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衢州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浙江省衢州一中高一(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或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A.金属氧化物氧化铁FeO B.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硫SO2
C.酸硫酸H2SO3 D.碱纯碱Na2CO3
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组成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根据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以及物质的构成微粒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A、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FeO是氧化亚铁的化学式,故A错误;
B、二氧化硫是非金属氧化物,化学式为SO2,故B正确;
C、硫酸属于酸类,化学式为H2SO4,H2SO3是亚硫酸的化学式,故C错误;
D、碳酸钠属于盐类,不属于碱,俗称纯碱,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名称及分类,正确掌握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及俗称,对比易混淆物质的名称,才能很好地解答此类基础问题,题目难度不大.
2.(3分)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哪种分散系()
A.乳浊液B.溶液C.胶体D.悬浊液
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版权所有
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根据常见的胶体有淀粉溶液、冬天的大雾、牛奶、鸡蛋(蛋白质溶液)溶液、Al(OH)3胶体、Fe(OH)3胶体等.
解答:解: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大雾时,用灯照射时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雾属于胶体分散系,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题考查学生教材知识的记忆熟练程度,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记住常见的胶体是解题的关键.
3.(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 aOH的摩尔质量是40g
B.1mol H2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C.1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D.氧气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考点: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版权所有
专题:计算题.
分析:A、根据摩尔质量的单位g/mol进行判断;
B、质量的单位为g,而相对分子量单位省略不写;
C、根据质量的单位是g进行判断;
D、根据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量的数值关系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为40g/mol,质量的单位是g,故A错误;
B、1mol氢气的质量是2g,氢气的相对分子量为2,二者单位不同,所以不相等,故B
错误;
C、质量单位是g,1mol水的质量是18g,故C错误;
D、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注意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质量的单位是g,本题难度不大.
4.(3分)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所采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A.分离饱和食盐水和沙子的混合物﹣﹣﹣﹣﹣﹣过滤
B.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蒸馏
C.从硝酸钾和氯化钾混合液中获取硝酸钾﹣﹣﹣﹣﹣蒸发
D.从溴水中提取溴﹣﹣﹣﹣﹣﹣分液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沙子不溶于水,食盐溶于水;
B.水和汽油的混合物分层;
C.硝酸钾、K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
D.溴水不分层,溴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易溶于水.
解答:解:A.沙子不溶于水,食盐溶于水,则利用过滤法可分离,故A正确;
B.水和汽油的混合物分层,则利用分液法可分离,故B错误;
C.硝酸钾、K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若蒸发均从溶液中析出,应利用结晶法分离,故C错误;
D.溴水不分层,不能利用分液分离,溴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易溶于水,应利用萃取分离,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及选择,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性质差异、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选项C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5.(3分)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C+O2CO2 B.
CH4+2O2CO2+2H2O
C.C aO+H2O=Ca(OH)2 D.
CuO+H2Cu+H2O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版权所有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为化合价的升降,可从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的角度分析反应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解:A.C和O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C和O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选;
D.Cu和H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和物质的性质.
6.(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任何纯净物都含有相同的原子数
B.1molO2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
C.1mol水中含有8mol电子
D.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mol﹣1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版权所有
分析:A.例如分子含有的原子数目不一定相同;
B.每摩尔微粒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指定的微粒;
C.每个水分子含有10个电子,含有电子物质的量为水分子的10倍;
D.0.012kg12C含有碳原子数目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约是6.02×1023mol﹣1.
解答:解:A.物质可能有分子、原子或两种构成,例如分子含有的原子数目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
B.每摩尔微粒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指定的微粒,1molO2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故B正确;
C.每个水分子含有10个电子,含有电子物质的量为水分子的10倍,1mol水中含有10mol 电子,故C错误;
D.0.012kg12C含有碳原子数目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约是6.02×1023mol﹣1,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及有关计算,注意用物质的量必须指明具体的物质或微粒,难度不大.
7.(3分)依照阿伏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C.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D.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的反比
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版权所有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根据n===结合ρ==判断.
解答:
解:A.由n===可知,相同质量时,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与摩尔质量呈反比,故A错误;
B.同温同压下,由ρ==可知,相同质量的两种气体,摩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而摩尔质量越大物质的量越小,二者呈反比,故B错误;
C.由ρ==可知,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故C正确;
D.由PV=nRT可知,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的正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相关公式进行推导.
