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地区农业界限温度变化分析

合集下载

内蒙古通辽市气温变化规律与趋势分析

内蒙古通辽市气温变化规律与趋势分析
2 . S h e n y a n g A g i r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L i a o n i n g , S h e n y a n g 1 1 0 1 6 1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T h i s p a p e r a n l a y z e d t h e l a w a n d t r e n d o f a i r t e m p e r a t u r e i n T o n g l i a o c i t y b y u s i n g p o l y n o m i a l s i m u l a t i o n a n d R / S m e t h o d .
t h e s e so a n l a nd a a n n u l a me a n mi n i mu m t e mp e r a t u r e i r s e mo r e o b v i o u s t h a n a v e r a g e a n n u l a nd a s e a s o n l a ma x i mu m t e mp e r a t u r e .T h e R /
ANAL YSI S ON THE L AW AND TRE ND OF Al R TE M PE RATURE I N T ONG —L I AO CI T Y
W ANG Me i—l i a n , YANG DA
( 1 . F o r e s t r y C o l l e g e o f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I t u h h o t 0 1 0 0 1 9 , C h i n a ;

通辽市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通辽市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23 相 对 湿 度 -
春季 6 0年 代 、0年 代 、0年 代 、0 0 2 0 7 9 20 — 0 9年 均 小 于气 候
20 0 0年后 增加 较快 , 大 于 气 候 均 值 ; 均 最 低 也 在 逐 渐 升 高 , 均 平
而且 明显 , 6 从 0年 代 的 一 .℃ , 2 0 — 0 9年 的 08 , 加 O8 到 0 0 2 0 .℃ 增


的 幅度 均 大 于 平 均最 高气 温 的 增 幅
大 为 05 ; 季 变 化 不 大 ,o年 代 稍 有 增 幅 ( . C) 秋 季 变 化 .℃ 夏 9 06 ;  ̄
211 平 均 气 温 从 17 — 09年 年 平 均 气 温 分 析 可 看 到 . . . 9020 近
4 0年 平 均 气 温 总趋 势是 明显 上 升 ( 1 。1 7 图 ) 9 0年 为 6O ,0 9 .℃ 2 0
8 O年代 增 温 幅 度 大 08℃ . 他 年 代增 温 幅 度 均 为 04C .7 其 . ̄以下
啪董鼬m 毫
表 l 看 出 四季 平 均 气 温 变 化 情 况 . 季 3 5月 6 — 0年 可 春 — 09 代 变 化 不 大 , 接 近 气 候 均值 , 20 均 从 0 0年 开 始 增 温 。 温 幅 度 最 增
中 图 分 类号 :l2 S 6
文 献 标 识 码 : B
1.9 9jsn10 — 9 72 1.30 5 03 6 /js. 7 0 0 .0 1 .4 . 0 0
3 l m  ̄:0 7 0 0 (0 1 3 0 8 一 l E t10 — 9 72 1) — 0 9 O o
通 辽 市 位 于 东 经 1 2 1 北 纬 4  ̄ 6 . 处 内蒙 古 东 部 , 2  ̄6. 33 地 位

通辽市近60年气温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通辽市近60年气温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通辽市近60年气温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李颖【摘要】应用1955—2014年通辽市7个气象观测站逐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法、F检验、累积距平曲线、5 a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法分析其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近60 a通辽市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开始增温幅度明显加强,21世纪气温年际变化差异明显。

最高气温变化趋势不显著,而最低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

气温升高导致通辽市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为适应生产条件的变化,农业成本大幅增加。

【期刊名称】《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6(044)002【总页数】4页(P98-100,107)【关键词】平均气温;年际变化;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农业生产【作者】李颖【作者单位】通辽市气象局,内蒙古通辽0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以温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2007年IPCC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显示,过去100 a(1906—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升高0.74℃,预计未来100 a仍将上升1.1~6.4℃[1]。

这一增温将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和各国社会经济造成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使人类的生存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2]。

全球变暖并非仅是气温升高,它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3]。

通辽市近些年“倒春寒”、“高温热浪”、“低温冰冻”等极端温度事件频发,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希望通过研究分析得到在全球变暖背景条件下通辽市近60 a来的气温变化特征。

1 资料来源与分析方法选取通辽市扎鲁特旗、奈曼旗、开鲁县、科尔沁区、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和库伦旗等7个旗县级气象观测站1955—2014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以及由月数据处理的年数据为主要研究资料进行分析。

为了研究气温气象要素在气候变化中升降的定量程度,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并用F检验对线性趋势进行信度检验。

采用累积距平曲线和5 a滑动平均曲线方法定量描述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使用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明确突变时间。

