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浙江省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化学书中你可以找到氢气、氧气、氯气等许多气,可你永远看不到“俗气”,这是超出了五官感觉的一种气,①_____;而文艺里和社交里还有许多其它的气,如寒酸气、泥土气。说到酸气,你立刻联想到山西老醋;说起泥土气,你就记忆起夏雨初晴时青草池塘四周氤氲着的气息。但是,②______,因为,“气”已是够空虚的了,“俗”比“气”更抽象!赫胥黎先生讨厌Edgar Poe的诗,说它好比戴满了钻戒的手,俗气逼人。原本钻戒戴在手上是极悦目的,但十指尖尖却戴满钻戒,太多了,就俗了!这一个妙喻点醒我们,要想让某件好事物不沦为“俗”,③_________。
D. 互联网散文的突出特点是独出机杼(zhù),强调现场(chǎng)对话,更有不少网络散文将知识、幽默、智慧三者融为一体,让人在匆忙的都市生活中找到片刻的雍荣和逍遥。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识记字音和字形的能力。做题时由易到难,注意分析那些疑难字的读音, 注意调动知识积累,适当运用联想进行比较,注意用好排除法。本题中,
2020届浙江省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卷
★祝考试顺利★
(含答案)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西藏阿里,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域寂廖,但不知是神灵的庇(bì)佑还是大自然的疏乎,在荒漠褶(zhě)皱里,竟然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枝干道劲的红柳丛。
B. 百鸟啼春,啼醒烟柳婀娜,鸟雀躲在槎(chá)桠间,水灵灵地叫,每一声都是一滴晶莹的水滴,顺着枝柯滑落下来,落在泛着红晕(yùn)的被层层绒毛包裹着的芽苞上。
C. 在晨光熹(xǐ)微或暮色朦胧中,玉簪树将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而绿波白帆下洁净清香,不像有些植物的繁枝茂叶中,会藏着些小虫豸(zhì),令人悚然。
虽然《齐物论》的确读之不易,但此文在《庄子》中的地位、对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影响却不亚于《逍遥游》。[丙]如果说《逍遥游》以一系列寓言、比喻形象地勾画出庄子思想的框架,那么《齐物论》则以抽象思辨的方式对这一框架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作了补充与说明:两文相辅相成,构成了庄子思想的完整体系。
2. 文段中 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语义重复。“老百姓的民生”表意重复,应将“民生"改为“生活”;
B项,搭配不当。“从……中表现”搭配不当,应 “在……中表现”或改为“从……中可以看出”;
C项,主客颠倒,“对孩子们原本很抽象”应改为“对孩子们来说原本很抽象”或“孩子们原本对这些概念感到很抽象”。
故选D。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考生要必须特别注意问号、顿号、分号、冒号等的用法,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了解每一种标点符号的功用,养成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提高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本题中,
A项,“《蝴蝶梦》”应为“蝴蝶梦”,“蝴蝶梦”是庄子《齐物论》中的一个故事,并非独立的书名。
故选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ǐ)微——熹(xī) 微;
D项,雍荣——雍容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过庄子的《逍遥游》,再来读其《齐物论》,就好像从自由自在的九万里高空忽然掉进了“槁木死灰”般寂静的死穴,不免产生一种不可名状的困惑感。[甲]尽管《齐物论》开篇对“地籁”“天籁”的描写足以让人浮想联翩,而结尾那脍炙人口的对《蝴蝶梦》的描绘更在文学史上一次又一次地被演义,但深究起来,这《齐物论》还是让人感到十分费解。[乙]这不仅仅是因为《齐物论》的文辞隐晦独特,也因为自魏晋以来众多的解庄、注庄者:往往“以庄注我”,留下了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
【答案】 (1). 只有在文艺里和社交里才能碰见 (2). 你却始终难以捉摸到俗气 (3). 必须注意控制它的数量
C项,“演义”应为“演绎”。演绎:①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②铺陈,发挥,如一首民歌演绎出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③展现,表现,如演绎时尚潮流。此处取“演绎”的第二个意思。演义:①敷陈义理而加以引申;②以一定的历史事迹为背景,以史书及传说的材料为基础,增添一些细节,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如《三国演义》。
A项,“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这种结果可能已经出现了,也可能是还未实现的。此处使用正确。
B项,“浮想联翩”飘浮不定的想象,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此处使用正确。
D项,“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此处使用正确。
故选C。
【3题详解】
A. 垃圾分类,不仅事关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民生,更关系到城市未来高质量的可特续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必须统筹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引领城市不断提升自身品质。
B. 无数遣唐使的来来回回,使大量唐诗传入日本,其中,白居易的诗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这一点,从日本女作家紫式部所著的《源氏物语》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C. 悲喜、苦乐、求真、敬畏、奉献、坚守、奋斗、希望……这些概念对孩子们原本很抽象,但在今年冬春之交,它们已成为孩子们成长的注脚,烙进了他们的灵魂里。
A. 不免B. 浮想联翩C. 演义D. 相辅相成
3. 文段中画线 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B. 乙C. 丙
【答案】2. C 3. 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本题中,