8.(3分)下列溶液中,跟100mL 0.5mol/L Na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A.100mL 0.25mol/L MgCl2溶液B.200mL 0.25mol/L AlCl3溶液
C.50mL 1mol/L NaCl溶液D.25mL 0.5mol/L HCl溶液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根据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式中离子的个数进行计算,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解答:解:100ml 0.5mol/L NaCl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
A、100ml 0.25 mol/L MgCl2 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5 mol/L×2=0.5mol/L,故
A正确;
B、200ml 0.25 mol/L AlCl3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5 mol/L×3=0.75mol/L,故
B错误;
C、50ml 1mol/L NaCl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故C错误;
D、25ml 0.5mol/L HCl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0.5 mol/L,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明确“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式中离子的个数进行计算,与溶液的体积无关”是解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9.(3分)如果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A.
mol B.
mol
C.
mol
D.
mol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版权所有
分析:
根据n=计算ag气体的物质的量,质量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据此计算c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
解答:
解: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物质的量为mol,质量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则cg 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mol,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比较基础,也可以计算气体的摩尔质量进行解答,注意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应用.
10.(3分)a molN2和amolNO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含质量相等B.所含原子数总数相等
C.所含电子数相等D.所含氮原子数相等
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版权所有
分析:氮气、NO的摩尔质量分别是28g/mol、30g/mol,物质的量相等的氮气和NO,根据m=nM、N=nNA及分子构成分析解答.
解答:解:氮气、NO的摩尔质量分别是28g/mol、30g/mol,物质的量相等的氮气和NO,A.根据m=nM知,物质的量相等时,其质量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摩尔质量不等,所以其离子不等,故A错误;
B.根据N=nNA知,其分子数与物质的量成正比,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其分子数相等,每个分子中原子个数相等,所以原子总数相等,故B正确;
C.根据B知,其分子数相等,因为每个分子中电子数不等,所以其电子总数不等,故C错误;
D.根据B知,其分子数相等,但每个分子中N原子个数不等,所以N原子总数不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明确物质的量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能灵活推导公式并灵活运用,题目难度不大.
11.(3分)焰色反应每次实验都要用试剂洗净铂丝,这种试剂是()
A.N a2CO3溶液B.N aOH溶液C.硫酸D.稀盐酸
考点:焰色反应.版权所有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每做一次焰色反应实验,都要用稀盐酸洗涤铂丝,目的是除去杂质.
解答:解:A.焰色反应是金属元素的性质,如果洗涤液用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含有钠元素会对检验的金属元素造成干扰,故A错误;
B.铂丝残留的实验物质和NaOH溶液不反应,不易去除,故B错误;
C.铂丝残留的实验物质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盐熔点高,不易去除,故C错误;
D.焰色反应最主要的就是无其他例子干扰,每次做完焰色反应实验后,铂丝会留有实验的物质,为除去实验物质用盐酸洗涤,再灼烧至跟酒精灯火焰颜色相同后再使用,盐酸可以溶解氧化物等杂质,且易挥发不会残留痕迹,所以选用盐酸洗涤,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焰色反应实验,注意不能用稀硫酸洗铂丝,这是由于硫酸盐的沸点高,杂质不易除去,且盐酸有挥发性.注意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不是原子或离子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12.(3分)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8g氮气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B.化学反应中1mol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电子数目为2NA
C.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NA
D.标准状况下,22.4L氯化氢所含的原子数为N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版权所有
分析:A、氮气由氮原子构成;
B、根据反应后镁的化合价变为+2价;
C、标况下,水为液态;
D、求出HCl的物质的量n=,然后根据HCl是双原子分子来分析.
解答:
解:A、氮气由氮原子构成,28g氮气中所含的氮原子的物质的量n===2mol,即含有的原子个数为2NA,故A错误;
B、反应后镁的化合价变为+2价,故1mol镁失去2mol电子,故B正确;
C、标况下,水为液态,故C错误;
D、HCl的物质的量n===1mol,而1molHCl是双原子分子,故1molHCl
含2mol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13.(3分)现有烧杯、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圆底烧瓶、铁架台(带铁圈)、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若所需试剂均有提供,在以下5个实验中:
①沉淀的过滤,
②含泥沙的碘中提纯碘,
③溴的萃取,
④蒸馏,
⑤硫酸铜溶液的蒸发浓缩.
