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金渗滤法与快速ELISA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对比分析
ELISA法与胶体金法检测血液抗-HIV结果对比分析

ELISA法与胶体金法检测血液抗-HIV结果对比分析摘要】目的了解ELISA法与胶体金法检测血液抗-HIV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ELISA法测定的S/CO值的强、弱与胶体金法的符合率。
方法采有用两种ELISA试剂同时检测抗-HIV抗体,对任何一种呈反应性的标本均进行双孔复查,同时用胶体金法进行检测,复查仍为阳性反应的标本,留取同源血袋血浆及填报资料一同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WB法进行确认。
结果 ELISA法检测抗-HIV呈阳性反应的156人份血液中有105例WB法确认为阳性,阳性率为67.31%,其中95例为胶体金法阳性,符合率为90.48%(95/105);ELISA法呈强阳性反应与ELISA法呈弱阳性反应的WB法确认阳性率比较χ2=100.30,P<0.01。
结论 ELISA法检测试剂不同的厂家存在技术的差异,都有一定的漏检率及假阳性率,胶体金法因方法学原因,存在漏检和检测假阳性的可能;ELISA法检测抗-HIV呈S/OD值呈强、弱阳性结果确认为阳性中存在显著性差异,S/OD值越高,与WB法试验结果符合率越高。
【关键词】 ELISA法胶体金法 WB法 HIV-Ab 检测为了了解ELISA法与胶体金法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ELISA法测定的S/CO值的强、弱与胶体金法的符合率,笔者对本市2005~2011年份检测的无偿献血者份标本的HIV-Ab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2005~2011年贵港市无偿献血者200 603人份血样,其中ELISA法检测抗-HIV 呈反应性标本156人份。
1.2 仪器与试剂Uranus全自动酶免仪、Xantas加样器、佰乐7515型洗板机。
使用ELISA试剂(北京万泰公司、珠海丽珠公司、厦门新创公司、北京金豪公司及荷兰生物梅里埃)及胶体金试剂(杭州艾康)。
1.3 方法采有用两种ELISA试剂同时检测抗-HIV抗体,对任何一种呈反应性的标本均进行双孔复查,同时用胶体金法进行检测,复查仍为阳性反应的标本,留取同源血袋血浆及填报资料一同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WB法进行确认。
3种血凝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结果可比性分析

3种血凝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结果可比性分析王延群;胡成进【摘要】目的比较3种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分别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CA7000)、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CS5100)、STA-R Evolution全自动凝血分析仪(STA-R)检测272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台仪器检测D-二聚体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7000、CS5100、STA-R 3台仪器检测D-二聚体的阳性率分别为85.7%、79.4%、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60,P<0.05).CA7000与CS5100检测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06,P<0.05),二者的阳性符合率为79.4%,阴性符合率为14.3%,总体符合率为93.8%.CA7000与STA-R检测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2,P<0.01),二者的阳性符合率为80.0%,阴性符合率为13.0%,总体符合率为93.4%.CS5100与STA-R检测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7,P>0.05),二者的阳性符合率为78.0%,阴性符合率为17.0%,总体符合率为94.5%.结论不同仪器检测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不尽相同,建议根据不同检测系统制定相关疾病的临界值,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广大患者.【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5(033)002【总页数】2页(P150-151)【关键词】血凝分析仪;D-二聚体;符合率【作者】王延群;胡成进【作者单位】济南军区总医院实验诊断科,济南250031;济南军区总医院实验诊断科,济南2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血浆D-二聚体(D-D)不同检测方法间结果的可比性较差[1]。
目前在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是免疫比浊法,其操作简单、快速、稳定,便于临床诊断、用药监测,该方法检测D-二聚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2],是目前大多数全自动血凝仪采用的方法。
二种D-二聚体检测方法的比较

