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8课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8课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b2977ea300a6c30d229f38.png)
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2.植物与空气。
人和动物都必须呼吸,否则就会死亡,植物也不例外。植物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它们能够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氧化碳,放出氧气。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不会越来越多。
3.我们与空气。
(1)人类的生命离不开空气。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空气,空气中的氧气能维持我们的正常呼吸,没有氧气,人类无法生存。
4.人们利用空气流动来发电。
…………
拓展:高原反应是人体暴露在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病理性反应,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的发病率与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时间以及体质等有关。一般来讲,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时,50%~75%的人会出现高原反应,但经过3~10天的适应后症状会逐渐消失。
动物、植物和我们都离不开空气
1.动物与空气。
动物的呼吸离不开空气。陆地上的动物呼吸大气层中的空气,水中动物呼吸溶解在水中的空气,土壤中的动物呼吸土壤孔隙中的空气。
植物每天都要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不同的是,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出大量的氧气。这时候,虽然它们也放出二氧化碳,但是排放的氧气是放出的二氧化碳的几十倍。可是到了晚上,植物继续呼吸,在吸收氧气的同时,会放出二氧化碳。
教科版三上第二单元第8课《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课题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单元
二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
学习
目标
1.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2.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3.空气可以帮助燃烧。
4.风具有能量,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8课课件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8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9feaaf4693daef5ef73d94.png)
探索
实验步骤 (1) 将蜡烛点燃,然后用纸筒罩住蜡烛。 (2)轻轻用塑料袋罩住纸筒,加热袋中的空气。 (3)用手贴住袋子的外壁,当感到袋子变热了,松开双手,观察接下来发生的现 象。 (4)重复几次实验,同时在记录单上画下你观察到的现象。
提醒:塑料袋与蜡 烛之间要预留一定 的距离,以免引起 火灾。
研讨
探索 实验步骤:(1)准备好一个蜡烛盒、一张透明塑料膜、一个纸盒、一卷双面胶和 一束纸条。 (2)在纸盒的两侧面各打一个圆洞。
(3)点燃蜡烛后,将蜡烛放在纸盒中,然后用透明塑料膜封住纸盒。
探索
(4)借助蚊香的烟雾和纸条观察空气的流动。 (5)画图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记录:
研讨
1、描述你观察的现象,你认为模拟实验中的“风”是如何形成 的?
用气泡图表示空气的特征和作用能被压缩动植物呼吸发电帮助燃烧能被压缩动植物呼吸发电帮助燃烧有质量特征能占据空间空气作用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占空间可压缩有质量等特征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单元 空气
1.感受空气
黑盒摸物
画一画:空气有什么特征和作用呢?
特别提示:可以添加气泡图上的“气泡” 可用铅笔,方便修改、移动“气泡”
2.小结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用表格对比空气、水和石头的特征
√
√
√√
√
√√
√
√
2.用气泡图表示空气的特征和作用
有质量
能被压缩
特征
能占据 空间
空气
动动植植物物呼吸 呼吸
作用
发发电电
帮帮助助燃燃烧烧
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到 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占空 间、可压缩、有质量等特征。空气在地球上 无处不在,空气中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 碳等。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空气中的氧气 能帮助燃烧,轮胎充气、风力发电也离不开 空气。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3a9cd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16.png)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空气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空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2. 空气的体积与质量的测量方法
3. 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
1. 空气组成中各成分的比例及其作用
2. 空气体积与质量的测量原理及其操作方法
3. 空气在生活中应用的原理与技术创新
解决办法:
1. 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生动展示空气的组成及其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记忆。
2. 利用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身体验测量空气体积与质量的过程,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生活中利用空气的实例,启发学生思考空气应用的原理与技术创新。
4. 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引导和解答,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2. 掌握空气的体积和质量的测量方法,包括使用空气压缩泵、气球、透明塑料袋和称重仪器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
3. 了解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呼吸、燃烧、气候调节等,并能够举例说明空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5. 提升学生的实证意识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双减版)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双减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92deee964bcf84b8d57bd0.png)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双减版)第一单元声音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1-1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1-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1-2 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1-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P5)1-2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1-3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报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
