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炎症在变异型心绞痛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心绞痛(练习题)

心绞痛(练习题)

心绞痛(练习题)心绞痛一、A1型题1.硝酸甘油为临床常用抗心绞痛药物,常与β受体阻断剂合用,其重要理由为A.二者均可使心率减慢B.在心室压力改变方面可相互拮抗C.二者均可使心室容积减小D.二者均可使心肌收缩减弱E.二者均可使心肌耗氧量下降,有协同作用2.不属于硝酸甘油作用机制的是A.降低室壁肌张力B.降低心肌氧耗量C.扩张心外膜血管D.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E.降低交感神经活性3.对变异性心绞痛疗效最好的是A.硝酸甘油B.普萘洛尔C.硝苯地平D.硫氮卓酮E.XXX4.对由冠脉痉挛所引起的心绞痛效果最佳是A.地尔硫草B.XXXC.硝苯地平D.XXXE.XXX5.硝酸甘油抗心绞痛的药理学基础是A.增强心肌收缩力B.降低心肌耗氧量C.松弛血管平滑肌D.改善心肌供血E.以上说法均不对6.关于硝酸甘油,哪种论述是错误的A.通过EDRF使血管平滑肌松弛B.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C.舒张冠脉侧枝血管D.降低心肌耗氧量E.改善心内膜供血作用差7.某女,53岁,在其子婚礼上由于兴奋而突发心绞痛,请问可用哪种药A.硫酸奎尼丁口服B.硝酸甘油舌下含服C.盐酸利多卡因注射D.盐酸普鲁卡因胺口服E.苯妥英纳注射8.普萘洛尔、硝酸甘油、硫氮卓酮医治心绞痛配合作用是A.减慢心率B.缩小心室容积C.扩张冠脉D.降低心肌耗氧量E.提高心肌收缩力9.治疗变异型心绞痛可用A.硝酸甘油B.β受体阻断药C.硝苯地平D.XXXE.地尔硫卓10.与硝酸甘油防治心绞痛无关的作用是A.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B.增长心内膜下的血液供应C.开放侧支循环D.反射性的心率加快作用E.增长缺血区的血液供应11.硝酸酯类药物舒张血管的作用机制是A.阻断β受体B.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C.促进前列环素的生成D.释放一氧化氮E.阻滞Ca2+通道12.在抗心绞痛时使用的地尔硫䓬属于下列何类药物A.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B.钠通道阻滞药C.钾通道阻滞药D.钙通道阻滞药E.以上都不是13.无扩张冠状动脉作用的抗心绞痛药物是A.XXXB.硝苯地平C.普萘洛尔D.硝酸甘油E.硝酸异山梨酯14.心绞痛伴有哮喘的患者不宜选用下列哪种药物A.硝酸异山梨酯B.普萘洛尔C.硝苯地平D.硝酸甘油E.XXX15.某患者有冠心病病史10年,近日检查眼压偏高。

抗心绞痛药学-文档资料

抗心绞痛药学-文档资料
skin and lung
Othostatic hypotension, syncope Throbbing headache
硝酸甘油降低心肌耗氧量
nitroglycerin


舒张静脉
舒张小动脉


LV舒张末期容量 心前负荷 ↓
LV收缩末期压力 心后负荷 ↓
室壁肌张力 ↓
心肌氧耗量
硝酸甘油增加心内膜供血
冠脉阻力(coronary vascular bed resistance)
局部代谢产物调节
冠脉血流量(coronary blood flow)
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具有很大的储备能力, 其血流量可随机体的需要调节,在剧烈运动或 情绪激动时,冠状动脉扩张血流量来满足机体 需要。
当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冠状动脉痉挛 使管腔狭窄时,冠脉血流量明显减少,不能满 足机体需要,则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绞痛症状。
( β receptor blockers)
普萘洛尔、吲哚洛尔、噻马洛尔 阿替洛尔,美托洛尔,醋丁洛尔
选择性β1受体阻断药
代表药:普萘洛尔(propranolol)
降低心肌耗氧量
decrease myocardial oxygen demand propranolol
↓阻断 心脏β 1R
抗心绞痛作用 Antianginal effects
降低心肌耗氧量
小剂量舒张静脉(容量血管),降低心脏前负荷 稍大剂量舒张动脉,降低心脏后负荷
改变冠脉血流分布,增加缺血区血液灌注
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增加心内膜下区域血液供应 舒张输送血管,开放侧支循环,冠状动脉血流重分布
缺点:降压引起反射性心率加快

第39章药理学自测试题

第39章药理学自测试题
C.任何长效催眠药均可缓解
D.只有应用美沙酮才有效
E.只有引起成瘾的同一种药才有效
答案:A
35.女性,60岁,有高血压病史伴变异型心绞痛,最近频繁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边,宜选用
A.维拉帕米
B.尼莫地平
C.硝苯地平
D.普萘洛尔
E.美西律
答案:A
36.女性,20岁,上呼吸道感染、高热,青霉素皮试阳性,宜选用的药物是
A.卡那霉素
B.庆大霉素
C.链霉素
D.丁胶卡那霉素
E.新霉素
答案:E
25.控制疟疾临床症状的首选药是
A.氯喹
B.伯氨喹
C.奎宁
D.清蒿素
E.乙胺嘧啶
答案:A
26.麻醉前为了抑制腺体分泌,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选用
A.毛果芸香碱
B.新斯的明
C.阿托品
D.毒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碱
E.氯解磷定
D.肺心病呼吸困难
E.分娩过程止痛
答案:B
9.有关肿痛慢性疼痛的治疗,描述正确的是
A.当保证不会成瘾时才用麻醉性镇痛药
B.当解热镇痛药和中强度镇痛药无效时才用强 镇痛药
C.安慰剂效果不存在时应该用强镇痛药
D.海洛因治疗效果比吗啡要好
E.仅在疾病后期持续使用大剂量强镇痛药时才会成瘾
40.根据患者症状可诊断为
A.甲亢
B黏液性水肿
C.甲状腺危象
D.弥漫性甲状腺肿
E.结节性甲状腺肿
答案:B
41.处理措施是
A肾上腺素静脉注射
B.多巴胺静脉注射
C.胰岛素静脉注射