摘要 :目的 探讨二种方法对同一标本 I)_二聚体 的测定结果是否具有可 比性 。方法 分别用胶 体金免疫渗透法
和在全 自动分析仪上使用的免疫 比浊法检测 120份健康体检及住院病人标本 。结果 两种方法的测定结 果相关性 良 好 ,相关系数 r=0.991,无显著差异 。结论 I)_二聚体的多种检测方法中 ,胶体金免疫渗透试 验和在 全 自动分析仪上 使用的免疫 比浊法拥有各 自的优点 ,可以根据实 际情况采取不 同的方法检测,结果具 有可 比性 。
关键词 :D一二聚体 ;胶体金免疫渗透法 ;免疫 比浊法
中图分类号 :R446.61
文献标识码 :A
The c0l唧 a 0n oftwo diferentmethodsindetectingtheD-dipolymer CUIHuan-bo,HOU 廊,RONGAi-hong.(Fron- tier Defence Bureau Hospital ofJilin Province,Chang chun 130051, )
检测结果 由表可见 ,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和免 疫 比浊法 的测定结果相关性 良好 ,相关系数为 r= 0.991,两方法 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 ,P大于 0.o5,表 明两方法 的测定 结果无 显 著性差 异 。
平均 52岁 。所有标 本用 0.109 mol/L枸 橼酸钠 溶液 1:9抗凝 ,25oo r/min离心 15 min。 1.2 试剂 挪威耐可明公司D.二聚体金标定量检
表 l 两种方法测定 I)l二聚体结果 ( 4-s,meCL)
进行了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 法
1.1 标本来源 所有标本均来 自我院2006年 1月
一 12月问健康体检者及住院病 人。正常血浆标本 来 自健康体检者;异常血浆标本来 自 D.二聚体检测 阳性率高的神经内科住院已经确认为脑梗死病人 , 其中男患者 84人 ,女患者 36人,年龄为 32—78岁 ,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整理).pptx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近年由于血栓性疾病的增多,检验医学即时检验(POCT)在免 疫测定技术方面,特别是在出凝血和血栓性疾病的研究上取得了 重大的进展。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从传统的定性试验,变为简 单快速准确定量的即时检验。金标全定量快速检测对于血栓性疾 病的及时准确诊断、以及对溶栓治疗的疗效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重要指标。 一、D-二聚体的形成
4
学海无 涯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
较低的危险因素
中度危险因素
高危险因素
卧 床 >3 日
膝关节手术
骨折(髋或腿)
长时间的处于静止状态 中央静脉狭窄
髋或膝复位
(如乘车或乘长途飞机)
年龄增大
恶性肿瘤、化疗
大手术
腹腔镜外科
充血性心衰、呼衰
大创伤
减肥
荷尔蒙代替物口服避孕药 脊髓损伤
怀孕/产后
偏瘫性中风
D-二聚体的升高反映了体内存在着凝血及纤溶活性增强的 重要分子标志物。因此它既可反映体内存在着血栓或继续形成的 状况,又可反映体内纤溶活性增强的指标,因为纤维蛋白降解产 物中,唯有 D-二聚体可反映血栓形成后的溶栓活性,对于临床血 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溶栓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1
学海无涯
二、D-二聚体检测的方法学的进展 1、三 P 试验:FDP 碎片X 和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 FM 复合物的 定性试验。
2
学海无涯
告,其值正好相差一半。所以在评价 D-二聚体结果时应注意上述 问题。
3
学海无涯
三、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D-二聚体增高提示了与体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栓性疾病相
关。同时也说明了纤溶活性的增强;临床上常见于弥慢性血管内 凝血(DIC)、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急性心肌梗 塞 、脑梗塞、恶性肿瘤、卵巢癌、肺癌、败血症、肝病、妊高征 孕妇、先兆子痫、烧伤、外科手术、创伤和脓毒血症等均可使 D-二聚体升高,但是 D-二聚体检测的升高并不能说明血栓形成 的原因及位置,必须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测分析结果。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作者:刘艳萍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7期【摘要】D-二聚体来自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是指纤维蛋白单体经XⅢ活化因子交联后,经由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机体特异性纤溶过程的标记物和继发性纤溶特有代谢物。
在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机体高凝状态及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鉴别的主要指标,也可以作为观察溶栓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
D-二聚体检测在肺部疾病、妊娠高血压、DIC、肝脏疾病、血液疾病、恶心肿瘤等诊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基于此,笔者根据相关文献对D-二聚体的临床检测方法与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关键词】D-二聚体;临床检测;临床意义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11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03-01血浆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特异性降解产物,也是继发性纤溶特有代谢物,可作为临床鉴别机体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状态的敏感性指标,也可作为溶栓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1]。
近年来,随着D-二聚体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D-二聚体检测已经深入到心血管疾病、DIC、抗凝治疗等领域,在临床上的应用愈加广泛,并且在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妊高症、糖尿病血管病变等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和转归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已成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临床诊断的“金标准”。
1D-二聚体形成机制与检测方法D-二聚体是在各种病理或生理状态下,凝血系统激活导致凝血活酶将纤维原蛋白转化成纤维蛋白单体,并在活化因子XⅢ的作用下形成交联纤维蛋白。
交联纤维蛋白的生成进一步激活了机体纤溶系统,形成各种大小不同FDP碎片降解产物[2]。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降解过程中所释放碎片进一步降级产生的含有γ链的片段,因纤维蛋白原与可溶性纤维蛋白无γ链交联存在,所以只用纤溶酶降解交联纤维蛋白才能够产生D-二聚体。
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应用进展