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棉线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3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4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1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1-4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1-4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把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大脑接收到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声音。
关于空气的环保标语
![关于空气的环保标语](https://img.taocdn.com/s3/m/cfeecce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10.png)
关于空气的环保标语1. 爱护空气,保护地球家园。
2. 呼吸新鲜空气,享受美好生活。
3. 保护空气,共筑绿色家园。
4. 空气是生命之源,守护它是责任。
5. 让我们的呼吸变得更加清新。
6. 拒绝污染,喜迎蓝天。
7. 小心空气污染,呼吸健康生活。
8. 空气质量关乎健康,共同呵护常青树。
9. 追求清新空气,增添生活色彩。
10. 拯救空气,为自己和下一代负责。
11. 拥抱绿色,呼吸纯净。
12. 净化空气,净化心灵。
13. 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自己。
14. 对待空气要慎重,守护环境人人有责。
15. 驱散污染,还给大自然蓝天。
16. 美丽的环境靠我们共同守护。
17. 保护空气,给孩子们一个美好未来。
18. 守护蓝天,让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19. 爱护空气,让我们的生活更健康。
20. 开窗呼吸,感受自然的气息。
21. 绿色是未来,空气质量靠大家。
22. 守护一方净土,享受美好生活。
23. 环保从点滴做起,呼吸更加清新。
24. 保护空气,是责任也是义务。
25. 保护环境才能保护自己。
26. 追求绿色,创造健康生活。
27. 清新空气,呵护我们的呼吸。
28. 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
29. 美好的生活源自绿色环境。
30. 守护空气,造福后代。
31. 省电惜电,守护我们的空气。
32. 从我做起,关爱空气。
33. 呼吸清新空气,享受宜居环境。
34. 拥抱蓝天,享受自然之美。
35. 拥有绿色空气,享受健康生活。
36. 友爱地球,尊重大自然。
37. 空气质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38. 守护绿色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39. 绿色环保,共享美好生活。
40. 公共空间禁烟,绿色环保由我开始。
41. 呼吸新鲜空气,成就更美好的未来。
42. 珍惜生命源泉,保护好空气。
43. 保护环境,呼吸健康。
44. 爱护空气,远离疾病。
45. 绿色环保,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46. 空气质量关乎健康,选择绿色出行。
47. 拥抱蓝天,远离雾霾。
48. 构建绿色家园,享受幸福生活。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识空气》含反思(精选8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识空气》含反思(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1b887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e.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识空气》含反思(精选8篇)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识空气》含反思篇1 设计意图空气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世间万物的蓬勃生长都离不开空气,在这一基础上,选取与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载体(即空气)展开课堂,运用多种感官感觉的活动,让幼儿充分感知空气,知道空气无处不在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
同时,随着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周围的环境空气变得越来越糟糕,呼吁幼儿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
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的。
2.技能目标:发展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
3.情感目标: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空气的特性。
难点:尝试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活动准备1.水槽、透明水杯若干个。
2.干净纸巾、手帕、水。
活动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早上好!小小手,放膝盖。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游戏,请大家闭上嘴巴,用手捏住鼻子,放开,请小朋友说说刚刚做游戏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引出空气)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我们要呼吸,我们有呼吸才能维持生命。
那我们吸进的.是什么呢?引导小朋友说出空气。
师:那空气是怎样的呢,哪位小朋友来说说?引导小朋友逐一发表意见。
教师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展开(1)教师演示师:空气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下面老师变个小魔术来看看空气究竟神奇在哪里。
教师演示纸巾不会湿的实验。
教师将纸巾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压入水槽的水中。
师:小朋友猜一猜纸巾现在帕湿了吗?那我们来看一看。
取出杯子,请每位小朋友都摸一摸知道纸巾没湿后,请小朋友再认真看一次实验,注意看泡泡。
教师演示纸巾会湿的实验。
教师将杯子倒扣压入水槽的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让空气跑出来,取出杯子。
师:小朋友猜一猜纸巾湿了吗?那我们来看一看为什么第一次纸巾没有湿,第二次纸巾又湿了呢?(2)幼儿操作分开两组,让幼儿带着疑问做实验,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直至都能看清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知道第一次纸巾没有湿是因为杯子有空气,空气挡住了水,水不能进入杯子,所以纸巾没有湿;而第二次是因为杯子的空气跑出来了,水进入杯子所以纸巾湿了。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8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设计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8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e4c7e987c24028905fc331.png)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2)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3)空气可以帮助燃烧。
(4)风具有能量,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2、科学探究目标(1)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
(2)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3)能回顾和反思整个单元内容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科学态度目标(1)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整理信息的重要性。
(2)具有分析、反思探究过程的意识。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大气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大气环境,节约资源。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用三个思维工具,梳理整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引导学生把第1课的思维导图加入本课。
