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日一练)2022届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选择题
1、下图为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随纬度变化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3-14小题。

(1)大西洋中热量亏损最大的纬度带是()
A.0°-20°N
B.0°-20°S
C.40°S-50°S
D.40°N-60°N
(2)上题中纬度带热量亏损值大的原因不可能是()
A.纬度低,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多
B.纬度高,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少
C.多阴雨天气
D.暖流的作用明显
答案:
D
A
【提示】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


2、读右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有关右图所示月份和A气压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7月份,亚洲低压
B.1月份,亚洲高压
C.7月份,亚洲高压
D.1月份,亚洲低压
(2).下列因素中,①②两处盛行风相同的一项是
A.成因相同
B.风向相同
C.性质相同
D.势力相同
答案:
A
C
【提示】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2)本题主要考查对盛行风的判断。

【解答】
(1)此时东亚盛行东南风,南亚盛行西南风,亚欧大陆上应为低压控制,由此可判定图示月份为7月份,A 气压为亚洲低压。

故选A。

(2)①处是东南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②处是西南季风,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形成的。

两者性质相同,都是炎热、湿润,但势力不相同,①强于②。

故选C。

3、下图为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处风速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此时,上海市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答案:
A
C
【提示】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气压系统与天气
解析:
(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答】
(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处等压线最密集,等压梯度力最大,风速最大。

故选A。

(2)风向主要由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决定。

读图可知,此时,上海市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与当地等压线垂直)大致由西指向东,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偏(上海位于北半球),形成西北风,因此此时上海市的风向是西北风。

故选C。

4、瓜达尔港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为深水港,该港口由我国投资建设,于2015年2月基本竣工,2016年年底全面投入运营。

读“瓜达尔港及相关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X、Y代表1月或7月等压线,瓜达尔港1月、7月的风向分别是()
A.东南风西北风
B.东北风西北风
C.西南风东北风
D.西北风东北风
(2)春分日上午9:30(当地时间),瓜达尔港某船员发现自己的影子落在正前方。

该船员此时面向的方向是()
A.东南方向
B.正西方向
C.西北方向
D.正北方向
答案:
B
C
【提示】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
判断风向一般做垂直于任意两条等压线的垂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并拢朝向低压,大拇指的指向就是风向,一般偏转30°-45°夹角即为实际方向。

(1)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月份陆地形成高压,7月份陆地为低压,可判断Ⅹ代表7月份等压线,Y代表1月份等压线。

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因此可判断瓜达尔港1月份的风向为东北风,7月份的风向为西北风。

故选B。

(2)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6点日出正东方向,18点日落正西方向,12点位于正南方向。

据题干知上午9:30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则影子朝向西北方向;某船员发现自己的影子落在正南方,说明该船员此时面向的方向是西北方向。

故选C。

5、读三种力作用下的风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三条等压线气压值大小关系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丙>甲
D.甲>丙>乙
(2)图中表示风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该示意图表示的风向可能出现在()
A.加拿大高空
B.澳大利亚近地面
C.阿根廷高空
D.俄罗斯近地面
答案:
B
D
D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
(1)B
(2)D
(3)D
综合题
6、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处,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图中乙处中心
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填“上升”或“下沉”)。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原因
是:。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

锋线旁阴影为雨区,A雨区在锋(填“前”或“后”)。

(4)描述哈尔滨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状况。

答案:(1)甲;反气旋;上升
(2)甲;由于乙处容易出现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甲处于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大
(3)①;后
(4)过镜时:连续性降水;过镜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解析:(1)图中,甲地等压线闭合且中心数值大于边缘数值,为高压中心,乙地等压线闭合且中心数值低于
边缘数值,为低压中心;气旋是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大气水平涡旋,盛行上升气流,反气旋是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大气水平涡旋,盛行下沉气流;甲地为高压中心,属于反气旋,乙处为低压中心,属于气旋,所以乙出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的状况为上升。