第22卷第12期2009年12月医学研究生学报JournalofMedicalPostgraduates・134l・V01.22No.12Dec.2009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应用进展时永辉,谢颖综述,李克审校(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检验科,江苏南京210002)・综述・摘要:血浆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降解产物之一,为继发性纤溶特有的代谢物,其含量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鉴别的可靠指标,也可作为溶栓治疗有效性的观察指标。
近年来,D.二聚体检测在I临床得到新的应用。
文中就D一二聚体的形成、检测方法及其在临床应用的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关键词:D.二聚体;血栓性疾病;检测方法;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39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199(2009)12—1341-04DeterminationofD-dimeranditsclinicalapplicationSHIYong-hui,XIEYingreviewing,LIKechecking(DepartmentofLaboratoryMedicine,JinlingHospital,Nanjing210002,Jiangsu,China)Abstract:PlasmaD-dimerisoneofthedegradationproductsofthecross-linkedfibrinhydrolyzedbyfi-brinolysinandisalsoauniquemetaboliteofsecondaryfibrolysis.Thechangeofitscontentisareliableindicatorfortheidentificationofthehypercoagulabalestateinvivoandprimaryandsecondaryfibrinoly・sis.鸽wellasfortheobservationoftheeffectivenessofthrombolytictherapy.Inrecentyears,D—dimerdeterminationhasgainednewclinicalapplication.Keywords:D—dimer;Thromboticdiseases;Detectingmethod;Clinicalapplication0引言拟就D.二聚体的检测及I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抗双链DNA抗体四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及临床应用

抗双链DNA抗体四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及临床应用牟方祥;周小林【摘要】目的比较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法(CLIFT)、酶免疫印迹法(LIA)、胶体金快速斑点法(DIGF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探讨4种方法在检测抗双链DNA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寻找对临床最有价值的检测方法.方法用4种方法检测5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抗ds-DNA抗体,比较各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结果 CLIFT法、胶体金快速斑点法在SLE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2.5%、44.1%、66.1%、57.6%,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LIFT法与其他三种方法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仅是方法学上的差异.结论 4种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均具有很高特异度,但敏感度略有差异,胶体金快速斑点法敏感度最高,检测方法操作方便适用于临床快速筛查,免疫荧光法的特异度高,可以用于临床确认试验方法.%Objective To compare ihe sensilivily and specificity degree of crilhidia luciliae immunofluorescence Lesl(CLIFT) ,line im-munoassays ( LI A) ,dol immunogold fillralion assay (DIGFA) and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l assay (ELISA) in determining anli-ds-DNA antibody and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four detection method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Totally 59 cases of systemic-lupus erythematosus (SLE) and 50 healthy controls were selected. The serum anti-ds-DNA antibody was detected with four methods and their sensitivities,specificities and correlations were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s of CLIFT, LIA, DIGFA and ELISA in SLE were 52. 5% ,44. 1% ,66. 1% and 57. 6% respectively, higher than those of healthycontrols (P<0.01).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CLIFT and other three methods (P>0. 05) ,but the methodology of CLIFT was different. Conclusion The four methods all have high specificity in diagnosing SLE, however, their sensitivities are slightly different. DIGFA has the highest sensitivity and is easily manipulated , suitable for the quick clinical screening. CLIFT has the highest specificity and can be used for the clinical confirmation.【期刊名称】《局解手术学杂志》【年(卷),期】2012(021)001【总页数】3页(P22-23,28)【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抗ds-DNA抗体;荧光免疫;酶免疫;胶体金【作者】牟方祥;周小林【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学教研室,重庆,4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2抗双链DNA(double stranded DNA,ds-DNA)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标志性抗体之一,对SLE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有显著意义。
不同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

不同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发表时间:2019-03-19T17:31:57.89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作者:许毅[导读] 可用于大样本筛查检测,免疫渗滤法的灵敏度较高,可用于临床疾病诊断。
(西安航天总医院;710100)【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方法。
方法:取200例流感样患者的鼻咽部史拭子,分别经胶体金法、免疫渗滤法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检测结果对照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比较,评价不同检测方法诊断效能。
结果:免疫渗滤法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明显高于胶体金法(P<0.05)。
结论: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的两种检测方法各有优势,胶体金法操作简单方便,可用于大样本筛查检测,免疫渗滤法的灵敏度较高,可用于临床疾病诊断。
【关键词】甲型流感病毒;抗原;胶体金法;免疫渗滤法[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297-02随着流感疫情频繁发生,人们对流感的关注与认知程度不断加深,该疾病为当前唯一全球性监测疾病,威胁着人们生命健康,尤其是儿童、免疫力低下者与老年人群[1]。
当前临床并无特效药物治愈流感,但疾病早期应用对应的抗病毒药物,可缩短病情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2]。
因此,加强病情监测,快速准确诊断疑似病例,对于及早控制病情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次研究中,以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胶体金法、免疫渗滤法检测试剂临床诊断价值,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到2017年5月不明原因的发热且合并呼吸道症状的200例患者,符合体温>37.5℃。
合并以下症状之一:流涕乏力、喉咙痛、咳嗽、关节疼痛、头痛等全身症状,患者获得知情权,签署同意书。
1.2试剂与仪器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分别为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dot-ELISA 法)、甲型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
D—二聚体2011

