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宗气下陷有妙方,张锡纯贡献了升阳举陷的升陷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中宗气下陷有妙方,张锡纯贡献了升阳举陷的升陷汤
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炷香”,人体的生命活动都是在阳气的推动下,一步一步有条不紊的进行。
人体的阳根植于肾脏,肾是储备阳气的仓库。
平时阳气缓慢释放,使食物、水液为人体所用,形成物质基础,促进阳气作用的发挥。
《黄帝内经》记载“阴者藏精而起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阳互跟互用,循环无端,变化无穷,才有了人体丰富的变化。
气的生成与肺脏关系密切,肺主人体呼吸,将自然界的一股清气吸入体内,并将体内的浊气呼出,将人体与自然界沟通。
而呼吸的清气与人体消化得来的水谷之气相合,蓄积在胸中,因此胸中有气海之称,而胸中的气就是宗气。
《灵枢·五味》记载:“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
别出两行,营卫之道。
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
”
宗气对人体作用十分重要。
《灵枢·邪客》有载:“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肺,而行呼吸焉。
”宗气蓄积于胸中,上行至咽喉,灌注于心肺之中,使呼吸正常进行,同时又辅助心脏行血。
《金匮要略》中记载“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喻嘉言《医门法律》载“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
清代末年的著名医家张锡纯老先生认为,“此气一虚,呼吸即觉不利,而且肢体酸懒,精神昏愦,脑力心思,为之顿减”。
因此创立了治疗胸中大气下陷的名方——升陷汤。
升则有提升之意,陷者是因为胸中大气下陷,因此“升陷”之意为提升胸中下陷之大气。
能够提升气机的中药有柴胡、升麻、葛根、黄芪等药物,但是即能补气又能提升气机的药物有只有一味黄芪。
在补气的同时加上几味提升气机的药物,将气提升至胸中,补充虚损的大气。
张锡纯认为黄芪的性偏温热,补气的时候容易产生火热,因此需要寒性的药物抑制,在众多的药物中张锡纯选择了知母,知母清阳明之大热,同时兼具滋阴之效。
但是张锡纯多次服用两味药物,都没有明显的偏寒、偏热属性。
当然在升陷汤中,张先生仍然选择黄芪补气升气,以知母抵消黄芪的热性,使整个方剂服用后不至于“上火”。
胸中大气下陷,当然需要以补气为主,因此黄芪这味药当然需要重用,如果元气不足还需要搭配上人参这种大补元气的药物。
配合上少量知母,使黄芪没有明显热性。
同时配合上少量的柴胡提升肝气,少量的升麻提升脾气,再配合少量桔梗引药物进入胸中,共同使下陷的大气充足而上升。
升陷汤的组方思路与补中益气汤十分相似,补中益气汤的治疗重点在中焦脾胃,而白术、炙甘草是健脾燥湿的一味良药,作用点在脾,因此升陷汤不用白术、炙甘草,直接重用黄芪补气升阳。
补中益气汤之中同样用当归,取血能载气之意。
但“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当气虚急迫的时候,加入补血药物,反而掣肘,不能发挥不起药物应有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