通辽市近51年气温变化分析

通辽市近51年气温变化分析
性 方程 . 对 缺测 数据 进行 插 补 。依 据 该地 区 的气候 特 点 。将 四季 划 分 为 : 3 — 5月 为春 季 , 6 — 8月 为 夏季 , 9 ~ 1 0月为 秋季 。 1 1 月一 翌 年 2月 为冬 季[ 4 1 。 Ma n n — K e n d a l l 方 法[ 5 1 ( 简 称 M— K法 ) , 是 一 种 非 参 数 统 计 检验 方法 , 又 称无 分 布 检 验 , 其 优 点是 不 需
温为 6 . 2 ℃, 且在 1 9 8 8年发 生 了突变 。 四季年 平均 气 温均 呈上升 趋 势 , 秋 季升 幅最 快 , 冬 季 第二 , 夏 季升 幅 最慢 。 年、 季平 均 气温 的年代 最 高值 除冬 季 外都是 出现 在 2 1 世 纪的前 1 1 年。 【 关键 词】 气温 空 间分布 年 年 代 变化 季 变化
兰 , j J } - 2 , 厶 n U F F O


U F k
V a r l  ̄ ̄ n ( N- 1 ) ( 2 n + 5 ) .
通辽 市 。 地处 半干 旱气 候 区 , 四季分 明 , 气 候变 化 对粮
食 生 产 的影 响非 常 明பைடு நூலகம் 。 本 文 利用 通辽 市 1 9 6 1 — 2 0 1 1
丁一 汇 、 林 学 椿【 - 3 ] 等 学者 对 不 同 的观 测资 料 , 分别 进

r i , k … 2 3 L , n其 {
原假 设 : 原 序 列无趋 势 . 在此原 假设 下 , 逼近 正态
分布 。可 定义 统计 量 :
s k x / v州 s 0
行 了研 究 , 结 论 大致 相 同 , 指出 : 从 地域 来 看 , 华北 和 东北 地 区 的增 温 幅度 最 大 。 变 暖 趋 势 大 于南 方 ; 从 季 节来看。 中 国冬 季增 温 最 明显 。位于 内蒙 古东 南部 的

内蒙古通辽地区近55年气温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内蒙古通辽地区近55年气温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内蒙古通辽地区近55年气温季节变化特征分析李莉;祁雁文;李巍巍;马国贵;张连霞;夏莹【摘要】主要对内蒙古通辽地区的7个观测站点1961-2015年的气温资料进行了分析,以了解该地区的气温变化及气温年代际变化所引起的气候变化特征,从而为当地农牧业生产提供相应的气象资料.【期刊名称】《畜牧与饲料科学》【年(卷),期】2016(037)004【总页数】2页(P58-59)【关键词】气温;年代际变化;气候变化特征【作者】李莉;祁雁文;李巍巍;马国贵;张连霞;夏莹【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市气象局,内蒙古通辽028000;内蒙古通辽市气象局,内蒙古通辽028000;内蒙古通辽市气象局,内蒙古通辽028000;内蒙古通辽市气象局,内蒙古通辽028000;内蒙古通辽市气象局,内蒙古通辽028000;内蒙古通辽市气象局,内蒙古通辽0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021内蒙古通辽市地处由高原向平原过渡的区域,位于北纬42°14′37″~45°59′24″,东经119°14′28″~123°42′30″之间,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通辽市于每年10月即会进入漫长而寒冷的冬季,而春秋两季降水较少且多大风,夏季天气较为炎热且是降水集中期,这是该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

近年来,随着气候异常事件的增多,各种气象灾害也频繁发生,这就对当地的农作物及经济产生了严重危害及影响。

由于分析和研究某一地区的气候变化规律,对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对通辽地区1961—2015年的气温资料进行了分析,以研究和了解该地区的气候变化规律,从而为其农牧业生产提供相应的气象资料。

首先考虑的是资料的代表性,其次考虑气象资料记录年代的长度,综合这两方面的原因选择通辽市所辖区域的7个观测站点1961—2015年气象观测资料作为特征分析的资料依据。

采用气温年代际变化(年代际变化:不同年代之间平均值变化的量)分析气温随时间序列变化的波动特点及所在期间反映的气候特征。

内蒙古通辽地区温热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内蒙古通辽地区温热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
通过胎盘使绒毛膜 雌激素的合成增多 。 雌激 素又刺激
子宫分泌前列腺素( 主要 为 P G F 2 c t ) 。 P G F 2 o  ̄ 具有 强 烈 的溶 解 黄体 作 用 , 造 成 怀 孕 黄 体 的 溶解 和 孕 酮 水 平 的
[ 1 ] 周冬 梅 , 李 春香. 母 猪 分 娩 前 后 的管 理 要 点 [ J ] . 山 东 畜
生产更 顺利 , 在 一定程度 上提高 了其产活 仔数 , 降低
了死 胎 和 木乃 伊 胎 的 比例 。其 原 因 是 临 近分 娩 的母 猪
赶 入 产 房 的过 程 中进 行 了适 量 的运 动 , 有 助 于 产 道 的 扩张 , 从 而 降 低 了难 产 的 概 率 , 减 少 了 因 难 产 而 使 仔 猪 窒 息 的 可 能性 。
关键 词 : 温 热变 化 ; 玉米 产 量 ; 影 响
中 图分 类 号 : S 5 1 3 ; P 4 6 8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顺 序 编 号 : 1 6 7 2 — 5 1 9 0 ( 2 0 1 3 ) 1 1 - O 0 1 8 — 0 2
在 全 球 气 候 变 暖 的 背 景 下 ,过 去 5 0年 间 我 国气
的影响。
作者简 介 : 夏 莹( 1 9 6 4 一) , 女, 高级 工程 师 , 主要从事 生态与 农 业 气 象方 面 的研 究 工作 。
效益 。
3 . 2 母 猪 进 产 房 的 时 间 对 产 仔 性 能 的 影 响 许 多 资
3 讨 论
料上都提倡妊娠母猪应提前 1 周进入分娩 室 , 以便 其 熟悉适应新环境 , 减 少 应 激 的 产 生 。但 由该 试 验 结 果 可见 , 待 妊 娠 母 猪 能 挤 出奶 水 了再 进 产 房 , 能 使 母 猪

