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的一些知识1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的行为与决策。
它关注的是个体的供求关系、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市场效率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微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市场供求市场供求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它受到生产成本、技术水平和预期利润等因素的影响。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它受到收入水平、个人偏好和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在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当需求增加而供给不变时,价格上升;当供给增加而需求不变时,价格下降。
市场达到均衡时,供给与需求相等,价格稳定。
2. 弹性弹性是衡量市场对价格或收入变化反应程度的指标。
常见的弹性包括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价格弹性衡量了市场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如果价格弹性大于1,说明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如果价格弹性小于1,说明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不太敏感。
•收入弹性衡量了市场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正常商品的收入弹性大于0,说明需求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劣质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0,说明需求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
•交叉弹性衡量了两个相关商品之间的关系。
正交叉弹性表示两个商品是替代品(如牛奶和豆浆);负交叉弹性表示两个商品是互补品(如汽车和汽油)。
3.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中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和市场行为。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完全竞争市场中有很多卖家和买家,产品同质化。
企业无法通过调整价格来影响市场,只能接受市场价格。
这种市场结构下,企业的利润最小化,市场效率最高。
•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卖家,没有替代品。
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价格来控制市场需求。
这种市场结构下,企业能够获得垄断利润,但市场效率较低。
•寡头垄断市场中有少数几个卖家,产品可能同质化也可能差异化。
这些卖家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相竞争,但仍然能够对价格产生影响。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之一、供给是指市场上各个经济主体愿意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是指市场上各个经济主体愿意在一定价格条件下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
2.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衡量商品或服务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可以分为价格弹性大于1的弹性需求和价格弹性小于1的不弹性需求。
弹性需求表示当价格上涨时,需求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涨的幅度。
3.成本和效益:这是企业经济决策过程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成本是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所需要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价值。
效益是指商品或服务的使用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感。
企业需要在成本和效益之间做出权衡,以最大化利润。
4.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各个参与者的数量、性质和行为方式。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寡头竞争市场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市场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都有不同的影响。
5.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描述了输入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曲线的。
生产函数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优的输入要素组合,以最大化产出。
6.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研究单位输入或输出的变化对总收入或总成本的影响。
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需要的额外成本,边际效益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7.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使经济效率达到最优。
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等。
8.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政策的社会效果和经济福利。
它可以通过计算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剩余来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以及实现最大福利的方式。
9.供给约束和需求约束:供给约束和需求约束是个体面临的决策问题。
供给约束指个体面临有限资源的限制,需求约束指个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限制。
10.风险和不确定性:风险和不确定性是微观经济学中重要的考虑因素。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在市场上,供给是指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2.弹性:弹性是指供给或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价格弹性衡量了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那么它们具有较高的弹性。
3.效用理论:效用理论研究了人们如何做出消费决策。
效用是个体对一个商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
效用理论认为,人们的消费决策是基于他们对不同商品或服务的效用进行权衡和比较。
4.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带来的额外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认为,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个单位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会递减。
5.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描述了输入要素(如劳动力和资本)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可以用来衡量新增投入要素对产出的贡献。
6.成本理论:成本理论研究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如何决定其生产和定价策略。
固定成本是企业无论产量如何都不变的成本,而可变成本是与产量成正比的成本。
7.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生产一个额外单位的成本。
边际成本递增的原理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增加产量会导致边际成本逐渐增加。
8.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上的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的定价能力和市场效率。
