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冲刺】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物理试卷-(附答案)精选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
1.黄鹤楼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其全新的夜间体验模式华丽亮相,在光影的环绕下,《夜上黄鹤楼》光影秀一经演出就深受好评,如图是当晚的激光束照射到夜空的情景,其在空中传播的情况属于()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2.下列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人的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
B.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08m
C.人正常骑车速度约为5m/s
D.教室内空气质量约2kg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疏密部分的传播形成声波
B.弹奏古筝时,弦越紧产生声音的音调越低
C.观察上面的波形可知:甲、乙、丙中的三种器具发声的音调、音色相同,响度不同
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从阻断噪声传播方面控制噪声
4.下列关于能源与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移动电话机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
B.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的,人们是在能量的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利用能量的
C.风能、水能、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D.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裂变、聚变,核电站是利用聚变的热核反应发电的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焦距是15cm
B.此时在光屏上成的像是缩小的
C.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也会向下移动
D.保持蜡烛不动,把凸透镜移动到35cm处,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6.如图所示,小明左脚用力向后蹬地,他会随滑板车一起水平向前运动,小明不再蹬
地,滑板车最终会停下来,关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小明左脚向后蹬地,他和滑板车会向前运动,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小明的左脚离开地面后,他和滑板车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
C.小明站在水平运动的滑板车上时,他受到的是平衡力
D.滑板车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阻力改变了滑板车的运动状态
7.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a、b两组同学在同一间教室里,分别用如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进行实验,当水温达到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
并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不考虑水量损失和热损失,关于本实验不正确的说法是()
A.水在沸腾的过程中,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B.分析图乙中的图像可知,若b组同学烧杯中水的质量为100g,则a组同学烧杯中水的质量为50g
C.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若b组同学烧杯中水的质量为100g,b组同学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刚好沸腾的过程中,烧杯中的水吸收了4200J的热量
8.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分别用R1、R2两个电阻进行探究,并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所示的U﹣I关系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R1与R2的大小关系是()
A.R1>R2B.R1=R2
C.R1<R2D.无法确定
9.如图所示,甲、乙装置中的透明容器内密封有等质量的空气,所连接的U形管内液柱的变化可以反映空气温度的变化。
将两套装置分别接到电压相同的电源上,来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实验装置是控制电压、通电时间一定时,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
B.乙图实验装置可以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C.甲图中闭合开关后,B管中液面上升较快
D.乙图实验装置是控制电流、通电时间一定时,探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
10.如图所示的两个装置可以用来演示物理现象或原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图a可用来验证电磁感应原理
B.图b的实验过程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图a的实验过程中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图b可以用来演示发电机原理
1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关于电路的工作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时闭合两个开关,通过两只灯泡的电流一定相同
B.若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对调,闭合S1、S2后,则两表都被烧坏
C.若先闭合S1,再闭合S2,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D.若灯L1被短路,闭合S1、S2后,灯L1不亮,灯L2亮,电流表损坏
1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10Ω。
当开关S1闭合,S2、S3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1,R2消耗的功率为P2;当开关S1、S2、S3都闭合时,电压表的
示数为U1′,R2消耗的功率为P2′,且电流表A1的示数为0.9A。
已知U1:U1′=l℃6,P2℃P2′=1℃9,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开关S1闭合,S2、S3断开时,电流表A2的示数为0.2A
B.开关S1闭合,S2、S3断开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0.6W
C.开关S1、S2、S3都闭合时,电流表A2的示数为1.2A
D.开关S1、S2、S3都闭合时,R1和R2消耗的总功率为3.6W
二、综合题
13.如图是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圆满完成任务的情景。
(1)神舟十三号从距离地面10km的时候飞船点火制动,脱离轨道,再入大气层,最终在东风着陆场降落,耗时49分钟,这个过程中神州十三号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将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舱体表面局部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为此,科研人员在舱体表面设计了防热涂层,敷设有一层烧蚀材料,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这部分烧蚀材料直接变为气体,这种物态变化叫_______,这个过程要_______(选“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
三、填空题
14.如图是搬运泥土的独轮车,独轮车属于______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
设车箱和泥士的总重G=l200N,运泥土时从A点提起独轮车把手的力是F,F的力臂是
______m,F的大小至少是______N。
四、实验题
15.某同学想知道84消毒液的密度,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实验前该同学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调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的左边静止,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直至横梁平衡;
(2)测量时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8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消毒液,测出烧杯和消毒液的质量如图甲所示,消毒液的质量为_______g,将烧杯中的消毒液全部倒入量筒中消毒液的体积如图乙所示,这样求出的消毒液的密度为_______kg/m3;
(3)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消毒液密度会_______(选“偏大”或“偏小”)。
16.某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海绵块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显示_______;
(2)由甲和_______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该同学在实验时将图乙中的小桌和砝码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丁所示,则在乙、丁两种情况中小桌产生的压强p乙_______p丁(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7.为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请依据实验回答:
A.B.C.D.E.