(2)图中甲地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白天天气晴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而夜晚云较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所以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3)由图可知,乙为低压中心,气流的运动方向应为逆时针,又因为冷锋降水主要在锋(线)后,暖锋降水主要
在锋(线)前,
所以可判别出①为冷锋,雨区在锋后
(4)由图可知,哈尔滨处于暖锋锋前,此时暖锋控制,有连续性降水,过镜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
转晴。

【小提示】(1)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2)锋面气旋
锋面与气旋活动联系在一起,就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分布(活动)在中纬地区,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
温带气旋,
关于锋面气旋,注意:
①锋面位置: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

②锋面类型: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原因是左侧锋面由高纬地区向
低纬地区运动,是冷气团推动暖气团的运动;右侧锋面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运动,是暖气团推动冷气团的运
动。

(3)锋面移动: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

北半球呈逆时针旋转,南半球呈顺时针
旋转。

(4)北半球的气旋是一个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旋涡,它同样带着已生成的锋面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这两
种系统结合而成的锋面气旋,将辐合成更强烈的上升气旋,天气变化将更为剧烈,往往会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等天气。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理学习应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地理实验既是方法,又是重要内容。

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
和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

在玻璃
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下图所示)。

在电
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

(1)以上实验要验证的地理原理是。

(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偏,纸片B向偏。

(填左或右)
(3)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地面热量差异→→同一水平面上的→大气→热力环流。

(4)若该实验模拟白天的海陆风,则电炉表示。

若该实验模拟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那么表示城市
的是,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即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被称之
答案:(1)热力环流
(2)右;左
(3)大气垂直运动;气压差;水平运动
(4)陆地;电炉;热岛效应
解析:(1)以上实验用电炉表示受热,用冰块表示遇冷,根据纸片移动方向,要验证的是热力环流的原理。

(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电炉处比冰块处气温高,气压低,对应的玻璃柜顶部气压比冰块对应的顶部高。

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纸片A向右偏,纸片B向左偏。

(3)据材料和图片分析,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温带高,冰块温度低,造成地面热量差异,地面热量差异导
致大气垂直运动,温度升高,电炉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冰块一侧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大气垂直运动导
致同一水平面出现高低气压差,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

(4)白天陆地升温快,相当于实验中的电炉;城市为高温中心,相当于实验中的电炉,空气上升,形成热岛
效应,造成城市上空气流的垂直运动。

【小提示】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其形成过程为:受热
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
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

于是上空相同高度处,热地方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即气压)大,冷地方高空气压小,高空形成热—冷的气流。

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冷—热的气流。

加上上升、
下沉气流,构成了热力环流。

8、读某滨海地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A表示辐射,B表示云层的反射作用,C表示辐射,D表示辐射。

(2)与晴天相比,分析图中云层对该地昼夜温差的影响。

(3)图中工厂右侧紧邻大海,若只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热力环流的影响,指出工厂烟尘飘向画法
错误的是“昼”还是“夜”,并分析原因。

答案:(1)太阳;地面;大气逆
(2)白天云层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相对较低夜间云层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气温相对较高;昼夜
温差较小。

(3)昼。

原因:白天陆地升温快,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海洋升温慢,海面气温低,气压高;风应从海洋吹
向陆地。

解析:(1)图中箭头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云层的反射作用,C表示地面辐射,D表示大气逆辐射。

(2)
与晴天相比,白天云层的反射、吸收、散射作用,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相对较低。

夜间云层增强
了大气逆辐射,气温相对较高。

该地的昼夜温差较小。

(3)图中工厂右侧紧邻大海,若只考虑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

海洋升温慢,海面气温低,气压高。

受热力环流的影响,风
应从海洋吹向陆地。

工厂烟尘飘向陆地,画法错误的是“昼”。

夜晚海陆的气温、气压状况相反,工厂烟尘飘向
海洋。

【小提示】地球表面大气的受热过程,明确“太阳照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昼夜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
的太阳辐射多,近地面的气温较高,夜晚晴天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弱,近地面气温降低的多,昼夜温差大;昼夜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近地面的气温较低,夜晚阴天,大
气逆辐射较强,保温作用强,降温幅度小,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