近50年通辽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近50年通辽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近50年通辽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分析作者:萨日娜包永莲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16期摘要利用通辽地区1961—2011年8个气象台站的气温资料,分析了通辽地区最高、最低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和空间变化。

结果表明:1961—2011年50年间通辽年平均气温及最高、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1988年为气温升高突变点;通辽最高、最低气温在空间上基本均为增温,北部山区升温幅度最大。

关键词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验;内蒙古通辽中图分类号 P41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236-03自从1979年召开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呼吁保护气候以来,世界各国政府日益高度重视全球变暖及其影响的问题。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重点、国际政治活动的热点和国际减灾应急管理的焦点。

气候变暖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成为当今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2次波动,总体看呈上升趋势[1]。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

气候变暖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也显著增加,严重威胁到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我国最高、最低气温以及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进行了相关研究:周伟东等[2]对华东地区最高、最低气温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梁群等[3]对辽宁西部农村环境近50年最高、最低气温变化进行了分析;常军等[4]利用河南省50个气象站资料分析了河南省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性变化;王兴梅等[5]采用小波分析对石羊河流域最高、最低气温变化进行了研究,得出最高、最低气温在所有季节都是增高的;王纪军等[6]对长白山地区最高、最低气温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Mann-Kendall方法确定突变点位置,并结合t检验法进行检验。

该文主要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及Mann-Kendall法等统计方法,对通辽地区1961—2011年的平均气温资料进行分析。

通辽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通辽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研究与探讨Y812018年8月·下通辽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韩升洋(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气象局,内蒙古 通辽 028000)摘 要 本文利用通辽市1988~2017年的气温、降水量与日照资料,着重针对近30年通辽市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论述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结果表明:近30年来通辽市年平均气温表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57℃/10a;春季气温上升最为明显,冬季气温则呈现出缓慢的下降趋势。

年平均降水量呈现出一定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119mm/10a。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9月份, 12月份至次年2月份的降水量相对较少。

年日照时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179.1h/10a。

日照时数在5~10月份较多,各个月份之间日照时数的差异不是太大。

通辽市气候变化对当地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必须调整种植业结构,作物养分无法正常吸收,病虫害加剧,自然灾害频发等。

因此,应当加强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切实增强自然灾害防御能力,以尽可能使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得到最大程度的减少。

关键词 通辽市;气候变化;特征;农业生产1 引言通辽市位于内蒙古的东南部地区,地处东经119°14'~123°43'及北纬42°15'~45°59'之间,其东部临近四平市,南部连接辽宁沈阳、铁岭与阜新市,西部以赤峰、锡林郭勒盟为邻,北部靠近兴安盟及吉林松原、白城等地。

通辽市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对该地区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等气候因素进行分析,对于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及促进当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资料与方法本篇文章选取通辽市1988-2017年的逐月(年)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观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统计分析及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通辽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通辽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通辽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作者:韩升洋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8年第08期摘要本文利用通辽市1988~2017年的气温、降水量与日照资料,着重针对近30年通辽市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论述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结果表明:近30年来通辽市年平均气温表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57℃/10a;春季气温上升最为明显,冬季气温则呈现出缓慢的下降趋势。

年平均降水量呈现出一定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119mm/10a。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9月份, 12月份至次年2月份的降水量相对较少。

年日照时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179.1h/10a。

日照时数在5~10月份较多,各个月份之间日照时数的差异不是太大。

通辽市气候变化对当地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必须调整种植业结构,作物养分无法正常吸收,病虫害加剧,自然灾害频发等。

因此,应当加强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切实增强自然灾害防御能力,以尽可能使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得到最大程度的减少。

關键词通辽市;气候变化;特征;农业生产1 引言通辽市位于内蒙古的东南部地区,地处东经119°14’~123°43’及北纬42°15’~45°59’之间,其东部临近四平市,南部连接辽宁沈阳、铁岭与阜新市,西部以赤峰、锡林郭勒盟为邻,北部靠近兴安盟及吉林松原、白城等地。

通辽市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对该地区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等气候因素进行分析,对于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及促进当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资料与方法本篇文章选取通辽市1988-2017年的逐月(年)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观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统计分析及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其中季节划分采取以下标准:12月至次年2月属于冬季;3~5月份属于春季;6~8月份属于夏季,9~11月份属于秋季。

内蒙古通辽玉米九月份的生长

内蒙古通辽玉米九月份的生长

内蒙古通辽玉米九月份的生长内蒙古通辽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这里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而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通辽地区也有着广泛的种植。