(1)比较图_______和图_______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2)比较图_______和图_______可知,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3)由图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kg/m3。
18.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V。
(1)该同学接错了一根导线,请你在这根导线上打“×”,并补画出正确的那根导线
______;
(2)正确连接电路后,用开关进行试触,发现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而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
故障原因可能是______(填“电流表”“滑动变阻器”或“小灯泡”)断路;
(3)排除故障后,按正确的步骤进行实验。
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W,此时小灯泡的电阻是_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Ω;
(4)某同学还想用上面正确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假设此时的电源电压恒为6V,将小灯泡换成定值电阻,并使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保持2V不变,所用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40Ω,多次更换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记录各次电流表的示数,在不更换其他器材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完成该实验,他更换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不能大于
______Ω。
五、计算题
19.全球第一座十万吨级的半潜式储油平台“深海一号”,在我国山东烟台交付使用,如图所示,它具有全球无限航区航行能力,配备了满足科学调查及数据处理所需要的
多种类型大型实验室。
(331.010kg/m ρ=⨯海水 ,330.810kg/m ρ=⨯凝析油 )
(1)“深海一号”平台具备凝析油储存和外输功能,在世界首创立柱储油,“深海一号”共设置4个凝析油舱(单舱容积5000方),分别位于船体4个相同的立柱中,最大存储凝析油的体积为2万立方米,其存储凝析油的质量是多少t?
(2)“深海一号”竖直漂浮在海面上静止,假设每个立柱的底面积均为正方形,边长为15m ,当立柱浸入水面下35m 深时,四个立柱底面受到海水的压力为多少?
(3)借助于“深海一号”这一海上平台,科技人员在海面上进行了多项科学实验,浮漂式海上风电系统装置就是其中之一,这个装置漂浮在海面上时可看做以下情景:一块长方体浮在水面上,然后在长方体上面放铁块,当铁块的质量为345kg 时,长方体恰好浸没在水中(如图甲)。
科技人员拿走上面的铁块,想用细线把另一个铁块系在这个长方体下面,也使长方体恰好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求出这个铁块的质量是多少kg?(铁块的密度是337.910kg/m ⨯ )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绚丽的激光束照射到夜空中,直入云霄,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2.C
【解析】
【详解】
A .人的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 ,故A 不符合实际;
B .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0cm ,即0.8m ,故B 不符合实际;
C .人正常骑车速度约为18km/h ,即
1818/h m /s 5m /s 3.6
v km ===
故C 符合实际;
D .教室内空气质量约200kg ,故D 不符合实际。
故选C 。
3.A
【解析】
【详解】
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介质的疏密部分的传播形成声波,即图中空气疏密部分的传播形成声波,故A 正确;
B .弹奏古筝时,弦越紧振动越快,频率越高,产生声音的音调越高,故B 错误;
C .观察上面的波形可知:甲、乙、丙中的三种器具发声的频率和振幅相同,即音调、响度相同,波形不同,音色不同,故C 错误;
D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 错误。
故选A 。
4.D
【解析】
【详解】
A.移动电话机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它用电磁波把讲话的信息发射到空中,同时又在空中捕获电磁波,得到对方讲话的信息,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风能、水能、太阳能在可以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裂变、聚变,核电站是利用可控的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发电的,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解析】
【详解】
AB.由图中可知,此时物距为u=30cm,像距为v=15cm,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故可知此时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则有
u=30cm>2f
f<v=15cm<2f
解得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
7.5cm<f<15cm
故A错误,B正确;
C.蜡烛燃烧变短后,烛焰向下移动,经凸透镜折射后,根据光线经过凸透镜光心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故C错误;
D.保持蜡烛不动,把凸透镜移动到35cm处,则此时的物距为15cm,等于原来的像距,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等于原来的物距,由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此时不需移动光屏,即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故D错误。
故选B。
6.C
【解析】
