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2年初中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日一练)人教版2022年初中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单选题
1、为顺利度过青春期,同学们要有正确的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遇到困难主动向家长、老师、同学寻求帮助,保持愉快心情
B.要合理全面地摄取营养,按时作息
C.对性知识的疑问应该深埋在心里,减少异性交往
D.树立人生远大理想,刻苦学习、多进行体育运动
答案:C
解析:
熟记掌握青春期的各种心理变化及其卫生,特别注意掌握青春期的卫生清洁问题,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各项变化,寻求父母、老师等的帮助,树立正确的观念。
A.遇到困难主动向家长、老师、同学寻求帮助,A正确。
B.要合理全面地摄取营养,按时作息,B正确。
C.青春期产生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不要埋藏在心中,可以通过个别谈心等方式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获得
适合自己发育水平的性知识,从而正确对待自身出现的身心变化,求得心理平衡。
对性知识的疑问不要闷在心中,否则时间长了会导致心理疾病,C错误。
D.应当树立远大理想情操,精中精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同学间互相帮助,跟
师长密切交流,健康地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华,D正确。
故选C。
2、为了早日“抗疫”成功,全国人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接种新冠疫苗,从预防传染病角度分析,接种疫
苗的行为属于()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加强卫生管理
答案:C
解析: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染性和流行性。
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同时具备了以上三个环节,就可以传染和流行。
所以预防传染病要控制
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隔离传染病人,严格、严密、规范处理传染病人的衣物、粪便,属于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是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比如室内应勤开门、窗通风换气,室内
定期喷酒消毒液进行消毒,经常打扫室内卫生,保持清洁等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
免疫力,注射疫苗等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所以接种疫苗的行为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正确。
故选C。
3、经过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新冠肺炎疫苗已经研制成功,许多民众开始接种疫苗第一针、第二针甚至第
三针。
下列对新冠肺炎疫苗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特殊的免疫球蛋白B.是一种能治疗新冠肺炎的抗体
C.是一种能治疗新冠肺炎的抗生素D.是一种失活或减毒的病毒
答案:D
解析: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
疫苗失去了致病性,但保留了病原菌的抗原性,人体注射疫苗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使人体获得
相应的免疫力。
A.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
制剂,A错误。
B.疫苗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B错误。
C.疫苗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能治疗新型冠状肺炎,而不是一种抗生素,C错误。
D.疫苗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D正确。
故选D。
4、高血压被称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我国装每年的10月8日定为
全国高血压日。
下列有关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所说的血压是体循环的静脉血压
B.高血压对身体健康有重大危害,低血压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C.心血管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
答案:C
解析:
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最高,称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最低,称为舒张压。
健康成年人的动脉血压,一般维持在收缩压12~18.7千帕、舒张压8~12千帕。
血压经常超过18.7/12千帕,就称为高血压;经常低于12/6.7千帕,则称为低血压。
A.结合分析可知,一般所说的血压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A错误。
B.健康成年人的动脉血压,一般维持在收缩压12~18.7千帕、舒张压8~12千帕。
高血压和低血压都对身体
健康有重大危害,B错误。
C.心血管疾病指的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的病因除了遗传和先
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
心血管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
C正确。
故选C。
5、事故中的伤者腿部血液不断流出,医生在其远心端止血。
伤者受伤的血管是()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以上三种都可能
答案:B
解析:
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
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脏←静脉。
因此,大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止血;动脉出血在近心端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
某人受伤后其伤口缓慢而连续不断地流出暗红色的血液,因此判断是静脉出血。
故应首先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止血,同时紧急拨打120送医院。
故选B。
6、预防猪肉绦虫要注意()
A.避免人的粪便污染猪的饲料B.加强猪肉市场的检疫
C.注意饮食卫生D.以上三项都要注意
答案:D
解析:
猪肉绦虫病对人体危害很大,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此病的最好方法.人体吃了含有猪肉绦虫幼虫的猪肉后,猪肉绦虫的幼虫在人体内发育成成虫继而引发猪肉绦虫病。
人是猪肉绦虫的终宿主,也可作为其中间宿主;猪是主要的中间宿主。
猪肉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猪的体内,寄生的部位为运动较多的肌肉,以股内侧肌多见,人体吃了含有猪肉绦虫幼虫的猪肉后引发猪肉绦虫病,预防措施有:猪肉必须充分煮熟;切生肉、生菜的刀及案板要和切熟肉、熟菜的分开;避免人的粪便污染猪的饲料;加强猪肉市场的检疫等。
故选D。
7、关于计划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我国应广泛开展计划免疫工作
B.实行计划免疫能有效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C.没病就不必进行预防接种
D.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意义重大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计划免疫的知识,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
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A.计划免疫可以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传染病的危害极大,会造成大规模传染、发病,我国人口众多,一
旦爆发传染病,不好控制,因此,在我国应广泛开展计划免疫工作,A正确。
B.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
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因此实行计划免疫能有效的增强人体的免疫力,B正确。
C.预防接种是将疫苗在不发病前注射到人体内,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来预防某种传染病,C不正确。
D.计划地预防接种,可以有效地预防某种传染病,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人口素质,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
和生命意义重大,D正确。
故选C。
8、“健康生活,珍爱生命。