变异型心绞痛名词解释

变异型心绞痛名词解释

变异型心绞痛名词解释
x
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也被称为特发性心绞痛,是一种心脏疾病,主要由血管功能障碍和血管内凝血造成。

在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期间,血管括约肌收缩减弱,导致血液供应减少,从而引起疼痛。

变异型心绞痛常持续数分钟,也可持续数小时,而且往往会反复发作。

常见症状有胸痛、心慌、恶心和呕吐等。

有时候,变异型心绞痛还会伴有心率加速或心律失常等。

变异型心绞痛治疗一般主要是针对血管功能障碍或血栓形成,常要通过降压药、血小板凝集抑制剂、血管通畅剂等药物治疗。

并且,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也应该改变生活习惯,如减少负担、加强运动、控制体重等,以促进病情改善。

2020年住院医师《药理学》试题及答案(卷四)

2020年住院医师《药理学》试题及答案(卷四)

2020年住院医师《药理学》试题及答案(卷四)1. 下列哪项不是普萘洛尔治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A. 抑制心肌收缩力B. 减慢心率C. 直接扩张冠脉D. 增加缺血区供血E. 心脏后负荷减少2. 对因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不宜选用下列何种药物:A. 硝酸甘油B. 普萘洛尔C. 硝苯地平D. 维拉帕米E. 地尔硫卓3. 抗心绞痛药共有的药理作用是A. 降低儿茶酚胺的生成B. 扩张冠状动脉C. 降低心肌的耗氧量D.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E. 减慢心率4. 预防和治疗变异性心绞痛发作最有效的药物是:A. 普萘洛尔B. 硝酸甘油C. 硝普钠D. 硝苯吡啶E. 硝酸异山梨酯5.硝酸甘油抗心绞痛的最主要作用是A.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B.扩张容量血管,降低前负荷及耗氧量C.扩张阻力血管,降低后负荷及耗氧量D.减慢心率及降低心肌收缩性E.扩张侧支血管,增加缺血区供血6.硝酸甘油用于防治心绞痛时,效果较差的给药途径是A.口服B.舌下含化C.雾化吸入D.软膏涂于前臂、胸及背部皮肤E.直肠给药7.硝酸甘油扩血管作用机制A.阻断α1受体B.激动β受体C.阻断M受体D.激动多巴胺受体E.作为NO的供体8.某患者用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近来效果降低,医生嘱加服N-乙酰半胱氨酸,其目的是A.袪痰,防止黏痰形成B.使硝酸甘油缓慢释放,延长疗效C.提供巯基,延缓硝酸甘油耐受性产生D.降低硝酸甘油的不良反应E.增加硝酸甘油的生物利用度,防止过快降解9.硝苯地平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主要作用机制是A.降低心肌收缩力B.减慢心率C.扩张冠脉D.扩张阻力血管,降低心脏后负荷E.抑制心肌细胞Ca2+, 保护心肌细胞10.下列用于治疗心绞痛的药物突然停用时会加重心绞痛发作的是A.硝苯地平B.硝酸甘油C.普萘洛尔D.硝酸异山梨酯E.吗多明11.硝酸甘油、维拉帕米治疗心绞痛的共同作用是A.增加心率B.减慢心率C.增强心肌收缩力D.抑制心肌收缩力E.降低室壁张力12.钙拮抗药治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错误的是A.增加缺血区供血B.抑制心肌细胞Ca2+, 保护缺血心肌细胞C.降低心率。

炎症细胞因子TNF-α在心衰发生机制中的作用(精)

炎症细胞因子TNF-α在心衰发生机制中的作用(精)

炎症细胞因子TNF-α在心衰发生机制中的作用临床四班王瑶孙遥瑶贾茹周礼馨秦莹李佳宁炎症细胞因子常在心力衰竭病人体内过度表达,通过影响心肌收缩力,引起心肌肥大,诱导心肌纤维化和凋亡,促进心脏重构等作用促进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而且炎症因子预示着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抗炎将是治疗心衰的新目标。

本文将就炎症细胞因子在心衰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1炎性细胞因子与心衰的联系炎性细胞因子是一类主要由免疫细胞生成的具有许多强大生物学效应的内源性多肽, 可介导多种免疫反应。

心衰病人血清中炎性标志物如: C反应蛋白(CRP)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介素1 (IL-1) 、白介素6 ( interleukin-6, IL-6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的增高水平都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关系。

血清TNF - α等细胞因子是独立的预测存活率的危险因素。

2心衰时炎症细胞因子的生成促炎细胞因子如TNF-α、IL-1ß、IL-6在正常心脏不表达,而当心肌受损时,这些细胞因子表达上调,合成和释放增加。

在心衰发生过程中细胞因子主要通过3个途径产生:(1)应激激活途径:缺血、缺氧、感染等可激活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物和转录激活剂(STAT)、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通路,这些信号通路又激活转录因子NF-κB及AP-1,促进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导致细胞因子大量产生。

(2)活性氧激活途径:活性氧能促进细胞因子的释放。

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活性氧可通过多种信号途径促进细胞因子释放,如H2O2可通过p38MAPK通路直接诱导心肌TNF-α的产生。

(3)细胞因子的放大作用:通过正反馈环路,细胞因子具有自我放大效应,如心肌缺血局部TNF-α产生增加,后者可促进邻近正常心肌TNF-α释放增加,从而使细胞因子效应增强,炎症细胞因子还能将炎症细胞募集到受损心肌部位。