D. 在当下的中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担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既需要科学把握社会运行规律和治理规律,也需要及时回应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
D. 互联网散文的突出特点是独出机杼(zhù),强调现场(chǎng)对话,更有不少网络散文将知识、幽默、智慧三者融为一体,让人在匆忙的都市生活中找到片刻的雍荣和逍遥。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识记字音和字形的能力。做题时由易到难,注意分析那些疑难字的读音, 注意调动知识积累,适当运用联想进行比较,注意用好排除法。本题中,
2020届浙江省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卷
★祝考试顺利★
(含答案)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西藏阿里,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域寂廖,但不知是神灵的庇(bì)佑还是大自然的疏乎,在荒漠褶(zhě)皱里,竟然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枝干道劲的红柳丛。
B. 百鸟啼春,啼醒烟柳婀娜,鸟雀躲在槎(chá)桠间,水灵灵地叫,每一声都是一滴晶莹的水滴,顺着枝柯滑落下来,落在泛着红晕(yùn)的被层层绒毛包裹着的芽苞上。
C. 在晨光熹(xǐ)微或暮色朦胧中,玉簪树将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而绿波白帆下洁净清香,不像有些植物的繁枝茂叶中,会藏着些小虫豸(zhì),令人悚然。
虽然《齐物论》的确读之不易,但此文在《庄子》中的地位、对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影响却不亚于《逍遥游》。[丙]如果说《逍遥游》以一系列寓言、比喻形象地勾画出庄子思想的框架,那么《齐物论》则以抽象思辨的方式对这一框架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作了补充与说明:两文相辅相成,构成了庄子思想的完整体系。
2. 文段中 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语义重复。“老百姓的民生”表意重复,应将“民生"改为“生活”;
B项,搭配不当。“从……中表现”搭配不当,应 “在……中表现”或改为“从……中可以看出”;
C项,主客颠倒,“对孩子们原本很抽象”应改为“对孩子们来说原本很抽象”或“孩子们原本对这些概念感到很抽象”。
故选D。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考生要必须特别注意问号、顿号、分号、冒号等的用法,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了解每一种标点符号的功用,养成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提高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本题中,
A项,“《蝴蝶梦》”应为“蝴蝶梦”,“蝴蝶梦”是庄子《齐物论》中的一个故事,并非独立的书名。
故选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ǐ)微——熹(xī) 微;
D项,雍荣——雍容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过庄子的《逍遥游》,再来读其《齐物论》,就好像从自由自在的九万里高空忽然掉进了“槁木死灰”般寂静的死穴,不免产生一种不可名状的困惑感。[甲]尽管《齐物论》开篇对“地籁”“天籁”的描写足以让人浮想联翩,而结尾那脍炙人口的对《蝴蝶梦》的描绘更在文学史上一次又一次地被演义,但深究起来,这《齐物论》还是让人感到十分费解。[乙]这不仅仅是因为《齐物论》的文辞隐晦独特,也因为自魏晋以来众多的解庄、注庄者:往往“以庄注我”,留下了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
【答案】 (1). 只有在文艺里和社交里才能碰见 (2). 你却始终难以捉摸到俗气 (3). 必须注意控制它的数量
C项,“演义”应为“演绎”。演绎:①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②铺陈,发挥,如一首民歌演绎出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③展现,表现,如演绎时尚潮流。此处取“演绎”的第二个意思。演义:①敷陈义理而加以引申;②以一定的历史事迹为背景,以史书及传说的材料为基础,增添一些细节,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如《三国演义》。
A项,“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这种结果可能已经出现了,也可能是还未实现的。此处使用正确。
B项,“浮想联翩”飘浮不定的想象,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此处使用正确。
D项,“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此处使用正确。
故选C。
【3题详解】
A. 垃圾分类,不仅事关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民生,更关系到城市未来高质量的可特续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必须统筹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引领城市不断提升自身品质。
B. 无数遣唐使的来来回回,使大量唐诗传入日本,其中,白居易的诗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这一点,从日本女作家紫式部所著的《源氏物语》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C. 悲喜、苦乐、求真、敬畏、奉献、坚守、奋斗、希望……这些概念对孩子们原本很抽象,但在今年冬春之交,它们已成为孩子们成长的注脚,烙进了他们的灵魂里。
A. 不免B. 浮想联翩C. 演义D. 相辅相成
3. 文段中画线 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B. 乙C. 丙
【答案】2. C 3. 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本题中,
D. 在当下的中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担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既需要科学把握社会运行规律和治理规律,也需要及时回应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