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写作方法有哪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写作方法有哪些
课文写作方法有哪些篇一:文章的写法有哪些
文章的写法有哪些
文章的表达方式一般而言有五种。

1:记叙。

这是文章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对人物的经受和事件的进展改变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的感情。

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独特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4: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样子、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5:议论。

议论就是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亮、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是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肯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

肯定的内容接受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

文章的写法有哪些
记叙文常用的:一运用各种修辞。

如:比方,拟人,排比,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针,互文??
二运用各种表现手法
如: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象征,伏笔与照看,铺垫,悬念,比方,拟人,夸张??
三从多方面、多角度描写描写景物的文字多用】
多方面,如:色、声、香、味、形;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 多角度,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四顺序
1 记叙文: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2 说明文: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规律顺序、程序顺序??
五认真观看,抓住景物特点。

第一要抓时序的特点。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或晨、午、黄昏一天早晚,景色自然不一样。

第二要抓场所的特点。

写景的文章要指明了场所。

第三要抓景色的特点。

不同的风景点特点是不同的,如有的是山景为主,有的以奇石著名,有的借江湖增光,就应当抓住这些不同的特点,写出景物的独特。

六说明文中,各种说明方法1.举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劝说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

使比较抽象,冗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

2.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生疏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识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亮的印象。

3.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精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列图表
为了把冗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接受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的了解事物的特征。

5.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像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样子特点,增添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方是一致的。

用这个方法,可以使抽象冗杂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

不同的是,比方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

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8.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根据肯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关怀读者把握特征,头绪分明。

9.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接受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留意的是,引用的数字,肯定要精确无误,不精确的数字肯定不能用,即使是估量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依据,并力求近似。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

七议论文中,各种议论方法叶圣陶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胜利。

而议论文却以‘劝说他人’为胜利。

〞举例论证,举实例说明就是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或谚语等属于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运用对比就是对比论证
比方论证,运用比方就是比方论证
其他,在斟酌词句方面,例如叠词,连绵词??长句,短句,长短句?? 又如,语言方面,如:含蓄,通俗,挖苦,夸张,清爽飘逸,浪漫,沉郁?? 等等,广义上讲,均属于写法范畴的。

写作手法也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常见的有:夸张,对
比,比方,拟人,悬念,照看,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看、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方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以小见大、先扬后抑、欲扬先抑等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表达、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课文写作方法有哪些篇二:在语文中,表达方式有哪几种?表达方法又有哪几种?以及有哪些写作手法?
在语文中,表达方式有哪几种?表达方法又有哪几种?以及有哪些写作手法?有五种1、记叙2、说明3、议论4、描写5、抒情
(1)表达。

表达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对人物的经受和事件的进展改变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
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帮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剧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
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经常把它作为重要的帮助表达手段。

(4)议论。

议论就是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亮、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帮助表达手段。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样子、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XX、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方法:说明式语言.表达式语言.描述式语言.议论式语言.抒情式语言写作手法: 比方、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表达方式抒情记叙描写议论说明
写作手法夸张,对比,比方,拟人,悬念,照看,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看、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方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转载于:.HnnsCY :课文写作方法有哪些)、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课文写作方法有哪些篇三:文章中常见的写作手法
文章中常见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文章中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之类的题,是阅读写作中我们常常失分的题目,究其缘由,主要是学生们什么是写作手法、什么是表现手法不清楚,不明白,因此在做题的时候觉得无从下手。

今把各种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排列到下面。

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的作用也附到后面,供大家参考。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看〔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经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予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亮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
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认或贬低事物形象,此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确定、表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德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亮、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看,情节严丝合缝。

8、照看: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饱满,性格更鲜亮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制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写作手法指写一首诗,使它好的全部的手法,它可以有许多方面,修辞方面,表达方式方面,表现手法方面等。

常用的表达方式:
1.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受或事情的发生、进展、改变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用表达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安静的美景。

2.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宠爱菊花的缘由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德的赞美。

3.抒情
表达剧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家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廷筠《商山早行》〕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互相照看,写出旅客的
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家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方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眺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XX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奇异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XX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亮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宽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接受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将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宠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像、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
《天净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7.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XX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表达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剧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定。

9.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表现手法:
10。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
达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看法、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XX 口北固亭怀古》〕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XXXX〞〔姜夔《扬州慢》〕
这首词除了回忆43年前南下经受一层外,全是用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借赞扬刘裕,挖苦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抗金的主见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华景况,是虚写;“尽荠麦XXXX〞,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亮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1。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奇异的比方,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12。

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制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眺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XX螺。

〞〔刘禹锡的《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眺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13。

虚实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相互衬托,交叉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柳永《雨霖铃》〕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孤独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恋恋不舍。

14.衬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XX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亿XX。

香雾XX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
夜》〕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终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心中的主要地位。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秀丽,反衬诗人惆怅苦痛的心情。

15.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16.象征
通过特定的、简单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像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XX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XX山围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

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悲伤。

17.对比对比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比,相互比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从前繁华和最终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剧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索。

18.抑扬
把要贬抑否认的方面和要确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到达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接受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心情微妙改变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心情,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19.照看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看了诗题中的“送〞字。

20.动静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互相衬托,构成一种情趣。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21.正侧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四周的事物,使对象更鲜亮、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XX,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参军行》〕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急状态突现出来。

22.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自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3.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终完全消逝,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24.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的感情,寄予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园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

25.意象
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思想情感的事物。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孤独沙洲冷。

〞〔XX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26.意境
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
形成的艺术境地。

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孤独沙洲冷。

〞〔XX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如上例的意象与“独〞、“缥缈〞、“恨〞、“孤独〞、“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愿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特别坚决,表达的是孤高自赏,不与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