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文学常识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学常识整理
1.《我爱这土地》:作者:XXX,原名XXX,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第一部诗集《大堰河》,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著有诗集《北方》《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
XXX理解:XXX是土地的歌者,“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有多灾多难的祖国。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写下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抒发了对祖国的爱,也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
中心内容: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刻骨铭心的真挚而深沉的爱,也表达了广大人民对侵略者的仇恨。
《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敲打乐》《白玉苦瓜》等。
XXX理解:“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感情,这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最容易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
余光中的这首《乡愁》,从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
中心内容: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乡愁寄托于相对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寄托了两岸人民对祖国早日统一的殷切期望。
2.《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XXX,原名XXX,现代诗人,代表作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
岁月》《雨巷》等。
XXX理解:“我”是指诗人自己,“残损的手掌”即是实写又是虚写,它是诗中多次出现的一个意象。
这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
中心内容:想象中,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抚摸着被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国土,表达了诗人对沦陷区人民水深火热生活的忧愤之情和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XXX,原名XXX,当代女诗人,代表作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的诗》《船》《馈赠》等,她是新时期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文体常识: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有XXX、XXX、江河、XXX 等。
XXX理解:面对凝聚着沉重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诗人将“我”的形象熔铸在祖国的大背景下,表达了这一代人的心声。
中心内容:诗人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抒发了诗人强烈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4《祖国》:作者:XXX,19世纪俄国诗人。
作品有长诗《恶魔》《童僧》,剧本《假面舞会》,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
XXX理解:XXX把对祖国的感情比作“爱情”,选取最能代表俄罗斯山川之美的景物,抒发了对祖国的“爱情”。
中心内
容:通过铺陈俄罗斯的自然景象和人民生活的场景,抒发了对祖国的“爱情”。
《黑人谈河流》:作者:XXX,美国著名的诗人,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被称为“哈莱姆的桂冠诗人”。
XXX了解:《黑人谈河流》中的“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可以了解为历史的象征。
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中心内容:诗人通过黑人对河流的追溯,表达了对祖先和故土的热爱之情。
5.《孔乙己》:选自《呐喊》。
作者:XXX,原名XXX,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而已集》体裁知识: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工作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述反映社会糊口。
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故工作节、环境描述。
小说的情节结构分为初步、开展、、结局四个局部。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文题了解:文章以小说的主人公的名字为题,预示着将围绕这个人物展开情节,并靠人物来揭示主题。
而这个怪怪的名字也对应了人物性格,同时也给文章奠定了讽刺的基调。
中心内容:这篇小说,通过对XXX已后半生几个悲惨糊口场景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
末世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份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百姓冷漠、麻痹的状态。
6.《蒲柳人家》:作者:XXX,当代作家。
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文题理解:蒲柳人家本指用蒲草和柳树枝搭起房屋的人家,这里代指普通贫苦农家。
中心内容:本文主要表现了一丈青大娘的豪爽、泼辣、爱打抱不平,以及何大学问的侠肝义胆,似一幅生动的风俗画,展现了人们崇高的品格。
7.《变色龙》:作者:XXX,俄国作家,代表作: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XXX了解:作者把小说的主人公XXX警官比作变色龙,说明他是一个擅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反复
1无常、不知羞耻的XXX的忠实走狗。
中心内容:小说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XXX这个XXX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8.《热爱生命》:选自《热爱生命》。
作者:XXX,美国小说家。
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通称为“北方故事”。
XXX理解:只要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再困窘的环境也能重生。
中心内容:本文通过描写一位淘金者在与同样病弱的野狼的较量中,最终咬死了狼,吮吸了狼血的故事,成功地刻画了坚忍顽强、不惧艰难险阻的“这个人”的形象,并启示人们:人活着就要同形形色色的艰难险阻进行抗争与搏斗。
9.《谈生命》:作者:XXX,儿童文学家。
原名XXX。
著有诗集《繁星》《春水》,其诗作风晶莹清丽,轻柔飘逸,被人称为“春水体”。
散文集有《寄小读者》《归来以后》《在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樱花赞》《关于女人》等。
早期散文婉约典雅,凝练流畅,被人称为“冰心体”。
文题了解: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表达了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中心内容:这篇散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了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进程和一般纪律,以及生命中的痛苦与幸福不息斗争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10《那树》:作者:XXX,台湾当代作者。
主要作品有散文《人生三书》《世事与棋》《碎玻璃》《灵感》等,小说《单身汉的体温》《透视》《钟》等。
XXX理解:那树,是大自然中的强者,它奉献绿阴,荫庇土地。
但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人与自然发生了矛盾。
树成了人类文明的遭遇,展示了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中心内容: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长年造福于人类的大树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
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都市文明发展的利与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11.《地下森林断想》:作者:XXX,当代女作家。
第一篇小说《灯》,长篇小说《分界线》《隐形伴侣》,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夏》等。
XXX理解:文中所写的森林,长在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峡谷中,故称“地下森林”,断想,意思是片断、零碎的感想。
感想虽是片断,但作者感受强烈,主题开掘得深,蕴含哲理,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中心内容: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奇迹,作者展开丰富想象,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顽强不屈的生命力,表过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
12.《人生》:作者:XXX,丹麦文学批评家。
著有《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中心内容:课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角度、视野,描述了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要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坚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3.《威尼斯商人》:选自《威尼斯商人》。
作者:XXX,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XXX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笑剧天才”。
代表作有:笑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第十二夜》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悲笑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著名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又叫《王子复仇记》)《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