研究显示心肌缺血早期就可产生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促进单核细胞从血液转移至炎症部位,使局部细胞因子增加、炎症反应效应增强。

变异型心绞痛

变异型心绞痛




Maseri等研究:138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 中,58例(42%)患者同时有劳力性心绞 痛发作。 变异性心绞痛也可发生于心肌梗死的急性 期及恢复期;CABG,PCI及心脏移植术后。 Maseri等研究: 138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 中,35例有心梗病史,28例住院期间发生 心梗。
5月28日的造影
非药物治疗



严重狭窄者,行非药物治疗 冠脉介入:对变异性心绞痛有一定疗效, 但不如稳定心绞痛效果好,可能因为成形 术后早期容易出现血管痉挛和斑块的不稳 定而导致再狭窄较高,文献报道达50%。 冠脉搭桥手术治疗(CABG):变异性心绞痛 伴有血管明显狭窄的手术疗效好,病死率 低,远期疗效好,伴冠脉中度(50%~ 70%)狭窄者,手术后心绞痛症状改善不明 显,故对此类患者不建议手术治疗。
抗缺血治疗

②钙拮抗剂:可明显改善预后。钙拮抗剂 阻断Ca2+内流,降低平滑肌细胞内Ca2+ 浓度,使冠脉扩张。机制不同于硝酸酯类, 两药合用有相加作用。 钙拮抗剂应连续应用半年,以后渐减量并 停药
抗缺血治疗



硝苯地平(心痛定):有强力冠脉扩张作用。定时服用可大幅度减少发作。嚼服 可迅速终止发作。其作用和含服硝酸甘油相似,通常剂量是每次10~40mg, 每6 小时1 次。使用时需监测心率及血压。 地尔硫卓:扩张冠状动脉,疗效显著。虽同为钙拮抗剂,但其作用位点不同 于硝苯地平,故两药合用可加强疗效。对心率作用不明显或略减慢,对起搏 组织和房室结的传导抑制作用较维拉帕米(异搏定)低,负性作用介于硝苯地平 (心痛定)与维拉帕米(异捕定)之间,治疗有效口服日剂量120~360mg,老 年人应减半量。但对有传导阻滞者应慎用。 维拉帕米(异搏定):疗效较硝苯地平和地尔硫卓(硫氮苯酮)弱,但由于其具有 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抑制传导的作用,故对变异性心绞痛合并劳力 性心痛者,疗效更好。常用剂量160~360mg/d,老年人减半。心功能差者, 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者慎用,此类病人宜选硝苯地平。钙拮抗剂治疗变异性 心绞痛连续应用半年,以后可据情况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变异型心绞痛的症状有哪些,有什么样的诊断标准?

变异型心绞痛的症状有哪些,有什么样的诊断标准?

变异型心绞痛的症状有哪些,有什么样的诊断标准?变异型心绞痛的常见症状脉搏短绌、胸痛变异型心绞痛有什么症状一、症状1.病史特点变异型心绞痛较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年龄提前,且除吸烟较多外,大多数无经典的冠心病易患因素。

除此之外,胸痛发作时还有如下特点:(1)心绞痛多发生于休息和一般日常活动时:与心肌氧量增加无明显关系。

按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以缓进型多见。

(2)胸痛发作常呈昼夜节律性:几乎多在每天的同一时发生,尤以午夜与早晨8∶00之间多见,且绝大多数心绞痛发生于凌晨,可于睡眠中痛醒也可于睡醒时出现。

(3)胸部不适通常非常严重:而被病人描述为疼痛,常常伴随因心律失常所致的晕厥。

(4)发作持续的时间差异很大:短则几十秒钟,长则可达20~30min。

总的来说,短暂发作较长时间发作更为常见。

(5)诱发原因通常为高通气、运动及暴露于寒冷环境中。

(6)变异型心绞痛的发作常呈周期性:其常在短暂的几周内集中发作而在随后的长时间内却处于疾病缓解期,其间无症状或无症状性缺血性事件。

总之,有个消长变化期。

(7)变异型心绞痛病人与其他血管痉挛性疾病:如偏头痛和雷诺现象有一定关系。

(8)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或硝苯地平可迅速缓解症状。

2.体征在无心肌缺血时,心脏体检通常是正常的,除非病人有陈旧性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发作时常表现心肌收缩运动障碍和左心室功能不全。

变异型心绞痛的诊断依据是通常在静息发生短暂胸部不适伴有ST段抬高,症状消失时抬高的ST段恢复,无急性心肌梗死演变过程。

当CAG示冠脉正常或只有非梗死性斑块,则更支持冠脉痉挛。

如果在CAG时有自发性胸痛发作和ST段抬高,可见到外膜冠脉局部严重痉挛。

当CAG示冠脉有阻塞性病变时,狭窄处冠脉张力增加可引起冠脉完全性阻塞,当冠脉持久而严重痉挛时可并发急性心肌梗死。

当CAG示冠脉正常或只有非阻塞性斑块且在症状发作时伴有ST段抬高,即可确诊为变异型心绞痛,不必要进一步检查,因此记录发作时的心电图至关重要。

变异型心绞痛23例临床分析及治疗

变异型心绞痛23例临床分析及治疗

变异型心绞痛23例临床分析及治疗摘要:目的:观察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

方法:选择变异型心绞痛患者23例,年龄37~49岁;其中男18例,女5例,均经Holter 检查发现,发作性ST段抬高,部分伴严重心律失常,采用钙离子拮抗剂为主,辅以单硝基硝酸脂治疗。

结果:23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消失,复查Holter无ST 段抬高的缺血表现。