1、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中的作用
深静脉血栓(DVT)是人们不引起警惕性的一种疾病,深静脉血栓
形成,其早期并发症多是肺栓塞(PE)。肺栓塞是常见的急症之一。肺 栓塞其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与冠心病、心绞痛、肺炎、支气管炎
和胸膜炎等极为相似,所以PE的临床确诊非常困难。而PE患者一般就
诊于急诊。因此,在早期诊断或排除PE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测定D-二聚体可作为排除诊断肺栓塞的筛选试验,尤其对急诊患
静脉血栓栓塞: 一个重要的临床难题
静脉血栓栓塞(VTE)有两种:
深静脉血栓症(DVT) 以及它的主要并发症-肺栓塞(PE)
诱因
制动 外科手术后(整形外科术后+++) 癌症, 炎症, 静脉功能不全... 肥胖,血管曲张 祖辈患有血栓症 血栓前状态(APC resistance, PC, PS, AT Ⅲ deficiencies, LA, APA)
临床上常见于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心肌梗塞、脑梗
塞、恶性肿瘤、卵巢癌、肺癌、败血症、肝病、妊
高征孕妇、先兆子痫、烧伤、外科手术、创伤和脓 毒血症等均可使D—二聚体升高,但是D—二聚体检 测的升高并不能说明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位置,必须 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综合分析结果。
病状态。
使用说明:
血浆未经彻底离心,血浆中含有血细胞、血小板、高血 脂或高粘度血浆,这些物质停留在检测板的膜表面,导致 渗滤减慢时间过长,可能出现假性高值,应彻底离心 (4000转20分钟为宜),并小心吸取血浆。
二、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D—二聚体增高提示了与体内各种原因引起的
血栓性疾病相关。同时也说明了纤溶活性的增强;
91编号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近年由于血栓性疾病的增多,检验医学即时检验(POCT)在免疫测定技术方面,特别是在出凝血和血栓性疾病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从传统的定性试验,变为简单快速准确定量的即时检验。
金标全定量快速检测对于血栓性疾病的及时准确诊断、以及对溶栓治疗的疗效监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
一、D-二聚体的形成正常人纤溶酶和抑制酶之间保持了动态平衡,使血液循环能正常进行。
人体内的纤溶系统,对保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维持血液的流动状态和组织修复,起着重要作用。
为维护正常生理状态,在外伤或血管受损的情况下,血栓的形成可防止血液从损伤的血管中流失。
病理状态下,机体发生凝血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纤维蛋白形成各种碎片。
γ链能把二个含D片断的碎片连接起来,形成D-二聚体。
D-二聚体水平的上升,代表血块在血管循环系统中形成,急性血栓形成的一个敏感的标记物。
但不具特异性;下列因素如外科手术、创伤、感染、发炎、怀孕、产后等,也会导致凝血酶的产生使D-D水平的上升。
D-二聚体的升高反映了体内存在着凝血及纤溶活性增强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因此它既可反映体内存在着血栓或继续形成的状况,又可反映体内纤溶活性增强的指标,因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唯有D-二聚体可反映血栓形成后的溶栓活性,对于临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溶栓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二、D-二聚体检测的方法学的进展1、三P试验:FDP碎片X和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FM复合物的定性试验。
缺点:敏感性差,DIC阳性率30-60%,试验时间长,干扰因素多,采血不顺,溶血均可影响结果,只能定性不能定量。
2、胶乳凝集法:简单快速缺点:敏感性低,定性或定量倍比稀释,费试剂,重复性差。
3、ELISA法:敏感性高,能定量缺点:操作烦,时间长,无法满足急诊需求。
4、免疫渗滤胶体金显色反应法:采用同种单克隆抗体夹心,即以包被的抗体捕获血浆中抗原(D-二聚体)加入偶联有胶体金的同种抗体显色。
胶体金法与ELISA法检测猪瘟抗体结果对比分析

