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中的景与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中的景与情
《小石潭记》中的景与情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写的系列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往往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于对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表达怨愤抑郁的心情。
本文即寓情于景,借写幽邃之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一、移步换景,依次展示
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
它一般以行踪为线索,这样可以展现不同景物的不同风貌神韵,给人一种移动感,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整体美。
本文就成功地运用了这种表现手法。
作者开篇就从远处以俯视的角度来描绘小石潭的总貌:竹林,水声,水潭,水清,姿态各异的.石头,摇曳飘拂的树木。
寥寥数语,景物如画。
接着作者用近视角度来写潭中景物:水的清澈,游鱼的数量以及它们的投影和情态。
这几笔,绘形、绘神、绘影、绘声,明写鱼,暗写水,鱼水交融,情味无穷。
再次,作者举目西南以远视角度望水源:曲折的溪身,交错的岸势。
写远景半藏半露,饶有画意,富有诗情。
最后作者移坐潭上,运用环视角度写潭周围环境:幽深的竹林,凄清的氛围。
由此可见,作者移步换景,一步一景,向读者依次展示了小石潭的绝佳风景。
二、抓住特征,细致描写
作者在描写小石潭景物时善于紧扣景物特征来细致描写。
如开篇描绘小石潭的全貌,字句不多,但却抓住了小石潭的水清、石奇、木秀的特征来展示小石潭的全景。
而这其中作者又重点突出石,清脆的水声,清澈的潭水,长势个异的树木无不缘于姿态种种的石。
再如描写潭水,全段无一水字,但又无处不写水。
作者正面写游鱼如在空中无所依,侧面写鱼影倒映潭底,正面写鱼,侧面写水,明写鱼,暗写水。
这里,作者正侧面映衬,动与静结合,配以比喻拟人,写的妙趣横生。
又如写溪流,斗折写的是溪身,这是静止的:蛇行写的是溪水,
这是流动的。
一动一静,各具特色,虽只三言两语,但作者却抓住事物的特点刻画入微,给人鲜明生动的印象。
三、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这篇文章写得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洋溢着佳山秀水的灵气,也浸透着作者凄凉悲苦的感情。
作者在游玩时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如画美景之中,纵情山水。
写清脆的水声,写姿态各异的石头,写长势奇异的树木,写清澈的潭水,写游鱼的情态,写错落的水源,面对大自然如画美景,作者是那么陶醉忘情,以致笔下景物都染上了喜乐色彩。
但这种欢娱只是瞬间,小石潭环境的静勾起了作者内心的痛。
于是,眼前的自然美景在作者心目中也变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可久居了。
感情的跌宕起伏,正是作者痛苦心情的折射。
人景同一,心悦景明,心忧景晦,作者在景物描写上也留下了内心情感的深厚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