结论:变异型心绞痛好发于年龄较轻的男性,发作时ST段抬高,可伴严重心律失常;钙离子拮抗剂疗效肯定。

关键词:变异型心绞痛;ST段抬高;钙离子拮抗剂变异型心绞痛好发于年轻男性,临床上常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的原因之一,本篇总结23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冶疗情况,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作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07-2008年我院CCU病房住院患者,剔除心肌病、心肌梗死、劳力型心绞痛、风心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型心脏病,选发作时ST段抬高者23例;其中男18例,女5例。

年龄37~49岁,平均(43±9.1)岁。

所有男性均吸烟,女性2例吸烟。

入院后经Holter检查显示心绞痛发作时ST段抬高,抬高幅度为0.15~0.60mV,伴有Ⅰ°A VB者2例;Ⅱ°Ⅰ型A VB者2例;Ⅱ°Ⅱ型A VB者1例;Ⅲ°A VB者1例;短阵室速者3例;频发室早7例;窦性停搏1例;房性早搏1例。

典型病例:例1,男性,36岁。

阵发性胸闷1年,加重半月,多发生在晨起,阵发性胸闷,心前区刺痛,出现面色苍白,曾服用“去痛片”治疗。

入院前半月,上述症状加重伴头晕,黑朦。

经Holter检出,发作时CH2、CH3的ST段抬高并伴有Ⅱ°Ⅱ型A VB,窦性停搏入院。

患者吸烟史15年,近10年每月30~40支,入院前2周血压波动在170~140/110~80mmHg,查体血压140/90mmHg,心肺无异常,血脂胆固醇6163mmol/L,无糖尿病史。

临床执业医师2010年真题-(2)

临床执业医师2010年真题-(2)

临床执业医师2010年真题-(2)A1型题1. 房室瓣关闭主要是由于______。

A.心房收缩B.心房收缩C.乳头肌收缩D.室内压高于房内压E.房室瓣舒张答案:D2. 下列关于RNA分子中“帽子”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_。

A.可使tRNA进行加工过程B.存在于tRNA的3’端C.是由聚合组成D.存在于真核细胞的mRNA5’端E.用于校正原核细胞mRNA翻译中的错误答案:D3. 既能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又对白细胞有趋化作用的炎症介质是______。

A.血小板激活因子(PAF)B.组胺C.细胞因子D.前列腺素E.缓激肽答案:A4. 下列哪种炎症介质具有趋化作用______。

A.组胺B.C5aC.C3bD.缓激肽E.活性氧代谢产物答案:B5. 硝苯地平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是______。

A.心肌收缩力减弱B.心率减慢C.解除冠脉痉挛D.外周小动脉扩张E.以上都是答案:C6. 维拉帕米不能用于哪种疾病______。

A.原发性高血压B.心绞痛C.慢性心动不全D.室上性心动过速E.心房纤颤答案:C7. 不是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是______。

A.内毒素B.外毒素D.色素E.侵袭性酶类答案:C8. 意识障碍伴瞳孔散大的疾病是______。

A.癫痫B.肺炎C.吗啡中毒D.有机磷农药中毒E.巴比妥中毒答案:A9. 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有意义的是______。

A.心率>160次/分B.颈动脉窦按摩能增加房室传导阻滞C.颈动脉窦按摩仪心率突然减慢D.颈动脉窦按摩时心率逐渐减慢,停止后心率复原E.心律绝对规则答案:C10.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dpastrue svndrome)可继发哪型肾炎______。

A.急性肾炎B.以急性肾炎起病的慢性肾炎C.肾病综合征D.急进型肾炎E.以上都不是11. 有机磷中毒引起的毒蕈碱样症状是______。

A.肌束颤动B.流涎C.血压升高D.瞳孔缩小E.休克答案:B12. 抢救经呼吸道吸入的急性中毒,首要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变异型心绞痛名词解释

变异型心绞痛名词解释

变异型心绞痛名词解释变异型心绞痛(Prinzmetal心绞痛)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冠心病亚型,其特点是病人在休息状态下也会出现心绞痛发作。

下面对变异型心绞痛的一些相关名词进行解释。

1. 变异型心绞痛(Prinzmetal心绞痛):也称为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心绞痛发作。

与稳定型心绞痛不同,变异型心绞痛的心绞痛发作并非由活动或情绪激动等因素引起,而是发生在休息或夜间的情况下。

它通常与痉挛性心绞痛相伴随。

2. 冠心病:一种心脏病的综合症,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引起,导致心肌缺血,从而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病症。

3. 冠状动脉:也称冠脉,是人体中用于供应心脏本身营养和氧气的血管。

冠状动脉由左主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组成。

冠状动脉痉挛是变异型心绞痛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

4. 痉挛:是指身体某个部位肌肉痉挛或痛经等情况。

在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中,冠脉发生痉挛,导致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

5. 心绞痛:也称狭心痛,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灌注不足引起的心脏疼痛。

心绞痛常常表现为胸闷、疼痛、憋气等不适感。

6. 综合征X:也称为微血管性心绞痛,是与冠状动脉狭窄无关的一种心绞痛综合征。

综合征X常表现为心绞痛发作,但冠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没有明显的狭窄或堵塞。

7.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指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