胶体金法与ELISA法检测猪瘟抗体结果对比分析作者:向林远杜国芹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2年第08期摘要:为了比较胶体金法与ELISA法检测猪瘟抗体的结果符合率,以了解胶体金法的特异性与敏感度,用胶体金法和ELISA法平行检测受检猪血清标本猪瘟抗体滴度。
结果表明,胶体金法和ELISA法检测猪瘟抗体的结果符合率为86.6%,用胶体金法检测猪瘟抗体存在漏检及误诊(即假阴性、假阳性)。
说明胶体金法较ELISA法敏感度、特异度低,用胶体金法检测猪瘟抗体滴度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检率及误诊率,胶体金法只能初步筛查猪瘟抗体,有一定技术力量的县级兽医实验室使用ELISA法检测猪血样的猪瘟抗体滴度更为合适,对于胶体金法筛查阴性的猪血样,建议用ELISA法复检以防漏检。
关键词:猪瘟抗体;胶体金法;ELISA法检测;特异性;敏感性中图分类号:S854.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2)08-0004-02近几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日益重视,寻求一种快速、方便、敏感的实验方法检测猪瘟抗体滴度就显得至关重要。
胶体金法是一种膜载体的免疫检测法,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非常适合基层兽医防疫人员及规模户使用。
同样,ELISA法检测虽然对实验室设施有一定要求,也因出结果快、灵敏度高而在县级兽医实验室大量采用。
为了了解这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猪瘟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2012年4月23日,笔者结合宜都市春防抗体监测用胶体金法和ELISA法同时检测送检的112份猪血清标本中的猪瘟抗体水平,现将其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样本来源2012年4月宜都市10个乡镇春防抗体监测送检猪血清样本112份。
1.2试剂和仪器试剂:猪瘟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和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ELISA法)均为深圳市康百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仪器:瑞士帝肯产Sunrise酶标仪。
1.3方法112份猪血清样本以胶体金法和ELISA法平行检测猪瘟抗体滴度,操作均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差异浅析ELISA法与胶体金试纸条检测HbsAg

差异浅析ELISA法与胶体金试纸条检测HbsAg目的:采取差异式的方法探究胶体金试纸条与ELISA法检测HBsAg的I临床应用价值及优点和特点,为临床积累宝贵资料。
标签:ELISA法胶体金试纸条检测HBsAg 差异分析我国是世界公认的乙肝大国,乙肝病毒人群携带率约10% ,乙型肝炎是目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病毒性肝炎诊部从2009年主动来检测乙肝五项指标的4183人中,对未感染者实施预防接种,以降低人群发病率;对406阳性标本进行了胶体金试纸条与ELISA法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结果上的差异性,并将强阳性的20份标本做倍比稀释分析二者的灵敏度。
1 ELISA法特点1.1灵敏性高该测定法的灵敏度来自作为报告集团的酶。
众所周知,酶是一种有机催化剂,很少量的酶即可诱导大量的催化反应,产生可供观察的显色反应现象。
因此该体系常被称为酶放大体系。
ELISA实现了在细胞或亚细胞水平上示踪抗原或抗体的所在部位,或在微克、甚至纳克水平上对其进行定量。
1.2特异性强其特异性来自抗体或抗原的选择性。
抗原抗体的结合实质上只发生在抗原的抗原决定簇与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之间。
由于两者在化学结构和空间构型上呈互补关系,所以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胶体金试纸条诊断技术2胶体金试纸胶体金试纸条诊断是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研制而成,该技术是90 90年代初在免疫析技术研制而成,该技术是90年代初在免疫渗滤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简易快速的免疫学检测技术,疫学检测技术,最先用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HCG)素(HCG)的测定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等检测。
(HBsAg)等检测。
gold)胶体金(Colloidal gold)是氯金酸的水溶胶,(HAuCl4)的水溶胶,氯金酸在还原剂的作用下,聚合成特定大小的金颗粒,用下,聚合成特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
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
3胶体金的质量判定标准质量好的胶体金:溶液呈红色,质量好的胶体金:溶液呈红色,胶体金颗粒为球大小均一,无棱角。
d二聚体测定方法