本文将以内蒙古通辽玉米九月份的生长情况为主题,探讨该时期玉米的生长特点和农民的栽培技术。

九月份是通辽地区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正值玉米进入到抽雄期和抽雌期。

在这个时期,农民需要密切关注玉米的生长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玉米的良好生长。

通辽地区九月份的气温逐渐降低,白天温度适宜,但夜晚温度较低。

这对玉米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

农民需要注意及时测量土壤温度,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灌溉和施肥的时机。

在夜晚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覆盖物,提高地温,保护玉米的生长。

九月份是通辽地区降雨量较多的时期。

农民需要密切关注降雨情况,及时采取排水措施,防止水涝对玉米的影响。

同时,也要合理利用降雨水源,减少灌溉的次数和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辽地区九月份的日照时间逐渐减少,光照强度也逐渐降低。

这对玉米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农民可以通过适当修剪植株,保证玉米叶片的光照面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同时,也可以适当增加施肥量,提供足够的养分供给,促进玉米的生长。

九月份也是通辽地区玉米的拔节期和抽穗期。

这个时期,农民需要及时检查玉米的生长情况,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可以通过喷洒农药来控制玉米的病虫害,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

同时,也可以适当增加施肥量,提供足够的养分供给,促进玉米的生长。

通辽地区九月份的风速较大,这对玉米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农民需要加强对玉米的支撑和固定,防止玉米被风吹倒。

可以采取加固支架、增加支撑物等措施,保证玉米的生长稳定性。

内蒙古通辽地区九月份的玉米生长情况受到气温、降雨量、光照强度、风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农民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因素的变化,灵活调整栽培措施,保证玉米的良好生长。

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栽培管理,才能使玉米在九月份达到最佳生长状态,为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辽市1981年—2022年高温气象灾害趋势分析与应对建议

通辽市1981年—2022年高温气象灾害趋势分析与应对建议
高温日数偏少;巴雅尔和青龙山海拔较高,空气上山
易出现绝热上升冷却现象,受“焚风”效应影响小,故
高温日数偏少。
4 高温天气应对建议
高温天气主要影响农业、牧业、工业、建筑业、交
通、旅游和人体健康,因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
防范应对建议。
4.
1 农牧业
高温天气出现 时,要 提 前 根 据 天 气 预 报 情 况 提
出现了相对较为平 缓 的 下 降 趋 势,夏 季 日 照 时 数 呈
现出上升 趋 势。 ④1992 年—2021 年 镶 黄 旗 地 区 2
/10a 的 速 率 呈 明 显
mi
n 平均风速 以 0
.414 (m/s)
的下 降 趋 势。秋 季、冬 季 2 mi
n平均风速变化趋势
均接近于年际变化 趋 势,夏 季 次 之,春 季 最 大,其 风
0
.397 ℃/10a 的 速 率 呈 明 显 的 上 升 趋 势。 夏 季 和
秋季升温趋势更接 近 于 年 际 趋 势,春 季 和 冬 季 差 异
2023 年第 11 期
速下降趋势 最 为 明 显。 ⑤1992 年—2021 年 镶 黄 旗
地区年大风日数以1
.646d/10a的速率呈明显的下
降趋势。其中,春季大风日数下降趋势最为明显,较
2023 年第 11 期
高温天气一般出现在大陆高压后部晴空区影响
月 26 日,开鲁站、科 尔 沁 区 站、科 左 后 旗 站、科 左 中
范围内。 ① 高压后 部 一 般 以 偏 南 风 气 流 为 主,有 利
天气;最晚出现为 2010 年的 9 月 14 日,仅扎鲁特站
短波辐射对地面加 温,受 热 的 下 垫 面 更 容 易 放 射 出

近50年通辽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近50年通辽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自从 1 9 7 9年 召 开 第 一 次 世 界气 候 大 会呼 吁 保 护 气候
1 9 7 0年 ) , 通辽地区气温偏低 , 年 平均 气 温 低 于 历 年 平 均
以来 , 世 界各 国政 府 日益 高度 重 视 全球 变 暖及 其 影 响 的 问
题。 气 候 变 化 已经 成 为 全 球 环 境 与 发 展 问题 的 重 点 、 国 际
值; 7 0年 代 ( 1 9 7 1 —1 9 8 0年 ) 通 辽气 温 仍 以偏 低 为 主 ; 8 0年 代( 1 9 8 1 -1 9 9 0年 ) 后 期气 温开 始逐 渐 升 高 , 在 1 9 8 1 -2 0 1 1 年3 0年 间 , 除 1 9 8 1 、 1 9 8 4 、 1 9 8 5 、 1 9 8 6 、 1 9 8 7 、 2 0 1 0年 气 温 低
政 治 活 动 的热 点 和 国际 减 灾 应急 管 理 的焦 点 。 气候 变 暖 影 响 着 人 类 的生 存 与发 展 , 成 为 当今 人 类社 会 亟 待解 决 的重
大 问题 , 是人 类 必 须面 对 的 严峻 挑 战 。 近1 0 0多年 来 , 全 球 平 均 气 温经 历 了 冷一 暖一 冷 一暖 2次 波 动 , 总体 看 呈 上 升
现在 1 9 6 9年 , 两 者相 差 3 . 9℃。 2 0世纪 6 o - _ 7 0年 代 ( 1 9 6 1 — 1 9 8 0年 ) 通 辽 最 高气温 除 个别 年份 ( 1 9 6 1 、 1 9 6 3 、 1 9 6 7 、 1 9 6 8 、 1 9 7 3 、 1 9 7 5年 ) 外, 其 余年份均 低于历年 平均值 。 8 0年 代 ( 1 9 8 1 —1 9 9 0年 ) 后期 , 通辽 平 均最 高 气温 呈现 逐渐 升 高趋 势, 与年 平均 气温 变化趋 势相 一致 。