在变异型心绞痛中,冠脉痉挛导致冠脉血流减少,心肌供血不足,引发心肌缺血。

8. 冠脉舒张:指冠状动脉放松和扩张,增加血流量,从而满足心肌的氧气和养分需求。

在变异型心绞痛中,冠脉舒张功能降低,容易发生痉挛,导致血流不畅,引发心绞痛。

炎症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炎症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mv c r i n acin AMI . 至猝 死 , 可 以演 变 为 稳 定 型 0 a da i:rt , l E o )甚 也
则 冠 状 动 脉 血 流 碱少 仅 引起 短 暂缺 血 发 作 . 表现 为 uA。 2 2 冠 状 动 脉 痉 挛啊 . 冠 状 动 脉 痉 挛 与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功 能 障 碍 及 平 滑 肌 细胞 高 反应 性 有 关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引 起 内皮 细 胞 功 能 障碍 , 内 皮 源性 一 氧 化 氨 、 皮 源 性 超 极 亿 因 子 、 使 内 前 列 环 素 等 内 皮 源 性舒 张 因 子 生 成 和 释 放 碱 少 , 内 皮索 1 血 而 、 栓 紊 A 、 管 紧 张 紊 Ⅱ等 内 皮 源 性 收 缩 因 子 生 成 和 释 放 增 血 加, 引起 内皮 依 赖 性 血 管 舒 ( ) 应 异 常 , 缩 反 冠状 动 脉 易 发 生 痉 挛 另 外 , 内皮 细胞 功 能 障 碍 还 可使 P 选 择 紊 及 内皮 下 假 血 友 病 因 子 暴 露 . 过 血 小 板 G bⅡ a受 体 使 血 小 板 活 化 、 通 P ,Ⅲ
维普资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 国综 台 临 床
20 年 1 第 1 卷 02 月 8
第 1 期
Cii l dc eo hn ・ n2 0 ・ l1 N 】 l c n a Me in f i J 0 2 Vo・8 i C a a o
‘1 .

综述与讲座 ・
固- 。
12 冠 状 动 脉 造 影 .
这是 冠状 动 脉 造 影 最 重 要 特 征 , 少数 未 见 血栓 者 , 变 血管 而 病 管 壁 极 不 规 则 UA 发 病 前 冠 状 动 脉 狭 窄程 度 与 S 无 明显 A 差 异 , 1 uA 患 者 冠状 动 脉 造 影 未 见任 何 显 著 病 变 UA 约 0 的 发 生 与冠 状 动 脉 狭 窄 程 度 及 斑 块 大 小 并 无 绝对 相关 性 。不 同个 体 问 冠 状 动 脉 病 变 严 重 性 差 异 很 大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三种炎症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三种炎症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

间变异 系数 <1 %。血凝 分析 仪 :c 0 A一1 0 5 0型 , 日本 Ss yme 公 司生产 ;用 于测 定 Fb含 量 ,试剂 为血凝 分析 仪配套 试剂 , i
参 考 范 围 :2~ / 。 4g L
1 3 方 法 .
1 3 1 hC P和 I 6的测定 . . sR L一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 中男 6 2例 ,女 2 4例 ,年 龄 3 6~7 2岁 ,
平均 5. 8 3岁 。按 照 病 因 的不 同 将 患 者 分 为 两 组 : U P组 ( A 观
察组 ,6 6例 ) ,其 中男 4 8例 ,女 1 8例 ,年 龄 3 6—7 2岁 ,平 均 5 . 岁 ;稳定 型心 绞痛 ( A )组 ( 照组 ,2 91 SP 对 0例 ) ,其

9 53 ・

论著 ・
不 稳 定 型 心 绞 痛 患 者 三 种 炎 症 因子 变 化 的 临床 意 义
杨 威 ,张艳 影 ,苗 岩 ,王 宏微
【 摘要 】 目的

探讨 不稳 定型 心绞痛 ( A ) 患者 3种 炎症 因子 [ UP 超敏 c反应蛋 白 ( s R ) h —C P 、白介 素 6 (L I
【 中图分类号 】R514 【 .2 4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52 (00 3 05 — 3 07 97 2 1)0 — 93 0
不稳定型心绞痛 ( A )是急性冠脉综合征 ( C )的一 U P AS 种 ,因其发病急 ,常导致严重心脏事件 而受 到特别关 注。大量
15 统 计 学 方 法 .
比较采用非配对 t 验 ,计数 资 料 的 比较 用 x 检 检验 ,以 P<

变异型心绞痛_Bian Yi Xing Xin Jiao Tong

变异型心绞痛_Bian Yi Xing Xin Jiao Tong

变异型心绞痛_Bian Yi Xing Xin Jiao Tong一概述变异型心绞痛为自发性心绞痛的一种。

1959年,Prinzmetal等将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缺血性心绞痛命名为“变异型心绞痛”,指出此心绞痛的发作与活动无关,痛苦发生在宁静时,发作时心电图ST段抬高,发作过后ST段下降,不消失病理Q波。

其六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及死亡者较多。

变异型心绞痛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及严峻心律失常,甚至心室抖动及猝死。

二病因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所致。

诱因:变异型心绞痛常常发生在吸烟的人群,尤其是短期内大量吸烟的年轻男性。

应用可卡因和安非他命等违禁药物是发生冠脉痉挛的重要缘由。

心情紧急和过大的精神压力也是发生冠脉痉挛的一个重要缘由,严峻的冠脉痉挛可能是Tako-tsubo心肌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此外,导致儿茶酚胺分泌等神经体液特别的内分泌疾病也是冠脉痉挛不少见的缘由,比如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Kounis还曾提出“过敏心绞痛综合征”的概念,发觉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可能会消失心绞痛症状,缘由就是因为肥大细胞释放大量缩血管物质和促血小板聚集物质,比如组胺,白三烯,血栓烷素等物质,既可以使原有粥样硬化斑块裂开,血栓形成,也可以导致正常的血管收缩,消失冠脉痉挛。

另外,变异型心绞痛常见的诱发因素还包括戒酒,寒冷刺激,应用收缩血管的药物等。

三临床表现指出此心绞痛的发作与活动无关,痛苦发生在宁静时,发作时心电图ST段抬高,发作过后ST段下降,不消失病理Q波。

其六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及死亡者较多。

变异型心绞痛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及严峻心律失常,甚至心室抖动及猝死。

四检查1.试验室检查冠脉肌细胞内细胞器中Ca2+含量增多,较大冠脉中5-羟色胺受体特别。

2.其他帮助检查(1)心电图特点1)发作时心电图呈ST段临时性提高,伴对应导联ST段压低,发作缓解后快速恢复正常。

2)多数病例可见ST段抬高的同时,T波增高变尖。

发作缓解后原ST段抬高导联可消失T波倒置。

2019乡村全科助理医师第二单元模拟题(A1型题)