d二聚体测定方法D-二聚体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乳胶凝集法:原理是用乳胶颗粒对D-二聚体的特异性抗体进行吸附,再将其与血浆D-二聚体相结合,若出现凝集块则表明检测的结果呈阳性。
此方法操作简单、用时短,但主要依靠肉眼观察检测结果,结果差异大,不适用于大批量检测。
2. 胶体金免疫渗透法:原理是用单克隆抗体滤过膜吸附D-二聚体后,加入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与胶体金偶联物,此时滤过膜上会出现不同的颜色,用仪器区别颜色深浅来得到D-二聚体浓度。
该方法操作简便、用时短、成本低,缺点是特异性不强,也不适用于大批量检测。
3. 酶联免疫吸附法:以双抗体夹心的方式用固相载体包裹D-二聚体抗体,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夹心复合物,在复合物中加酶进行显色处理,然后根据显色的结果判断D-二聚体水平。
此方法的缺点是操作过程较为复杂,且检测时间长。
4. 免疫荧光法:将荧光色素标记在D-二聚体抗体上,加入D-二聚体样本发生特异性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荧光反应。
该方法可定量检测血液中D-二聚体的含量,灵敏度较高,检测时间短,可批量检测,缺点是易受本底荧光干扰。
5. 免疫比浊法:用乳胶颗粒对D-二聚体的特异性抗体进行吸附,再将其与待测的抗原相结合,形成聚合体,依据其吸光度或散射光强度的变化来判断D-二聚体的水平。
此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用时短,是对大批量D-二聚体标本进行检测的首选方法。
6. 化学发光法:将化学发光剂或酶标记的D-二聚体抗体包被于磁珠上,加入待测的抗原样本进行特异性结合,洗去杂质后,在氧化物或发光底物的作用下发射光子,通过检测发光强度计算D-二聚体的水平。
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可大批量检测,缺点是成本较高。
请注意,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胶体金法与ELIsA快检方法比较

胶体金法与ELISA法比较1.Elisa方法1.1ELISA方法简介ELISA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
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
在测定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
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
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
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
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1.2 elisa方法的原理Elisa原理示意图1.3 elisa方法的特点(1)敏感性高,一般是胶体金产品的10倍的灵敏度。
(2)特异性取决于抗原、抗体制备,特异性很高,假阳性、假阴性均比胶体金法低很多。
(3)重复性高,一般批内小于5%,批间小于10%。
(4)结果判断客观,并且是定量分析样品的浓度。
胶体金法有主观因素。
(5)在野外条件下用于大量标标本的检测可以。
同样胶体金法也可以做到,而且更好些。
(6)分析自动化可以,有大型的自动酶免仪,包括加样、洗涤、显色、读数等一系列过程可以自动完成。
胶体金产品现在还很困难做到自动化。
(7)主要设备酶标仪;胶体金法无需任何设备,(8)试验成本低,特别是检测大量样本时,明显降低单个的检测时间及成本。
(9)试剂稳定性在4℃一般可以保存一年。
胶体金法试剂的稳定性更好。
(10)对人的危害性无或很少。
(11)应用范围小的诊断实验室。
2.胶体金方法新型的免疫标记技术。
胶体金是由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如白磷、抗坏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等作用下,聚合成为特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称为胶体金。
D 二聚体两种定量检测方法的评价

D 二聚体两种定量检测方法的评价夏汛生;唐宁;张碧玉;曹文静【期刊名称】《血栓与止血学》【年(卷),期】2007(013)002【摘要】目的对两种D二聚体(D-dimet,D-D)定量检测方法-胶体金法(免疫渗滤法)和免疫比浊法进行实验性能与临床应用进行评价与比较.方法分别对胶体金法和免疫比浊法进行重复性、稳定性、线性、抗生物性干扰及比对实验.结果免疫比浊法检测D-D的重复性与稳定性优于胶体金法;除中至高度脂血会严重影响胶体金法对D-D的检测外,轻至中度黄疸、脂血、溶血对两种方法的影响度均低于6%;两种方法均线性良好,免疫比浊法检测线性范围较窄;比对实验中两种方法相关性不理想.结论胶体金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D-D均具有较高的重复性、稳定性、线性、抗生物性干扰能力及对DIC的诊断效能.两种方法相比较各有优势,实验室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总页数】4页(P82-85)【作者】夏汛生;唐宁;张碧玉;曹文静【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检验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检验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检验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检验科,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相关文献】1.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两种定量试剂检测D-二聚体的评价 [J], 汪建军;余艳丽;任超杰2.D-二聚体胶体金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J], 崔宁;明亮;王云龙;刘红春;王万海;李玉林;王继创3.D-二聚体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J], 冯金;孟庆艳;胡宏波;4.两种定量D-二聚体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J], 王小杰;于宏亮5.D-二聚体胶体金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方法中包被浓度和标记浓度对其线性的影响[J], 崔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二聚体检测标准方法

D-二聚体检测的标准方法主要包括免疫学法、毛细管电泳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免疫学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IA)和荧光免疫分析(FLA)。
这种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检测血液中D-二聚体的浓度。
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缺点是灵敏度和特异性相对较低。
毛细管电泳法通过毛细管电泳技术分析D-二聚体在血浆中的电泳性质,从而得出D-二聚体的浓度。
该方法的优点是分辨率高、分离效果好,可用于复杂样本的分离分析,缺点是仪器成本较高。
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和检测D-二聚体。
该方法的优点是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可用于复杂样本的分离分析,缺点是仪器成本较高,操作难度较大。
在选择D-二聚体检测方法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验室条件进行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方法可能存在不同的检测范围和特异性,因此结果比较时需要参考相关标准或文献。
几种胶体金技术详解