9.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产生经济活动的副作用对非相关经济主体的影响。
正外部性是指副作用给非相关经济主体带来积极影响,如环境保护行为的外部效应。
负外部性是指副作用给非相关经济主体带来负面影响,如污染的外部效应。
10.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所有人都可以无法排除且共同享受的商品或服务。
公共物品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干预,因为私人企业无法从中获利。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个体经济主体的决策、市场的运作和经济体系的效率等方面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1.什么是需求量的变动?什么是需求的变动?简述两者之间的区别。
答: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购买量的变动,称之为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曲线上的点的位置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包括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等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该商品所有价格水平下的需求数量都发生了变动的情况。
这种变动在需求曲线上表现为从一条需求曲线平行移动到另一条需求曲线。
2.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当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时,请画图分析牛肉市场的均衡将如何变化?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将导致消费者对牛肉需求的增加,牛肉市场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与之前相比牛肉市场的均衡点从E1移动到E2,均衡价格由P1上升到P2,均衡数量由Q1增加到Q2。
3.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大幅度降低了轿车的生产成本,请画图分析该类技术进步对轿车市场均衡的影响?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轿车产技术进步将会降低了轿车的生产成本,提生产效率从而增加轿车的生产量,会导致轿车市场的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与之前相比轿车市场的均衡点从E1移动到E2,均衡价格由P1下降到P2,均衡数量由Q1增加到Q2。
1、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 d=400-40P,Q s=-20+20P 。
(1)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计算价格从3涨到5 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以涨价前为基期计算)。
(3)计算P=6时的需求价格点弹性是多少?2、解:(1)根据均衡价格模型Qd=400-40PQs=-20+20PQ d =Qs解之得:Pe =7,Qe=120(2)价格从3涨到5 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P=3时,Q d=400-40×3=280;P=5时,Qd=400-40×5=200;ED=-(200-280)/(5-3)×3/280=3/7(3)由Q d=400-40P可得P=6时,Qd=400-40×6=120;又由Q d=400-40P得dQ/dP=-40,根据点弹性计算公式可知:Ed=-(-40)×6/120=22、某商品的价格由50元上升到70元后,需求量相应减少30%,价格为50时的需求量是1000。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的平衡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2.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的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成本或收益。
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或服务的收益。
个体在做出决策时通常会考虑边际效应。
3.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一个市场中的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不同的市场结构影响着价格、供给和需求以及市场参与者的行为。
4.弹性:弹性是指市场上供给和需求对价格或其他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
弹性的概念可以应用于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等方面。
通过分析弹性,可以了解到市场上的行为和偏好。
5.灵活性与效率:微观经济学探讨了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的问题。
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信号通过供求机制引导资源的分配,从而实现经济效率。
研究产品和要素市场上的价格变动、企业的生产技术和效率,以及个体的效用最大化等问题。
6.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要素的交易。
这些市场的供求决定了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的价格,并对企业和个体的决策产生影响。
7.效用理论: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满足感。
效用理论探讨了消费者的偏好,以及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给不同的消费物品,从而使效用最大化。
8.价格歧视和市场失灵: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价格歧视和市场失灵等问题。
价格歧视是指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定价的策略。
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无法实现经济效率的情况,如垄断和外部性等。
9.公共物品与外部性:公共物品是指不能排除任何一位消费者使用的物品,外部性是指生产或消费活动对于不直接参与者带来的副作用或效益。
微观经济学研究了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的特征、影响因素和管理方法。
10.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研究了信息不完备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决策行为的问题。
ap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市场和资源分配等方面的经济学分支。
它涉及了一系列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厂商愿意以一定价格生产和出售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则是消费者愿意以一定价格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2.弹性:弹性是衡量商品或服务对价格变动的敏感度。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对市场的运作至关重要。
如果需求或供给的弹性很高,价格变动会导致数量的大幅度变化;如果弹性较低,价格变动对数量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3.效用理论:效用是指个体从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理论研究了消费者如何在有限的预算下做出最优的消费选择。
边际效用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边际效用递减则说明消费者对同一产品的满足感会逐渐减少。
4.生产函数和成本理论:生产函数描述了输入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成本理论则研究了企业在不同生产要素价格下如何选择最优的生产组合。
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所需要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递增则说明企业在生产更多产品时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
5.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的是某个行业中企业数量、产品差异程度以及市场进入和退出的难易程度等因素。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的定价和利润水平有所不同。