A. 用力向后蹬地,滑板对地施加了一个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同时也对滑板施加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滑板向前运动,利用的是力的相互作用;用力向后蹬地之前是静止的,脚向后蹬地后,人就向前运动了,说明力改变了人的运动状态,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停止用力蹬地后,滑板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滑板继续滑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物体在受到平衡力时,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由于不能判定小明的运动状态,故无法确定小明是否受到平衡力,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滑板车在前进的过程中,受到地面的阻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滑板车的运动状态,最终会停下来,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7.D
【解析】
【详解】
A.水沸腾时,整杯水的温度相同,所形成的大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深度变浅,气泡外所受的液体压强变小,而气泡内气体压强不变,气泡内压强大于气泡外压强,体积会变大,到水面裂开,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由图乙知,开始计时时,水的温度相同,且用相同的装置进行加热至沸腾,b组同学用时8min,a组同学用时4min,说明b组同学加热水吸收的热量是a组同学加热水吸收的热量的2倍,据Q吸=cm(t-t0)知,b组同学所用水的质量是a组同学所用水的质量的2倍。
若b组同学烧杯中水的质量为100g,则a组同学烧杯中水的质量为50g,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由图示知,两组同学将水加热到100℃,温度就保持不变了,说明水沸腾时需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b组同学烧杯中水的质量为100g,将水由90℃加热至沸腾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4.2×103(J/kg⋅℃)×0.1kg×(100-90)℃=4200J
但水的初温不是90℃,加热了一段时间,水的温度才达到90℃,所以水吸收的热量比4200J多。
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8.A
【分析】
【详解】
作横轴的垂线交两电阻的图线于A、B,分别过A、B两点作横轴的平行线,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当电流相等时,R1两端的电压更大,由欧姆定律
U
I
R
=可得
U
R
I
=,所以R1>
R2,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D
【解析】
【详解】
A.甲实验中右侧容器两电阻为并联关系,两电阻并联后的等效电阻小于5Ω,根据串联分压可知此时两容器电压不同,故A错误;
BD.乙图实验装置两容器内电阻为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相等可知,两容器中电阻的电流相同,而右侧容器内电阻的较大,乙图装置探究的是电热与电阻的关系,故B错误,D 正确;
C.甲实验中右侧容器两电阻为并联关系,由并联分流可知乙容器中电阻电流小于甲容器中电阻的电流,由P=I2R可知,电阻一定时电流大的电功率大,则甲容器中电功率大,A 管中液面上升较快,故C错误。
故选D。
10.A
【解析】
【详解】
AC.图a中没有电源,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就能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为电磁感应现象,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C错误;
BD .图b 中有电源,是探究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原理图,可以反映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该实验中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D 错误。
故选A 。
11.C 【解析】 【详解】
A .同时闭合两个开关,两灯并联,由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两灯电压相同,两灯的规格不一定相同,由欧姆定律I =
U
R
可知,通过两只灯泡的电流不一定相同,A 错误; B .若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对调,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与L 1并联,因电压表内阻很大,电路的电流很小,两表都不会被烧坏,B 错误;
C .若先闭合S 1,为L 1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电路的电流;再闭合S 2,两灯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压表示数不变;而此时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因通过L 1的电流不变,根据并电路电流的规律,电流表的示数变大,C 正确;
D .若灯L 1被短路,闭合S 1、S 2后,则灯L 2也会短路,灯L 2不亮,造成电流表损坏和电源短路,D 错误。
故选C 。
12.B 【解析】 【详解】
A .由电路图知,开关S 1闭合,S 2、S 3断开时,三个电阻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A 2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R 1两端的电压。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1
1
U I R = 三个开关都闭合时,电阻R 1、R 2、R 3并联连接,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A 1测通过R 1、R 2的电流,A 2测干路的电流。
此时通过R 1、R 2的电流分别为
111
U I R '
=
,122U I R '= 则有
1
111111
16U R U I U I U R ==='',222222222219
P I R I P I R I ==='
解得
I1=6I,I2=3I
由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得
I1+I2=6I+3I=0.9A
解得,三个电阻串联时,电路中的电流,即电流表A2的示数
I=0.1A
故A错误;
B.三个电阻并联时,通过R1、R2的电流分别为
I1=6I=6×0.1A=0.6A,I2=3I=3×0.1A=0.3A 电源电压
U1′=I1R1=0.6A×10Ω=6V
所以三个电阻串联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P=U1′I=6V×0.1A=0.6W
故B正确;
C.电阻R2的阻值
1 2
2
6V
20Ω0.3A
U R
I '
===三个电阻串联时,电路的总电阻
1
6V
60Ω0.1A
U R
I '
===