胶体金免疫分析技术详解随着免疫分析日益广泛应用于以临床为主以及非临床领域的诊断工业,免疫分析正在向两个方向发展:一类为全自动化的免疫分析;另一类为以硝酸纤维膜为载体的快速免疫分析。
前者需要价格昂贵的全自动仪器及与仪器严格配套的各种试剂盒,目前只能在医疗及检测中心应用,虽也能较快速给出结果,但仍需一定时间,不适合远离医疗及检测中心的地区,更不能用于“患者床旁检验”和普查的需要,在酶免疫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的快速诊断方法迅速和广泛地发展起来。
这类方法目前在文献及市场上的命名还很不统一。
它实际上属于快速斑点免疫结合分析,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斑点免疫渗滤分析DIFA和斑点免疫层析分析DICA。
本篇主要介绍以金作为标志物的胶体金免疫分析技术。
金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也称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于1971年建立的一种信号显示技术。
此技术最初用于免疫电镜检查,由胶体金颗粒标记抗原或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中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相结合,在电子显微镜的检查时可起特异的示踪作用。
此后,此技术与银染技术相结合建立的免疫金银染色法,使抗原抗体特异反应信号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近10多年来,利用硝酸纤维素膜(NC)等为固相载体,以胶体金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与特异配体的反应在膜上进行,建立了快速的金标记免疫渗滤技术和金标记免疫层析技术,并在传染病、心血管病、风湿病、自身免疫病的免疫学检测中广泛应用。
胶体金是指金微小粒子(0-100nm)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通常指金以微小粒子分散在溶液中所形成的金溶胶,用此金溶胶标记蛋白质(抗原、抗体或SPA、SPG),胶体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故在金标蛋白的抗原抗体结合处,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标记处大量聚集时,可在载体膜上呈现红色或粉红色斑点,从而用于抗原或抗体物质的半定量或定性。
与ELISA不同之处便是反应时间大大缩短,仅需要数分钟就完成了ELISA需数小时才能显示的结果。
临检—血浆D-二聚体检测

