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重点中学2025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和浩特市重点中学2025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变化与图示相符的是
A .铝热反应
B .酸碱中和反应
C .生石灰与水反应
D .Ba(OH)2·8H 2O 与
4NH Cl
反应
2、下列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只涉及π键断裂的是 A .CH 4的燃烧 B .C 2H 4与Cl 2的加成反应
C .CH 4与Cl 2的取代反应
D .C 2H 4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 3、下列性质中,不属于金属共同性质的是 A .延展性
B .导电性
C .高熔点
D .金属光泽
4、下图所示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 .一定条件下,X 和Y 反应生成Z ,由图①推出该反应的方程式为:X + 3Y Z
B .图②表示用NaOH 溶液滴定0.1 mol/L 的某一元酸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常温下),该实验最好选取酚酞作指示剂
C.图③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 △H<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D.用硝酸银溶液滴定等浓度的A-、B-、C-的混合溶液(均可以与Ag+反应生成沉淀),由图④可确定首先沉淀的是C-5、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烃的是
A.B.C.D.
6、已知草酸为二元弱酸:常温下,向某浓度的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量浓度的KOH溶液,所得溶液中H2C2O4、HC2O4﹣、C
O42﹣三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2
A.pH=1.2溶液中:c(K+)+c(H+)═c(OH﹣)+c(H2C2O4)
B.H2C2O4的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为10-1.2
C.将相同物质的量KHC2O4和K2C2O4固体完全溶于水所得混合液的pH为4.2
D.向pH=1.2的溶液中加KOH溶液将pH增大至4.2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7、关于下列两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磁共振氢谱都有3个吸收峰
B.都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C.都能与Na反应生成H2
D.都能在Cu作催化剂时发生氧化反应
8、在水中加入下列粒子,不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 B.C.D.2311Na+
9、在一定温度下某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反应A(g)+2B(g) 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④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
子质量⑥v(C)与v(D)的比值⑦混合气体的总质量⑧混合气体的总体积⑨C、D的分子数之比为1∶1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⑦D.①③④⑤⑧⑨
10、已知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向0.1 L 0.2 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则其焓变ΔH1、ΔH2、ΔH3的关系是( )
A.ΔH1>ΔH2>ΔH3B.ΔH1>ΔH3>ΔH2C.ΔH1=ΔH3>ΔH2D.ΔH1<ΔH3<ΔH2
11、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硅是非金属元素,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B.硅的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C.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硅能与氢气、氧气等非金属反应
D.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起反应
12、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25℃时,向0.1mol·L-1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c(Na+)>c(NH4+)>c(SO42-)>c(OH-)=c(H+) B.25℃时,NaB溶液的pH=8,c(Na+)- c(B-)=9.9×10-7 mol·L-1
C.0.1mol·L-1NaHCO3溶液:c(Na+)>c(oH-)>c(HCO3-)>c(H+)
D.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和NaClO的混合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Na+)>c(ClO-)>c(CH3COO-)>c(OH-)>c(H+)
13、氟利昂-12是甲烷的氯、氟卤代物,结构式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它有两种同分异构体B.它有4种同分异构体
C.它只有一种结构D.它是平面分子
14、芬兰籍华人科学家张霞昌研制的“超薄型软电池”获2009年中国科技创业大赛最高奖,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总反应为:Zn + 2MnO2+ H2O ="=" ZnO + 2MnO(OH)(碱式氧化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中Zn作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该电池反应中MnO2起催化作用
C.该电池工作时电流由Zn经导线流向MnO2
D.该电池正极反应式为:2MnO2+ 2e-+ 2H2O ="=" 2MnO(OH)+ 2OH-
15、下列图示与文字叙述相符合的是
A B
12 g C(s)与一定量O2(g)反应生成14 g
热水浴的烧瓶中气体颜色较浅
CO(g),放出的热量为110.5 kJ
C D
验证AgCl溶解度大于Ag2S 钢闸门作为阴极而受到保护
A.A B.B C.C D.D
16、从柑橘中炼制萜二烯,下列有关它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0H16B.常温下为液态,难溶于水
C.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1mol萜二烯能与4mol H2加成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乙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下是以乙烯为原料制备的常见有机物的示意图:
乙烯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其同系物的通式为
_____________。
工业上用乙烯制备乙醇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聚乙烯薄膜常用作食品包装材料,写出由乙烯制聚乙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此反应类型为_______反应。
制备一氯乙烷常有两种方法:①用乙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制取;②用乙烯在加热使用催化剂的条件下与氯化氢气体反应制取。
比较两种制备方法,你认为比较好是哪一种?___________。
18、EPR橡胶()和PC塑料()的合成路线如下:
A的名称是
___________。
C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字母)_______________。
A.反应Ⅱ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反应Ⅲ为取代反应
C.1 mol E与足量金属Na 反应,最多可生成标准状况下22.4 L H2
D.CH3OH在合成PC塑料的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
以D和乙酸为起始原料合成无机试剂任选,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反应试剂和条件)。
______________
19、氯贝特()是临床上一种降脂抗血栓药物,它的一条合成路线如下:
提示:Ⅰ.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
Ⅱ.