6.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未能通过市场适当反映的影响,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公共物品是一种无法排除非支付者使用且一个人使用不减少其他人使用量的商品或服务,例如道路和国防。
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存在可能导致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
7.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导致社会福利不最大化。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的提供、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势力等。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例如征税、补贴和监管等。
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附图)1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导言1、稀缺性:经济资源以及用经济资源生产的物品总是不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欲望的事实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资源配置问题3、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资源利用问题、经济体制问题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①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某种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②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③需求的变化: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对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④需求量的变化: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2、供求规律:①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减少②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③当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或减少时,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均衡价格不确定④当供需反方向变动时,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均衡数量不确定3、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 =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Ed = (△Q/Q)/(△P/P)= (△Q/△P)·(P/Q)4、点弹性的几何意义: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点弹性系数的值,等于这一点沿着需求曲线到横轴的距离比上其沿着需求曲线到纵轴的距离点弹性的类型:1;1五种类型:①AC段,Ed>1,富有弹性②CB段,Ed<1,缺乏弹性③C点Ed=1,单位弹性④A点Ed→∞,完全有弹性⑤B点Ed=0,完全无弹性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①概念: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其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
②其弹性系数等于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与引起这种变化的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率的比值,表示为:EXY=(△QX/QX)/(△PY/PY)=(△QX/△PY)·(PY/QX)③如果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的价格之间呈同方向运动,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正值;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互补品的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负值;如果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则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作出反应,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零。
大一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消费者、企业等)的经济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决定市场价格和产量的经济学分支。
2. 需求和供给:需求是指消费者在特定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特定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3. 市场均衡:当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市场就达到了均衡状态。
此时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对应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4. 弹性:弹性是衡量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反应敏感程度的指标。
包括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交叉弹性和收入弹性。
5. 消费者行为理论:包括效用理论、边际效用递减原理、预算约束、消费者均衡等。
6. 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函数、边际产出递减原理、规模报酬、生产者均衡等。
7. 成本理论:包括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概念,以及各种成本曲线的形状和性质。
8. 完全竞争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商品是同质的,买卖双方都是完全理性的,市场信息是完全透明的,进入和退出市场的障碍为零。
9. 不完全竞争市场:包括垄断、寡头竞争和垄断竞争三种形式。
10. 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
11. 收入分配: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收入的分配。
12. 福利经济学:研究如何通过政策干预提高社会福利,包括帕累托效率、公平与效率的权衡等。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1.需求和供给: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并有能力购买其中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其中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价格是根据需求和供给的关系确定的,当需求超过供给时,价格上涨,反之亦然。
2.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变动较大,则称之为弹性的;如果变动较小,则称之为不弹性的。
价格弹性有助于理解市场变动和政策影响。
3.效用理论:效用是指人们从消费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满足感。
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在消费决策中会追求最大化效用。
马歇尔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认为,随着消费增加,边际效用递减,也就是说人们对每个额外单位的消费都会感到越来越少的满足感。
4.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租金和固定设备费用。
变动成本是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和劳动力费用。
了解生产成本有助于企业决策和市场竞争分析。
5.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竞争的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在完全竞争市场,存在许多卖家和买家,没有单个市场参与者可以控制市场价格。
