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工程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及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结构工程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及计划
目录
一编制说明 (2)
1.1适用范围 (2)
1.2编制依据 (2)
1.3焊接工艺评定遵循的原则 (2)
二基本事项 (3)
2.1结构钢材类型 (3)
2.2现场焊接接头形式 (4)
2.3拟评定的项目 (4)
2.4试件厚度及适用范围 (5)
三焊接工艺评定计划 (6)
3.1试板准备 (6)
3.2试件组立 (6)
四焊接参数选择 (8)
五焊接操作技术要点 (9)
六试件的检测 (10)
6.1外观检查 (10)
6.2无损检验 (10)
七记录和报告 (10)
7.1记录 (10)
7.2报告 (10)
八组织机构 (11)
一编制说明
1.1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XX中心项目”钢结构现场安装的焊接工艺评定。
1.2编制依据
本工程钢结构设计说明书及焊接标准图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气体保护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8110-1995)
《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GB/T2650)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法》(GB/T2651)
《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试验法》(GB2653)
《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GB 226)
《焊接接头及堆焊金属硬度试验法》(GB 2654)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 11345)
1.3焊接工艺评定遵循的原则
本次工艺试验依据现场工况、作业环境、材料品种、规格、焊接机械、焊材、焊工技能等因素进行。
本工艺试验按下列程序进行:
(1)选择有工程代表性的材料品种、规格、拟投入的焊材,进行可焊性试验及评定。
(2)选定有代表性的焊接接头形式,进行焊接试验及工艺评定。
(3)选择拟使用的作业机具,进行设备性能评定。
(4)模拟现场实际的作业环境条件,采取防护措施进行焊接。
(5)对已经取得焊接作业资格的焊工,评定其技能在本工程焊接施工中的适应程度。
(6)通过相应的检测手段对焊件焊后质量进行评定。
(7)通过评定确定指导本工程实际生产的具体步骤、方法以及参数。
二基本事项
2.1结构钢材类型
(1)工程使用的钢材类型、规格:
件板厚规格、焊接位置和构件材质的焊接接点,作为本次焊接工艺评定的评定项目,使用焊接评定试件必需与工程所用钢材的材质相同,焊接工艺评定使用试板需经各项检验和试验评定合格后,方可做为正式的焊接工艺评定试件试板。
(3)焊接工艺评定试件板规格
根据本钢结构工程,各部位使用的不同类型、牌号钢材情况,确定本次焊接工艺评定试件板的规格。
板厚40mm为:250mm×500mm×2(材质Q345GJC);
板厚50mm 为:250mm ×500mm ×2(材质Q390C ); 板厚50mm 为:250mm ×600mm ×2(材质Q390C ); 板厚80mm 为:250mm ×600mm ×2(材质Q390GJC ); 板厚80mm 为:250mm ×600mm ×2(材质Q390GJC )。
2.2现场焊接接头形式
2.3拟评定的项目
序号
材质
焊接方法
焊
接位置
板厚
接头形式
备注
1
Q345B 、 Q345GJC 、 Q390GJC 、Q390C
GMAW
F 、H 、V ≥
38
梁对接、 柱对接 2 Q390C GMAW H ,V
≥38
人孔板
3
Q345B 、 Q345GJC
GMAW
F ,
H ,V
<38
梁对接、 柱对接
2.4试件厚度及适用范围
试板覆盖厚度范围分析表: 序号 材质 试件规格(mm ) 评定合
格试件厚度t (mm ) 工程适用厚度范围
覆盖本
工程适用板厚(mm ) 板厚最小值 板厚最
大值 1
Q345GJC 、Q345B
40 ≤25 0.75t 1.5t 30~60 2 Q390GJC 80 >25 0.75t 1.5t 60~100 3 Q390C
50
>25