1【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第1课画的气泡图等。
2、教师准备:前几课的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空气的分布教师提供大气层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请学生汇报:从图中你观察到什么?你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经验说明空气的广泛存在?二、调查空气与生活1.教师出示丰富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生活中,空气为我们提供了什么?2.分小组进行调查活动,记录空气与我们的生活。
3.全班交流汇总,完成《我的调查记录表》。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在学生分享经验时,补充更多的关于空气存在的资料。
教师可以借此强调地球上的空气是十分重要的资源,是地球生命生存的重要基础。
帮助学生形成爱护大气、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空气单元小结1.请学生翻看自己的活动记录表,在记录表中标记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
(1)集体完成表格,让学生梳理出空气、水和石头4个方面的对比特征。
(2)出示气泡图和科学短文。
让学生自己挑选一种总结方式进行总结。
3.学生总结后,开展班级汇报交流。
2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这个单元的小结,展示学生记录表、班级汇总表(之前上课时拍下来的),为回忆提供线索。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及教材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及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294dcc35ff00bed5b9f31dc0.png)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材分析:本单元选择和氧气作为九年级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的开端,不仅因为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经有过认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和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
通过对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等内容的学习,使我们对氧气这中物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提供了真实材料,也为我们正确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纯净物和混合物以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方法等基本能概念和原理提供了依据,对本章知识的学习可以引导我们比较顺利的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通过氧气的性质和制取等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他那个学们还能在实验的过程中那个,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初步熟悉认识物质性的方法,培养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地精神,这写对同学们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重点难点:学习的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认识。
学习的难点: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书写和记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
教案思路:一般包括学习物质的性质、制法、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物质的性质是核心内容。
在学习氧气时,首先要牢固掌握氧气的性质,再根据性质去了解氧气的用途及制法等,还要将知识灵活运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氧气的性质,重点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性质。
学习氧气的制法,重点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应包括所用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该气体的检验与验满方法以及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等内容。
中考分析:近年来中考以氧气性质实验、氧气制取的原理和操作为核心,考查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还联系各地空气污染的问题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_1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_1](https://img.taocdn.com/s3/m/4cd718e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a.png)
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教学设计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空气的组成发现。
【学生任务2】阅读教材P31,将下图中的数据或物质补充完整。
【总结】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补充】稀有气体共有7种,分别是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 )、氪气(Kr )、氙气(Xe )、氡气(Rn )、奥气(Og )。
【过渡】仿照拉瓦锡探究空气组成实验的原理,我们来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讲解】反应原理: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红磷为暗红色固体,五氧化二磷为白色固体)实验装置:装置密闭,气密性良好实验操作:学生观看教材及实验视频 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2.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的水面上升,约占瓶内空间的1/5。
【思考与讨论】【对应训练1】下列科学家中,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是()A.张青莲 B.拉瓦锡C.门捷列夫D.波义耳【对应训练2】如图表示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气体X为()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对应训练3】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A.集气瓶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C.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D.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答案】1.B 2.B 3.D【思考与讨论】从物质组成的角度分析,空气和氮气、氧气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总结】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稀有气体;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思考与讨论】判断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哪些属于纯净物?哪些属于混合物?①洁净的空气;②五氧化二磷;③氧化汞;④冰水混合物;⑤稀有气体;⑥液氧;⑦澄清石灰水;⑧二氧化碳;⑨河水。
