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制度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汇率制度解读
汇率制度的含义
汇率制度(Exchange Rate regime ),又称汇率安排(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基本安排和规定。

① 规定汇率平价的基础(确定汇率的原那么和依据),如货币本身价值或法定代表的价值;②规定汇率波动的幅度;
③规定维持与调整汇率的方法,如采用公开法定升贬值、任其浮动、官方有限干预;④规定管理汇率的法令、体制、政策等;
⑤规定管理汇率的机构,如外汇管理局、外汇平准基金委员会等。

汇率制度的分类
汇率既可以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也可以由一国金融当局按照自身意图加以控制,或者将市场力量与行政干预结合起来影响汇率变动。

依据历史开展,按照汇率波动有无平价及汇率波动幅度的大小,传统上可以分为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前者汇率取决于铸币平
1999年1月开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取了事实性分类方法。

以实际汇率制度为基础,根据汇率安排的弹性、货币政策框架、维持汇率走势的政策意图等信息判断实际汇率制度。

2009年后IMF对汇率制度的分类硬钉住(Hard pegs )
无单独法定货币(No separate legal tender)货币局制度
(Currency board )
软钉住(Soft pegs )
传统牛丁住(Conventional peg )
稳定化安排(Stabilized arrangement)
爬行钉住(Crawling peg )
准爬行(Crawl-like arrangement)
水平区间钉住(Pegged exchange rate within horizontal bands )
其他有管理的汇率制度(Other managed arrangement)
浮动汇率制度(Floating regimes [marketdetermined rates])浮动(Floating )
自由浮动(Free floating )
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s
Type Categories
Hard pegs Exchange arrangemcnc
with no separate legal
tender
Currency board arrangement
Soft pegs Conventional pegged
arrangement Pegged exchange rate
within horizontal bands
Stabilized
arrangement
Crawling peg Crawl-like
arrangement
Floating regimes (market-
determined rates)
Floating Free floating
Residual Other managed
arrangement
硬钉住
法律授权使用其他国家货币(完全美元化)。

长期使用美元的巴拿马。

法律授权要求中央银行必须使外汇储藏至少与流通中的本国货币和银行储藏相当(货币局制度)。

香港特别行政区。

硬钉住汇率通常与稳健的财政和结构政策以及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联系在一起。

然而,由于没有任何汇率调整,以及该国利率取决于锚货币国家,因此该国央行没有任何J独立的货币政策。

软钉住
该国货币对锚货币或一种组合货币维持稳定值。

该国汇率能够在较窄(±1% )或较宽的范围(±30% )内钉住锚货币。

软钉住汇率通过保持稳定的〃名义锚〃(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名义价格或数量)以应对可能的通货膨胀,同时也考虑应对冲击时货币政策的有限灵活性。

浮动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主要由市场决定。

在一些允许汇率浮动的国家,中央银行介入主要限于短期汇率波动。

然而,在一些国家(新西兰、瑞典、冰岛、美国以及那些欧元区国家),中央银行几乎从不介入汇率管理。

价,汇率波动幅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后者汇率不受铸币平价限制,取决于外汇市场供求关系。

70年代后,汇率制度多样化开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汇率制度的分类不断细化。

固定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是以某些相对稳定的标准或尺度作为依据,如本位货币本身或法定含金量,来确定汇率水平的一种制度。

本币和外币具有法定兑换比率,比价基本固定,现实汇率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汇率比拟稳定。

如果外汇市场上汇率波动超过规定幅度,国家货币当局有义务干涉,以保证汇率稳定。

两层含义:
一是货币汇率平价相对固定;二是汇率变动幅度也相对固定。

从19世纪金本位制出现到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各国主要采用固定汇率制度。

1816年(金本位制出现)到二战前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金币、金块、金汇兑本位);1944-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金币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
铸币平价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

各国都规定货币(银行券)的含金量或金币的黄金质量和成色。

两国货币的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

1929年大危机前,各国普遍实行金币本位制。

1英镑含金7.3224克z 1美元含金1.504656克,英镑与美元的铸币平价为7.3224/1.504656=4.8665 ,即1 英镑=4.8665 美元。

铸币平价虽是汇率决定的基础,但并非外汇市场上的实际汇率,实际汇率随外汇供求关系而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其波幅受黄金输送点限制。

黄金输送点,是指汇率上涨或下跌超过一定界限时,会引起黄金在本国的输出或输入,从而自动调节汇率。

黄金输送点二铸币平价土运送黄金的费用。

黄金输出点黄金输出点=铸币平价+运送黄金的费用
黄金输入点黄金输入点二铸币平价■运送黄金的费用
站在美国的视角,假定英国和美国之间运送1英镑黄金的费用为0.02美元。

美国对英国的黄金输出点二铸币平价4.8665 美元+运送费0.02美元=4.8865美元。

如果1英镑的汇价高于4.8865 美元,美国债务人会认为购买外汇不合算,不如直接向英国运送黄金有利,于是美国的黄金就要向英国输出。

美国对英国的黄金输入点=铸币平价4.8665 美元-运送费0.02美元=4.8465美元。

如果1英镑的汇价低于4.8465 美元,美国的债权人就不要外汇,宁肯自己从英国输入黄金。

可见,在金币本位制下,汇率以黄金输出点为上限,以黄金输入点为下限,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汇率波动幅度较小,汇率基本稳定。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一战爆发后,黄金输出入受限,各国相继实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币不再流通,只流通银行券。