0.75t
1.5t
35~75
序号 材质
焊接方法 焊接 位置
板厚 接头形式 备注
1 Q345GJC GMAW F 40
梁对接、 柱对接 2 Q390GJC GMAW H ,V 80
梁对接、 柱对接 3 Q390C GMAW H ,V 50
梁对接、 柱对接
三焊接工艺评定计划
3.1试板准备
(1)钢结构制作加工厂提供工艺试板。
并出具材质证明书和复检试验报告。
(2)试件加工:每组试件由两块试件板对接组成,焊缝为单边坡口对接形式,其中一块试件板单面加工坡口,板厚≤35mm坡口角度为45°、焊缝间隙9mm,板厚>35mm、焊缝间隙5mm,坡口角度为35°,钝边0~1mm。
3.2试件组立
(1)组立前将坡口面打磨出金属光泽。
(2)去除坡口附近50mm范围内的铁锈、氧化皮等杂物。
(3)组装的定位点焊位置在垫板一侧,定位点焊的长度为50mm,定位焊间隔300mm,焊脚尺寸6mm。
(4)用于约束焊接变形的固定支架起固定和支撑作用,可以采用定位
点焊。
(5)焊前搭设焊接工棚。
(6)焊前清理彻底清除坡口边缘的油污、灰尘;清除点固焊处焊渣。
组对要求无污物锈蚀;无坡口缺损;错边<0.5mm。
(7)焊接试件的组对如下图所示:
平焊—板平放,焊缝轴水平横焊—板立放,焊缝轴水平
立焊—板竖放,焊缝轴铅直
四焊接参数选择CO2气体保护焊(横、平焊)参数参考表
CO2气体保护焊(立焊)参数参考表
CO2气体保护焊的预热、后热、层间温度参考表
五焊接操作技术要点
(1)首层首道焊接焊丝与直边的角度=35°,直线加小回环运条。
(2)首层第二道焊接时加密回环次数,至少叠压前道1/3截面,焊条上顷15°。
(3)次层及各填充层第一道焊丝下倾角=35°, 最后一道上倾角=15°,中间各道基本保持与焊缝成水平状态,每道均匀压叠前道1/3截面。
(4)面层焊接的前层(对CO2气体保护水平焊极为重要),基本面要平整,焊缝表面无较大凸点,清洁无渣。
(5)面层焊接:减小电流值≈10%,第一道要力求平直;结束道作回环时注意在坡边沿稍加停留。
以防坡边沿出现咬肉。
(6)焊接完毕:立即作清理工作。
采用批凿、角向磨光机去除飞溅、附着物;采用焊缝量规、直尺等对焊缝外形尺寸进行核查。
进行后热保温处理,后热应在焊缝两侧各100mm处全方位均匀加热,后热温度应为≥250℃,经表面温度计在离焊缝80~100mm处测试温度达到后采用不少于四层石棉布紧裹并用扎丝捆紧,确保接头区域达到环境温度后方能拆出。
(7)试件焊接完毕24小时后,由无损检测人员对焊缝进行UT检测,焊缝应满足一级焊缝标准。
(8)焊接过程中认真填写焊接参数记录表,焊接参数应详实明确。
焊
接参数的记录由技术部及质量部共同完成,焊接过程当中的写真照片由技术部负责。
六试件的检测
6.1外观检查
(1)用不小于5倍放大镜检查试件表面,不得有裂纹、未焊透、未熔合、焊瘤、气孔、夹查夹渣等缺陷。
(2)焊缝咬边总长度不得超过焊缝两侧长度的 15%,咬边深度不得超过0.5mm。
6.2无损检验
(1)试件的无损检验采用超声波方法进行。
(2)超声波检查符合《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11345)的BI级规定;对本工程的焊缝要求100%超声波检验;保证全部无缺陷,对焊缝部位不允许有凹坑存在。
(3)试件的加工制作及力学试验取材要求根据《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规定,焊接工艺评定试件应该进行超声波无损探伤检测和力学试验,进行力学试验时试件尺寸及切取。
七记录和报告
7.1记录
焊接工艺评定的实施过程由监理工程师到场见证,中建钢构XX中心技术部对焊接工艺评定试件的焊接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
7.2报告
试样的检验由检测中心出具具有法律效益的检验报告。
焊接工艺评定实验完成后,根据检测结果提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连同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评定记录、评定试样检验结果、焊接工艺评定所用钢材和焊接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一起报质量监督验收部门和有关单位审
查备案。
八组织机构
本次试验单位将由报业主、监理、总包审批同意,具有国家建设工程质量部门监督及具有国家认定资格的技术质量监督部认证资格的检测单位进行。
本工程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的组织机构由下列单位、人员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