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沉浮兄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沉浮兄弟》
一、教材及教学目标
教材:《沉浮兄弟》
教学目标:
1.让小班幼儿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
2.培养小班幼儿的观察、探究、判断和思考能力
3.促进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流程
1. 导入(5分钟)
1.询问幼儿:你们知道什么是沉与浮吗?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经验,如:为什么棉花能漂浮在水面上?为什么石头会沉入水中?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杯中的水,在水面上放置一块海绵或一个硬币,观察其变化,并生成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2. 发现问题(10分钟)
1.在教学环节中让幼儿从观察和亲身体验中发现问题,比如:学生探索一个容器中一个球体的浮力变化,并且思考球体会不会一直浮在水面上。
2.教师带领幼儿讨论问题,听取幼儿的答案和理由。
3. 解决方法(15分钟)
1.教师为幼儿介绍物体沉浮的原理,比如: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的浮力。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让幼儿将不同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其浮力变化,并进行记录。
记录可以在教室大黑板上与所有幼儿一同完成。
4. 小结(10分钟)
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这堂课所学的内容,询问幼儿已掌握的知识点,并提出自己认为还不够清晰的地方。
2.教师再次强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的浮力,并告诉幼儿可以通过不同物体的形状、大小、材质等控制其浮力。
3.教师带领幼儿完成总结性问题。
三、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我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让幼儿在实践中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促进幼儿的观察、探究、判断和思考能力。
在导入环节中,我引入一个带有挑战性的问题,避免教学平淡无味。
在教学中,我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并且解释了他们感到困惑的问题。
在实验环节中,幼儿积极参与,并学会了用观察和记录的方式总结实验结果。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地传授了小班幼儿物体沉浮的原理。
最后,我对这次课堂的教学效果感到较满意,保障了幼儿的参与和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