在垄断市场,只有一个卖家,可以通过控制价格来操纵市场。
6.垄断力:垄断力指的是一个企业或市场对价格和产量的控制能力。
垄断力强的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价格和减少产量来获取更高的利润。
7.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不能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发生在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下。
这时,政府可能需要干预来修正市场失灵。
8.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研究不同个体或群体在经济中获得收入的情况。
收入分配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社会福利和最低工资等手段来调整。
9.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市场调节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决定价格和分配资源。
然而,市场机制并不完美,政府可能需要干预来调整市场失灵或实现公共利益。
政府干预可能包括价格管制、补贴、税收和监管等。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经济学基本概念
-经济学的定义和分类
-个体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理性选择理论和边际分析的概念及应用
2.市场供求
-供求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市场均衡的概念与分析
-市场调节机制及其限制
3.弹性
-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弹性对价格变动和收入变动的影响
4.生产与成本
-长期和短期生产函数
-生产要素组合及其边际生产力
-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的关系
5.市场结构
-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的特点与分析
-垄断定价策略及效果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6.消费者行为
-效用理论和效用最大化
-偏好和预算约束的相互作用
-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
7.生产者行为
-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优化问题-生产要素选择和投入组合
8.广义均衡
-供给和需求的整体均衡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影响
9.非完全信息理论
-隐藏动机和逆向选择
-计划与契约
10.公共物品和外部性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区别
-外部性和其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11.剩余理论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计算和分析
-税收和补贴对剩余的影响
12.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的指标和影响因素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知识点的汇总。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可以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和练习,使其更加熟悉和掌握。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大一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大一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的运行规律。
作为一名大一学生,了解一些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经济现象、分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
一、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之一。
供应指的是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上能够提供出售的数量,而需求则是指市场上购买该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通过价格的变化来反映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
当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价格会下降;当供应量小于需求量时,价格会上涨。
供求关系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分析市场的均衡状态及其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二、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所带来的额外效益或损失。
在决策中,我们通常会考虑边际效应来权衡利益。
比如,在消费决策中,当我们购买某个商品时,我们会考虑最后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与价格的关系。
如果边际效应大于价格,我们会购买;反之,如果边际效应小于价格,我们就会考虑放弃购买。
三、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中各个供应商之间的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对价格、数量和资源配置产生不同的影响。
了解市场结构有助于我们分析企业行为和市场效率,并为政府干预提供依据。
四、成本与收益成本与收益是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概念。
成本指企业为生产或提供服务而支付的费用,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收益则是企业通过销售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收入。
企业在生产中会根据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做出决策,以追求最大化的利润。
了解成本与收益的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企业行为、对市场竞争进行分析,并为自己的决策提供参考。
五、弹性弹性是指价格或收入变动对商品需求或供应变动的敏感程度。
常见的弹性有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等。
了解弹性概念和计算方法有助于我们分析市场变动对供求关系和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同时,对于企业来说,了解弹性还可以为产品定价和市场拓展提供重要参考。
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点1.需求和供给:需求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其中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是卖方愿意向市场供应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市场数量。
2.均衡:需求和供给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均衡价格是市场上买卖双方都认可的价格。
3.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大于1,表示需求/供给对价格变动敏感;价格弹性小于1,表示需求/供给对价格变动不敏感。
4.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指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额外满足程度。
边际效益递减意味着每消费一单位商品,消费者对其边际效用的增加逐渐减少。
5.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与产量无关,如租金、利息等。
可变成本与产量相关,如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等。
6.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生产一单位额外产品所需的成本。
当边际成本高于边际收益时,不推荐继续生产。
7.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一个市场中的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四种。