【总结】①洁净的空气;⑤稀有气体;⑦澄清石灰水;⑨河水都是混合物。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6c3b4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5.png)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最新说明:本文整理了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的教案,内容包含第一单元的所有课时,主要来源多年教学工具中的精华部分,与所有同仁分享。
目录一、单元《空气》介绍 (3)二、第1课时《感受空气》 (4)三、第2课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7)四、第3课时《压缩空气》 (10)五、第4课时《空气有质量吗》 (13)六、第5课时《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16)七、第6课时《我们来做“热气球”》 (19)八、第7课时《风的成因》 (22)九、第8课时《空气与我们的生活》 (25)一、单元《空气》介绍二、第1课时《感受空气》三、第2课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四、第3课时《压缩空气》五、第4课时《空气有质量吗》4.空气有质量吗六、第5课时《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七、第6课时《我们来做“热气球”》第(二)单元第 6 课第 1 课时课题 6.我们来做“热气球”作课时间作课内容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材34-35页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空气受热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上升。
2.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热气球能升空是由于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从而带动了热气球升空,空气冷却后热气球又会降下来。
3.在放飞“热气球”的活动中,能描述热气球上升和下降的现象,并对类似的现象进行解释。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热气球能升空是由于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从而带动了热气球升空,空气冷却后热气球又会降下来。
教具学具蜡烛,点火器,塑料袋,纸筒板书设计我们来做“热气球”作业设计孔明灯能持续飞行,主要是因为。
A.孔明灯体积大B.孔明灯的热源温度高C.孔明灯的热源与灯一起飞行“热气球”表面变热“热气球”变得手要拎着——空气变热空气体积空气会上八、第7课时《风的成因》九、第8课时《空气与我们的生活》。
八上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前4节大气层、天气和温度、大气的压强、大气与人类生活
![八上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前4节大气层、天气和温度、大气的压强、大气与人类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5c7decdd50e2524de5187e6f.png)
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课题地球的外衣“大气”前4节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目的1、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2、理解天气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气温,以及测量和度量气温的常用仪器和方法。
3、气压的观测、大气压存在的证明、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4、了解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大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
教学内容课前检测1、判别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词语。
阴转多云冬暧夏凉晴空万里终年高温秋高气爽和风细雨冬雨夏干雷电交加2、通常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往往出现在( )A.日落前后B.日出前后C.清晨2时D.午夜24时3、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_____仍然存在A、彩虹B、流星C、下雪D、地震4、用高压锅能更快地煮熟饭菜是因为:( )A、气压大、沸点低B、气压小、沸点低C、气压大、沸点高D、气压小、沸点高参考答案:1、天气:阴转多云、晴空万里、和风细雨、雷电交加。
气候:冬暧夏凉、终年高温、秋高气爽、冬雨夏干2-4:B D C知识梳理第一节:大气层一、大气的重要性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
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
【补充】大气的成分: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物质组成。
【讨论】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提示:地球将变得和月亮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的侵袭,温度较差增大等。
大气作用: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4、水蒸气能成云致雨二、大气的温度【读图】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特点: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968983605087632301212dd.png)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总结《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一.空气1.空气是由什么共同组成的①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物理得出结论:氧气主要是由结论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其中氧气约占1/5。
②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2.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只由一种自然界组成。
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是纯净物。
(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如空气、海水是混合物。
【注意】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的性质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3)常考的纯净物与混合物①纯净物:冰水混合物、干冰、蒸馏水、五氧化二磷等具体的物质②混合物: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石、石灰水、所有的溶液3.水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成分氧气主要性质主要用途化学性质: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潜水、医疗急救、炼钢、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密序截叶以及登山和宇宙航行等易溶于水,密度比氧气略大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是活泼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电子密度比空气略小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磷光根据洒脱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作冷冻麻醉;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等利用惰性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源;氮气稀有气体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4.保护空气(1)水气中的有害物质①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②烟尘(可吸入颗粒物)(2)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地球磁场破坏和酸雨等。