Ⅲ.氯贝特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若8.8 g A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2.24 L CO2(标准状况),且B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两个峰,则A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要实现反应①所示的转化,加入下列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Na b.NaOH c.NaHCO3d.CH3COONa反应②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其产物
甲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所有甲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 1,3,5-三取代苯;②属于酯类且既能与FeCl3溶液显紫色,又能发生银镜反应;③ 1 mol该同分异构体最多能与3 mol NaOH反应。
写出B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实验小组同学对乙醛与新制的Cu(OH)2反应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Ⅰ:取2mL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5滴2%的CuSO4溶液和5滴5%的乙醛溶液,加热时蓝色悬浊液变黑,静置后未发现红色沉淀。
实验小组对影响实验Ⅰ成败的因素进行探究:探究乙醛溶液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编号实验Ⅱ实验Ⅲ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加热,蓝色悬浊液变红棕色,静置
后底部有大量红色沉淀加热,蓝色悬浊液变红棕色,静置后上层为棕黄色油状液体,底部有少量红色沉淀
已知:乙醛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CH3CHO+CH3CHO CH3CH=CHCHO+H2O,生成亮黄色物质,加热条件下进一步缩合成棕黄色的油状物质。
①能证明乙醛被新制的Cu(OH)2氧化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②乙醛与新制的Cu(OH)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③分析实验Ⅲ产生的红色沉淀少于实验Ⅱ的可能原因:______。
探究NaOH溶液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编号实验Ⅳ实验Ⅴ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加热,蓝色悬浊液变黑
加热,蓝色悬浊液变红棕色,
静置后底部有红色沉淀
依据实验Ⅰ→Ⅴ,得出如下结论:
ⅰ. NaOH溶液浓度一定时,适当增大乙醛溶液浓度有利于生成Cu2O。
ⅱ. 乙醛溶液浓度一定时,______。
探究NaOH溶液浓度与乙醛溶液浓度对该反应影响程度的差异。
编号实验Ⅵ实验Ⅶ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加热,蓝色悬浊液变黑加热,静置后底部有红色沉淀
由以上实验得出推论:______。
21、I.甲醇应用于精细化工,塑料等领域,是基础的有机化工原料和优质燃料。
工业上利用H2、CO和CO2等气体体系在催化剂条件下合成甲醇(CH3OH)。
主要反应:
①CO(g)+2H2(g)CH3OH(g) △H=-91 kJ·mol—1
②CO2(g)+3H2(g)CH3OH(g)+H2O(g) △H=-49 kJ·mol—1
副反应:2CO(g)+4H2(g)CH3OCH3(g)+H2O(g) △H=-206 kJ·mol—1写出反应②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上可利用CH3OH(g)制备CH3OCH3(g),写出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中H2和CO按物质的量比为10:1投料,假设在反应容器中投入1molCO和10molH2在某温度下反应(只考虑反应①),达到平衡后,测得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为5%,则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
工业中常用甲醇为燃料制成燃料电池,请写出在KOH(aq)介质中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能源短缺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工业上合成甲醇的反应原理为:CO(g)+2H2(g)⇌CH3OH(g) △H。
下表所列数据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250℃300℃350℃
K 2.041 0.270 0.012
(1)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H_______0 (填“>”、“=”或“<”).300℃时,将2molCO、3molH2和2molCH3OH充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此时反应将____(填序号):
A.正向移动 B.逆向移动 C.处于平衡状态 D.无法判断下列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__
A.恒温恒容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在变化
B.达平衡时,v(CO):v(H2):v(CH3OH)=1:2:1
C.达平衡时,CH3OH浓度不再变化
D.单位时间内生产n molCO同时生成2n molH2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2、B
3、C
4、B
5、B
6、C
7、C
8、D
9、B
10、B
11、D
12、B
13、C
14、D
15、D
16、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C n H2n CH2= CH2 + H2O催化剂CH3CH2OH nCH2= CH2催化剂加聚②
18、丙烯ACD
19、C12H15O3Cl cd 取代反应 2
20、蓝色悬浊液最终变为红色沉淀CH3CHO + 2Cu(OH)2 + NaOH CH3COONa + Cu2O↓+ 3H2O 相同条
件下,乙醛的缩合反应快于氧化反应;多个乙醛缩合,使醛基物质的量减少适当增大NaOH浓度有利于生成Cu2O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程度更大
21、84
32
3
22
c(CH OH)c(H O)
K=
c(CO)c(H)
⋅
⋅
2CH3OH(g)CH3OCH3(g)+H2O(g);△H=-24kJ·mol-150%CH3OH- 6e-+8OH-
=CO32-+6H2O<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