8.企业行为:企业决策通常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追求最大利润。
企业利润等于总收入减去总成本。
9.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垄断、外部性、公共品等。
10.市场干预: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来干预市场,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政府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11.消费者福利:消费者福利可以通过消费者剩余和边际效用曲线来衡量,消费者福利提高时,消费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
12.生产者福利:生产者福利可以通过生产者剩余和边际成本曲线来衡量,生产者福利提高时,生产者的利润也有所提高。
13.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指根据消费者的不同属性设定不同价格。
常见的价格歧视包括第一度价格歧视(个性化定价)、二度价格歧视(分阶段定价)和三度价格歧视(按市场细分设置不同价格)。
14.理性行为:微观经济学假设个体经济单元都是理性的,即能够评估成本和收益,并做出最优决策。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1.市场供求:市场供求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供应曲线表示企业对产品的供应意愿,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意愿。
市场均衡发生在供求曲线交叉点,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2.弹性:弹性是指市场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供应弹性衡量了企业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3.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描述如何将输入转化为产出的关系。
它显示了不同输入对产出的影响,并通过边际产品表示每个额外的输入对产出的贡献。
4.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租金和折旧费用。
变动成本是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
5.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中不同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以及它们之间的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
6.完全竞争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有许多小型买家和卖家,产品是标准化的,市场价格由供求决定。
7.垄断市场:在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供应者,可以通过控制价格和产量来影响市场。
8.垄断竞争市场: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存在许多相对小型的供应商,他们生产的产品相似但不完全相同,通过产品差异化来吸引消费者。
9.寡头垄断市场:在寡头垄断市场中,市场由少数几个大型供应商主导,他们可以通过协调定价来控制市场。
10.不完全信息:在经济活动中,信息的不对称性会导致市场出现问题。
卖方通常拥有更多的信息,这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和企业的决策。
11.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不直接参与该交易的其他个人或企业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外部性可能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失衡。
1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可被免费使用且无法排他性使用的物品,无法通过市场供给机制进行有效供应。
13.税收和补贴:税收是政府收取的对于商品或服务销售额的一种费用,补贴是政府的支付给企业或个人的一种款项。
税收和补贴可以影响市场均衡,改变消费和生产决策。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1.需求和供给:需求是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购买意愿,供给是生产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交互决定了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2.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即需求量等于供给量。
在市场均衡点,价格和数量被决定。
3.弹性:需求或供给的弹性衡量了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高表示消费者对价格敏感,需求弹性低表示消费者对价格不太敏感。
4.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效益。
当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理性的消费者或生产者会停止增加或减少其行为。
5.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选择其中一种行动而放弃的最佳替代行动的成本。
考虑机会成本能帮助人们做出更有效的决策。
6.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不能有效地分配资源,导致资源浪费或不公平分配。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问题、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等。
7.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上的竞争程度。
市场结构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价格和数量的确定。
8.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府决策的经济学理论。
它考虑政府行为的动机和影响,并研究公共政策的效果。
9.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描述了生产过程中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可以帮助生产者决定最有效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要素的使用。
10.成本理论:成本理论研究生产过程中成本的决定因素。
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它们的变化会影响生产者的决策。
11.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研究社会中各个经济主体收入的分配情况。
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关注点。
12.进步性税收和累进性税收:进步性税收是指税收在收入较高的人身上征收的税款比例大于在收入较低的人身上征收的税款比例,累进性税收是进步性税收的特殊形式。
以上是对微观经济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生活中,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经济决策。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1.需求与供给: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需求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其中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供给是生产者愿意生产和销售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将决定市场价格和数量。
2.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市场中的竞争程度。
完全竞争市场下存在许多买家和卖家,没有个体的市场力量影响价格。
垄断市场下只有一个卖家,可以控制价格和供给。
其他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3.弹性:弹性是个体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价格弹性衡量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度。