2019乡村全科助理医师第二单元模拟题(A1型题)

2019乡村全科助理医师第二单元模拟题(A1型题)1、关于全科医生的描述正确的是A、全面掌握各科业务技术的临床医生B、提供全部“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生C、能熟练处理常见健康问题,为社区居民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的基层医生D、经全科医学专业培训合格,在社区提供长期负责式医疗保健照顾的医生E、以预防工作为主的医生答案:D解析:经全科医学专业培训合格,在社区提供长期负责式医疗保健照顾的医生。

2、下列关于腹泻的发病机制叙述错误的是A、分泌性腹泻是由于肠粘膜上皮细胞电解质转运机制障碍造成的B、渗透性腹泻是由于肠腔内含有大量不能被吸收的物质C、渗出性腹泻是由肠道炎症等引起血浆、粘液、脓血自肠黏膜面渗出D、胃肠动力失常是肠道正常运动功能异常E、腹泻病发病机制单一答案:E解析:腹泻病例往往不是单一的机制致病,可能涉及多种因素。

3、鉴别肝源性水肿和心源性水肿,最有价值的项目是A、心尖区收缩期杂音B、腹壁静脉曲张C、肝肿大D、肝功能异常E、脾大答案:B解析:腹壁静脉曲张是门脉性肝硬化的重要体征,一般不见于心脏病,因此答案选B.4、以下一般不能引起吞咽困难的是A、口腔、咽、喉病变B、食管炎C、食管癌D、食管憩室E、肝硬化答案:E解析:吞咽困难常见病因有口腔、咽、喉病变,食管、胃疾病、神经肌肉病变。

5、慢性咳嗽、咳痰最常见的原因是A、慢性支气管炎B、咳嗽变异型哮喘C、肺淤血D、急性咽炎E、支气管扩张答案:A解析:慢性咳嗽、咳痰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性支气管炎。

6、由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引起的感染性休克应选用下列哪一种抗生素A、第三代头孢菌素B、苯唑青霉素或氯唑青霉素C、罗红霉素D、万古霉素E、阿米卡星答案:D解析: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首选苯唑青霉素及氯唑青霉素,或第1代、第2代头孢菌素。

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首选万古霉素或联用利福平。

7、引起咽结合膜热的病毒是A、呼吸道合胞病毒B、腺病毒C、柯萨奇病毒D、麻疹病毒E、偏肺病毒答案:B解析:咽-结合膜热由腺病毒3、7型所致,常发生于春夏季,可在儿童集体机构中流行。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和血清(浆)标志物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和血清(浆)标志物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上述有关 U A所包括 的临床症 候甚 为复杂 , 了正确指 为
导治疗和判断 预后 . 从本症的临床和扁理 生理 学角度进 一步 予以分类和分型撮 为必要 。各 种分类 法通常均 包括 区分为 原发性 和继发性 UA两 类 。前者 反映 受损冠脉 粥样斑 块原 发性病理改变 . 包括粥样 斑块破 损 、 栓形成或 局部血 管收 血
合征 (C )包括 U 无 S AS, A, T段 抬高 和 S T段抬 高的 A 均 MI
属于供 血不 足 为 主的 临床 病 理类 型 。西方 学 者对 冠 心病 A 和慢性心绞痛 的认 识 已有 10余 年历 史 , MI 0 而对介 于 这
首发严重心绞 痛或恶化型; 非静息垂痛 I 近 1 内静 J 月 息垂心绞痛
只局限于胸骨下( 的不适或压追感 , 后) 庠痛的症 状较少见…。 1 不毫定性心技癯 的分类和分型 J
的心电图改变 。假使说 18 年分类法 主要是根据临庠病 史 99
和心电图 , 那么 l 0年后 同一学 者提 出的分 型法 主要 是依
据病原 学 , 对指导治疗 具有更强的针对 性。它们 的主要 特点
I A
I B
I c
两者之 间 的 U 的确 切认识 则较 晚 , 概 念也较 紊乱 。在 A 其
1 7 年 F w e 提出 U 91 o lr A这一名词之前 . 曾有多种名 称 , 加 如 重型心绞 痛 ( r c ̄ 山西m )恶 化型 心 绞痛 ( o e Ce e s 、 A0d 眦捌 A g衄)冠脉 衰竭( n| 、 & 1 y a ue a ir) 急性冠不全( ueC t r fl Act o— oayi  ̄c ly nr mu iec) 梗死 前心绞痛 (mp ̄ n fr gm) i I e gi ecAni n at 等, 大致上都 表述 了同 一概念 。由此 可知 , A是介 于慢 J U 性S A和 A 之间的一组 临床病 理症候 。 目前 它包括 : 1 M1 () 初发性心绞痛 . 恶化性心 绞痛( 以上往 往是需氧血 增加 为主 的劳累性的) 2 自发 性心绞痛 ( 。( ) 卧位型 . 息或 睡眠 时发 休

辛伐他汀对CRP诱导变异型心绞痛患者NF-κB合成的影响

辛伐他汀对CRP诱导变异型心绞痛患者NF-κB合成的影响
中 图分 类 号 :5 14 R 4 .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22 6 ( 0 2 2 -0 70 10 —6 X 2 1 )40 0 -3
E e to i a t t n n c e rf co — B s n h s s i a i n s wi a i n n i a f c fs mv s a i o u la a t r K y t e i n p t t t v r ta g n n e h a s i ua e y C r a t e p o e n t l t d b e c i r t i m v
wee c l r d a d si l td wi 0 mg L o RP f r2 o r .Alo 1 z l L o i a t t a r —n u ae r2 r ut e n t u mu ae t 2 / fC o 4 h u s h s 0 I mo/ fsmv sai w s p e i c b td f n o h u swi n c t si h rs n e o P.T e l v l fNF K r v l a e y e z me 1 k d i o r t mo o y e n t e p e e c f h CR h e es o . B we e e au td b n y . n e mmu o o b n s a i n s r e ta s y
z U C egg n , I in u LU J n G O Y a — , H hn —a g L a - n, I u , U u nl J j
,aqo g,L a — n, v —in IXiol i ⅣG 一 ,JA i i 如 I NG L — n x
心血 管疾 病 国 家重 点 实验 室 , 北京 10 3 ) 0 0 7

