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在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中发展推理水平,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3.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具:PPT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阅读例7,思考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分配什么?如何分配?
2.你能举例验证乘法分配律是否成立吗?
3.如何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二、新课探究
(一)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1.PPT出示王叔叔的“开心农场”,每排2棵白菜,共3排;每排4棵辣椒,共3排。
一共有多少棵蔬菜?
学生独立思考,如何写出综合算式?
预设:2×3+4×3 (2+4)×3
学生解释每一步先算出了什么?算式各局部的含义。
2.对边两道算式,想一想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预设:得数相同;数字相同;一边有括号一边没有括号……
思考:去掉括号以后,算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同桌交流一下,并汇报。
3.PPT出示学生植树图,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预设:(4+2)×25 4×25+2×25
和第一组算式比一比,去掉括号后发生的变化相同吗?
预设:两个数的和乘另一个数,去掉括号后能够用这两个数分别去乘另一个数,再相加。
(二)验证乘法分配律
师:刚刚两组算式发生变化以后,得数仍然是相同的,我们能够用等号连接他们。
那是不是我们任意写出左边的算式,变形成右边的算式后,得数都是相同的呢?
1.老师任意写出一个左边的算式,请学生变形成右边的算式,男生算左边,女生算右边,发现两边算式得数相等。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举例验证乘法分配律。
能够是普通的数,也能够是一些特殊的数,如0、1等
3.小组展示自己验证的算式,验证乘法分配律。
(三)理解乘法分配律
1.师:刚刚我们举例验证了这个规律确实存有,那你们知道为什么算式两边一定相等呢?学生思考,并反馈。
老师引导并协助学生从乘法的意义方面来思考,理解。
(左边是几个几,右边是几个几加上几个几,就是几个几。
)
2.师: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算式非常多,我们如何用字母来表示乘法分配律呢?
学生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三、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第26页第1题。
并说一说错误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经历了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其实乘法分配律既是
一个新知识,它也是一个老朋友。
想一想,在哪些地方也见过乘法分配律呢?比方我们的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比方我们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等。
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所学运算定律中较难、较复杂的一个运算定律。
我先让学生通过形象具体的蔬菜图,在情境中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存有,然后再通过例7中的植树图,再次感知乘法分配律,并比较两组算式,发现规律的存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举例验证乘法分配律的同时,也能很好的理解乘法分配律中“分配”两字的含义,分配什么?如何分配?学生在举例的过程中不但能举出一些普通的数字组成的算式,还能想到0、小数这样特殊的数字组成的算式,思考比较全面。
因为第一个环节,在情境中感知乘法分配律花费时间较多,后面的时间比较紧张,学生能理解乘法分配律,但缺少了用文字来概括和总结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因为时间有限,乘法分配律的拓展练习较多,本节课的练习不够全面,还需要专门的练习课来使用这个运算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