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 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教材分析及教学实录
课文简说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老师带来了一首腾格尔的《天堂》,注意听,听听歌中唱的什么?”听歌交流
生:草原
师:怎样的草原?
生:美丽的草原。

师:注意把话说完整,通过这首歌,我……
生1:通过这首歌,我感受到了一望无际的美丽的草原。

生2:通过这首歌,我似乎看到了无边的草原和草原上的羊群与骏马。

……
师:歌中被誉为天堂的地方,就是美丽的大草原。

想不想去看看?让我们随着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走进草原,去领略它的无限风光。

(板书课题)
师:课前预习了,生字会写吗?拿出纸和笔来,同位间左右分组听写。

左边的同学写“迂回”、“玻璃”,右边的同学写“衣襟”、“羞涩”
生:(左右分组,分别听写)
师:对照着课本,同位间互相批改。

生:(同位之间对照课本互相批改)
师:老师想提醒大家注意“涩”字,来跟着老师书空,注意这几个部件的位置及写法。

师:同学们字词掌握得很扎实,课文读得怎么样呢?谁愿意展示给大家。

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
师:大家认真听他们是否做到了正确、流利,还要边听边思考文章讲述了哪些内容。

生:把“蒙古包”的“蒙”字错读成了二声。

师:同学们,“蒙”字在字典中有三个读音,(顺势标出三个调号)谁来给大家举个例子?(板书:蒙)
生:“瞎蒙”、“蒙人”读一声
生:“蒙冤”、“蒙受”读二声
生:像“蒙古”、“蒙古包”、“蒙古人”都读三声
师:三位同学把“蒙”字的读音讲得很细致也很准确,请你们带领大家读一遍,好吗?
生:(领读,齐读)
师:书读了一遍,我们也随作者经历了一次草原之旅。

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句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谁来读?
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平淡的)
师:作者以这句诗总结全文,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谁还想读一读?
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声情并茂)
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看一看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蒙汉情深呢?
生:第五小节
生:第四小节也是
师:对啊,还有补充吗?
生:第二三小节都是
师:经过共同努力,终于都被大家找出来了,文章第二至第五小节都是写了“蒙汉情深”。

师:那么就剩下第一小节了。

第一小节又写了什么内容呢?
生:草原景色
生:天涯碧草
师:这位同学很会读书,从后半句诗中又提炼出了这四个字。

师: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小节,边读边留下你思考的痕迹,记下自己的感受。

生:(默读思考,批注标画)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书本上也留下了你思考的痕迹,把你的想法在同位间交流交流,你会有更丰富的认识。

生:(同位交流)
生:我从“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句话中知道那儿的空气清新,天空明朗。

师:出示句子:“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 (板书:清新明朗)
生:我知道了那儿的天空十分可爱。

师:可爱在什么地方?
生:空气很清新,天空很明朗
生:我从“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中知道,最近几天我们这儿总是灰蒙蒙的,那里的天空比我们这儿要好看得多。

师:你很会读书,联系我们的生活环境,一对比就感受到差别了。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咱也不说别处,就说我们滕州的天吧,是什么样子的?
生:灰蒙蒙的。

生:即便是晴天,也感觉天空昏黄。

生:阴沉沉的。

师:是啊,那里的天是多么可爱啊!你能把这样的天空读给大家听吗?
生:(有感情地读句子)
师:这里的清新与明朗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
生:非常清新。

生:特别清新明朗。

师:看清楚,文中作者是用什么来形容的?
生:那么……那么……
师:同学们,言有尽而意无穷,作者用两个“那么”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再找同学来读。

(生更加投入读句子。

齐读)
生:我从“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知道那儿一碧千里。

师:什么叫“一碧千里”?如果“一碧千里”不好理解,我说“千里一碧”你懂吗?”(板书:一碧千里)
生:千里之内全是绿色
师:“千里”就是指一千里吗?
生:不是,指很大的面积
师:“一”是什么意思?
生:全、都的意思
师:这是怎样的画面能想到吗?把这个词放到句子里读读。

(出示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声情并茂)
师:是啊,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望不到边际,而且绿得那么实在。

文中是怎样写一碧千里的景象的呢?
生: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生:我还发现一处比喻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里把草原比喻成绿地毯,把羊群比喻成了白色的大花。

师:你很会读书,找出了这么美的一个句子,针对这句话谁还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觉得有了这些羊群草原显得更美了。

师:是啊,满眼的绿色也未免有些单调,有了这些羊群作点缀,草原就显得更加迷人了。

你来带领大家感受一番吧?
生(美美地读):“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其余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师:我请同学们再来仔细地读,细细地品。

通过下面这段文字,你又领略了怎样的美景?
生:轻声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生:我感觉绿得很自然。

生:我感觉这绿色没有边际,一直伸展到天边。

师:班里有哪位同学学过国画吗?为大家讲讲“渲染”与“勾勒”。

生:讲解“渲染”与“勾勒”在国画中的技法。

师(范读):你脑中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倾听范读,闭目想象画面)
师:这幅巨大的中国画是怎样的一幅中国画呢?
生:很辽阔。

生:很自然。

生:与天相接没有界限。

师: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美呢?
生:自然美。

生:温柔美。

师:现在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再现在大家的脑海中吗?(板书:柔美)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轻轻流入云际。

”(美美地读)
师:面对着可爱的天空,一碧千里的草原,如果你置身其中,你想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呢?”
生:我想躺下打几个滚儿。

生:我想搬到那住不再回来了。

生:我想大声地呐喊
师:那么同样置身于其中的老舍,是怎样的感受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有感情地读):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师:多么美妙的感受啊,在作者看来连骏马和大牛都仿佛在反复品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谁再来读读?(生再读)
师:书读到这儿,想不想去看一看那美丽的景色呢?我请大家闭上眼睛,找一个同学带领大家再来完整地用心感受一下这天涯碧草的美景。

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师:停!文章开篇第一句,非常短,看似平淡,但意蕴丰富。

请同学们想想这句话该怎么读?”
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练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我从“这次”知道了作者是第一次到草原来
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更加动情地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我感觉作者第一次见到了草原很兴奋
师:是啊,多年的愿望今天达成了,怎能不令人兴奋呢?
生(配乐朗诵,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师:这段文字写得真好,不愧是大家之作。

文章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

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

让我们读来仿佛置身草原,时刻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像这样的美文,我想很值得我们背诵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