(3)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跟踪,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氮氧化物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空气质量日报、预报:臭氧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由于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2-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教学反思(3篇)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2-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教学反思(3篇)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e02240a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7a.png)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教学反思(1)在本次《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我作为执教者,对整个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期在未来的教学中不断优化,提升教学效果。
一、教学设计的亮点1.多维度认识空气:本课从空气作为资源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空气,通过调查、交流、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从多个维度深入理解空气与动植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
这种设计有助于学生构建全面而系统的知识体系。
2.综合回顾与梳理:本课作为单元学习的总结和梳理,通过保留之前上课的照片、记录表、班级汇总表等素材,有效帮助学生回顾与巩固了单元所学内容。
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率,还培养了他们的归纳整理能力。
3.多样化的学习工具:在梳理知识架构时,鼓励学生使用表格、气泡图、科学写作等多种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他们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二、教学实施中的不足1.时间分配不够均衡:在“调查空气与生活”环节中,虽然学生积极参与并分享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小组的调查活动未能充分展开,影响了探究的深度和广度。
2.学生差异关注不足: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在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上存在差异,而我在课堂上未能充分关注到这些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
3.环保教育渗透不够深入: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提到了空气污染和环境保护的问题,但由于时间紧迫,未能对这一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拓展,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意愿未能得到充分的激发。
三、改进措施1.优化时间管理: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精细地规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确保每个活动都能得到充分展开和深入探讨。
同时,我会设置灵活的调整机制,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时间分配。
2.关注个体差异:在小组合作中,我将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支持。
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合作,共同提升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年级科学下册2-8《动物的一生》知识梳理 同步练习(含答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2-8《动物的一生》知识梳理 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f0e282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45.png)
2.8. 动物的一生知识梳理+同步练习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1. 像鸡那样,卵生、身上长有羽毛和翅膀的动物,属于鸟类。
2.母鸡需要经历6个月的时间才会下蛋繁殖后代。
3.像狗那样,身上长毛、胎生、吃妈妈乳汁长大的动物叫哺乳动物。
4.狗需要经历6个月的时间,才能长出牙齿、咀嚼食物。
5.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叫胎儿。
6.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
7.人也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四个过程,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8.我们出生后经历了婴儿、幼儿、青少年、成年和老年五个阶段。
在人一生中,出生前后和青春发育期长得最快。
9.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
10.人和动物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
合理的膳食、足够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是保证我们正常生长的重要条件。
11.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行为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冬季来临,大雁南飞、兔子换毛、蛇冬眠等。
(会举出更多例子)12.比较不同种类动物的一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不同:不同动物一生所经历的时间不同,出生方式和繁殖方式不同。
有的动物一生样子变化不大,有的却变化很大。
13.我们的一生与哪类动物相似?答:我们的一生与哺乳类相似,因为我们也属于胎生,也需要吃妈妈的乳汁。
14.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动物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又发现了动物的哪些共同特征?答:都需要食物、空气和水,都需要繁殖后代,都需要成长,都能够运动,都能对外界变化做出反应等。
15.生物与非生物有哪些区别?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生物一般可分为植物和动物。
一、选择题1.动物的一生往往都要经历()的过程,人类也是如此。
A.出生→生长发育→衰老→死亡B.繁殖→出生→生长发育→死亡C.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2.人的一生中会发生很多变化,下面变化一般发生在青少年时期的是()。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8 这里面有空气吗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8 这里面有空气吗](https://img.taocdn.com/s3/m/bcaad9fe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c.png)
分析
学生已有的经验分析:知道我们周围遍布空气,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如无色、看不见、透明等。
学生现实状态分析:对于具体的物体内部是否有空气,并不确定;还不能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存在于物体的内部空间和空隙中。
学生存在困难:观察、思考,收集证据证明物体的内部为主,寻找证明空气存在于物品内部空间或者孔隙中的方法。
学生提出:
根据小组同学的编号,每人拿一个,用夹子夹住一个一个放;看谁做得好,没有让水跑出来。
等一个放好了、不冒泡了,再放另一个;
放的时候要轻,避免敲破烧杯。
实验完成后,用夹子把水中物品捞起,放在托盘里,整理收拾。
学生分组探究活动。填写记录单。
交流汇报。
思考。
分组活动:用放大镜观察、发现。
交流汇报。
通过观察一些常见物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中,是否有空气,并做出预测。
学生展示:
袋子、气球鼓起来,证明里面有空气;
矿泉水瓶里有空气(怎么证明?)
