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保护地球观后感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浪地球保护地球观后感5篇
流浪地球保护地球观后感篇1
昨天第二次看了《流浪地球》。

在影片中总感觉有一种力量震撼了我,是特技效果还是故事剧情节?都不是。

今天想起来,是影片中体现出来的英雄主义力量,这种力量蕴含于中国文化中。

《流浪地球》是一种灾难类型片,英雄拯救人类的主题。

这类片子好莱坞拍了很多。

从场面到故事情节都很完善。

在这种题材上同他们竞争,国产电影没有任何胜算。

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是挖掘出中国文化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创造了一个集体英雄的故事。

最后拯救地球的是一个集体,他们的精神感动了更多的人。

尤其是最后众人推“撞针”的场面,真是让人人血沸腾。

至此这部电影真正利用了中国文化中的集体主义精神。

这是电影的精神核心。

好莱坞电影的英雄只有一个人,这是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表现。

东方的文化强调集体,如何在电影中体现这种文化?这部电影开辟了这种思路,从此中国也可以拍出英雄主义的影片,西方人也要从中国的电影中慢慢接受东方的价值观。

影片中这一群人完成英雄壮举的动力同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体现“家”的概念和坚韧的精神上。

这是推动人物思想前进的动力。

片中的人物除了宇航员刘培强之外,都是小人物。

面对危机他们也有退缩和绝望,但是最后在彼此的精神的鼓舞下,一起完成拯救地球的使命。

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家”的概念,最初是“小家”,是对于亲人的思念。

最后演变成要拯救人类的激情。

影片对人物心理这种转变处理的非常好。

几次“拯救计划”的失败,影片中的人物也绝望过,但是最终明知希望渺茫但是仍然要奋力一搏。

这种精神正是中国文化中坚韧的精神的体现,正像“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一样,明知没有希望,一次次失败,却依然坚持着。

影片的震撼力正是从这里迸发出来。

这部电影的意义在于,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精神作为电影的主题思想,并且以此为核心展开电影的内容。

使得人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力量。

使得电影有了感染力。

当前的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除了经济、军事、政治上的竞争以外。

文化这种软实力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在电影这个领域,我们的市场也长期被美国的电影占据。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开始逐步夺回这个市场。

并且向国外输出我们的电影同时要宣传我们的文化了。

这是中国崛起的体现。

流浪地球保护地球观后感篇2
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春节档中,票房稳居第一,带着对刘慈欣科幻小说的信任与欣赏,我对流浪地球的期望值异常高。

结果,它给我带来的震撼远远超过了我的期望,它充分展现了人类智慧的力量,感情的伟大。

在庞大的宇宙系中,渺小的人类用他们渺小的力量创造期望,守护地球。

机器人那么强大,那么理智,为什么统治不了世界?他们能够在最快的时间给你最佳的解决方案,就像柯洁和阿尔法狗的对决一样,接近围棋上帝的阿尔法狗太出色啦。

人类最顶尖的围棋选手应对人工智能,也一样不堪一击。

可是人类拥有机器永远无法代替的东西——爱。

“爱”包括了太多,人类能够为了爱,抛下一切,而机器不会,他们没有感情,他们终究不是人类。

《流浪地球》中,在灾难前,或者说是事关人类存亡的大灾难前,机器人莫斯(,MOSS)选择了生存;人类,选择了期望。

王磊上校身上背负着的期望,是他死去亲人的期望,他的任务就是让火种安全到达杭州,不惜一切代价,包括队友的生命,自我的生命,所以他做了队友周倩、刘启、韩朵朵眼中的恶人,也正是这不一般的恶和坚持,成就了最终翻倍的期望。

刘启的期望一向都很简单,他想让妹妹韩朵朵有更好的生活,想让他的姥爷安心离开这个世界,想带他的家人回家。

他期望达成的最终一个台阶就是让地球不被毁灭,他身体里那份饱满的爱,能够为了期望,全部牺牲。

韩朵朵从一个不理解“期望是什么”的不良少女,到最终的用期望呼吁起人类期望的英雄少女,她经历了爷爷的牺牲,哥哥的坚强,同伴的努力。

她看着,却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用自我的亲身经历,把对期望的理解,经过电波信号传输到每个人脑海中。