其中因缺乏某种实验用品而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①B.②和④C.③和⑤D.①和④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分析:①过滤需要漏斗、烧杯、玻璃棒、滤纸等;
②含泥沙的碘中提纯碘,可加热升华,需要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瓶、石棉网;
③萃取要用到的仪器有:分液漏斗和烧杯;
④蒸馏需要蒸馏烧瓶、铁架台、冷凝管、锥形瓶、酒精灯、石棉网等;
⑤蒸发要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铁圈.
解答:解:①过滤需要漏斗、烧杯、玻璃棒、滤纸等,缺少滤纸该实验不能完成,故选;
②含泥沙的碘中提纯碘,可加热升华,需要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瓶、石棉网,
给出的仪器可完成,故不选;
③萃取要用到的仪器有:分液漏斗和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给出的仪器可完成,故
不选;
④蒸馏需要蒸馏烧瓶、铁架台、冷凝管、锥形瓶、酒精灯、石棉网等,缺少冷凝管、锥
形瓶等,不能完成实验,故选;
⑤蒸发要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铁圈,给出的仪器可完成,
故不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混合物分离方法及实验仪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14.(3分)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A.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铜
B.盐酸硝酸银氯化钠硝酸钠
C.氢氧化钠硫酸镁碳酸钠硫酸钠
D.氯化钡硫酸钠氯化钙硝酸钙
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
分析:A.硫酸铜为蓝色,与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能使蓝色沉淀的为盐酸,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为碳酸钠;
B.盐酸、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无法区别;
C.硫酸镁能与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鉴别为硫酸镁,其它三种无法区别;
D.硫酸钠与其它三种反应均生成沉淀,能鉴别出硫酸钠,其它三种无法区分.
解答:解:A.由观察可知,蓝色溶液为硫酸铜,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气
体的为碳酸钠,能溶解蓝色沉淀的为盐酸,则最后一个为氢氧化钠,不用其他试剂能区别,故A正确;
B.因盐酸、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其他物质之间不反应,则不用其他试剂不能区别,故B错误;
C.因硫酸镁能与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只能鉴别出硫酸镁,而其他物质之间不反应,则不用其他试剂不能区别,故C错误;
D.因硫酸钠与其它三种反应均生成沉淀,能鉴别出硫酸钠,而其他物质之间不反应,则不用其他试剂不能区别,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区分,明确物质的性质及物质发生反应的不同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5.(3分)(2015•合肥模拟)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考点:常见阴离子的检验;常见阳离子的检验.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
分析:根据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可知:
A、盐酸能与含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氯化钡能与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
C、湿润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性物质变蓝;
D、碳酸钠能与含可溶性钙离子或钡离子的物质结合生成沉淀.
解答:解:A、盐酸能与含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不一定有CO32﹣,故A错误;
B、氯化钡能与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加入氯化钡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故B错误;
C、湿润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性物质变蓝,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
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故C正确;
D、碳酸钠能与含可溶性钙离子或钡离子的物质结合生成沉淀,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
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16.(3分)VmL硫酸铁溶液中含wgSO42﹣,取此溶液0.5VmL,用水稀释成2VmL.则稀释后的溶液中Fe3+物质的量浓度为(以下单位为mol•L﹣1)()
A.B.C.D.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版权所有
分析:
根据n=计算SO42﹣的物质的量,根据硫酸铁的化学式计算出Fe3+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0.5VmL该溶液中n(Fe3+),再根据c=计算稀释后Fe3+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解答:
解:n(SO42﹣)==mol,
则n(Fe3+)=×n(SO42﹣)=mol,
0.5VmL该溶液中n(Fe3+)=×=mol,
用水稀释至2VmL,则稀释后溶液中c(Fe3+)==mol/L,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明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三、(本题包括6小题,共40分)
17.(4分)在标准状况下,①4g氢气②33.6L甲烷③6.02×1023个水分子,含分子数最多的是(填序号,下同)①,含原子数最多的是②,质量最大的是②,体积最小的是③.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版权所有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质量的关系,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和微粒数与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熟的关系进行计算.