1991—2010年通辽市作物生长季热量条件分析

1991—2010年通辽市作物生长季热量条件分析
明显升 高 。 月平均 最低气 温升 温较 为显 著 , 中 4月 、 各 其 9月 升 温 尤为 突 出 , 各站 平 均气 温 分别 比气 候 值升 高 11 1 .- . 7℃ 和 1 ~. . 15℃; 0 5月 、 6月升温 较 为显 著 , 站分 别 比 气候 值 各 升 高08 1 .~ . 7℃和 09 14℃ ; .~ . 7月 、 8月较 为 明显 , 各站 分别 比气 候 值升 高 05 11 .~ . ℃和 0 ~ . . 1 4 0℃。 物生 长季 各 月平均 作
品粮生产基地 , 有 “ 素 内蒙 古 粮 仓 ” 称 。 5 之 近 0年 (9 1 16 — 21 0 0年 ) 全 球气 候 变 暖 『]通 辽 市 气 候 也 呈 明 显 变暖 趋 来 】, - 2 势, 特别 是进入 2 0世纪 9 0年代 以后 , 候变暖 明显 加快 。 气 而气 候 变化 直接 影 响 农 业 生 产 , 尤其 对 作 物 生 长 季 ( — 9 4
月较 差变 化情 况 见 表 2 从 表 2可 以看 出 , 物 生长 季平 均 。 作 最 低 气 温 比平 均 最 高 气 温升 幅 大 , 温 月较 差减 小 。 2 气 近 0 年 作物 生长 季平 均 最 高气 温 比气 候 值升 高 04 1 .~ . 0℃, 而平 均最 低 气温 比气 候 值 升高 08 1 .~ . , 见平 均 最低 气温 升 4℃ 可 高显 著 。
现代 农业 科技
21 0 1年第 1 4期
资源与 环境科 学
1 9 2 1 9 1 0 0年通 辽 市 作物 生长季 热 量条 件分 析
夏 莹 t 黄 晨 z 高 秋锦 夏 军 王 俊
( 内蒙 古 自治 区 通 辽 市 气 象 局 , 蒙 古通 辽 0 8 0 ; 内 蒙 古 大 气探 测技 术 保 障 中心 ) 内 2 0 0

松辽平原西部土壤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松辽平原西部土壤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松辽平原西部⼟壤温度变化特征分析松辽平原西部⼟壤温度变化特征分析利⽤通辽市11个⾃动⽓象观测站,2006~2013年5~320cm逐时⼟壤温度资料,分析了通辽地区⼟壤温度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浅层⼟壤温度⽇变化特征明显,各季节各层⼟壤温度⽇最⾼出现时间基本相同,并随⼟壤深度加深逐层滞后。

浅层⼟壤(5~20cm)的温度⽇较差最⼤出现在9⽉,最⼩出现在11⽉。

各层⼟壤温度⽉变化均呈波动变化,浅层⼟壤温度最⼤值出现在7⽉,深层出现在8⽉或9⽉。

同⼀时间5~40cm相邻⼟层温度相差较⼤,深层不明显。

每年11⽉⾄翌年2⽉,⼟壤温度随深度加深⽽升⾼,其它⼤部⽉份随深度加深⽽降低。

11⽉⼟壤开始冻结,最⼤冻⼟深度除中部不⾜150cm外,其余地区均超过160cm。

各层⼟壤温度的空间分布均呈中部、南部⾼,北部低。

近年来全球⽓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核⼼是研究地、⽓之间的能量和⽔分等物质相互交换和传输问题,⼟壤温度是研究过程中的⼀个重要参量【1-4】。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壤温度的变化进⾏了研究,根据分布在前苏联季节冻⼟和多年冻⼟区⽓象台站的⼟壤温度观测结果,发现绝⼤多数⽓象台站40cm深度上的年平均⼟壤温度在近⼀个世纪以来呈升⾼趋势【5】;横穿阿拉斯加南北⽅向的多年冻⼟测温结果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1996年间多年冻⼟上限处的温度升⾼了0.5~1.5℃【6】,青藏⾼原风⽕⼭⼀带多年冻⼟l5m深度处的温度在2O世纪6O年代⾄90年代期间升⾼了0.2~0.3℃【7】;杨梅学等【8-12】借助中⽇合作项⽬“全球能⽔循环—青藏⾼原亚洲季风试验”(GAME—Tibet),对青藏⾼原北部⼟壤温湿度变化特征、⼟壤温度⽇变化规律和极值出现进⾏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为研究青藏⾼原⼟壤温度变化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和⽅法。

