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8分)
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老鼠的大脑只有我们人类的拇指尖大小,但学者赖崇曦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老鼠和人类一样,也有想象力。
它们会用想象,让自己置身于之前探索过的空间,或将远处的物体移动到特定位置。
这种想象远离当前所处地点的能力,是记忆过去事件和想象未来可能情景的基础。
上世纪初,许多科学家仍然认为老鼠大脑只是简单的刺激—反应系统。
这种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生物个体的学习和行为主要是通过对奖励和惩罚的反应来驱动的。
行为主义者认为,个体通过对环境中的刺激作出反应,并根据这些刺激的后果(奖惩)来调整其行为。
美国教授爱德华•托尔曼不以为然。
他提出了“认知地图”的概念,认为人和动物在探索环境时,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对外部世界的心理表征,这些表征构建出心理模型来指导其行为。
即使没有奖惩机制,生物体的大脑仍然储存了对环境的信息,并进行了建模。
1971年,美国科学家欧基夫为托尔曼的理论找到了在大脑细胞活动层面上的实据。
他在老鼠大脑的“海马体”区域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用来表征空间位置的神经细胞。
他把电极记录器植入老鼠大脑的海马区,然后让老鼠在一个陌生的房间自由走动。
当老鼠走到一个特定的位置时,脑中编码这个位置的细胞放电的频率就会上升。
欧基夫将这些细胞命名为“位置细胞”,不同的位置细胞都对应着某个特定的位置,它们在大脑中形成了关于环境的地图。
在人类的海马体严重受损后,就会同时丧失回想过去和想象未来的能力。
最著名的一篇相关论文,是德米斯•哈萨比斯及其导师在2007年发表的。
后来哈萨比斯转向产业界,创立了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引领了当下的AI革命。
话说回来,这种人类在心理上将自我投射到过去,重新经历过去的事情,以及把自我投射到未来,预先经历未来事情的能力,有个专有名词——心理时间之旅。
这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想象,它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记忆紧密相连。
老鼠会不会有心理时间之旅呢?
神经科学家以前曾解码过啮齿动物大脑发出的信号,发现它们并不纯粹是对感觉或移动指令的反应。
例如当老鼠处于特定位置时,其对应的位置细胞变得活跃。
科学家可以通过记录位置细胞的活动,来确定它们的位置。
但仅仅知道自己在哪里并不符合“想象”的标准,因为想象的内涵要超越眼前的情境。
赖崇曦想研发出一种模式来系统性地研究:如果老鼠能吸小去特定位置,仅靠想象自己去往了特定位置,也能激活相应的位置细胞,那这种行为就非常接近于人类的心理时间之旅。
这个实验的主要困难是,你无法告诉老鼠去想什么或做什么。
你必须给它们一些暗示,比如奖励它们做某个特定动作。
这种行为训练是一门学问。
同时,你也很难获知老鼠的“所思所想”。
赖崇曦想到一个精巧的设计:如果老鼠确实能够思考和想象,那么当诱导老鼠思考去某个特定地方时,就应该能以可预测的方式记录下其所对应位置细胞的活跃度。
他们采用了脑机接口技术,通过手术将电极植入老鼠的大脑,让老鼠通过空间想象在元宇宙中穿梭。
这个实验将老鼠放在360度沉浸式虚拟现实(VR)中的一个球形跑步机上,并在虚拟的世界中显示一个目标,让老鼠朝着这个目标奔跑。
当老鼠在跑步机上奔跑时,它的动作会在360度的屏幕上转换,它在VR 环境中的位置也会在屏幕上同步更新——就好像老鼠在真实环境中运动一样。
当老鼠到达目标位置时,它们会得到奖励(水)。
然后新的目标会在VR环境中产生,重复上述过程。