四大吝啬鬼:【法】XXX《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法】XXX《欧也妮•葛朗台》中的XXX、【英】XXX《威尼斯商人》中的XXX、【俄】XXX《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文化知识:戏剧文学的构成戏剧文学通常包括两局部: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醒,内容包括人物表、工夫、地点、布景、服装、道具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旁白(旁唱)独白(独唱)等。
文学知识:戏剧文学的分类(1)按照表演形式,可分为话剧(主要类型)、歌剧、舞剧等。
(2)按照内容性质,可分为悲剧、笑剧、正剧。
正剧,指兼具悲、笑剧因素的戏剧。
(3)按照题材所触及的方面,可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空想剧、童话剧、儿童剧。
(4)按照篇幅规模,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中心内容:这场戏通过展现威尼斯法庭审讯“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揭露了印子钱商人的心狠手辣,贪婪冷酷的阶级素质;同时颂扬了新兴资产阶级人与人这间的深情厚谊、轻利重义的道德思想,体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空想。
14.《变脸》:作者:XXX,著名川剧作家,被誉为“巴山鬼才”。
代表剧作有《易大胆》《四姑娘》《夕阳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等。
XXX了解: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面部妆容的表演特技。
中心内容:这场戏描述了水上漂发觉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最终又将她收容的一段波折,施展阐发了水上漂2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也施展阐发了下层社会女孩的不幸和对命运的无法抗争。
通过他们的遭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
15.《枣儿》:作者XXX,剧作家。
XXX了解:题目“枣儿”既指实物枣儿,也指文中白叟儿子的名字。
另外“枣儿”是贯穿全剧的线索,作者付与它深刻的象征意义。
中心内容:这篇话剧围绕“枣儿”叙述了一位白叟和和一位捡枣的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
白叟回忆“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表清楚明了自己对名父亲的盼望。
全剧表达了他们深情呼唤亲人回归的真诚情感。
16.《音乐之声》作家:XXX,美国剧作家,《音乐之声》还被译作《仙乐飘飘处处闻》《真善美》《柔情蜜意》《心灵深处的音乐》《天乐的魅力》等译名。
中心内容:本文
通过描述修女XXX的野外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的场景和修道院内院长及XXX对XXX议论的场景,描画了少女XXX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在、纯真快乐的性格。
17.《公输》:选自《墨子》。
《墨子》一书目前一般认为是XXX的门生及其再传门生对XXX言行的辑录。
XXX:名翟,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开创人。
文学知识: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XXX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应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
XXX了解:《公输》一文记叙了XXX止楚攻宋的故事,当时,XXX听到楚国要攻打宋国的消息,“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阻止了这场战争。
中心内容:课文记叙了XXX劝阻楚国打击宋国的故事,生动地施展阐发了XXX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所举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的精神。
1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是XXX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XXX:XXX,字子舆,战国人,人称“XXX”,是XXX之XXX的再传门生。
他主张施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口号。
文学知识:《孟子》是儒学家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叙了
XXX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文题了解:XXX所宣扬的“道”就是实行仁政。
中心内容:论述了“天时不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文题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义是因为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中心内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主要前提。
19《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文学常识:XXX“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
(4)本性也需要“养”。
XXX理解:XXX主张人性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
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
中心内容: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风利忘义的人。
20《〈庄子〉故事两则》:选自《庄子•秋水》。
《庄子》是XXX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
XXX:战国人,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中心内容:《惠子相梁》辛辣地讥讽
了醉心于功名利禄者的嘴脸,表现出XXX清高自守,袖爵禄如“腐鼠”的态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描写了XXX与XXX的一次辩论.显示了二者在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2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左传》又叫《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相传为XXX所作,它是我国一部编年体史书、史学著作和文学著作。
文化常识: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一部篇年体史书。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人物对话和行动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XXX理解: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本文记叙了XXX向XXX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终于战胜齐的故事。
中心内容:本文通过记叙了XXX向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XXX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赞美了XXX的爱国之情。
22《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战国策》相传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经XXX整理,共33篇,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的基本
内容是记录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谋议或辞说。
同时它还是一部散文集,文章的说理透辟,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3文题理解: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XXX,战国时齐国人。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XXX,指XXX。
纳,采纳,接受。
谏,一般是指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
中心内容:本文记叙了XXX从与XXX之事中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以比美之事设喻,讽谏XXX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说明只有虚心听取真实的意见,做到“纳谏除蔽”,才能把事情办好。
也表现了XXX自知之明,是一个明智、精细、善于推理,借助生活小事讽喻XXX的谋臣形象。
23《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作家列子,名寇,别名御寇,XXX,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主张清静无为,XXX《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XXX了解:本文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采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年近九十的白叟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打动,把山移走的故事,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空想。
中心内容:这则寓言反映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庖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只需不怕艰巨,坚持斗争,就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24《〈诗经〉两首》:选自《诗经》。
文化常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也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同时也显示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是《诗经》中的精华。
《诗经》的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并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XXX了解:《关雎》选自《诗经•周南》是《诗经》的第一篇,是一篇优秀的爱情诗。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蒹葭,芦苇。
中心内容:《关雎》写的是男主人公对一位在河边采荇菜的姑娘的爱慕、思念、追求的进程施展阐发了古代庖动人民对爱情婚姻的大胆、执著的追求。
《蒹葭》表现了主人公寻求友谊(或者爱情)的过程以及最终失望的心理活动,深情地抒发了寻求伊人而不得的诚挚感情,形象地描绘了此时此地的凄怆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