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防病减灾生产技术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业防病减灾生产技术要点
每年的7~9月份,是我市渔业养殖区域经常遭受爆发性渔业灾害及持续强降雨袭击,造成水产养殖业大范围内受灾,渔业经济损失惨重。
为了搞好渔业防病、抗病抗灾救灾工作,尽快恢复渔业生产,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制定如下渔业生产技术要点:
一、抓好鱼病防控,防止疫病发生
1.水体消毒杀灭病原菌
为防止疫病暴发与传播,应对养殖水体进行及时的消毒处理。
水体消毒剂一般有生石灰(用量:20~30ppm)、漂白粉(用量:1.0ppm)、二氧化氯(用量:0.2~0.3ppm)、强氯精(用量:0.3~0.4ppm)、溴氯海因(用量:0.03~0.04ppm,以溴氯海因计)等,任选一种全池泼洒,可以有效杀灭病原菌。
2.死鱼无害化处理
无害化处理措施包括:深埋死鱼、集中高浓度消毒剂处理、集中高温处理及焚烧等。
其中以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处理后再深埋1米以上最为有效。
强化渔业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的意识,坚持对打捞死鱼的工具、器皿、人员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病暴发。
3.坚持巡塘及时发现病害
每年的5~7月份,是渔业生产的关键时期,要坚持早晚巡塘,观察记录鱼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体色情况、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天气变化情况,做到勤观察、细分析,对疫病进行有效的监测,对疫情进行及时的预警预报,共同防控疫病的暴发与流行。
4.准确诊断科学用药
养殖水体的生态失衡,水质不稳定,鱼体处于应激状态,很容易发生各种疾病。
应特别注意对疾病的准确诊断与对症下药,切忌滥用药,杜绝使用违禁药,避免造成次生渔业生产事故,保障养殖水环境稳定,保障鱼体健康与水产品质量安全。
5.重大疾病的防治技术
(1)草鱼出血病
每年的5~10月份,是草鱼鱼苗生长的旺盛时期,也是草鱼鱼苗最容易患草鱼出血病的季节,应特别注意草鱼出血病的防控。
具体措施是:使用聚维酮碘消毒剂或者季胺盐络合碘消毒剂全池泼洒,在7~9月之间每10天一次,浓度为每立方米水体0.3~0.5毫升;内服大黄、板蓝根、鱼腥草等天然抗病毒中草药。
预防用法用量:按0.5克总重量/每公斤鱼体重计算药量,称取药物,温火煮沸10~20分钟或沸水浸泡20~30分钟,冷却后拌饲料投喂,连续投喂3天即可;治疗用法用量:按1.0克总重量/每公斤鱼体重计算药量,药物处理方法同前,拌饲料连续投喂5~6天即可;制备药饵用法:以上中草药可直接作为添加成份添加至相应饲料中,制备成膨化颗粒饲料药饵,直接用于草鱼出血病的预防与控制。
使用草鱼出血病细胞灭活疫苗是预防草鱼出血病最为有效的方法,注射免疫:适用于10cm以上的鱼种,于腹鳍基部注射,每尾0.2~0.5ml;高渗浸泡:适用于10cm以下的鱼种,先将鱼在2%食盐水中浸泡2~3分钟,然后转入5~10%疫苗液(池水稀释),浸泡5~10分钟即可。
浸泡液重复使用时需要添加适量疫苗液以保持疫苗浓度。
夏花鱼苗浸泡:采用尼龙袋充氧浸泡,疫苗浓度2~3%,浸泡30~60分钟即可;因运输而延长浸泡时间对鱼苗无影响。
(2)草鱼细菌性疾病
草鱼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打印病、疖疮病、白头白嘴病、烂尾病等都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虽然细菌病原不同,但预防和治疗措施有相似性。
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20~30ppm)对草鱼的烂鳃病效果显著;全池泼洒1~2次(隔天1次)漂白粉(用量:1.0ppm)、或者二氧化氯(用量: 0.2~0.3ppm)、或者强氯精(用量:0.3~0.4ppm)等对草鱼的细菌性疾病效果明显;在防治草鱼的肠炎、赤皮、疖疮等细菌病时,可以适当添加大蒜素(每公斤体重0.2克)、或者恩诺沙星(每公斤鱼体重0.05~0.1克)、或者氟苯尼考(每公斤体重0.02~0.05克)拌饲料内服,连续服用3天。
(3)主要淡水鱼暴发性出血病
该病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主要感染鲫鱼、白鲢等,症状表现为体表、鳃盖、鳍条基部充血出血,眼球凸出,肛门红肿,腹腔有腹水。