刘培强中校选择将伏特加扔向火花,拒绝所谓的理性,拒绝像机器一样思考,带着30万吨燃料奔向木星。

他明白自我这样做意味着什么。

他的耳边,是17
年未见面的儿子的呼唤;他的前方,是有去无回的木星。

“你就数,一、二、三,抬头,就能看到爸爸了,这次,你必须能看到我。

”刘培强中校带着他对妻子的愧疚,对刘启的思恋,对老马与他的友谊,点燃木星,点燃35亿人类的期望,换来了地球脱离木星引力的成功。

整部影片中,你看不到超级英雄,孤身一人去闯虫洞,也不是复仇者联盟里,寥寥几人就能够拯救世界。

人类的全部救赎,期望,分给了每个人,仅有全部人类一齐才能够拯救世界,拯救这个被联合国抛弃的35亿人类。

与其说是人类共同体散发出的团结一致的强大魅力感动了观影人,不如说是观影人因为这部电影,唤起了内心的那一刻英雄心。

无论最终,命运将我们或者地球变得怎样,我们都选择相信期望!
流浪地球保护地球观后感篇3
最近我的朋友圈被一部国产电影刷屏了,很多人赞誉它为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式的起点,无论是特效还是剧情都堪称一流。

怀着好奇我走进电影院观赏了这部影片。

《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影片故事设定在2075年,讲述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太阳吞没的灭顶之灾。

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万一千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

在流浪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木星引力的影响,4000多台行星发动机熄火。

虽然在全人类共同努力下发动机恢复了运作,但地球已经突破了洛希极限面临解体,人类文明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灭顶之灾。

主人公刘启提出了“点燃木星”的方案,在其父刘培强的牺牲下最终成功化解了危机。

平心而论,在剧作和制作方面与好莱坞一线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流浪地球》的价值在于:中国终于能用自己的故事、自己的价值观和自己的主题,拍出有自己特色的科幻电影。

《流浪地球》里对“英雄”这个形象的塑造十分有东方韵味:为保住火石坠下深渊的无名司机;为了救韩子昂丧命的队员刚子;发现智能机器人“莫斯”叛逃后协助刘培强,不幸牺牲的领航员马卡洛夫;来自不同国家的救援队不约而同放弃与亲人团聚的最后机会,只为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成功的任务……所有人都拼尽全力,生死与共,“人类命运共同体”愈发清晰。

事实上,通过发动机推动地球逃离太阳系,这个构思本身就极具浪漫主义,和中华五千年的家国情怀密不可分。

影片中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对联合政府说出:“没有人,一切都没有意义。

”真正意义上的人,是感性兼有理性,是复杂情感的集合,是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温度的,绝非空间站中储存的DNA图谱和电子档案所能替代。

因此,当刘培强知道希望渺茫时仍然选择了牺牲空间站,去搏取那微小的拯救地球的可能,莫斯评价“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是一种奢望。

”正是对整部电影最好的升华。

“人类的勇气和坚毅必将被镌刻在星空之下。


流浪地球保护地球观后感篇4
昨天,我们全家去看了吴京主演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电影讲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地球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为了找到新家园,人类在地球赤道附近建造了一万座行星推动器。

这种举动被成为“流浪地球”。

电影中,反复出现的一个画面是刘培强经常对自己的儿子刘启说:“当你想爸爸时,便遥望木星,倒数三秒,就能看见我,我就在那里。

”长大后的刘启知道爸爸是骗他的,对父亲的离开并不理解,甚至记恨他。

在地球即将毁灭,人们都认为无法挽回的时候,身为宇航员的刘培强在退休的最后一天,为了冲击最后的5000米点燃木星,让地球摆脱木星的引力,不惜用自己的生命驾驶“领航员”空间站,用空间站中的三十万吨燃料点燃了木星,挽救了地球上35亿人的生命,使地球文明得以延续。

此时,也正在参与救援的刘启似乎也理解了父亲这17年的离开,哭着喊父亲不要离开自己。

刘培强牺牲自己,拯救了世界,放弃了和刘启的团聚,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是伟大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还有一点也让我印象深刻,就在各国救援队放弃自救的时候,韩朵朵喊着眼泪进行全球播报:“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我们选择希望!”正是这种希望,让各国救援队闻讯而来,大家齐心协力,终于推动撞针,成功喷发火焰。

这一场景让我感到人无论处于多么绝望的境地,都要心存希望,乐观面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