老鼠一周就能学会。
最初,研究小组记录了位置细胞的活动。
然后,他们使用人工智能解码生物神经网络的活动,从而计算出老鼠认为自己在虚拟现实任务中的位置。
接下来,他们进行名为“Jumper”的任务。
研究小组断开跑步机,这意味着老鼠无法通过跑步达到目标。
这逼迫它们只能利用大脑活动在VR环境中移动。
当老鼠的大脑活动被解码为位于目标区域时,它将往那个位置移动,若移动到目标位置,它们会获得奖励。
结果表明,这些老鼠确实可以只通过大脑活动导航到目标地点。
从根本上说,老鼠利用思维导航,首先要思考它们需要去哪里才能获得奖励。
好比朋友邀请你去一家熟悉的饭馆相聚,你可能在出门之前就会想象沿途要经过的地点。
不过,实验也暴露出一个问题,就是很难让老鼠完全不动。
人类也有同样的体验,当你所处的环境开始飘动时,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要跟着环境动。
就算不动,大脑也会产生一些信号,形成噪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崇曦设计了第二项任务“Jedi”。
实验中,老鼠本身静止不动,必须仅利用大脑活动将屏幕上的物体“移动”到VR环境中的特定目标,就像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想象拿起咖啡机旁的杯子并将咖啡倒满一样。
研究小组随后改变了目标的位置,要求动物产生与新位置相关的活动模式。
老鼠们再次做到了。
研究小组发现,老鼠可以精确而灵活地控制它们的海马体活动,还能维持这种活动,将它们的思维停留在一个特定的位置达数秒之久——这与人类重温过去的事件或想象新情景的时间范围相似。
至此,从科学的角度,这篇论文完成了对啮齿动物认知能力最令人信服的展示。
(摘编自望乡《历时8年终发Science,他证明老鼠有类人的想象力》)(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为主义者关注“刺激”与“反应”的关联,其中刺激主要来自环境,会给个体带来正面或负面体验,
影响个体的反应和后续行为。
B.托尔曼的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生物体大脑会自主加工环境信息以指导其行为,而这并不依赖于外部奖惩机制。
C.赖崇曦所研究的老鼠的“心理时间之旅”只是其大脑中诸多想象活动中的一种,材料标题的结论并不严谨,有夸大事实之嫌。
D.赖崇曦的研究起初将老鼠放置在球形跑步机上的训练,并不能充分证明老鼠的大脑拥有凭空想象的能力,因为事实上老鼠还在奔跑运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正确的是
A.无论是老鼠还是人类,大脑中的“海马体”区域都和记忆功能有关。
B.作者介绍哈萨比斯创业的事例,意在说明空间想象力是AI革命的关键。
C.研究者借脑机接口、虚拟现实设计实验,体现了技术对科研的助推作用。
D.“Jedi”任务通过限制老鼠移动,更严谨地证明了老鼠的想象认知能力。
(3)下列选项,不属于材料所述“想象”的一项是
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B.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C.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4)如图是爱德华•托尔曼“认知地图”实验的示意图,结合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说明:先让老鼠学习图一所示的迷宫,从入口迂回走到有食物奖励的出口。
然后把迷宫改为图二状,再使老鼠进入,观察其行为。
A.图一食物能使走通迷宫的老鼠乐于再行进至此,这契合行为主义的思路。
B.图一迷宫曲折,主要是为了锻炼老鼠的意志,使其之后遇阻时仍能应对。
C.预计老鼠刚进入新迷宫时,仍会先向前朝狭窄通道运动,直至发现障碍。
D.如果老鼠能建构“认知地图”,它们受阻后会更倾向于向6号通道运动。