全池泼洒生石灰(20~30ppm化水均匀泼洒)或者二氧化氯(0.2~0.3ppm)、强氯精(0.3~0.4ppm 克)等消毒药物一次即可;内服恩诺沙星或者氟苯尼考效果显著,其剂量与用法为:恩诺沙星(每公斤鱼体重0.05~0.1克)、或者氟苯尼考(每公斤体重0.02~0.05克),连续服用3天。
此外,该病对拉网操作非常敏感,在拉网前1~2天,全池泼洒一次硫酸铜(0.5ppm)(非上市鱼)或者拉网操作后全池泼洒漂白粉(1ppm)可以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
二、加强各项措施,确保渔业生产
1、摸清存塘鱼量,及时适量补充鱼种
可采用拉网检查或投喂饲料的方式,科学地估算存塘鱼数量。
根据池塘内鱼的摄食量推算鱼的存塘量,一般草食性鱼日食旱草量为体重10~15%,吃食鱼日食饲料量为体重3~5%。
摸清存塘鱼的情况后,可分以下几种类型操作:存塘鱼少的池塘,可进行清理后,选择当年生长快、见效快的品种,如鲫鱼、黄颡鱼等进行放养;也可放养鲢、鳙鱼、草鱼夏花,每亩放养1千尾左右,稀养速成。
存塘鱼较多的池塘,适当补种,并加强投喂。
各地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鱼种、鱼苗及渔需品的调剂和调运,确保渔业生产的物质供应。
当前可供选择的鱼种有:四大家鱼、鲫鱼、鳊鱼、鳜鱼、黄颡鱼、斑点叉尾鮰及其它名优苗种。
原良种场、鱼种场,首先要保亲鱼和鱼种,应采取并塘或转移的办法,把亲鱼和鱼种保存下来,以备来年使用。
并塘操作时,尽量减少对鱼体的损伤,运输时最好选择在傍晚进行。
2、科学投喂饲料,促进鱼类生长
保证吃食性鱼类的饵料供应。
饵料应新鲜、适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每天增加投饵次数,并增加投喂总量,确保鱼类饵料充足。
投饵量应以摄食情况及池鱼总量而定,一般以摄食后2小时略有剩余为宜。
饵料的种类应精粗结合,合理搭配。
严格按定时、定量、定质、定位投饵。
在满足鱼类营养需求,保证鱼类正常生长的同时,投饵不宜过量,以免剩饵污染水体,引起鱼病发生。
投喂青饲料时,要用漂白粉等进行消毒处理;投喂精饲料时,可添加复合维生素、免疫增强剂、大蒜素等,改善鱼类消化能力,增强鱼体抗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防止疾病发生。
以鲢鳙鱼为主的鱼池,要注意观察水质、水色,使用生物有机肥,促进浮游生物繁殖。
3、加强日常管理,谨防发生泛塘
要加强巡塘,坚持早中晚巡塘各一次,观察水色、水质变化,鱼类活动、摄食情况和有无浮头、病害现象等,发现残饵剩料,及时清除,以防败坏水质。
做到勤观察、细分析,找原因,快处理。
及时捞出患病鱼与死鱼,深埋病死鱼,切忌将死鱼随便乱扔,坚持对工具、器皿进行消毒处理,加强渔业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措施,防治疫病暴发。
科学使用增氧机或加注新水,避免泛塘死鱼。
增氧机合理开机时间为: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傍晚不开,浮头之前开,连绵阴雨半夜开,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坚持每天开。
未配备增氧机械的池塘则要备足增氧剂,以防万一。
合理调节水质,每2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或微生态制剂(如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生石灰用量为20~30ppm,微生态制剂按说明书使用,保持水质肥、活、嫩、爽。
三、修复完善渔业设施,保障渔业正常生产
及时对池埂、堤坝进行加高、加宽、加固,防止被洪水冲毁。
尽快利用人工清挖、泥浆泵抽吸等措施清除池塘和主要进排水口的淤泥,保障正常的池塘和河道功能。
仔细检查渔业设施,及时修复破损的道路、电力设施,确保道路畅通和正常供电;对渔业生产设备,如涵闸、增氧机、水泵、投饵机、渔船、网具以及照明等机电及养殖设备,要尽快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渔业正常生产。
稻田养殖工程设施要严格按照新建要求重新建设。
围拦养殖中的渔排、网片等养殖设施,应积极组织修复或更换,并清除网片上的青苔污物,保证水流通畅。
平顶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二〇一一年五月六日
技术培训
定期开启増氧机械
硬化标准化养鱼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