刘晓东和韦志刚【13】分析了我国31个站点1.6m地温距平时空变化的⽓候学特征,发现地温距平场的季节变化存在明显的准半年韵律现象;佘军等【14】利⽤EOF(经验正交函数)迭代恢复了缺测的0.8m和1.6m地温资料,并进⾏了地温的持续性和振荡特征分析;杨梅学等【15】⽤⼀个年周期的⼟壤温度资料,对藏北⾼原D110点的⽇变化特征的⽉变化进⾏了分析;向毓意等【16】对西藏地区7个站点的深层地温进⾏了系统分析,认为深层地温近40a经历了暖-冷-暖3次交替,并且与⽓温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有利于加强对我国新疆地区多层⼟壤温度的垂直结构和变化规律的认识,为改善陆⾯过程模式中⼟壤温度的相关参数提供可靠依据。

通辽市高温特征分析及区域性高温定量评估

通辽市高温特征分析及区域性高温定量评估

通辽市高温特征分析及区域性高温定量评估通辽市高温特征分析及区域性高温定量评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高温现象日益频繁,并对人类生活、农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通辽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其高温特征的分析及区域性高温的定量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以通辽市为例,对其高温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定量评估方法探讨区域性高温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该地区的应对高温天气提供科学依据。

一、通辽市高温特征分析1. 温度变化趋势通过对通辽市近几十年的气温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通辽市的气温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通辽市的年均最高气温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高温天数也在逐渐增加。

此外,通辽市的高温持续时间也有所延长,高温天气的频率和强度都在逐渐增加。

2. 高温分布特点通辽市的高温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

在市区内部,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市区的温度一般比郊区高出1-2摄氏度。

而在市区的不同区域之间,也存在着温度差异,主要受到地形、土壤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二、区域性高温定量评估为了深入了解通辽市的高温情况,本文采用了定量评估方法,并构建了高温指数,用以评估区域性高温的发展趋势。

1. 构建高温指数高温指数是衡量高温程度的一个指标,通常包括了气温和湿度等因素。

本文选择了气温和相对湿度这两个主要因素来构建高温指数。

通过设定一定的阈值,将高温天气进行分类,然后根据相关公式计算得出高温指数值。

2. 定量评估区域性高温本文将通辽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利用构建好的高温指数计算各个区域的高温指数值。

然后通过对比不同年份的高温指数值,可以分析出不同区域的高温发展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得出通辽市不同区域的高温发展情况,并预测未来的趋势。

三、高温应对措施的建议通过对通辽市的高温特征分析及区域性高温定量评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高温应对措施的建议:1. 构建城市绿化系统,增加绿地覆盖率,提高城市的通风、散热能力,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通辽地区近 51 年平均最高、低温及日较差变化分析

通辽地区近 51 年平均最高、低温及日较差变化分析
代 逐渐 上 升 的 ,极 高值 出现 在 2 1 世 纪 的前 1 1 年, 其 值为 1 . 3 ℃, 极 低值是 在上世 纪 6 0年 代 , 为. 0 . 8 ℃, 年代 极差 2 . I  ̄ C; 年气温 日较差 是随着年代呈 下降趋势 , 只是 近1 1 年里略微有升高 ,极高值 出现在上世纪 6 0年代 ,






0 n


蓦墨兽 譬 蓦罟 蓦害 昌 昌昌 昌
H H N
曩莹誊景薹量基量量荟g 0 0 0∞0 0 0 0 0昌 06 善
一 H 一 一
L f ) 0 0 0 0 0 0
年份
年份
图1 通茚_ 近5 1
高值 , 平均为 l 3 . 3 ℃, 极 低 值 出 现在 上 世 纪 7 O年代 ,
逐 日气温 资 料 。 对 通 辽 地 区平 均最 高 、 平 均最 低 气 温 及 气温 日较 差 的变 化特征 作进 一步 的分析 。


资料 与方 法
利用 1 9 6 1 ~ 2 0 1 1 年 通 辽地 区 9个 台站 的气 温 资
随着 气 候变 暖 . 平 均 最高 气 温 、 平 均最 低 气温 及 日较 差 的变化越 来越 受到专 家们 的广泛 重视 。 探 讨平
最高 、 平 均最 低气 温 呈 明显 的上 升趋 势 , 气 候倾 向率
分别为 0 . 5 1 5  ̄ C / I O年 、 0 . 2 3 1  ̄ C / I O年 , 可见后 者增 温率 明显大 于前 者 , 多年平均 值分 别 为 1 2 . 7 ℃、 0 . 4  ̄ C, 前 者
二、 结 果 分 析

