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高考题章节汇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1.(2011·安徽文综·15)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
满清宫瓦解之表征。

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2.(2011·山东文综·12)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
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3.(2010·广东文综·16)“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
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说明()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4.(2009·全国文综一·18)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
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

”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2011·海南单科·18)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
想界空前之大变动。

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

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
2.(2009·上海历史·20)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
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2012·福建文综卷·17)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
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 (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

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
2.(2012·上海单科卷·22)“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
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

”上述情景出现于()
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3.(2011·天津文综·5)《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
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

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4.(2011·浙江文综·1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
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5.(2011·江苏单科·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6.(2011·上海单科·23)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

由此他主张()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7.(2010·北京文综·16)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

”这反映作者()
A.抨击迷信思想B.痛斥君主专制
C.批判宗法制度D.回击复古逆流
8.(2010·江苏单科·8)“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9.(2010·上海单科·14)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

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②7世纪初期③20世纪初期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10.(2009·四川文综·16)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

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11.(2009·广东历史·8)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12.(2009·海南历史·16)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

”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13.(2008·海南单科·19)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

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A.取得了重大突破 B.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
14.(2008·广东文基·24)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
非其旨也。

”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A. 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 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 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 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15.(2007·海南单科·16)《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
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

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

”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A.1915年 B.L917年 C.1920年 D.1924年
16.(2007·江苏历史·8)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
事件。

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 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17.(2007·上海历史·30)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
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

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2009·宁夏、辽宁文综·32)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
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
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 B.创办《青年杂志》
C.发动学生运动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2.(2007·广东理基·64)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知识分子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真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孙中山借鉴英国“光荣革命”的经验提出了三民主义
C.“中体西用”论者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