心肌炎的炎症因子与免疫调节剂

心肌炎的炎症因子与免疫调节剂

心肌炎的炎症因子与免疫调节剂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炎症因子和免疫调节剂的作用。

本文将从炎症因子和免疫调节剂两个方面探讨心肌炎的发病机制。

一、炎症因子炎症是心肌炎的主要病理过程之一,其发生与多种炎症因子的参与密切相关。

炎症因子是指能够引起炎症反应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炎症介质等。

1.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一类由免疫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在心肌炎发病过程中,IL-1β、IL-6、TNF-α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加,引发炎症反应,促进心肌组织的破坏和修复过程。

其中,IL-1β可激活免疫细胞并引起炎症反应,IL-6参与心肌纤维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TNF-α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

2. 趋化因子趋化因子是一类能够引导免疫细胞迁移的蛋白质。

在心肌炎的发生中,趋化因子的产生增加,使炎症细胞聚集于病变部位,并发挥其炎症介导作用。

常见的趋化因子包括CCL2、CCL5、CXCL8等,它们通过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调节免疫细胞的迁移和浸润。

3. 炎症介质炎症介质是指在炎症反应中产生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如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白三烯等。

这些物质可增强炎症反应的程度,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和心功能异常。

其中,NO可通过氧化应激机制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前列腺素和白三烯可引起心肌组织的炎症反应和血管扩张。

二、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是一类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或物质,对于心肌炎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调节剂主要分为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增强剂两类。

1.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可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减轻炎症反应和免疫损伤。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环孢霉素、雷帕霉素等。

糖皮质激素具有广谱的免疫抑制作用,可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免疫细胞的活性。

环孢霉素和雷帕霉素能够抑制T细胞的活性,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

2. 免疫增强剂免疫增强剂可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心肌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常见的免疫增强剂包括白细胞介素、干细胞因子等。

炎症与心率变异性相关

炎症与心率变异性相关

炎症与心率变异性相关
佚名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
【年(卷),期】2007(22)3
【摘要】一项研究提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与炎症有关。

以Gaetano Lanza为首的意大利研究人员发现,在这些患者体内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心率变异性降低有关。

他们在美国心脏病学杂志上报道其研究结果时认为这种关系的成因尚待阐明。

【总页数】1页(P167-167)
【关键词】炎症标志物;心率变异性;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心绞痛患者;不稳定型;研究人员;蛋白水平;心脏病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炎症因子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 [J], 朱小莉;李超;王晓峰
2.炎症因子与心率变异性在不稳定心绞痛中的相关性研究 [J], 马度芳;姚晓东;庄欣;吴波;王燕;李晓
3.心率增快及心率变异性降低与亚临床炎症的相关性分析 [J], 刘永生;韩雅玲
4.高血压病患者亚临床炎症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 [J], 杨雁华
5.高血压病患者亚临床炎症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J], 彭清;王小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04-22发表评论分享
作者:朱成刚李建军郭远林蒋立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
1959年Prinzmental等初次报道了一种特殊类型的心绞痛,其特点为静息状态下发生的心绞痛伴有心电图一过性的ST段抬高,被称作变异型心绞痛(VA)或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SA)。

以往研究证实,冠状动脉痉挛(CAS)是引起VA的主要机制:痉挛造成冠状动脉管腔的闭塞,引起心肌缺血的症状及心电图的ST段一过性抬高。

目前认为,CAS是多种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许多因素如内皮功能损害、血管平滑肌细胞高敏感性、氧化应激反应、镁缺乏、自主神经张力失调、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以及遗传易感性等均与其发生有关。

但上述因素未能完全阐明CAS的发生机制,人们一直在不断寻找其他致病因素,试图对其发病机制进行补充。

众所周知,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启动、进展及演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病理学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均已表明,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A)患者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反应。

作为CA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VA中必然也有炎症机制在发挥作用。

近年来关于VA中炎性反应及炎症机制的研究屡见报道,炎症在VA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针对炎症机制进行干预可能为VA的治疗提供新的靶向,本文就炎症机制在VA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VA中的炎性反应
炎性反应一般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3种基本的病理过程,在急性炎症中多以变质和渗出为主,而慢性炎症则以炎性细胞的浸润和结缔组织的增生为主,这3种病理过程均可在VA患者中观察到。

1978年Lewis等最先报道了1例女性VA患者,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心绞痛、低血压、右心功能不全,心电图提示下壁导联ST段抬高,虽经过积极抢救,患者最终仍死于心源性休克,随后的尸检发现其冠状动脉完全正常,但心包存在急性炎性反应,右侧心包尤为明显,研究者推测可能是由于心包的急性炎症引起的右冠状动脉痉挛造成了患者上述的临床表现。

此后的研究也发现,在VA患者中可以观察到炎性反应的多种病理表现形式,如肥大细胞的激活、组胺释放的增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及单核-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的浸润等。

Terashima等发现,与稳定的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相比,VA患者中T淋巴细胞的含量明显增多,并且在中位时间为10个月的随访中发现其T淋巴细胞水平无明显变化,提示在VA患者中存在着T淋巴细胞激活介导的慢性炎症。