”下列有关健康与急救措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大静脉出血时用手指压迫远心端止血
B.人工呼吸应先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
C.处方药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但也要注意用药安全
D.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答案:C
解析:
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
救措施。
A.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脏→静脉。
因此大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手指压迫点应位于远心端,A正确。
B.实施人工呼吸前,应该使被救者仰卧,呼吸道畅通,有利于空气的进入,B正确。
C.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但也要注意用药安全;处方药的使用要
遵医嘱,C错误。
D.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D正确。
故选C。
9、幼儿接种卡介苗可以在体内产生抗体预防结核病。
抗体是一类特殊的
A.无机盐B.脂肪C.蛋白质D.糖类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抗体的概念。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C正确。
故选C。
10、每年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
关于毒品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
B.为了兴奋,可以吸食少量毒品
C.每个公民都应参与禁毒活动
D.吸毒会使免疫系统遭到损害
答案:B
解析:
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
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
对心
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A.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青少年要坚决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往是
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A不符合题意。
B.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吸
毒后的快感会不断递减,因此,为了达到与原来同样的刺激强度,吸毒者必须加大剂量,如果毒品用量过度会
引起吸食者猝死,B符合题意。
C.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把参与禁毒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我做起,积极参加诸如“6.26国际禁毒日”、“不
让毒品进校园”、“社区居民远离毒品”等大型宣传活动,面对面向群众宣传禁毒知识,弘扬禁毒精神,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禁毒工作,让毒品对社会的危害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全社会掀起禁毒宣传教育活动的高潮,
C不符合题意。
D.研究表明,各类毒品都不同程度地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各器官、脏器的机会性感染发生率增加。
其毒
性作用表现为长期应用后对整个免疫系统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全面抑制,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小提示:
熟知毒品的危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流感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一般冬春季高发。
与普通感冒相比,季节性流感只能由特定的流感病毒引起,患者一般会出现高热、咳嗽、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等症状,下列关于流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锻炼身体和注射流感疫苗是较好的预防措施
B.自身患流感咳嗽、打喷嚏时,尽量用纸巾或手遮住口鼻
C.从保护自身出发,流感季节尽量远离患病人群,不到人口密集的场所
D.流感病毒有细胞结构,能独立生存,易发生变异
答案:D
解析:
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即可。
锻炼身体和注射流感疫苗是较好的预防措施,人们进行的预防接种,就很好地起到了保护易感者的作用。
易感者也应注意不要与患病的人或动物接触;平时应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的能力,A正确;
自身患流感咳嗽、打喷嚏时,尽量用纸巾或手遮住口鼻,为了切断传播途径,B正确;
从保护自身出发,流感季节尽量远离患病人群,不到人口密集的场所,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正确;
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营寄生生活。
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D错误。
小提示:
此题考查了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的认识,基础知识,需重点掌握,涉及面较广,有一定的综合性。
12、新冠肺炎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接种新冠疫苗可有效预防新冠肺炎。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新冠肺炎患者和携带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属于病原体
B.接种新冠疫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属于控制传染源
C.皮肤是人体的一道保护屏障,能够完全阻挡新冠病毒的侵入
D.接种新冠疫苗能引起人体免疫反应,产生抵御新冠病毒的抗体
答案:D
解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
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传染病的流行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A.病原体指的是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新冠肺炎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A不符合题意。
B D.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御该病毒的抗体,提高其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避免感染,健康人接种新冠疫苗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C.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不针对一种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保护屏障,但是不能完全阻挡新冠病毒的侵入,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3、下列有关毒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少量吸食毒品的危害极其有限
B.吸毒会成瘾,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C.吸毒会破坏社会的安定和家庭的幸福
D.毒品会滋生犯罪和破坏家庭和平
答案:A
解析:
吸毒的危害极大,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有很大的损害,可使人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
周围神经炎等。
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也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A.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A符合题意。
B.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而再、再而三地吸毒形
成了对毒品的依赖性之后,吸毒后的快感会不断递减,因此,为了达到与原来同样的刺激强度,吸毒者必须加
大剂量,如果毒品用量过度会引起吸食者猝死,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我们都要杜绝毒品,尤其是青少年,要坚
决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往是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B不符合题意。
C.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如无钱购买,可能就走上抢劫等犯罪道路,破坏国家的安
定和家庭的幸福,C不符合题意。
D.吸毒需要大量的金钱,在自己不能负担时,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吸毒不但毁灭自己而且严重危害家