需求弹性可以分为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4.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在短期内不变的成本,例如租金和工资;变动成本是根据生产数量的变动而变化的成本,例如原材料和劳动力。
5.效用与边际效应:效用是个体对商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的度量。
边际效应是指个体通过增加或减少使用或购买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服务而产生的额外满足度。
6.生产函数与边际生产力:生产函数表示输入因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边际生产力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输入因素所产生的额外产出。
7.利润最大化:生产者的目标是最大化利润。
利润最大化发生在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点上。
生产者需要考虑不同的生产要素、供给曲线和竞争环境。
8.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可能的市场失灵原因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竞争。
9.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研究个体和社会收入如何分配的经济学。
在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受到工资、利润和利息等不同因素的影响。
10.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政府通过立法、监管和纳税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的方式。
政府干预的原因包括解决市场失灵、促进资源分配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个体和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1
资源配置一般归纳为4个方面: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即资源用于生产哪些商品, 每种商品生产多少。 (2)如何生产:即选择什么工艺、设备、组织管理方 法等,目的是提高效率。 (3)为谁生产:即生产成果如何在社会成员间分配。 (4)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即选用什么经济制度。 计划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混合经济制度
4
西方经济学基本假设: 1.经济人
假定:人是完全理性的,能做出最优的 经济选择或决策,并且人以追求自身利 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 2.完全信息假 定:经济活动主体对各种信息都充分了 解,不存在不确定性,获取信息不需支 付任何代价。
5
第一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6
一、需求的定义
需求: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价 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
9
P P1 P2
A
. .B
D
O
Q1 Q2
需求量的变动
P D3 D1 D2
Po
Q
Q
O Q1 Q2 Q3
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 同一条曲线上点的移动(A——B)
需求的变动是指曲线本身的移动。(右移为需求增加, 左移为需求减少)
10
第节 供 给
供给: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价 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某种商品的数量。
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带来的边际
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该均衡条 件又称为戈森第二定律。
51
四、消费者剩余(Consumer’s surplus)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CS)是指消
微观经济学
1
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起点
微观经济学部分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部分知识点总结一、需求与供给1.需求的弹性:需求弹性是指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根据价格变化,需求可以分为完全弹性需求、完全不弹性需求和介于两者之间的部分弹性需求。
2.供给的弹性:供给弹性是指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根据价格变化,供给可以分为完全弹性供给、完全不弹性供给和介于两者之间的部分弹性供给。
3.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上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价格和数量都确定下来,并且不存在供需失衡情况。
市场均衡由供给与需求曲线的交点确定。
二、市场结构1.垄断: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卖方或几个卖方控制市场的情况。
垄断市场上的卖方能够通过控制价格和供给量来影响市场的行为和价格水平。
2.寡头垄断:寡头垄断是指市场上仅有少数几个卖方控制市场的情况,他们的行为也能够影响市场的行为和价格水平。
3.完全竞争:完全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许多卖方和买方,市场参与者相对较少,没有一家企业能够通过调整价格和供给量来影响市场的行为。
4.垄断竞争:垄断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多个卖方和买方,市场参与者相对较多,每个企业都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且能够通过调整产品差异化、广告宣传等手段来影响自己的市场地位。
三、价格与边际效益1.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产品或服务对个体效用或利润的影响。
边际效益递减的原则表明,随着消费或生产量的增加,边际效益会递减。
2.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根据价格弹性的大小,需求和供给可以分别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介于两者之间的部分弹性。
3.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买方的需求弹性、价格敏感程度以及市场竞争程度,对不同买方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
四、消费者行为1.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通过边际效用的比较来决定最大化自己的总效用。
根据边际效用的递减原则,消费者倾向于先满足基本需求,再增加对其他需求的追求。
2.效用弹性:效用弹性是指对需求变化的敏感程度。
微观经济学必背知识点大一
微观经济学必背知识点大一在经济学的学习中,微观经济学是我们首先接触的内容之一。
它主要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行为,例如个人、企业和市场等。
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给表示卖家愿意、能够出售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表示买家愿意、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往往下跌;而当供小于求时,价格则上涨。
2.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当某种经济单位(例如消费者或生产者)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的产量或消费量时,所产生的效果变化。
边际效应对经济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消费者在购买某种商品时会考虑消费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即消费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额外效用),生产者在决定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时也会考虑生产的边际成本。
3.弹性在经济学中,弹性是指某种经济变量对于其他变量的敏感程度。
例如,需求弹性可以衡量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弹性大于1,说明需求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市场上销售量可能会大幅下降;如果需求弹性小于1,说明需求对价格变化不太敏感,销售量可能会相对稳定。