解答:解:氢气的物质的量为2mol,氢气分子数为2NA,氢原子数为4NA,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甲烷的物质的量为1.5mol,质量为24g,分子数为1.5NA,原子数为1.5NA×5=7.5NA;
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质量为18g,分子数为1NA,原子数为1NA×3=3NA,水常温下是非气体,其体积约为18mL.
综上分析,可知:含分子数最多的是①,含原子数最多的是②,质量最大的是②,体积最小的是③.
故答案为:①;②;②;③.
点评:本类题比较繁琐,解答时可以分别计算比较,但要注意物质在标准状况下的聚集状态.
18.(8分)某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其摩尔质量为M g•mol﹣1,该气体质量为n g,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
(2)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L.
(3)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个.
(4)该气体的一个分子的质量为g.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版权所有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1)利用n=来计算;
(2)利用n=、V=n×Vm来计算;
(3)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气体的物质的量×2×NA;
(4)摩尔质量为M g•mol﹣1,即NA个分子的质量为Mg,来计算一个分子的质量.解答:解:(1)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该气体质量为n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故答案为:;
(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则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mol×22.4L/mol=L,故答案为:;
(3)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2×NA=,故答案为:;
(4)摩尔质量为M g•mol﹣1,即NA个分子的质量为Mg,则一个分子的质量为g,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有关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明确质量、体积、物质的量的关系即可解答,并注意摩尔质量的意义来计算.
19.(6分)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是IK,属于电解质的是ABCDGL,属于非电解质的是EFGH.(填序号)
A、氯化钠
B、硫酸
C、醋酸
D、氯化银
E、酒精
F、蔗糖
G、氨气
H、二氧化硫
I、铜
J、硫酸钡
K、硝酸钠溶液
L、氢氧化铜.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版权所有
分析:(1)能导电的物质,必须具有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的微粒,金属能导电是由于金属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
(2)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3)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蔗糖、乙醇等都是非电解质,大多数的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
单质,混合物不管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与否,都不是电解质或非电解质.解答:解:(1)能导电的物质,必须具有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的微粒,金属铜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能导电,NaNO3溶液中有能自由移动的正负离子,也能导电,
故答案为:IK;
(2)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满足该条件的有:A、氯化钠B、硫酸C、醋酸D、氯化银J、硫酸钡L、氢氧化铜,故答案为:ABCDGL;
(3)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二氧化硫是化合物,二氧化硫分子不导电,二氧化硫溶于水,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能导电,但这些离子是亚硫酸电离,不是它自身电离,故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氨气与二氧化硫;类似,是非电解质;蔗糖和酒精,是有机化合物,在水中存在蔗糖分子、酒精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
故答案为:EFGH.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溶液导电性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针对化合物而言的,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0.(8分)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常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渗析、加热分解等.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采用什么方法?
(1)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CaCO3结膜.可用过滤方法除去;
(2)除去乙醇中溶解的微量食盐可采用蒸馏方法;
(3)提取溴水中的溴,用萃取的方法.
(4)从石油中获得汽油、柴油、煤油等燃料,可用蒸馏方法分离.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1)CaCO3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乙醇易挥发,可用蒸馏的方法提纯;
(3)溴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4)汽油、柴油、煤油等液体混合物的沸点不同.
解答:解:(1)CaCO3不溶于水,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CaCO3结膜,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过滤;
(2)乙醇的沸点低,与食盐的沸点差异大,则利用蒸馏除去乙醇中溶解的微量食盐,故答案为:蒸馏;
(3)溴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则选萃取剂利用萃取法可提取溴水中的溴,故答案为:萃取;
(4)汽油、柴油、煤油等液体混合物的沸点不同,则从石油中获得汽油、柴油、煤油等燃料,可用蒸馏方法分离,故答案为:蒸馏.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1.(5分)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2CO3、Na2SO4、CuSO4、NaCl等混合组成,为了检验它们所含的物质,做了以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②往此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过滤,将沉淀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
(1)试判断:固体混合物中肯定含有Na2CO3,肯定没有Na2SO4 CuSO4,可能含有NaCl.
(2)对可能有的物质,可采用往滤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填试剂名称)来检验,如果含有该物质,其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考点:几组未知物的检验.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
分析:依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存在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