R3的阻值
R3=R-R1-R2=60Ω-10Ω-20Ω=30Ω三个电阻并联时,通过R3的电流
1 3
36V
0.2A 30Ω
U I
R '
===
此时电路中的总电流,即A2的示数
I总=I1+I2+I3=0.6A+0.3A+0.2A=1.1A 故C错误;
D.三个电阻并联时,R1、R2消耗的总功率
121126V0.9A 5.4W
P U I
='=⨯=故D错误。
故选B 。
13. 3.4 升华 吸收 【解析】 【详解】
(1)[1]这个过程中神州十三号的平均速度
31010m 3.4m/s 4960s
s v t ⨯===⨯
(2)[2][3]防热涂层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是升华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14. 省力 1 360 【解析】 【详解】
[1]搬运泥土的独轮车,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
[2][3]由图可知,阻力为1200N ,阻力臂为0.3m ,动力臂为1m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的力臂为
211200N 0.3m 360N 1m
Gl F l ⨯=
==
15.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44 1.1×103 偏大 【解析】 【详解】
(1)[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调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的左边静止,说明天平左侧偏重,右边高,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2]由图甲所示可知,烧杯和消毒液的总质量
50g 10g 2g 62g m =++=总
消毒液的质量
62g 18g 44g m =-=
由图乙所示量筒可知,消毒液的体积
340mL 40cm V ==
消毒液的密度
333344g 1.1g /cm 1.110kg /m 40cm
m V ρ=
===⨯ (3)[4]不可能把烧杯内的消毒液全部倒入量筒内,杯壁会有附着,导致测量的消毒液的体积偏小,由公式m
V
ρ=
可知,密度测量结果偏大。
16. 压力的作用效果 乙 等于 【解析】 【详解】
(1)[1]实验中,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即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
(2)[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受力面积大小相同,而压力不同,故需要对比甲、乙两次实验。
(3)[3]该同学在实验时将图乙中的小桌和砝码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丁所示,则在乙、丁两种情况中可以看到,小桌和砝码的压力是相同的,受力面积也相同,根据F p S
=可知,小桌在这两种情况中产生的压强是相等的。
17. D E C D 31.110⨯ 【解析】 【详解】
(1)[1][2]要研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则要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比较D 、E 两图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密度不同,故选图D 和图E 。
(2)[3][4]要研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的关系,则要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相同,但要改变浸入液体的深度,故选图C 和图D 。
(3)[5]根据称重法测浮力,由图A 和图D 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1=5N 1N 4N F G F -=-=浮水
此时浸没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
4333
4N
==
410m 110kg/m 10N/kg
F V V g ρ-==⨯⨯⨯浮水物排水 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由图A 和图E 可知,此时受到的浮力为
2=5N 0.6N 4.4N F G F -=-=浮盐
故盐水密度为
3343
4.4N
=
= 1.110kg/m 10N/kg 410m
F gV ρ-=⨯⨯⨯浮盐盐排 18. 小灯泡 0.65 9.62 20
【解析】 【详解】
(1)[1]实物图中的小灯泡被短路,应将滑动变阻器下端的接线柱与灯泡的左端(电压表的3V 的接线柱)相连,改正后的电路图如下
(2)[2]正确连接电路后,用开关进行试触,发现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说明电路中有断路的地方,而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表明电压表到电源两极是接通的,则故障可能是小灯泡断路。
(3)[3]电流表接的是0~0.6A 的量程,示数为0.26A ,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P =UI =2.5V×0.26A=0.65W
[4]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
2.5V 9.62A 0.26A
U R I =
=≈
(4)[5]由题意可知,电源电压恒为6V ,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恒为2V ,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恒为4V ,电路中滑动变阻器全部接入时,电流最小,更换的定值电阻的阻值最大为
000P
0max 2V
20Ω4V 40Ω
U U R U I R =
===
19.(1)41.610t ⨯ ;(2)83.1510N ⨯ ;(3)395kg 【解析】 【详解】
解:(1)存储凝析油的质量
3343740.810kg/m 210m 1.610kg 1.610t m V ρ==⨯⨯=⨯=⨯⨯凝析油
(2)底部受到海水的压强
3351.010kg/m 10N/kg 35m 3.510a P p gh ρ==⨯⨯⨯=⨯海水
底部受到海水的压力
5283.510a 41515m 3.1510N P F pS ==⨯⨯⨯⨯=⨯
(3)由甲图可得
G G F +=浮铁
由乙图可得
G G F F +'=+'浮浮铁
二式相减得
G G F '-='浮铁铁 ℃ m g mg F gV ρ''-='=浮铁海水排
℃ 化简得
m m V ρ''-=铁海水排
℃ m V V ρ'
''==排
铁铁
℃
将℃代入数据
3333
345kg 1.010kg/m 7.910kg/m m m ''-=⨯⨯⨯
铁
铁
解得
395kg m '=铁
答:(1)“深海一号”平台存储凝析油的质量是4
⨯;
1.610t (2)四个立柱底面受到海水的压力为8
3.1510N
⨯;(3)这个铁块的质量是39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