4.成本与效益在个体决策中,成本与效益是一种权衡考量。
成本包括明确的货币成本以及隐含的机会成本(放弃的最佳选择的代价)。
效益则是指个体能够获得的利益或满足感。
个体在做决策时,往往会比较成本与效益,选择最优的行为。
5.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买家和卖家之间的竞争关系。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于价格、利润和资源配置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影响。
了解市场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运作的规律。
6.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者提供劳动力、企业聘用劳动力的市场;资本市场是资金提供者与投资者之间进行资金交换的市场。
学习生产要素市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劳动力和资本的配置,以及收益分配的机制。
7.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单位的决策会对其他单位或整个社会产生的非直接效应。
大一微观经济学笔记知识点
大一微观经济学笔记知识点第一部分: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过程。
供给和需求是相互作用的双方,供给方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方决定了对这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程度。
1.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描述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需求关系的图形化表示。
它的下降趋势表明了价格越高,需求越低,反之亦然。
需求曲线的变化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收入、价格预期、替代品的可用性等。
2.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描述生产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数量关系的图形化表示。
它的上升趋势表明了价格越高,供给越多,反之亦然。
供给曲线的变化受到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税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3.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供给和需求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市场价格和数量满足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双方利益。
当供给和需求曲线相交时,就形成了市场均衡点。
第二部分: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不同市场中企业数量、产品差异和市场进入与退出的程度。
不同的市场结构影响着企业的行为和市场效率。
1.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是指有大量卖方和买方的市场,产品是同质化的,市场进入与退出自由。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无法通过价格调整来影响市场价格。
2.垄断市场垄断市场是指只有一个卖方的市场,该卖方完全控制着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
垄断市场中,卖方能够通过调整价格来影响市场需求和利润。
3.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市场上只有几个大型卖方的市场。
这些卖方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相竞争,但依然有相当的市场力量来影响价格和市场需求。
4.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是指有多个卖方和买方,产品差异化程度较高的市场。
在这种市场中,企业可以通过产品差异和广告等方式来影响市场需求和价格。
第三部分:成本与效益分析成本与效益分析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工具,用于评估经济决策的成本与收益。
它通过比较不同方案的成本和效益,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选择。
1.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无论产量多少都必须支付的成本。
宏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宏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一、微观经济术语(一)供求法则1.需求法则——市场价格越高,需求数量越少;市场价格越低,需求数量越多。
(反向变动)2.供给法则——市场价格越高,供给数量越多;市场价格越低,供给数量越少。
(同向变动)(二)替代品和互补品1.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
2.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三)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被用来衡量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类型:(1)需求缺乏弹性,表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富有弹性,说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四)需求收入弹性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收入变动幅度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幅度。
根据收入弹性正负值的大小,可以将消费品分为:(1)正常品需求收入弹性为正,称为正常品。
一般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量都会相应上升。
其中,需求量上升幅度大于收入增加幅度者,称为奢侈品;需求量上升幅度小于收入增加幅度,称为必需品。
(2)劣等品需求收入弹性为负,称为劣等品。
有些低档消费品的需求量,随着收入的增加反而减少。
(五)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是指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同一物品的每一单位消费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满足程度是不同的,随着所消费的数量的增加,该物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这种现象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六)边际产量(收益)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即在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连续等量的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当该生产要素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量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七)常考的成本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又称择一成本,是指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供求理论
第一节需求的基本原理
一、需求的概念
(一)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概念说明了两个含义:首先,指的是有支付能力的欲望,即既有购买欲望又有支付能力;其次,需求这个概念涉及两个变量:商品的价格及与该价格相对应的购买量,因此它实际上反映了人们购买的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需求可以分为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二)个人需求是单个消费者或家庭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相应数量。
(三)市场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以购买者在各种可能价格下将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总数量
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的水平加总。
二、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需求表: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列。