Umemoto等发现,与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轻度CAS患者相比,严重的CAS 患者中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明显升高,但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差别,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以预测CAS的严重程度,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后,严重的CAS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明显减少,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可能在CAS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此外,Suzuki等通过组织学研究发现,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相比,VA患者冠状动脉斑块中炎性细胞的浸润更为常见;CAS的动物模型中也发现在冠状动脉发生痉挛的部位可以见到白细胞的黏附和浸润;Cho等发现与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相比,通过麦角新碱激发试验诱发CAS的VA患者中单核细胞的水平明显升高;Yun等发现CAS患者中白细胞及单核细胞的水平明显升高;笔者之前的研究也证实了在VA患者中外周血的白细胞总数及单核细胞的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以上研究均表明炎性反应的确存在于VA之中,但是究竟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后造成了炎症的发生,还是炎性反应引起了CAS,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来证明。

2炎性介质在VA中的作用
炎性介质是对炎症的发生发展起介导作用的所有化学物质的总称,其种类繁多,通常需要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才能发挥其生物学效应,可以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其中内源性的炎性介质(如血管活性胺、细胞因子、黏附分子、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等)在炎症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近年来发现多种炎性介质均参与了VA的发生和发展,现分别叙述如下。

2.1血管活性胺与VA
常见的血管活性胺包括组胺和5-羟色胺(5-HT)。

组胺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中,多种致炎因子可导致细胞膜受损,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5-HT则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及血小板中,血小板的激活可以引起5-HT的释放,它对正常的冠状动脉有扩张作用,而对内皮功能受损的冠状动脉则起到收缩作用。

以往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VA患者中的组胺和5-HT水平明显升高,它们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引起冠状动脉的痉挛,这也是临床上用其进行激发试验诱发CAS的理论依据。

2.2细胞因子与VA
细胞因子多由活化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生成,种类繁多,包括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它们在炎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因子
在AS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众多研究的证实,它们可以通过炎性反应促进AS的发生及发展。

研究发现,IL-1可以通过上调Rho激酶的水平进而增加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的敏感性,使其容易发生痉挛,从而在CAS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笔者之前的研究也发现,与稳定型心绞痛及健康对照者相比,VA患者中IL-6的水平明显升高,提示VA患者中存在着IL-6参与的慢性炎性反应。

2.3黏附分子与VA
黏附分子可以促进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间的结合,在炎性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Ogawa等发现在冠状动脉固定狭窄基础上发生痉挛的患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水平升高,从而介导炎性细胞的激活。

其他研究也证实了VA患者中的黏附分子如P选择素、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水平明显升高。

2.4C反应蛋白(CRP)与VA
CRP是炎症或组织损害以后机体产生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主要由肝脏细胞合成。

以往人们认为CRP仅仅是机体损伤以后产生的炎性标志物之一,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它也具有致AS的作用,是与AS发生、发展有关的促炎性因子。

CRP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发挥致病作用:①刺激单核细胞释放其他炎性介质如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笔者之前的研究发现CRP可以刺激单核细胞产生IL-6;②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促进ICAM-1和VCAM-1的表达,并调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分泌,诱导内皮细胞致炎因子的表达;③调节巨噬细胞摄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L-C),促使其转化为泡沫细胞;④CRP在加热、氧化等条件下,可形成CRP亚型,产生直接的促炎作用。

Itoh和Hung等均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无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CAS患者中CRP浓度明显升高,血清CRP浓度是CAS的独立标志物;笔者的研究也证实了VA患者中CRP 的水平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2.5血栓素A2(TXA2)与VA
TXA2是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作为一种重要的炎性介质,它具有收缩血管及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由于TXA2在体内极不稳定,可以迅速地降解为无活性的血栓素B2(TXB2),因此可以通过测定TXB2的水平来间接推断TXA2的含量。

对于TXA2和VA之间的关系目前仍有争议:有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VA患者中TXB2的水平明显升高,提示TXA2在VA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而其他研究发现在使用阿司匹林抑制TXA2后,VA的发作频率、程度及持续时间并未改善,提示TXA2可能与VA的发生并无关系。

2.6脂联素(APN)与VA
AP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物质,具有调节体内脂肪及糖类代谢、抗炎、抗AS等作用。

以往研究表明,APN能够抑制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和ICAM-1
及VCAM-1等的表达,抑制单核细胞的聚集和增生,抑制巨噬细胞的生成和活性,从而降低炎性反应的水平。

Hong等[30]发现与对照组相比,VA患者血浆中APN水平明显降低,提示血浆APN水平的降低可能导致VA的发生。

3VA中炎症机制的治疗对策
由于VA中可以观察到普遍存在的炎性反应,炎症机制在VA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猜想针对炎症机制进行干预可能会对VA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Takagi等发现,对于钙拮抗剂和硝酸酯类反应不好的VA患者,尤其是存在过敏性反应如支气管哮喘的患者,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减轻炎性反应来降低冠状动脉的高敏感性,控制心绞痛的发作。

其他研究也提示对于存在过敏倾向的CAS患者,糖皮质激素对于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有效。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降脂药物,有着独立于降脂之外的多效性,其中包括抗炎作用。

有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与钙拮抗剂联合使用可以更有效地控制VA的发作,可能与其抗炎、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有关。

综上所述,在VA患者中可以观察到炎性反应的存在,多种炎性介质在VA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明确各种炎性介质在VA中的具体作用,为进一步认识VA的发病机制并为其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抗炎治疗可能成为VA治疗新的靶点,糖皮质激素和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其抗炎作用发挥对VA的治疗作用,但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待更多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来源:《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年第6卷第2期
相关阅读:
•Eur Heart J:最新研究支持心血管疾病的炎症假说
•炎症抑制剂darapladib未能影响心血管结局
•Circulation:炎症驱动剩余心血管风险
关键词:炎症变异型心绞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