庭和社会,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小提示:
掌握吸毒的危害及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根据国家卫计委和公安部的统计,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
如果你发现有人溺水时,
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A.不顾一切下水救人B.拨打120急救电话
C.大声呼救,向周边人求助D.如有漂浮物,及时扔给落水者
答案:A
解析:
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
溺水急救具体可分
为以下这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要把溺水者救上岸。
第二步是要及时检查溺水者的身体状况。
第三步是对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
A.青少年珍爱生命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盲目救人,是极其错误的,A符合题意。
B.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B不符合题意。
C.发现有人溺水时,可以大声呼救,引起路人注意,以寻求周边有能力的人的帮助,C不符合题意。
D.如有漂浮物如木板、树木、桌椅等,及时扔给落水者,这样可帮助落水者抓住漂浮物以助漂浮,以赢得路人或警察的救助时间,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小提示:
熟知急救的相关知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遇到心搏骤停的紧急情况时,我们需要立即对患者实施初步急救和复苏。
心肺复苏的步骤不包括()A.打开气道B.胸外心脏按压C.人工呼吸D.止血包扎
答案:D
解析:
心肺复苏的正确顺序为: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当人停止呼吸,同时心跳也停止时,我们应该紧急实施胸外心脏挤压,先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交替反复进行。
当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逐渐转为红润时,说明抢救有效。
所以,心肺复苏的步骤不包括止血包扎,故选D。
小提示:
正确识记并理解心肺复苏的正确顺序是解题的关键。
多选题
16、人体具有的保卫自身的第二道防线是()
A.体液中的杀菌物质B.吞噬细胞
C.皮肤和黏膜D.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答案:AB
解析: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吞噬细胞”,都属于第二道防线,A、B符合题意;
“皮肤和黏”属于第一道防线,C不符合题意;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属于第三道防线,D不符合题意。
17、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我们应该“珍爱生命,关注健康”,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当体内有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数目增多吞噬病菌,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B.醉酒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吸烟可以增强记忆力
C.关心艾滋病病人,与艾滋病人握手、交谈、一起吃饭以及蚊虫叮咬等都不会感染艾滋病的
D.“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家人酒后开车,应制止并告诉他,这样危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答案:AB
解析:
1).兔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
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2).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按其英文字音(AIDS)译为“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它的致病因素是结构上很相近似的一组病毒,这组病毒被统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
3).醉酒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行为失控。
A.白细胞吞食病菌,从而防御疾病,这种免疫功能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
B.喝酒会严重损害人的神经系统,少量饮酒可以促进中枢神经兴奋,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心跳加快,出现面红耳赤现象;严重时酒精会使整个神经中枢中毒,导致思维混乱、失去知觉,昏睡。
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以及脑缺氧等,进而影响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影响学习,B错误。
C.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目前预防艾滋病应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与艾滋病人握手、交谈、一起吃饭以及蚊虫叮咬等都不会感染艾滋病的,C正确。
D.醉酒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行为失控。
所以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D正确。
故选AB。
小提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对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这样才能灵活答题。
18、患手足口病的幼儿应在家中修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患手足足病的幼儿是病原体B.婴幼儿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
C.在家中隔离幼儿属于控制传染源D.勤洗手不能降低患手足口病的机率
答案:BC
解析:
患手足口病的幼儿是传染源,不是病原体,A错误;婴幼儿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B正确;在家中隔离幼儿属于控制传染源,C正确;手足口病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是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的,勤洗手不能降低患手足口病的机率,D错误。
19、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免疫都是人生来就有的
B.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休克,这是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
C.吞噬细胞不是人体的免疫细胞
D.皮肤和杀菌物质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答案:BC
解析:
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分析作答。
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A错误;
个别人注射青霉素时,因过敏反应会发生休克,这时因为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在这里青霉素相当于一种抗原,青霉素进入人体后,刺激了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引起人体产生了免疫反应,B正确;
吞噬细胞不是人体的免疫细胞,人体的主要免疫细胞是淋巴细胞,C正确;
皮肤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杀菌物质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D错误。
小提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以及免疫的功能。
20、经医生诊断某人患了传染病,医生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各属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哪一类
①给病人打针吃药进行治疗②对病人房间的用具进行消毒③给与病人接近的人进行预防注射()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以上都不是
答案:ABC
解析:
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①给病人打针吃药进行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②对病人的房间、用具进行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③给与病人接近的人进行预防注射属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