需求曲线: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或根据需求表绘制的曲线。
三、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很多因素可能影响商品的需求。
下面以一种消费品的需求为例来进行分析。
(一)是商品本身的价格,在其他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价格提高需求下降;
(二)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西方经济学根据商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商品分成三类:
替代品:是指消费中可以互相替代以满足消费者某种欲望的商品。
互补品:是指在消费中互相补充才能满足消费者某种欲望的商品。
独立品:指的是一种商品满足一种需要的商品。
替代效应:商品相对价格变化对需求的影响。
收入效应:因商品价格变化后实际收入发生变化对需求的影响。
(三)消费者的偏好
(四)消费者的货币收入
(五)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六)人口规模人口构成
(七)财富分配上的平等
其他如气候、时间、消费信贷、广告包装、信息畅通、政府政策等等也可能影响商品的需求。
需求函数:用函数关系来表示需求量与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就是需求函数。
记作:
Q d =f(T,I,P, P i ,E, …… )
Q d =f(P) 如: Q d =1000-0.5P
(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表现为在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的移动,如图 2 — 1 。
当商品本身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称为需求的变动。
图 2 — 2 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四、需求规律
(一)需求规律(——价格作为自变量)需求量与价格的反方向变化(其他因素不变)。
为什么价格降低会刺激需求量
(二)需求与价格的同方向变化
1 、炫耀性消费的商品
2 、吉芬商品——价格提高需求增加的低档商品。
英国人吉芬发现,在 1845 年英国的马铃薯的价格提高需求反而增加了。
饥荒,人们收入普遍下降。
3 、心理因素作用引起对商品需求的不规则变动。
第二节供给的基本原理
一、供给的概念
(一)供给是指生产者(厂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的定义说明了两个涵义:第一,作为经济学中的供给是指现实供给,即既有供给意愿又有能力;第二,供给概念涉及两个变量,商品价格与该价格相对应的供给量。
实际上反映了厂商供给量与商品价格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与需求一样,供给也分为个别供给与市场供给。
(二)个别供给:(单个厂商的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单个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
(三)市场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生产某种商品的所有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
市场供给是单个厂商供给的加总。
二、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供给表:描述在每一可能的价格下商品供给量的表列。
(有个别与市场供给表)
供给曲线:表示商品供给量与价格的关系的曲线。
(有个别与市场供给曲线)
三、影响供给的因素(某种商品)与供给函数
(一)商品本身的价格
(二)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包括工资、土地、原材料、资金。
(三)其他商品的价格
(四)对未来的预期
(五)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
(六)新的原材料的发现旧的原材料的枯竭
(七)新厂商的介入
其他如气候、政府政策、政治事件、时间因素等。
供给函数:用函数关系表示的某种商品供给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四、供给规律
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的正向依存关系。
供给规律的例外:
(一)短缺商品的供给
•(二)一些原来以单件手工生产的商品,由于生产技术发展和规模经营,使成本锐减且大批量供给成为现实,这是虽然价格下降,厂商仍然愿意提供更多的商品。
(三)劳动的供给
(四)心理因素作用导致的不规则变动。
五、供给量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其他因素不变,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量的变动。
当商品本身价格既定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的变动。
图 2 — 3 供给量的变动图
2 — 4 供给的变动
第三节市场均衡
一、均衡价格
经济学中的均衡:是指经济事物中的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市场均衡:是指供求相等时的市场状况。
均衡价格:市场均衡时的价格或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提供的该商品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
均衡数量:市场均衡时的交易量或产量。
西方经济学认为,均衡价格是市场供求力量自发调节形成的。
市场价格围绕均衡价格上下波动。
二、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一)供给不变,需求变动,如图 2 — 5 。
(二)需求不变,供给变动,如图 2 — 6 。
•供求同时变动,如图 2 — 7 。
第四节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
一、支持价格
是政府为了支持某一行业的发展,对该行业产品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如果政府认为由市场供求力量自发决定的某种产品的价格太低,不利于该行业的发展,政府就可以对该产品实行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总是高于市场均衡价格。
农产品生产周期比较长,而且其需求的价格弹性比较小。
过低的农产品价格会降低农户的收益,挫伤农民的积极性,谷贱伤农。
因此,许多国家的政府对农产品实行支持价格。
为了实行支持价格需要政府: A. 收购过剩商品,出口、援助、储备、开发新用途; B. 对该产品生产实行产量限制。
(图 2 — 8 )
二、限制价格
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物品的价格而对其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配给制(凭票供应)排队争购、搭配、黑市交易、质量低劣化。
(图 2 — 9 )
三、政府税收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
政府对货物交易征税,如果是根据商品的销售数量征税,称作从量税;如果是根据商品的销售收入征税,称作从价税。
无论是从量税还是从价税,只是征税时计算的方法不同而已,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相似的。
假定政府对厂商征收 T 单位从量税,将使厂商的生产成本和供应成本相应提高,因此供应曲线向左移动,SS 线移动到 S 1 S 1 ,移动距离 T ,均衡点 E 移至 E 1 ,销售价格从 OP 0 上升到 OP 1 ,销售量 OQ 0 减到 OQ 1 。
这就是政府对厂商征收销售税的效应(图 2 — 10 )。
假定政府是对消费者征收 T 量交易税,将是消费者的收入相应减少,因此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DD 线移动D 1 D 1 线,移动距离为 T ,均衡点 E 移至 E 1 ,销售价格为 OP 1 ,销售量为 OQ 1 。
这就是政府对消费者征收交易税的效应。
(图 2 — 11 )
因此,无论政府对交易征税的对象是厂商还是消费者,对均衡的影响是一样的。
其净价格与均衡交易量相等。
最后我们看看交易税的税额是由谁负担的。
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两个一般性结论:第一,税收抑制了市场活动。
第二,买者与卖者分摊税收负担。
本章参考文献:
• 1 、缪尔森与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六版,麦格鲁—希尔公司,纽约, 1998 年。
• 2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6 年。
• 3 、曼斯菲尔德:《微观经济学》,第七版,诺顿公司,纽约, 1991 年。
• 4 、厉以宁主编:《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
5 、(美)哈尔· R. 范里安著:《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