(5)科普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将复杂的理论清晰化。
作者为了向读者清晰地介绍学术研究,做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文本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7分)
2.(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_________
马识途
民国某年,某县县中有一个教员姓于,姑隐其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是这个县里最老的教员,却总因生性迂阔,人皆谐其姓于,称他为迂夫子。
他虽有鸿鹄之志,却①埋没蒿莱,郁郁不得志。
这个学校里另有一个老教员姓张,生性机敏,能言会道,可是由于出身不好,上进无望,眼见同事中不学无术之辈,却长袖善舞,因缘时会,爬了上去,做起不大不小的局长、科长之类的八品芝麻官,耀武扬威起来,不免生出嫉妒之心。
常在于夫子面前发发牢骚,对于于夫子作为本县第一个老教员却没有长进,深表同情。
他说:“以老兄之德、之才,县长这种七品芝麻官,本来不在话下的。
可惜你不善机巧,不会逢迎,真是生不逢时呀。
”
于夫子听了,未以为意,但回家一想,张老师说的也并非没有道理,但是事已至此,无可如何。
有一天,张老师告诉于夫子说:“老兄如想上进,机会来了,我这里有锦囊妙计。
”
于夫子说:“愿闻其详。
”
于是张老师用嘴巴附在于夫子耳朵边,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通,于夫子听了,果然喜笑颜开。
于夫子上街去地摊上买了一本《阴宅指南》回来,连夜攻读,把书里那些陈词滥调,背得滚瓜烂熟,并且到附近山里去见习一番,颇有心得,于是胸怀成竹,径直走向县教育局龙局长的“公馆”。
这公馆其实不过是在教育局宿舍里一套比较大一点的房子罢了,这是教员们恭维他才叫龙公馆的。
于夫子走到龙公馆的门外边,他明明听到在里面有说话的声音,他一敲门,却忽然鸦雀无声了。
原来是龙局长升做县教育局长以来,来找他的人简直踏断他的门槛,不胜其烦。
于是在家概不见客。
于夫子不知道这个规矩,②只管拍门,声震楼梯间。
里面终于开了门,一个人恶声恶气地问:“你干什么?”
“我找龙局长。
”
“不在。
”那个人给他享以闭门羹。
于夫子叹气道:“唉,是天命也。
龙局长大祸临头,我特来相告,却无缘得见。
”说罢转身下楼。
“慢着,叫他进来。
”龙局长在里面发话了。
于夫子被让进客厅,龙局长早已安坐在沙发上。
龙局长一看是一个教员,便冷冷地手指旁边一个凳子
说:“坐吧。
”
于夫子大模大样地坐下了,既不寒暄问好,也不说明来意,稳起。
这是来以前张老师教他的,要摆架子,卖关子。
龙局长倒有几分诧异了,不敢怠慢,便问:“找我什么事?”
于夫子望了一下龙局长的脸,还是不答话,好像要从龙局长的脸上研究出个什么来。
龙局长愈发不解,急着问:“你说啥子大祸临头?”
于夫子这才不紧不慢地说:“果然果然,眉头有晦气,龙局长,你造福我们学界,我才特来相告。
你大祸行将临头。
”
“何以见得?”龙局长不无几分紧张,因为他素来相信命运,他这把教育局长的交椅,就是经过高人指点,说他先人的坟地埋得好,是块风水宝地,该他发迹。
他做了许多努力才坐上了的。
于夫子装模作样地说:“龙局长的令堂仙逝,正在贵乡择福地建阴宅吧?”
龙局长越发惊诧。
的确有这回事,但是他深怕县里领导知道,是做了高度保密措施的,为什么事情还没有办成,便传到教员耳朵里去了。
③他支支吾吾地不说有,也不说没有。
于夫子就把昨晚从《阴宅指南》上背下来的话说了出来:“择吉地以安葬先人,本是古训。
盖天地万物,皆秉阴阳二气所生,天有五理,地有五行,星行于天,气运于地,故古人欲知祸福必上观天象,下择地利,以趋福避祸。
阳宅尚且如此,阴宅岂可不择地而葬,以安先人之灵,降福子孙?”
龙局长实在没有听清这位夫子咕噜些什么,但大意他是听懂了,他是相信择地而葬的好处的。
这时他才动问:“请问老师贵姓?有何见教?何以说我大祸临头了?”