内蒙古通辽地区近45年浅层地温变化趋势分析

内蒙古通辽地区近45年浅层地温变化趋势分析

内蒙古通辽地区近45年浅层地温变化趋势分析夏莹;张连霞;王俊;邰文河;李莉【摘要】对内蒙古通辽地区所属7个气象站1971—2015年4—9月生长季0、5、10、15、20、40 cm 6个层次浅层地温的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通辽地区近45年4—9月生长季各层地温7月均达到最高;各层地温历年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每10年平均上升0.335~0.458℃,经相关性检验,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0、5、10 cm地温突变点在1990年,15、20、40 cm地温突变点在1991年,突变点前后地温变化显著,升温明显。

通过对浅层地温的分析,为当地治理生态环境、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安排农牧业生产提供对策意见。

【期刊名称】《畜牧与饲料科学》【年(卷),期】2016(037)009【总页数】2页(P57-58)【关键词】浅层地温;变化;突变;分析【作者】夏莹;张连霞;王俊;邰文河;李莉【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市气象局,内蒙古通辽 028000;内蒙古通辽市气象局,内蒙古通辽 028000;内蒙古通辽市气象局,内蒙古通辽 028000;内蒙古通辽市气象局,内蒙古通辽 028000;内蒙古通辽市气象局,内蒙古通辽 0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内蒙古通辽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科尔沁草原腹地,松辽平原西端,处于东北与华北交汇处,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已毋庸置疑,IPCC第4次、第5次评估报告表明,全球平均温度在过去100年上升了0.74℃。

中国气候变暖趋势与全球一致,1913年以来,我国地表温度上升了0.91℃,最近60年气温上升尤其明显,平均每年约升高0.23℃[1]。

在气候变暖环境下不同地域地温存在不同的响应[2-3],从而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进而增加农牧业生产的不稳定性。

陆晓波等[4]分析了中国近50年各地区80 cm层地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南方变冷,北方变暖,变暖中心分别位于内蒙古东部和内蒙古西部。

1961-2013年通辽市霜冻日期变化规律分析

1961-2013年通辽市霜冻日期变化规律分析

1961-2013年通辽市霜冻日期变化规律分析高荣;尤莉【摘要】利用通辽市9个气象站1961-2013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以日最低气温≤2℃为指标,建立了单站初霜日期、终霜日期和无霜期序列,分析了近53a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通辽全市平均初霜日期为9月29日,终霜日期为5月1日,平均无霜期为149d.(2)近53a全市平均初霜日期呈明显的推后变化趋势,终霜日期呈明显的提前变化趋势,无霜日数显著增加.53a初霜推后了9.6d,终霜提前了16.2d,无霜期延长了22.7d.(3)各站初、终霜日期和无霜期序列的离散程度均较大,极差为标准差的4倍以上,早霜年份秋霜可提前在8月14日出现,晚霜年春霜可推迟到6月9日出现.该地初、终霜日期和无霜期年际变化的稳定性差,变率大保证率低,是农作物产量不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期刊名称】《内蒙古气象》【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4页(P10-13)【关键词】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变化趋势【作者】高荣;尤莉【作者单位】通辽市气象局,内蒙古通辽市028000;内蒙古气候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0+2霜冻是一种分布非常广泛的农业气象灾害,它的发生主要受温度变化的控制。

