑶池里,有的像五彩的纱巾缠绕在山间,有的像打翻的葡萄美酒飞溅起来。
大海日出(节选)
【日】德富芦花
凌晨四时过后,海上仍然一片昏黑。
只有澎湃的涛声。
遥望东方,沿水平线露出一带鱼肚白.再上面是湛蓝的天空,挂着一弯金弓般的月亮,光洁清雅,仿佛在镇守东瀛.左首伸出黑黝黝的犬吠岬.岬角尖端灯塔上的旋转灯,在陆海之间不停地划出一轮轮白色的光环。
一会儿,晓风凛冽,掠过青黑色的大海。
夜幕从东方次第揭开。
微明的晨光,踏着青白的波涛由远而近。
海浪拍击着黑色的矶岸,越来越清晰可辨.举目仰望,那晓月不知何时由一弯金弓化为一弯银弓,蒙蒙东天也次第染上了清澄的黄色。
银白的浪花和黝黑的波谷在浩渺的大海上明灭.夜梦犹在海上徘徊,而东边的天空已睁开眼睫。
太平洋的黑夜就要消逝了。
这时,曙光如鲜花绽放,如水波四散。
天空,海面,一派光明,海水渐渐泛白,东方天际越发呈现出黄色.晓月,灯塔自然地黯淡下来,最后再也寻不着了。
此时,一队候鸟宛如太阳的使者掠过大海。
万顷波涛尽皆企望着东方,发出一种期待的喧闹—-无形之声充满四方。
五分钟过去了—-
十分钟过去了.眼看着东方迸射出金光.忽然,海边浮出了一点猩红,多么迅速,使人无暇想到这是日出.屏息注视,霎时,海神高擎手臂。
只见红点出水,渐次化作金线,金梳,金蹄。
随后,旋即一摇,摆脱了水面。
红日出海,霞光万斛,朝阳喷彩,千里熔金。
大洋之上,长蛇飞动,直奔眼底.面前的矶岸顿时卷起两丈多高的金色雪浪.
(选自《自然与人生》新星出版社)
1.在选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蔚蓝——()清楚——()
凝视——()顷刻——()
2.读一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此时正是明治二十九年十一月四日清晨,我正在铫(yáo)子(日本关东地方东部城市)的水明楼之上,楼下就是太平洋。
这句话点明“我”看海上日出时间的词语是:,地点是: 。
(2)一队候鸟宛如太阳的使者掠过大海.
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掠”写出
的样子。
3。
这篇选文是按照顺序来写的,表现这一顺序的词有: 。
4.阅读这篇文章,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参考答案】
1。
湛蓝清晰注视霎时
2.(1)明治二十九年十一月四日清晨铫子的水明楼之上(2)比喻候鸟飞过大海时轻快
3。
时间凌晨四时过后、一会儿、这时、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
4。
阅读这篇文章,我体会到作者看日出时激动、欢喜的心情,以及他对光明的向往,对大
自然的热爱。
罗斯福集邮
教学目标:1。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独立识字,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
2.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罗斯福集邮的.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扩大视野和丰富文化底蕴。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罗斯福集邮的。
2.指导学生参与集邮活动,鼓励学生畅谈个人的感受,参与名人的观点讨论。
教学准备:资料卡、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集邮吗?为什么喜欢?谈谈你集的邮票好吗?(指生交流) 有一位美国的总统也喜欢集邮,板书课题:罗斯福集邮.齐读课文题目。
想知道罗斯福先生集邮的故事吗?那么赶紧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
请同学们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3。
指生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
三、品读课文,交流感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罗斯福集邮的?用自己喜欢的标记画出有关的语句。
2.小组交流,合作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3。
全班交流:(生谈到哪一方面就相机学习)(1)任美国总统期间,在一次军事会议上,罗斯福清楚地告诉参谋部军官,他是集邮者,所罗门群岛的地理位置他清楚.
你是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知道的?(第二自然段)迅速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想想:集邮对罗斯福有什么帮助?(板书:积累知识)还有谁想交流其他方面?
(2)他的八十万张邮票并非高价购买,而是从信封上揭下或低价购买。
(板书:收集整理)你从罗斯福收集、整理邮票的方式上能体会到什么?(不奢侈消费、节约) 小结:是啊,罗斯福虽然是总统,身份特殊,但是他和普通人一样,并不奢侈,那罗斯福在普及集邮上采取了哪些措施?(随机板书:普及集邮):(3)为普及集邮做出措施:让邮票印刷机做巡回演出,把重复的邮票捐献给二次世界大战的伤员。
(4)亲自过问两百多套邮票的印制。
(板书:关心印制)曾经有一张邮票图稿上的人物画像与罗斯福很像,罗斯福建议设计者做了修改,从这一处小小的改动中你体会到什么?(罗斯福推广集邮的目的是单纯的,是为了拓展视野、陶冶性情、积累知识、增长才干,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
4。
一枚枚五彩斑斓的邮票,令罗斯福受益匪浅,他在集邮中有什么体会?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结合课后老舍的话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七自然段)(指生交流)谁能读一读罗斯福的话?你从他的话中能体会到他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坦诚、谐趣)谁能模仿罗斯福的语言起来读一读他的话?(指生朗读、互评) 小结:从你的朗读中,我们体会到了罗斯福集邮的真正内涵以及集邮所带来的巨大价值。
四、畅言收获,拓展延伸。
1。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都有哪些收获?
2.你还搜集了哪些有关罗斯福与集邮的资料?一起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五、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继续搜集罗斯福的有关资料,办一份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