于夫子看出说话投机了,于是自我介绍说他姓于,是县立中学的老教员,自小熟读《易经》,颇知天文地理,于风水一道,尤独具慧眼。
他危言耸听地说:“龙局长为令堂所择三处阴宅地基,均非福地,其中降龙坝更为凶地。
降龙坝的降字固可读成降下之降,但也可读为降服之降,龙局长之龙被降服之地竟作为令堂阴宅,岂是吉兆?”于是他把他《葬书》上读到的那些鬼话,连篇地说出来,以解释龙局长已经选择过的三处阴宅地之不妥,说得头头是道。
龙局长听得不觉动容,他对于夫子肃然起敬地说:“高见高见。
”于是他呼唤:“上茶上茶。
”他大为感叹地说:“要不是老师来指点,我龙家真是要倒大霉了。
”
于夫子淡然地说:“这就叫作缘分呀。
所以刚才我还奇怪,我算定龙局长在家的,怎么来了无缘得见呢?”
“对,对,有缘分,有缘分。
”于是龙局长起身到后面去了一会儿,出来便说:“于老师,请你留步,在寒舍便饭吧。
”
于夫子说:“不了,我能对龙局长进一言,使你趋吉避凶,于愿足矣,何敢烦扰。
”说罢他站起来要走。
龙局长生怕于夫子走了,抓住他的手坚持地说:“不行不行,你给我帮了这么大的忙,哪能水酒不喝几盅就走呢?我们算是一回生,二回熟,交个朋友吧。
况且我还要向于老师请教家母阴宅择吉地的事呢。
”
于是于夫子留下来吃饭,两人几杯酒一下肚,便称兄道弟地愈发亲热起来。
④饭桌似乎具有特别的亲和力,许多重大的复杂的问题,都可以在酒醉饭饱之中,迎刃而解,干戈都可以化为玉帛的。
于夫子自然有机会就本县教育界的情况交换意见,对于学校里的污糟,自然也就有机会陈述了。
到了席终,于夫子自然义不容辞地愿意亲身承担起为龙局长的令堂选择阴宅的重任。
于夫子经过努力,果然找到了一块上好的阴宅吉地。
从此他和龙局长的往来就多了,成为在县里教育界说得起话的人。
其后不久,在龙局长的力荐下,到底当成了县立中学的校长。
不要说一个迂夫子看来霉戳戳的,只要打扮起来,送到那台上一坐,照样可以哼呀哈地讲它一两个钟头,有条有理,甚至还能引经据典,至少可以不叫人打瞌睡。
再也没有老师叫他迂夫子了。
他是不会忘记给他奉送锦囊妙计的张老师的,于是张老师成为他家里的座上客。
在酒醉饭饱之后,于夫子说出了心里话:“看起来,五车书还不如一本书灵呵。
”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夫子是一个满腹经纶、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他性格迂腐、缺乏变通,事业上长期郁郁不得志。
B.龙局长对为母亲择阴宅之事进行高度保密,深怕被人得知,但被于夫子知晓,说明于夫子做足了功课。
C.于夫子功成名就后不忘张老师的提携,体现出他知恩图报,从侧面反映出作者对人情来往的辛辣批判。
D.全文情节滑稽、幽默,不乏荒诞笔法,于夫子、龙局长等人的称呼上也颇具隐喻意味,令人玩味不已。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及其中词语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处“埋没蒿莱”本义为埋没于野草中,此处喻指于夫子感到自身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深切遗憾。
B.②处“只管拍门,声震楼梯间”既体现出于夫子的不谙世故,也从侧面看出他面见龙局长的急切心理。
C.③龙局长“支支吾吾”写出了其心虚尴尬的心理状态,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也是作者对庸官的典型采
风。
D.④“似乎具有特别的亲和力”运用拟人手法,写出酒桌文化在文中的独特作用,体现隐秘的反讽意味。
(3)本文选自《马识途讽刺小说集》,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的讽刺特征。
(4)对于本文的标题,有人认为应为“阴宅指南”,有人认为“五车书不如一本书”更好。
你支持哪一个?请结合文本简述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材料二: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
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
...者而后言。
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
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四时之相推,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
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节选自韩愈《送孟东野序》材料三: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
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
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
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节选自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1)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凡士之蕴A其所有B而不得C施于世者D多E喜自放F于山巅水涯之外G见虫鱼草木H风云鸟兽之状类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垂,指留传,与成语“功败垂成”和“永垂不朽”的“垂”词义均相同。