货币汇率由政府通过法令所规定的纸币所代表的含金量之比决定,称为法定平价,实际汇率随供求关系围绕法定平价上下波动。

汇率的波幅由政府规定和维护,政府通过设立外汇平准基金维持汇率的稳定。

金块和金汇兑本位制仍是固定汇率制度,但与金币本位下的汇率相比,稳定程度大大降低。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

1944年7月,二战中的45个同盟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性货币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从此开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建立了国际货币合作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规定了各国必须遵守的汇率制度以及解决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措施,从而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双挂钩
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1盎司黄金二35美元,美元与黄金等同起来了。

其他货币按各自的含金量与美元挂勾,确定与美元的汇率。

这意味着其他国家货币都钉住美元。

各国要履行维持汇率稳定的义务
一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经IMF确认,就不能随意变动,除非该国的国际收支发生了根本性不平衡才可能进行法定升值或贬值。

外汇市场的汇率波动幅度在货币平价的上下各1%以内(1971 年扩大到2.25% ),如果超过这一界限,有关
国家的货币当局有义务采取干预措施,如动用外汇平准基金、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等,控制市场汇率的波动范围。

金田本位制下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固定汇率制度的异同共同点:
(1 )各国都对本国货币规定了金平价,各国货币的汇率由金平价比照得到。

(2)外汇汇率比拟稳定,围绕中心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较小。

不同点:
(1)汇率决定基础不同
金币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都有真实含金量,金币可以自由兑换、铸造、输出入,汇率波动幅度不会超过黄金输送点,固定汇率是自动形成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货币只是名义上有含金量规定,固定汇率制度人为建成,通过各国间的协议达成,各国货币当局通过虚设的金平价确定汇率,通过外汇干预或经济政策等措施维持汇率。

(2)汇率维持机制不同
金币本位制下,各国货币法定含金量始终不变, 汇率波动范围受黄金输送点限制,通过黄金自由输出入调节汇率变化, 实现汇率稳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货币的金平价可以变动,汇率波动范围是人为限定的,通过人为力量或政策将汇率维持在一定限度内,在必要时甚至可以调整汇率。

因此,金币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是真正的固定汇率制度,而布雷顿森林体系
下的固定汇率制度是〃可调整钉住汇率制度”。

似乎以大萧条为界,划分为金币本位下的固定汇率制度和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
定汇率制度,比照更合理。

浮动汇率制度
一国货币当局不再规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决定,当然也就无所谓规定汇率波动的幅度以及货币当局对汇率的维持义务。

实际上,完全凭市场供求自发地形成汇率而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国家几乎没有,各国政府往往都要或明或暗地对外汇市场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

1973年又一次爆发美元危机,西方主要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制度, 实行汇率浮动。

《牙买加协议》
1976年,IMF临时委员会通过了《牙买加协议》,成认了浮动汇率的既成事实。

主要内容
1.取消汇率平价和美元中心汇率,确认浮动汇率制,成员国自行选择汇率制度;
2.取消黄金官价,黄金非货币化,取消成员国与IMF 各方之间用黄金清算的义务;
3.以特别提款权(SDR )作为主要国际储藏资产』MF 账户资产一律用SDR表示。

4.增加成员国的基金缴纳份额。

法律性地认可了早已出现的黄金停止兑换•汇率自由浮动。

浮动汇率制度的分类按政府是否干预
①自由浮动
政府对外汇市场不进行任何干预,完全由外汇供求决定汇率涨落。

这是一个纯理论的概念,现实中,各国政府为了本国的经济利益,都有对汇率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

②管理浮动
政府对外汇市场进行或明或暗的干预,以有利于本国。

干预措施包括由政府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外汇买卖的直接干预方式、通过调整本国银行利率或贴现率等间接方式。

按浮动的形式①单独浮动
汇率完全由市场调整,不与其他货市发生固定联系,最初主要是兴旺国家采用,现在越来越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开展中国家也开始采用。

美元、英镑、日元等。

②联合浮动
国家集团对成员国内部货币实行固定汇率,对集团外货币实行共同浮动汇率。

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曾实行联合浮动,形成所谓的欧洲货币体系,随着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 已过渡为在欧元区内以欧元作为唯一的流通货币。

③钉住浮动将本国货币与本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确定
一个固定的比价,随着一种或几种货币进行浮动的制度。

大多数开展中国家实行钉住汇率制。

从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方面看,这种汇率制度在性质上更接近于固定汇率制度而不是浮动汇率制度。

④弹性浮动对钉住汇率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可自由浮动,或
按一整套经济指标对汇率进行调整,从而防止钉住浮动汇率的缺陷,获得外汇管理、货币政策方面更多的自主权。

巴西、智利、阿根廷、阿富汗、巴林等。

⑤货币局制度一种固定汇率制度。

将本币与某特定外币的汇
率固定下来,并严格按照既定兑换比例,使货市发行量与外汇存储量联动的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汇率制度的分类
对汇率制度的分类可以从法定(De jure )和事实(De facto ) 两个角度考察。

1975—1998年,IMF根据成员国提交的报告对各国的汇率制度进行法规性的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