临检—血浆D—二聚体检测【实验原理】1、胶乳颗粒浊度免疫分析(LPTIA):在经过一定比例稀释的待测血浆中加入包被了D-二聚体(D-Dimer. DD)单克隆抗体胶乳颗粒悬液,后者与血浆中DD结合后发生凝集,凝集的强度与血浆DD的含量成正比。
根据胶乳颗粒检测DD的灵敏度和待测血浆稀释度可进行血浆DD半定量,如果用自动凝血仪动态监测乳胶凝集的强度,结合标准曲线,可准确定量血浆DD含量。
2、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CGIFA):将待测血浆加在一种包被DD的单克降抗体(McAb)滤过膜上,DD与McAb特异结合后滞留在膜上,再加入用胶体金标记的另一种McAb,形成抗体-抗原-金标抗体复合物紫红色沉淀,其颜色的深浅与血浆DD含量呈正比。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一般用双抗体夹心ELISA 可准确测定血浆DD含量。
02【参考范围】1、血浆D-二聚:0.02-0.4mg/L;2、>0.5mg/L有临床意义。
03【临床意义】1、血栓前状态与血栓性疾病:活动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时,血浆DD显著升高。
由于血浆DD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当临床怀疑有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时,若DD<0.5mg/,发生急性或活动性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较小。
如果患者已有明显的血栓症状与体征时,DD仍<0.5mg/L,应考虑患者有无纤溶活性低下的可能,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增多。
已经机化的陈旧性静脉血栓,血浆DD可以不增高。
动脉血栓性疾病,如冠心病、动脉硬化,甚至急性心肌梗死,血浆DD增高一般不如静脉血栓显著。
2、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亢进:⑴、原发性纤溶亢进是指在某病理状况下,如体外循环、创伤、手术、恶性肿瘤、严重肝脏疾病,纤溶酶原活化剂(如t-PA)释放入血增多或血液中纤溶抑制物(如a2-抗纤溶酶)减少所致的纤溶酶活性显著增加(亢进)。
⑵、继发性纤溶亢进是指由原发病引起的局部凝血或DIC而继发的纤溶亢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h i c k n e s b u r n i n a s w i n e m o d e l 『 J ]. J B u r n C a r e R e h a —
[ J ]. Wo u n d R e p a i r a n d R e g e n e r a 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o n ,2 0 0 4 ,1 2( 3 ) :
2 6 2 — 2 6 8 .
的表达 ,但 推论 有待进一 步实验确认 。烫伤后 2 1 d ,在创面
接近愈合时 ,由于坏死组织均 已脱落 ,所以两组创面 的 b F — G F表达降低并差 异无统计 学意义 ( P> 0 .0 5 ) 。可见 V S D 技术较常规治疗可 迅速清 除坏死 物质 ,减轻 炎症 反应 ,解
・
1 2・
广
州
医
药
2 0 1 3年第 4 4卷第 3期
伤早期 ,由于痂 皮 的存 在导致 炎症反 应加 重或持续 ,抑制 了b F G F的表达 。而在后续 时相点 ,随着坏死组织 的明显清 除和炎症反应的逐步消退 可以解除这种 抑制 ,增 加 了 b F G F
l i n g t h r o u g h ro g w t h f a c t o r r e c e p t o r s d u i r n g wo u n d h e a l i n g
b a s i c i f b r o b l a s t g r o th w f a c t o r( b F G F )f o r d i a b e t i c u l c e r
[ 2] Mo r y k w a MJ ,D a v i d L R,s c h n e i d e r A M,e t a 1 . U s e o f
2 0 1 2 ,3 3( 8 ) :1 1 6 1 — 1 1 6 2 .
[ 3]程飙 ,付小 兵 ,盛志勇 ,等 .局部应 用碱 性成纤维细
3 0 ( 6 ) :9 6 8 0 7 1 .
[ 9]陆树 良 . 烧 伤创面愈合 的理论探 索与临床 实践 [ J ]. 中华烧伤杂志 ,2 0 0 8 ,2 4( 5 ) :3 5 9 — 3 6 1 .
[ 1 0 ]P a t e l G K,Wi l s o n C H,H a r d i n g K G, e t a 1 . N u m e r o u s k e —
r a t i n o c y t e s ub t y p e s i n v o l v e d i n wo u n d r e — e p i t h e l i a l i z a t i o n
[ 1 2]
0
参考文献 :
[1]裘华 德 .负压 引流 技术 [ M]. 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
社 ,2 0 0 3 :8 5 — 2 4 2 .
[ J ]. J I n v e s t D e r m a t o 1 . 2 0 0 6 ,1 2 6( 2 ) :4 9 7 — 5 0 2 .
[ 1 1 ]U c h i H,l g a r a s h i A,U r a b e K,e t a 1 . C l i n i c a l e f i c a c y o f
2 0 1 0 ,2 6( 3 ) :1 7 0 - 1 7 4 .
除其对 b F G F表达 的抑制 ,促进上皮 细胞 的再 生 ( C K大量
表达 ) 。
综 上所述 ,V S D技术较 传统 的削痂术 能提 高创 面组 织 b F G F和 C K的表达 ,加 速兔深 Ⅱ度创 面愈合 ,缩短治疗 时 间 ,改善创面愈合质 量。V S D组 创面愈 合时 间较削痂 组 明 显提前 ,C K、b F G F的表达 明显 增 加 ,提示带 冲洗 的 V S D 技术提前清除了创面坏死 组织 ,尽量 “ 挽 救” 了间 生态组 织并保 留了健康组织 ,最终缩短 了完全 上皮化 的所需 时间 , 这与我 们 在 课 题 前 期 的 临 床 试 验 中 观 察 到 的 结 果 相 吻
[ J ]. E u r J D e r m a t o l ,2 0 0 9 ,1 9( 5 ) :4 6 1 — 4 6 8 .
b i l ,1 9 9 9,2 0( 1 P t 1 ) :1 5 - 2 1 .
[ 1 2 ]周岳平 ,李 志清 ,张春新 ,等 .负压封 闭引流联 合冲 洗液冲洗在深 Ⅱ度 烧伤 创 面的应 用 [ J ]. 广东 医学 ,
[ 5]孙永华 ,于东宁,陈旭 ,等 . 几种深 Ⅱ度烧伤创 面处
理 方法 的 回顾 及 改 善 创 面微 循 环 的 初 步实 验 研 究
[ J ]. 中华烧伤杂志 ,2 0 0 5 ,2 1( 1 ) :1 7 . 2 0 .
[ 6]陈炯 ,周建军 ,苏 国良,等 . 早期负压封闭引流 治疗 深 Ⅱ度烧伤创 面的临床疗效评价[ J ]. 中华烧伤杂志 ,
△
口
[ 7]邱学文 ,王 甲汉 ,盛颖萍 ,等 .封闭负压引流对兔深 Ⅱ度烫伤创 面 的促 愈合作 用 [ J ]. 广 东 医学 ,2 0 0 8 ,
2 9( 8 ) :1 2 7 6 — 1 2 7 8 .
[ 8]林伟 ,祁强 ,沈 国良,等 . 深 Ⅱ度烧伤创 面 3种 治疗
方法的 比较 [ J ]. 苏 州 大学 学 报 ( 医学版) ,2 0 1 1 ,