B.不得已,指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与现在所说的“不得已”意思相同。
C.盖,句首发语词,此处指大概,另有“夫”也可作发语词,但通常不译。
D.殆,表推测,指恐怕、可能,与“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认为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
称,如文王、孔子等人都是凭借立文而著称的。
B.韩愈阐释了自然界发声的原理,不是物体本身会发出声音,而是受到外界的刺激,如草木和水本来都
没有声音,因为风的摇动或震荡才发出声响。
C.世间乐器种类繁多,但并不是每一种都“善鸣”,在韩愈看来,只有金、石、丝、竹、土、革、木这
八种乐器才是乐器中的“善鸣者”。
D.欧阳修认为,好友梅圣俞因为在仕途上不得志,所以通过诗歌来发泄,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白
白地借虫鱼等物抒发困窘愁闷的感叹。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②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
(5)三人都在探讨诗文创作理论,其观点分别是什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赠裴十四
李白
朝见裴叔则①,朗如行玉山②。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身骑白鼋③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
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无题二首(其一)
秦观
世事如浮云,飘忽不相待。
欻然化苍狗,俄顷成章盖。
达观听两行,昧者乃多态。
舍旃勿重陈,百年等销坏。
【注】①裴叔则:裴楷,字叔则,西晋名士、官员。
②玉山:语出《世说新语•容止》,言嵇康“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③身骑白鼋:语出《九歌•河伯》,“乘白鼋兮逐文鱼”。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首联连续使用两个晋人典故,意在颂赞裴十四具有晋人名士风姿。
B.裴十四为了将万里写入胸怀间,骑着白鼋游历,引得人用金买其一顾。
C.“俄顷”指时间极短,基于诗句的对称性及语境,可推测“然”与其同义。
D.秦观认为智者不执着于争论是非,而只有愚者才会纠结于多种观点态度。
(2)林庚《说“木叶”》中提到“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两首诗都使用了“浮云”的意象,但其暗示性明显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海”有的时候或许并不指水,也可以代指广阔的沙漠,如《燕歌行》“,”两句中的“海”即是如此。
(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记叙了当自己抬起头遥望远方时,看到了“,”
这样美好的景象。
(3)学校近日要举办“家乡文化生活”交流活动,需要记录家乡的人或物,你不禁想到了古诗文中描绘家乡风物的诗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0分)
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网络渠道“眼见”不一定为实。
“拟声”“换脸”等合成技术的一大特点是“A”,不法分子可以利用此类技术轻易伪装成他人,并通过快速筛选目标人群、精准定制诈骗脚本,实施诈骗。
因此,在涉及资金往来时,一个“声音很熟的电话”、一段“貌似熟人的视频”都可能是不法分子的诈骗套路,消费者应提高警惕。
专家介绍,“AI拟声”“AI换脸”包装作伪后的通话和视频虽然能逼真地模仿原始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但仍然B,例如眨眼频率过低、眼睛移动不协调、面部表情不自然、唇形不匹配、语句不连贯等。
如果在与亲友视频语音沟通中发现上述异常,消费者应立即警觉起来。
在无法确认对方身份时,应尽量避免转账操作。
此外,①消费者应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②尽量不要避免在互联网过多暴露个人照片、声音、视频等信息,③要对需要录入个人信息的非正规软件特别警惕。
④在开启“定位服务”、输入“身份证号”或是录入“人脸识别信息”“指纹识别信息”等个人生物信息时,一定要谨小慎微;⑤发现APP过度、强制收集个人信息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⑥设置个人社交账户的浏览权限,⑦不过度分享涉及个人信息的动图、视频等,⑧不轻易与陌生人进行手机屏幕共享。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4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