近50a来伴随着气候变暖,各种低温冷害事件发生频率和霜冻起讫日期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一些国外研究表明:在北欧、加拿大、美国过去的几十年里,霜冻日数均有减少趋势[1-3],国内一些学者对此也做了相关研究,马柱国[4]研究认为,近50a来中国北方地区霜冻日数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变率大小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叶殿秀[5]分析指出,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终霜冻日期的年际间差异比初霜冻日期大,全国平均终霜冻日期提前的时间比初霜冻推迟的时间长,平均无霜期自20世纪80年代起明显延长;陈乾金[6]分析了华北异常初、终霜冻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异常初、终霜冻发生频率的地理分布差异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值 , 而采用相关统计等方法 , 进 进行相应的线性和多项式趋势分 析。
2 结 果及 分析
21 稳 定≥00 . .℃积温和持续期
211积温 ..
15 2 1 年通辽 地 区稳 定 ≥0 ℃积温平均 为 3 1 .℃ ・ , 多 3 4 .c d 2 0 年 )最 少 3 0 .℃. (9 9 99— 0 0 . 0 6 11 d 最 9 5 c・ (0 0 6 , 376 d 16
年 )极差 6 8  ̄ d , 3 . C・ 。随时 间呈 递增 趋势 , O 线性 相关 系数为 06 7 , 00 1 . 0 在 .0 极显著水平 以上 , 3 变化速率 为 6 . ・/O 。多项 97 dla
式 曲线 为前期 略降 , 每年减少 1 ~ ℃・ 不等 ,0 ℃ 6 d 7 年代 初期转缓 升 , 年增加 2 ~ c ・, 每 ℃ 4C d 形成宽广 的浅谷 , 呈加速度 以后
象业务 、 服务工作提供依 据 , 笔者对通辽 市境 内的科 尔沁 、 开鲁、 北、 鲁 保康 、 甘旗卡、 库伦 、 大沁他拉七个 国家基
本 气象站 15 - 0 0 9 9 2 1 年稳定 ≥0OC、 0OC、 5OC的积温和持 续期进行 了分析 。 . ≥1 . ≥1 . q q q
[ 关键词 ] 业界 限温度 ; 农 积温 ; 持续期 ; 变化 ; 分析 [ 中图分类号 ] 421 P 1.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8 5 4 (0 10 — 0 0 0 10 — 19 2 1 )2 0 6 — 2
2 1年 0 月 01 3
内 蒙 古 民 族 大 学 学 报
J u a fIn rMo g l iest o t n l is o r lo n e n oi Unv ri frNai aie n a y o t
M a .01 r2 1
第 1卷 7
第2 期
Vo .7 No2 I1 .
1. 5 ℃的时期则是喜 温作 物旺盛生长 , 定产量和 品质 的时期 。有关 研究指 出, O 决 通辽地区 日 平均气 温≥1 ̄期 间的积温与 当 5C
地棉花 产量 的相关 系数在 00 的极显著 水平 以上“ 。还有研 究得 出结论 , .1 通辽 地 区的蓖麻产 量与秋季 气温 的相关 系数在 00 极显著水 平以上… 。近 5 年来 我 国北方 地区各种界 限温度 的积 温和持续期 都有较大 幅度的增加 , .l O 特别 是 2 世纪 9 年 0 O 代以后增 幅最 为明显“,。内蒙古通辽地 区是国家重要商 品粮基地 之一 , 玉米等粮食作物和蓖麻 、 红干椒等经 济作物均 以产 量高 、 品质好驰名 中外 。但是 , 于通辽地 区农业 界限温度 的变化 尚缺乏系统 的研究 和报道。本文 以通 辽市为研究对象 , 关 分 析 15 - 0 0 日平均气 温稳定 ≥0O C、 00 、 50 99 2 1年 .q ≥1.℃ ≥1 .℃期间 的积温和持续 日数 的变化趋势 , 以加 深对 当地农业气 候条 件的 了解 , 为政府和生产部 门的决策 以及气 象业 务 、 服务工作 提供 参考。
内蒙古通辽地区农业界限温度变化分析
夏 莹 郭 颖 李春云 姜秀 萍 , , ,
(. 1通辽市 气象局 , 内蒙古 通辽 0 8 0 ;. 市开鲁县 气象局 , 2 00 2通辽 内蒙古 开鲁 0 8 0 ) 2 4 0 [ 摘 要 ] 了探 讨在 气候 变暖的大背景 下通辽 市农业 气候 条件的 变化 情况 , 为 为政 府和 生产部 门的决策 重要依据之一 。 日 平均气 温稳定 t0 ℃的时段称 为农 耕期 , 间积温用来 反映一个地 区农事 > . 0 期
季节 内的温暖状 况 ; 日平均气 温稳定 ≥1 .℃的时期 是大多数作 物适 宜生长期 和牲畜抓 膘 的关键 时期 ; 00 日平均 气温稳定 ≥
≥0 ℃( 0OC、 5 ℃) . ≥1. ̄ ≥1 . 的第一个 日期 , 日为 5 0 0 终 天滑 动平 均气温 I0OC( 0WC、 50 的最后一个 日期 。持续时 > . ̄ ≥1. ≥1 .℃) 间为包括初 、 日在 内的总天数 。积温 为持 续期 间 日平均气温之和 。 终 经统 计得 到的上 述 7 的 I0 ℃ 、 0 、 5  ̄ 站 > . ≥1. 0 0 ≥1 . C的积温 、 续 日数 资料 , 算它们 的算术 平均值 代表 通辽地 区数 O 持 计
过去 lO (96 20 年 ) Oa 1 ~ 05 全球地 面平均 温度升高 0 4 。中 国近 10 的气候 也发生 了明显变化 , 0 . ℃… 7 0a 以近 5a O 的增 温尤
其明显 , 平均增温 11 增 加速率为 02 %/0 , 暖主要发生在 2 世纪 8 年 代中期 以后 , .℃, .2 1a变 0 0 但是各个子 区域的变化趋 势并不 尽相 同, 存在明显 的地 区性差异 。内蒙古 自治区及其通辽地 区的气候增暖趋势 是我国最明显 的地 区之一( 。全球 气候变
1 气 候 资料 与研 究 方法
资料为 内蒙古 通辽市所辖科尔沁 、 、 开鲁 鲁北 、 保康 、 甘旗卡 、 、 库伦 大沁他拉七个 国家基本气 象站 15—00 99 21 年各月逐 H
平均气温 。资料均一性 、 代表性 、 完整性 、 准确性 和连续性好 。稳 定 ≥0 ℃( 0OC、 5 ℃) 日定为 5 . 0 ≥1. ̄ ≥1. 0 初 天滑 动平均气温
暖引起植物 和作物生长季温度 和长度的变化 , 使农业气候 条件发生 了改变 。许 多专家对不 同地 区的生长季温度 和热量条件
作 了深刻的分析 , 十分有利于为应对上述变化采取恰 当的对策 。 农业界 限温度及 其持续期 在农 作物 、 林木 和牲畜生 长发育 中有 重要意义 , 是分 析评价一个 地区不 同类 型作物 可能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