玻璃瓶里有空气(怎么证明)
”
捏一捏瓶子,有气流出来。
学生思考方法。
学生发现:水中冒出了气泡。
说明里面有空气。
学生再发现:水中冒出了气泡。
说明盖着盖子的瓶子里面也有空气。
通过活动导入,调动学生的前概念,激发学生参与本节课探究的兴趣,可以知道学生对空气的认知有多少。
四、拓展延伸
拓展:
(出示一辆玩具车)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证明玩具车里面,有没有空气?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去实践、去探究。
在前面的研究基础上,将学生的视野放宽,去思考其它的空间、其它的物品中是否也有空气,并且激励他们积极地去检验和证明。
板书设计
这里面有空气吗
收集证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2c0ac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b.png)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内容概述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并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为初中化学中学习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
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本单元重点和难点是:1.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制取的实验操作。
2.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以及氧化反应。
3.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4.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方法的奥妙。
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5.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6.认识什么是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7.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反应原理。
8.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并通过实验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9.认识分解反应,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课题1 空气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
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
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
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美好空气治愈句子
![美好空气治愈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4b86d75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86.png)
美好空气治愈句子1. 美好空气就像妈妈的温柔怀抱,能让我瞬间安心。
就像在森林中漫步时,那清新的空气难道不会让你感到惬意吗?例子: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去公园,深深吸一口那里的美好空气,就好像妈妈在身边抱着我,所有烦恼都消散了。
2. 这美好的空气简直是大自然馈赠的珍贵礼物,不是吗?每次呼吸都像是在和大自然亲密拥抱。
比如在海边,那带着咸味的美好空气。
例子:我们去海边玩,尽情呼吸着那美好空气,感觉身心都被洗礼了。
3. 美好空气如同快乐的小精灵,在我们身边跳跃。
难道你没发现当空气清新时,心情也会莫名其妙地变好吗?就像在清晨的田野。
例子:清晨我走在田野间,那美好空气里的快乐小精灵让我开心得想唱歌。
4. 优质的空气可不就是我们健康的守护者,谁能拒绝这样的美好呢?就像在山间小屋,那让人沉醉的空气。
例子:我们在山间小屋住了几天,享受着那守护我们健康的美好空气。
5. 美好空气是生活中的小确幸,能给我们带来惊喜。
不是吗?就像雨后那带着泥土芬芳的空气。
例子:下过雨之后,我贪婪地呼吸着那充满小确幸的美好空气。
6. 清新的空气就像一杯爽口的饮料,让人神清气爽。
你想想,在山顶上那令人陶醉的美好空气。
例子:爬到山顶,那像爽口饮料的美好空气让我疲惫全消。
7. 美好空气是心灵的抚慰剂,能治愈我们的疲惫。
就像在安静的乡村,那纯净的空气。
例子:在乡村时,那作为心灵抚慰剂的美好空气让我放松极了。
8. 这美妙的空气不正是我们生活中的魔法吗?能瞬间改变我们的情绪。
比如在花园里,那迷人的美好空气。
例子:走进花园,感受着那生活中的魔法——美好空气,心情一下子就变好了。
9. 美好空气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我们的生活。
有没有觉得在森林深处,那空气特别美好?例子:在森林深处,那如温暖阳光般的美好空气让我不想离开。
10. 优质的空气简直是幸福的源泉,不是吗?就像在草原上,那无尽的美好空气。
例子:在草原上奔跑,被那幸福源泉般的美好空气包围着,真的好快乐。
我的观点结论:美好空气对我们来说真的太重要了,它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健康和幸福,我们要好好珍惜和保护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具测量时间;会记录单位时间内动物或人的呼吸次数;能提出关于空气与动物生存之间关系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能用记录表格和文字描述等方式介绍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能认真听取他人发言。
2.有好奇心、爱提问;积极与同学合作,乐于交流;具有保护空气质量的意识。
3.了解冬眠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知道生命离不开空气;了解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空气清洁的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具测量时间;会记录单位时间内动物或人的呼吸次数。
教学难点:
能提出关于空气与动物生存之间关系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能用记录表格和文字描述等方式介绍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能认真听取他人发言。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趣
1.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每时每刻离不了。
2.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空气的谜语,一起说一说。
二、问题情境
出示蜗牛冬眠图,再说说还有哪些动物也会冬眠?提出问题:这些动物在冬眠时还会呼吸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空气是动物生存所必需的。
三、活动体验
1.屏住呼吸,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尝试短时间内停止呼吸带来的痛苦感觉。
2.观察和测量鱼的呼吸? 鱼用什么呼吸?怎样呼吸?把观测到的情况记录下来。
也可以观测自己饲养的小动物的呼吸情况。
3.测量人的呼吸。
数一数,坐着不动时每分钟呼吸多少次,跑完50米以后,再数一数每分钟呼吸多少次。
4.保护周围空气的质量。
利用书中的情景启发学生思考:不干净的空气会给人带来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样保持周围空气的清洁?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呼吸方式,查找有关资料,并试着讲给别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